潜江珠宝展示柜:2020年,我们吃什么?(自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3:52
 ——中国粮食的困境

  自序

  2007年底,我因缘际会走进农业,并身体力行3年,激奋、心酸、欣喜、忧虑万般心情,时时环绕我心。

  这份心情,非我独有。每个伏地耕耘的农人,每个浸润于我们中华5000年农耕文明的人民,甚至每一片碧绿的田野,每一串金黄的稻穗,这960万平方公里上的每一条河流、沟渠,每一处丘陵和山谷,他们都有这种心情。

  这份心情,令我深深感受到:农人的苦和累,农业的危和弱,农村的贫和乱。这份心情如何记录,这份感受如何沉淀,这是多年记者生涯所带来的下意识。于是,开始思考,在错综复杂的“三农”问题上,应寻找怎样一个角度来切入——以便于数据资料的收集,便于用产业组织经济学进行分析推理,而又能宏大述事以发人深省。

  选择《2020年,我们吃什么?——中国粮食的困境》作为书名,来记录我投身于农业3年来所目睹之现象,来回溯我对于粮食现状堪忧背后的系列认知,来倾诉我对于更为可堪未来的探幽。

  这个看似有夺人眼球之嫌疑的书名,实为10后我们所必须直面之惨酷。这个书名看起来,在表达上有典型的中文歧义——既可理解为,2020年,我们生产的粮食足够裹腹吗?我们存在粮食供应危机吗?又可理解为,2020年,我们用什么样的粮食来裹腹?存在健康和安全的隐患吗?

  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均需要你清晰我国粮食的现状,我们“安全”了吗?——耕地面积的减少正引发我国粮食进口的加速,其危险程度可能引发并超过任何金融危机;严重依赖宽松的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粮食及食品工业,已引发了2代人的健康问题;转基因品种的引进,虽解决了粮食需求的近忧,但远患令人忧心;全球金融战覆盖下的中国粮食市场,并没有给我们与产量和需求相匹配的定价权……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隐藏在沼泽之中的巨鳄,随时都可能将我们吞噬。

  200多年前马尔萨斯的“咒语”会否成真,我们尚未可知。但布朗这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他在17年前《谁能养活中国》论着中的种种担忧,我们的现状却每每无意识地与之契合。

  “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曾令我们倍感自豪,但这份自豪今天已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不得不日益加大对粮食的进口,我们不得不面对“量质背离”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难题,我们不得不尝试转基因粮的种植,我们不得不食用价格猛涨的粮食。

  面对这种种粮食困境,如果说今天我们还能勉强应付的话,那么,很难想象10后我们的境况——2020年,我们还能保有多少亩耕地?我们的粮食自给率能否安全?食品质量是改善,还是恶化?转基因粮之患是否已浮出水平?大米、面粉、青菜和猪肉将是多少钱一斤?

  正是这种面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我有必要用一则寓言来加深读者的印象。所以,在本书正文中,首先是以“2020,粮食寓言”开篇,通过“玉米、小麦、水稻、大豆”之间拟人化的对话,来阐述2020年我国粮食可能出现的境况。

  用这样一个寓言,将我们10年后可能面临的粮食危机,进行具象化描述,更易触及我们的灵魂深处。如果说,当下我们的粮食现状尚能勉强维持的话,那么任随这种境况漫延而不加以有效控制的话,那必将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灾难。

  粮食危机的可怕在于——不是什么价位能买到粮食,而是根本“有市无粮”。这种情况如果出现,那将是为全人类敲响的丧钟,而不仅仅之于中国。那将是任何一个金融危机所能造成的经济停滞所不能比拟,无论是造成今日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1929席卷全球且长达10年的大萧条。那将是在近现代史上,堪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的大动荡,因为同样是根源于最低生存者的竞争。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它同样必须用大规模冲突来维护各自的生存权利,而这种冲突最终必然会来人类事实人口的大规模消减,直至让这个世界再一次回归平衡。

  日趋临近的粮食危机,是源自人类自身的贪性,还是我们政策制定对民众贪性的附和与助澜,亦或根本就是这两者所调出的鸡尾酒。而这色泽诱人而含毒的鸡尾酒,也将随着盛宴的席终,给我们带向万劫不复。

  难道马尔萨斯的“咒语”无解吗?还是我们根本无力抗拒眼前的欢乐。难道粮食阴谋家已完全控制了这个世界?还是“只有大冲突才能带来大治理”的思维定势,让利益集团坐待危机的临近,以便更易显露身手。难道在这无神的时代,已经没有了对土地虔诚的信仰者。

  结果料不会如此,我们还有希望。对死亡的恐惧,自会推动我们寻找危机的解药,而对利益贪婪的极点,自会令我们自动触熔良知的冰点。《2020年,我们吃什么?——中国粮食的困境》这本书,正是我对之的思考和探寻。而这种思考和探寻虽然粗浅,也许尚显偏彼,但权当之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引发更多的人对之关注、直面和深思——因为粮食危机不仅与农民、与粮商、与投机者、与政策制定者相关联,它更与我、与你、与他、与一切未曾谋面者息息相关。

  我们都要生活,并还将生活下去!粮食预言

  这是本严肃的书,不是文学作品。虽然本书正文,是以一个虚构的故事开头。之所以虚构这个故事,截取一个寻常家庭寻常生活的一天,来预言2020年的粮食危机,就是为了加深人们对未来粮食危机的感受,这种感觉会加深我们的警觉和反思。

  这个关于2020年粮食危机的预言不可能准确,粮食之于民众、之于中国,10年后可能并无如此严重、亦或严重更甚于此。但对2020年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之种种境状,通过一个具体的虚构故事,来让这个预言在浓缩空间里定型、瞬间迸发,这可能会伤害人们对明天之憧憬,但不可否认,粮食种种不可测的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且日趋呈恶化之势。

  严重的粮食危机之于2020年、之于未来,在当下已有种种征兆显现,这是对我们以往贪婪、冲动、不敬之惩罚。但在此虚构故事让我们震憾之余、反思之后,社会不同之阶层,是否能够形成相对一致之意见呢?在面对现实、勇于认错之后,是否能积极纠错呢?脚下的路,是否可另寻可行之路径呢?

  祈天佑民,希望此虚构故事断不会发生!无论之于2020年、还是更为久远之未来。

  (一)虚构的故事

  这是2020年10月下旬的星期六,与往常一样,一到双休日,谷贵会多睡个两、三个小时。作为建筑设计师的谷贵,平日的工作,虽不如10年前那样没日没夜地忙,但还是常常叫累。这许是年过40,生活之种种不测的变化,硬深深将谷贵逼出了早衰的迹象。

  10点钟后,起床、洗漱,照例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和一只转鸡蛋,作为早餐,但与几年前不同的是,这牛奶、面包和鸡蛋都是转基因食品。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华东一线城市,以转基因食品为日常饮食,对于月收入不足2万元的普通工薪家庭,已变得寻常,之于谷贵夫妇,已有2个年头。

  自女儿出生后,谷贵夫妇就一直食用转基因食品,他们已经没有了生育后代的担心。之前,因担心转基因食品会的“潜伏”,会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谷贵夫妇一直坚决地抵抗来自转基因食品“价廉味美”的诱惑。现在好啦,反正不想再添孩子,那就“活在当下”,还管什么“身后的洪水涛天”。

  享用完早餐,谷贵习惯性打开电脑,浏览财经新闻(金融意识已覆盖全民)。令他格外庆幸的是,今天大米价格普涨3%以上,无论是无基因大米,还是非转基因大米。这样算来,昨天购买的30斤非转基大米和150斤转基因大米,谷贵省下近50元。

  非转基因大米是为女儿准备的,一斤9.2元,100斤转基因大米是谷贵夫妇自己吃的,一斤5.8元。虽然谷贵夫妇已习惯转基因的生活,但对女儿,他们不敢含糊,由此谷贵妻子每日饭菜不得不分做两份,女儿的饭菜是单独的,“烦一点不要紧,也不敢心疼那点钱,万一吃那玩意(转基因食品),真对后代有影响,怎么得了!”

  在这个生活成本日益高昂的城市,更多的人加入了食用转基因粮食的队伍,只要是已生育、并决定不再后育的人。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差不多一半的饮食成本。而对于孩子,直至他们结婚生子前,父母是坚决不让他们吃转基因食品的。尽管来自各大科研机构的报告,一个接一个地证明,转基因粮食对人(及其后代)毫无影响,但没有人愿意相信,因为后果会很严重,“那可是几辈辈的事呢!”

  这两年的粮价,像火箭升空似窜了起来,这让谷贵夫妇养成了“屯”的习惯——还记得结婚那会,小两口过日子,买米从来不超过20斤,而现在变成了100斤起步。要不是两居室拥挤,腾不开地方,“非买上三、五百斤放着不可,那价一节节往上涨,跟10几年前的房价似的。”

  十点半左右,谷贵夫妇去超市买菜,一人不方便拿。超市二楼,到处悬挂着,印有“安全优质,放心食用;价廉味美,敬请选购”字样的转基因食品广告。一周不去,转基因猪肉从16.5元/斤涨到19元/斤,非转基因猪肉更是从37元/斤涨到40.8元/斤,牛奶价格涨了近10%,幸好鸡蛋仅涨了5%,各色蔬菜也差不多涨了5%—10%不等。一阵采购下来,猪肉20斤、鸡蛋15斤、牛奶4箱、鱼10斤、虾5斤、各色蔬菜40斤,各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单独贴签装袋。

  这样一来,谷贵夫妇化去2000多元,“大半个月的吃食,够啦!”看到粮食蔬菜这涨势,谷贵夫妇一改每周买菜一次的频率,改为半个月。“家里的冰箱要换大点的,把冰柜换成双开门的也行”,谷贵对妻子说。

  这两年,因为粮食一轮比一轮涨得厉害,猪肉、鸡蛋和各种蔬菜也都跟着涨。家家因此买粮买菜都加量,屯着不吃亏。因为这,这个城市的大容积冰箱一度脱销,许多家庭甚至添加了冰柜。

  吃过中饭,稍作休息,下午2点,谷贵夫妇带上女儿,开车回家乡看望父母。谷贵的家乡是个鱼米飘香的地方,离谷贵工作、生活的城市并不远,才2个小时车程。一路上,女儿兴高采烈地望着路旁秋收的稻田,喳喳个不停,一个个大型收割机嗡嗡地忙着。“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可这粮价怎还是一个劲地往上涨呢?”谷贵内心哀叹,“10年前,大米才2元一斤,就是5年前也还不到4元一斤,而且还是非转基因的。”

  驶过家乡的小镇,小镇已不算小,足足比10年前扩大3倍,看起来很是繁华,跟10年前家乡的小县城差不多。从集镇到谷贵所在的村庄也就一公里路程,2分钟后,谷贵将车停在村后,带着礼物,携着妻女,踏上村庄的巷道。日头未落,可巷道内却显得阴森森的,时不时传来的犬吠声,透着一股凄凉。巷道两道,许多旧宅,看起来已仅久无人居住,门庭上到处挂着蛛网。

  实际上,在谷贵上中学时,这个村庄还很人丁兴旺。“那时候,村里足有2000人,年轻人再孬也搬到集镇,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要不就是不务正业的青年。”谷贵说与妻子听,“现在估摸最多二、三百人。”

  母亲照例在家,防着“偷鸡摸狗的年轻人”,用谷贵母亲的话说,“这几年,坏孩子突然变多啦!”父亲照例不在家,还在村活动室打麻将,这好像已成为老人唯一的娱乐。现在,操劳一辈子的父母,除了房前屋子后的一点菜地,已多年不下地——不是说老人不勤快,自从土地与农业公司联营后,村里老人均无事可做,机械化的耕作、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已不需要太多人。

  说实在的,3年前农业公司提出联营,许多人并非心甘情愿,可实在无法可施,只好将地都联营啦!——大的农业公司已渗透粮食产业的上、下游,而且种子、农业、化肥都已实行区域专营,不联营,不将地租给农业公司,种子、农药、化肥就成了大问题,化上大价钱还不容易买。

  当然,3年前的联营,农民看起来还是合算的——每亩土500斤粮每年,外加1500元现金,隔5年还可上浮10%。如果土地自己耕种,辛苦不算,收入也不过如此。但现在大多数人都后悔啦,一签10年的合同,他们希望早日结束,“5年土地租金上涨5%,可3年来粮价涨了100%,合同到期,就是荒着,也不与他们联营。”

  一大家子吃过晚饭,唠叨家常。谷贵接到中学同学吴良的电话,约明天同学聚会。两年未见,听口气,吴良混得益发好啦。谷贵想起这帮中学同学,出来念大学的,以前数他最为出息,十几年前,谷贵就开上了私家车,那会房地产红火,名校建筑设计毕业的他,自觉高人一等。那会的同学聚会,大多是谷贵组织,农大毕业的吴良只能跟着跑龙套。

  “现在,吴良这小子可算混得好的啦!虽在大型农业公司任职中层,可粮价这涨的,他想不好都难!”谷贵感叹。他刚刚跟吴良开了个玩笑,戏言粮价上涨都是吴良这帮人害的,他回味吴良的回答,“大哥,知足吧!政府补贴,我们的粮价比美国便宜20%呢!……哈哈,吃得饱就行,别提什么转基因,非洲今年闹饥荒,饿死几百万人……”

  谷贵沉默,他寻思,“非洲的事,会不会哪一天真落在我们头上!……”

  (二)罪与罚

  2010年,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伴随粮价高速上涨推动CPI离奇增幅而走完的。这一年,在让国内外金融机构大肆做多农产品商品期货,赚得盘满钵溢的同时,持续居高的生活成本日益让民众刻骨铭心。

  虽然这一年官方公布的CPI增幅,料定不会高于5%,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主粮的涨幅却实实在在地超过了20%。我们在心颤于钞票日渐衰退的购买力之时,除了感慨俄罗斯等国的小麦禁出口令推高了粮价之外,是否另有罪己之心?我国粮食安全的免疫力是否已经尚失?其缘由又是为何?

  自1980年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之后,我国农村处处释放出的冲天干劲,令人欣欣鼓舞的农忙场景,在近10年已不复存在。这除了归因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是否另有原因?我国农民非农就业人数能从1983年3370万人提升至2006年32376万,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且客观地讲,对于人均耕地仅为世界40%的中国而言,更多农民脱离土地移至城市既是我们一贯之国策,又切实地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实际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纯粹农业人口的减少,并不是具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国度丰收喜庆默然的全部原因。我们应该切实地看到,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腾飞,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市民与农民之间,对改革成果的分享极为不均,亦即为城乡收入的“剪刀差”。善良的农民可以理解,在改革开放的起步之年,从农村抽取财富支持城市、从农业抽取财富支持工业的重要性。但他们很难接受的是,在城市化进程已超过阶段性发展需要、在我国经济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之时,他们与市民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虽然2004年我国实施了覆盖全国的农业税费减免,并在其后逐年增加了对于三农的转移支付,2010年高达8183.4亿,但这并不能阻挡两者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因为在城市土地溢价的惊人,市民养老、医疗的普及所形成的二元结构惯性面前,农业税费的减免、转移支付于三农的数千亿元,无异是一笔维稳的安慰金,而不是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根本制度。这从2006-2009年我国城乡的收入比,可以统计得出,城乡收入剪刀差已由2006年3.28:1上升到2009年的3.33:1,而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将扩大到3.35:1。

  究其根源,持续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应成为农村丰收喜庆场景消逝的主要原因——在暴富的“邻里”面前,自己的些微收益,还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在城市居民坐享不动产所带来的数十万、数百万的溢出财富面前,尚需忧心养老、疾病的农民,仅凭所谓的补助给土地带来的每年数百元土地增值面前,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他们高兴。既然如此,那么只能另寻出路,在这当中,经商致富、创业成功仅占极少的比例,如候鸟式往返于城乡两地的农民工才是他们的普遍选择。耕地已不再重要,有税费则抛之、有补贴则种之,已作为简明“经济学”流入一部分农民的血液之中。当然,精耕细作已完全没有必要,耗费精力所带来极低的收益率曲线,实在吸引不了他们。于是,“傻瓜式”的耕作成为广大农民的首选——大量地施用农药、化肥,耕地土壤的污染、恶化不为他们所考虑,于是世界农业史令哀叹的奇迹诞生了——我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但却使用了世界35%的化肥。曾经兴修水利的优良传统,不但农民,连基础政府亦提不起兴趣,这直接造成了当下农业对于洪旱灾情超低的抵抗力,对此,大自然的反馈是极其迅速的,大规模的洪旱灾情近年来日益此起彼伏。

  这是农民的短视和无知吗?众人皆醉之时,我们不要苛求他们独醒。在“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直白、浅显的价值观面前,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所为更加符合“市场的逻辑”。

  实际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在城乡收入持续拉大的剪刀差面前,丰收不再能给农民再来当年的喜庆,而利益得失权衡之下,他们同样失去了对于土地敬重和付出的传统。而这些,并不能构成当下粮食危机渐显的全部,甚至构不成主要因素。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和失于规划的遍地工业园运动,确确是我国当下粮食危机渐显更为重要的“凶手”。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1997—2009年,我国耕地净减1.23亿亩,且我们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耕地已不足7000万亩。”如果结合地方政府轻车熟路的隐瞒不报或变更上报,我国实际耕地面积可能已低于18亿亩的红线。地方政府的这种举动并不奇怪,土地用途变更的收益和GDP驱动的政绩观,令他们乐此不疲,哪怕留下足够未来多年消化的空置房和更多长满杂草的工业园,也再所不惜。

  对土地的种种贪婪、冲动和不敬,已给我们带来了惩罚——今天,我们的粮食安全已岌岌可危,95%的自给率行将崩溃,我国大豆需求的近65%赖以进行,今年玉米的进口数量将达到2009年的5倍,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129亿元,连续6年呈逆差走势。这在农产品金融化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随粮食出口大国“亦步亦趋”,饮下高粮价这杯苦酒。

  这是不好的结果,可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在今年9月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我国已被列为“中度风险”,在163个经济体中排在第96位。但如果任其发展,那么10年之后的2020年,真正的粮食危机会不会到来?面对未来10年,我国人口增长1.5亿、增至14.5亿,耕地面积更为减少的现实,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势必更难突破,粮食安全将变得更为严峻。那么如果我们甘愿接受粮食出口大国的定价权剥削,通过全球市场的调配,这个问题是否能得到求解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清楚一个现实,未来10年,在我国人口增长1.5亿的同时,全球人口同样要增长5.5亿、增至70亿,全球性的粮食安全同样要接受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

  在粮食安全遭遇“资源倒挂”压迫之际,我们还要面对全球性粮食用途结构的改变,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已驱使粮食出口大国制造“粮食能源”。在2007年的一份美国政府报告中,明确“未来10年的乙醇生产,将每年消耗掉美国玉米生产总量的30%”,人与机器对粮食争夺的出现,毫无疑义,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全球性的粮食危机,而在这近乎悲观的大环境下,思考我们危机已显的小环境,其结果只能是更加悲观。

  资源严重制约下的粮食危机,除了提高耕作技术,使粮食产量得以些微增长外,是否能够通过对种子的基因改造,大幅提升产量,从而根本解除全球粮食危机的趋近呢?——这已成为孟山都、杜邦等农业巨头,研发和推广转基因粮食的充足理由和高尚说辞。尽管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试图证明转基因粮食并无任何负作用,但奥地利政府还是通过对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试验,于2008年11月宣布,对转基因粮食的食用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20周以上的持续喂养评估实验中,被喂养饲料中含33%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从第三代开始,后代的体重、体长和数量均明显减少。)

  事实上,转基因种子在全球进行商业化种植已有13个年头。而我国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更于2009年11月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的种植,从而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主粮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对此,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已对我国提出严重警示,呼吁立即停止转基因粮食的商业化审批和种植——这似乎让我们再一次陷入了“两难困境”,既要解“粮食安全之于饥饿”之难,又要破“粮食安全之于健康”之困。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转基因粮食会不会更大范围地种植?10年后会不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章“虚构的故事”会不会让预言在2020年成真?

  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那么,究竟孰是孰非?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安全”的代价

  新中国对“粮食安全”的追寻,除却附于自身的国计民生属性之外,更是伴随着对其作意识形态的诠释而进行的。当然,之于“粮食安全”作意识形态的诠释,其宣传鼓动效果往往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

  来自美国的“两个人”和“两篇文”,直接构成了“粮食安全”之于我国,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关健要素。这“两个人”就是“194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和“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布朗”,而由他们所作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谁来养活中国》,曾长期引发了我们举国愤慨的情绪,并用同仇敌忾式的决心,迎来我国随后阶段性粮食生产的高速增长。

  1949年8月,艾奇逊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写道:“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国民党在法典里写上了许多土地改革法令,想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法令有的失败了,有的被忽视。国民政府之所以有今天的窘况,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使中国有足够的东西吃。中共宣传的内容,一大部分是他们决心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对此,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专门撰写《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给予驳斥,文中毛泽东信心满满地写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而1994年9月,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一经面世即轰动世界。虽然,其时中美关系已回到正常轨道,但由此直接引来我国的论战纷纷,且时间跨度持续10年之久。针对文中布朗描述的“在1990-2030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中国的经济繁荣将使世界进入粮食短缺时代,由于中国的大量进口,世界市场粮价将大幅度上升,进而剥夺第三世界的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人口的食品权利,加剧世界的贫困问题。……中国的粮食危机就是全球的生态危机,会引起世界性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乱,还将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等观点,在1995年2月的奥斯陆环境部长会议上,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当面对布朗进行驳斥,并慎重宣布“中国人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更于1996年10月24日发表了《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白皮书重点论述“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两个人”和“两篇文”之于我国,所引发的旷日持久的高层次、高密度论战,其必然烙印在我国民众的记忆深处。而在本章的起始部分,回顾这两段历史,旨在唤醒我们对“粮食安全之于我国特殊重要性”日渐消退的神经,粮食历来不仅仅是一种商品、一种生存必需品、一个产业,其之于一国更是一个安全的标志,一项政治的承诺。而从这个层面出发,认识我们今天“粮食安全”所取得的成绩,感受“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这句话背后的无限豪情,理解为追寻“粮食安全”所付出种种代价的历史必然性,则显得更为辩证和客观,而不至于陷入种种情绪化、一锤定音式的争论之中。

  让我们认识一下,在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1949年—1978年—2008年)这两个历史节点,我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成绩:“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132亿公斤,人均占有量209公斤;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3048亿公斤,人均占有量增加到317公斤;而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5285亿公斤,人均占有量高达404公斤。”

  60年来,在我国人口基数增加1.6倍的境况之下,人均粮食占有量不降反升,增加近1倍。毫无疑问,时至今日我国在“粮食安全”所取得的成绩(应称之为成就),堪称伟大、前无古人、称誉全球,绝对值得我们为之欢呼和自豪。为此,我们应不难理解毛泽东于1959年(建国10周年)在《到韶山》这首七律中,以“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抒发豪情。

  承认成绩,不代表过去没有遗缺——昨天,我们为确保耕地红线暂缓退耕还林(“十一五”200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仅于2006年执行了400万亩,尚有1600万亩退耕还林指标终止执行),我们为增加粮食单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占全球7%的耕地,消耗了全球化肥的35%),我们为加大粮食总产消耗了过多的水资源(我国农业用水占整体用水的70 % ,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被列为全球13 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为成就欢呼,不代表未来没有隐患——今天,我们直面耕地减少和人口持续增长的双重困境,我们多年对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致使土壤通透性和肥力大幅下降,我们不得不面临因土地资源的局限而持续纠结的食品安全难题,我们开始了前途未卜的转基因粮种植……而这些就是“安全”的代价。

  这些代价给我们今天带来了难已承受之重!

  (一)“助长”之苗(略)

  (二)健康的名义(略)

  (三)大地的哭泣(略)

  (四)代价的背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