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齿轮厂:古诗词讲座提纲(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19:17
泉翁

copy Bookmark http://blog.e23.cn/?1262428

  • 日志
  • 图片
  • 圈子
  • 好友
  • 论坛
  • 留言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舜网博客 » 泉翁 » 日志

古诗词讲座提纲(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12-16 12:31:00

查看( 204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四、关于汉字读音的四声和古诗词中汉字的平仄

 1、现代汉语中的四声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如:妈(mā)——阴平,麻(má)——阳平;马(mǎ)——上声,骂(mà)——去声 2、古汉语中的四声:平上去入  平:包括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即一、二声); 上:即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 去:即现代汉语中的第四声;  入:入声是短促的音,现在北方人讲话已经没有入声字,南方人仍有。如:屋、沃、觉、药、质、陌、锡、职、缉、物、月、屑、叶、合、洽、曷、黠。 随着历史的发展,语音的变迁,古入声已转化为去声的较多,也有转为其它声调的。 古诗词中的所谓平仄是:平:即平声;仄:不平即为仄声,包括上、去、入声。用现代汉语的声调说,第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 3、平仄的应用: 四声研究起于诵读佛经,在南朝齐永明年间(公元483年),周颙着的《四声切韵》,沈约着《四声谱》。以后用于诗文的诵读上。由此不大讲究平仄的古体诗逐渐发展为律诗。律诗对平仄要求严谨,诵读效果也较好,没有拗口的句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把前面所举诗例标注上以看其运用之妙) 随便提一下。读古诗词时,不仅只读其字,还应该展开想象,虚构出来诗词中的意境,只有如此,才能欣赏出诗的韵美,才能品尝出诗所隐含的滋味,反过来说,只有体会出诗的意境,才能诵读出诗的韵味。如前所指,《长征》诗中的入声字“拍”pō读成现代汉语pāi ,不单读不出金沙江水的汹涌澎湃的凶险,反而显得词句轻俏了些。 前面谈《长征》诗中的三四句,五六句是两副对子,“对子”即对仗的话,所谓对仗除字的内容要对仗,读音更须对仗。即林黛玉说的“平对仄,仄对平”。对子出句句末一字必须是仄声,对句句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五、近体诗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是唐代发展成熟起来的。除长律外,每首限定句数,每个字按其位置限定平仄;且只能押平声韵,还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近体诗按每句限定的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按限定的句数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还要求律诗的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必须是两副对子。   (一)绝句(律绝) 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格律联系紧密,以五言为基础。必须提醒一句,《唐诗三百首》里的“绝句”没有把律绝与古绝分开。这对于初学者方便,但写作起来抓不住近体诗的格律,(即规矩),写出来的诗有的成了“打油诗”“顺口溜”了。         1、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的格律是整个近体诗的基础,掌握了五言绝句的格律,对七言绝句,对格律诗的规矩也就好掌握了。 所谓格律,要求每个字按其位置所限定的平仄和韵脚,在诵读时能有阴阳顿挫,抑扬起伏,朗朗上口的功能。 总之,五言绝句在句式上有以下规律:            (1)两字一音节,每节平仄相间。            (2)除迭词外,全诗不重复用字。       (3)每联两句,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       (4)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主要是第二个字)。       (5)句尾三个字不能是三平声或三仄声。       (6)有仄起、平起、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例。     以此规矩,五绝句式有四种,即: 

  ︱︱ — —︱

   — —︱︱—

   — — —︱︱

  ︱︱︱ —  — 加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的用字宽限,以及四种句式的不同排列,计有以下四种格式: (1)仄起首句不入韵:  如:(1)《咏梅》董必武     腊报春将到,冲寒早放梅。 

    群芳虽欲妒,莫阻暗香来。

         (注:平仄符号外加圈者可随意。如:“”指此处应该用平声字,但也可以用仄声字;“”指此处应该用仄声字,也可以用平声字代替。四句中唯有第二句第一个字不可宽限,必须用平声。否则就犯“孤平”的毛病,格式中“ ”表示此处为平声韵脚。) 此诗第二句第二个字“寒”与第三句第二个字“芳”相粘,平仄相同。 (2)仄起首句入韵:              (2)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注:“独”屋韵入声,自zì去声,“梅”(mai)“开”“来”灰韵。

(3)平起首字不入韵:

  (3)春日偶成  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注:数字除“三”以外。“一”至“十”皆为仄声。       (4)平起首字入韵:                     (4)咏丝瓜   泉翁        春魂一缕青,缠绕补空庭;        玉叶金花配,倒悬怀恋情。       (末句为孤平拗救句式) 

      下面抄录几首五言绝句,试判断属于哪一种格式?

 

  (A)《春游环岛路》朱明翰

          

         彩带飘环岛,鲜花满路开;         清风撩海浪,快意我今来。   (B)   《闲居》 周孝钧          家住龟山下,门前环水流; 墙边开墨菊,多多雨风稠。 2、七言绝句(律诗) 七言绝句在五言格律基础上,每句前面加上两个字即是。 其规律是:五言绝句前两个字(画圈的以第二字为准)是仄的加两个平声字,是平声的加两个仄声字。即:仄起加平,平起加仄。 由此可以得出四种七言格式:以首句入韵为正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1)仄起首字入韵:    如(1)《悼左权同志》(朱德):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2)仄起首句不入韵:  如:(2)《送沈、张诸君赴延安》陈毅: 八载睽离望关陕,五年风雨仗延安。

TAG:

查看全部评论
  -5 -3 -1 - +1 +3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