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旁站记录资料:杨通自拟风湿地仙汤治疗风湿病(痹证)有良效 - zhuyk88op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42:06

杨通自拟风湿地仙汤治疗风湿病(痹证)有良效

临床经验 2006-12-07 15:02:00 阅读3 评论0   字号: 订阅

遵古不泥古风湿出新方

    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证”或“痹病”。1993年第7次全国痹病学术研究讨论会上,经全体与会专家认真讨论,一致同意将痹病改为风湿病) 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政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血气痹阻,失于懦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西医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凡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关节风湿病,古今中外历代医家论述甚丰、各持己见,莫终一是,据统计,全世界的元素都曾被用作治疗风湿病的药物。临床工作者面对如此五彩纷呈的理论和实践治疗,往往难以取舍。笔者工作的所在地,是地处云贵高原的一个山区小镇,气候恶劣,生活贫困劳苦,风湿发病率极高,在以自拟风湿地仙汤,大量的临床治疗风湿病的工程中形成了几点不成熟想法,但愚者千虑,终有一得,故不揣简陋,以飨同道。
 一、理论来源
    《内经》又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明确指出了风、寒、湿、热痹的病机特点。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朱丹溪以痰立论,王清任以瘀立论,叶天士倡久病入络之说,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以搜剔宣通络脉;张介宾以为:“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所以治痹之法最宜峻补真阴,使气血流利,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内经“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济生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概括地说正气不足是风湿病发病的原因,是本。近人朱良春治风湿注重益肾壮督,虫蚁搜剔,姜春华注重正虚,所创地乌汤多有良效。路志正、焦树德、吴生元、李济仁等医家在风湿领域亦多有建树。
二、风湿地仙汤
    笔者有幸能跟随云南省名中医风湿病专家吴生元教授学习,发现吴老多用补中桂枝汤一类加减化裁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后读张介宾之书识:“气不足便是寒。”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了脾胃虚弱在致痹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这些理论,结合多方临床实践,认为虚寒是风湿病的根本原因。痰、瘀、热、湿等都是在虚寒的基础上变化而生。因此自拟大剂生地,淫羊藿为主药的风湿地仙汤,补肾壮督,益气通络,临症化裁验之临床,几经增减( 特别是生地和仙灵脾用量和比例的问题上,多用生地则腹泻,多用仙灵脾则口舌生疮,浑身燥热,如用药剂量较少则收效甚微。笔者经多方临床实践总结,认为现地仙汤的生地和仙灵脾的用量和比例比较合理。使全身阴阳变化处于平衡状态,但具体病例又应加以具体的考虑,谨守辩证论治的原则,切忌千篇一律。)数易其药(如原方地仙汤用熟地而不用生地,多虫类而少桂芍)。现作为我科室治疗风湿病的基本方广泛使用。方如下:
    生地100g 淫羊藿30g 口芪30g 党参30g等十三味药,
    痰重者合用指迷茯苓丸(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湿重者加二妙散(苍术、黄柏);风重者加(僵蚕、蜈蚣,乌梢蛇);寒重者加乌头汤(乌头、麻黄、杭芍、口芪、甘草、重用羊藿);热重者加(黄柏、石膏、翔羊角粉、重用生地);血瘀入络者加洛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或六虫汤(全蝎、蜈蚣、蜣螂、蕲蛇、蔗虫、露蜂房),上肢重者加(桂枝、姜黄、威灵仙),下肢重者加(牛膝、防己\木通、萆解)。
 三、分析讨论
    生地在《本草经》有“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的记载,药理实验室证实,生地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是促进免疫功能的药物;而且又可调节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阻抑自身抗体的形成,具有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风湿患者大多经过激素的长期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激素,同时加用生地,可防止激素单独使用时出现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及形态学的变化,使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再者,自拟地仙汤中其它药物组成仙灵脾补中益气汤都是温补燥热之品,风湿患者长期服用易致火热为患。根据病情寒热调整生地用量,使之分毫不觉寒热,使该方变为久服长服之品,有利于风湿病的长程足量治疗。淫羊藿温补肾阳,祛风除湿,现代研究表明,具有激素样作用,与生地一阴一阳,生化无穷,源泉不竭,好似一方中之平衡杆,各执阴阳一端,督他药寒热,保阴平阳秘,共为该方君药,共奏补肾壮督之功。张介宾说:“气不足便是寒。”风湿病以虚寒为根本,加之患者多服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中药祛风通络,攻伐之品,易致脾胃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李杲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升举清阳为臣药,因补气而除寒,防变证于未病,此不治之治也。桂枝汤外可解肌和营卫,内可化气调阴阳为佐使药,使风湿患者长期的阴阳失调,营卫不当得以改善。综观全方,不求面面俱到,独取益气壮督,把握根本病机,确定治疗大法,尔后,临症加减辨清风、寒、湿、热在患者身上的具体体现,临证加减,或合用一方,或增删数药或调整原方用药剂量,做到有的放矢,标本兼顾,故多获良效。
四、治验举例
    笔者曾治某医院医生赵某,其人略晓医理,因四肢关节疼痛,畏寒怕冷,多年来从未间段服用中药祛风通络之方剂,并在急性期服用芬必得、地塞米松等,症状不见缓解,反趋严重。乃以所服中药方问笔者:" 其方可取否?"笔者略览方剂后说:“这些都是名方,但此时都不对症。”为其书方地仙汤,重用口芪100g,服数剂后,患者饮食增加,疼痛顿减。笔者又告患者在原先所服用的方剂中,任服一方,病即可愈。患者将信将疑,试服一方数剂,效果大不同前,茫然不解。笔者云:“虚寒是风湿病之根本,你一痛数年,其气已虚,你以前所服的方剂一派攻伐之品,未曾治病,已伤正气,本未倒置,病怎能愈?”诚如喻嘉言指出:“凡治痹症,不明其理,以风门绪通套药施之者,医之罪也!”患者听后恍然大悟,深感庸医误人。又治一患者王某,四肢剧痛十年不解,自断其上下肢全部指关节,仍不能缓解,经大医院诊断为“血拴性脉管炎。”建议截肢,予深怜其苦,虽知病情危重,乃为其书方地仙汤,外加恩师吴生元教授老外洗方,以希万一。连用二月后,病竟豁然,欣喜之余,患者奔走相告邻里,另一同病患者闻风而至,亦用同方同法愈之。本院老西医见之,讶为异事。一老妪年七十八岁,患“肩周炎”二十年,每日疼痛不止,辗转不眠,生活不能自理,每日服用芬必得1.2g近一周,效不显,且觉得腹痛隐隐,在熟人引荐下,患者找到笔者,此时患者觉得右肩部肿痛,抬手艰难,四肢甚热,但伸手于被外时又觉寒冷,舌质红,脉实有力,大便三日未行。看似一派热象,笔者仍开地仙汤重用生地为120g,减仙灵脾为20g加石膏30g,翔羊角粉(冲服)0.6g,黄柏15g,姜黄15g,威灵仙10g,服一剂后当晚左肩剧痛欲死,一夜未眠,第二天便意突增,泻下大便无数,发觉双手竞活动自如。此后随访二年,患者肩周炎发作二次,都不甚重,亦加服地仙汤而愈。一退休工人,自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之日起,经西医常规治疗十年无效,从此不信西医,又服中药十年不缀,无效。从此亦不信中药,但因其可报销医药费,每年仍定期到某大医院疗养,适值笔者在此院学习,与其详谈地仙汤治风湿之理,患者绝不相信,但愿以身试药。见患者体虚气短,哈欠连连,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行动迟缓,色淡苔胖,脉细弱,书以风湿地仙汤(重用淫羊藿50g合用乌头汤、重用口芪100g)连进15剂后关节疼痛倍减,气力大增,精神饱满。减淫羊藿30g,又进50剂,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不可逆转的严重关节畸形竟有所改善。难怪朱良春教授说:“既生斯疾,必有斯药。”予自拟风湿地仙汤以来,治愈风湿病患者不计其数,深笃风湿地仙汤有活人之功效,诚不误也。
 五典型案例
    在1999年10月---2001年5月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遇到5例被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建议截肢的患者,经过准确的辨证施治,内科保守治疗,4例痊愈,1例好转。现将临床治疗过程及治疗理论依据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典型病例
  1.王某某,男,32岁,石屏龙朋人,四肢剧痛十余年,上下肢全部趾(指)关节皮色青紫,感觉冰凉,足背动脉消失,近日来患者觉疼痛加剧难忍,自断上下肢全部趾(指)关节,痛仍不止,每天须喝烈酒一斤左右,方能稍缓其痛。患者到州级医院复查,被建议截肢。患者母亲啼哭请止,强迫患绪自动出院,到我科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四肢末端剧痛,遇冷加重,触之冰凉,下肢趾关节溃疡渗液,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诊断: 中医 脱疽
   脾肾阳虚 湿毒内蕴
   西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法: 温肾壮督 除湿解毒通络
   方药: 内服方 自拟风湿地仙汤(1)
川附片100g(先煎3小时)生地100g   仙灵脾50g  口芪30g   苡仁60g   党参30g  当归20g  桂枝20g  杭芍15g   川穹15g  细辛8g   土元10g   炙乳香1Og   炙没药1Og   羚羊角粉0.6g(支)   甘草10g
  
    外洗方自拟风湿地仙汤(2)生地100g  仙灵脾30g  苡仁60g   苦参30g   土茯苓30g  生大黄20g  天丁20g  王不留行15g   炙乳香10g   炙没药1Og   枯矾10g  密陀僧5g
  以上方药,每日一剂,同时用参附注射液(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销)10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治疗当天患者疼痛即有所减轻(未用任何止痛药),治疗一周后,患者痛大减,四肢皮温增高,仙灵脾减至30g,减去内服方中附片,参附注射液降至每日60ml,继续治疗。二周后,可扪及足背动脉博动,治疗二月,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胡某某,男,81岁,沪西人,患者50年前赤足走雪地,回家后即感双下肢关节肌肉疼痛,后一直缠绵不愈,遇寒加生。五年前受寒后肌肉关节疼痛更甚,伴下肢踝关节以下皮肤颜色变暗,从此病情反反复复。二月前疼痛加剧,伴足背及足趾间皮肤溃烂,咳喘心悸,动则更甚。经县犀院信院治疗,诊断为“肺心病,心房纤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西医消炎、止痛、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其行手术截肢。家人向省级医院外科医师咨询,意见相同。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2001年3月13日到我科要求中医治疗。现症见:咳喘,咳痰,右下肢躁关节以下皮肤青紫,足背动脉博动消失,足趾间溃烂,疼痛,以2、3趾间为甚,足背约2cm×2cm左右大小的溃疡面。咽于口渴喜饮,舌质绎红无苔,右脉细数,左脉沉紧。
   诊断 中医:1.肺胀
   肺肾两虚,痰浊内蕴
   2.脱疽
   气滞血瘀,热毒内蕴
   治法:补肾壮督 清热利湿
   方药 内服 风湿地仙汤(1)加减(略)
   外洗 风湿地仙汤(2)加减(略)
  以上方药,每日一剂,同时用参附注射液(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销)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为控制肺部及下肢感染,加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周,患者疼痛若失,足背动脉可扪及,右侧下肢皮肤颜色转灰白,脓液减少。舌红无苔,脉沉紧,湿热征象大减,增强益肾壮督益气通络之力,参附注射液每日加至100ml。
  2001年5月15日,患者右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恢复如常,患者行动自如,欣然出院。

参考书目:
(1)吴生元、杨通等,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古今用,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
(2)杨通,常见疑难病症治荟萃,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
(3)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4)朱良春,医学微言,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
(5)张云鹏、姜春华学术经验精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
(6)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年;
(7)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 ---- 痹症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年;
(8)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经注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

---- 自拟风湿地仙汤治疗风湿病症治一得
云南省石屏县龙朋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杨通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