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椅子舞:做人要空阔,做事要实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45:01
 http://www.tushucheng.com/read/tingnanhuaijindashijiangjing/        南怀瑾说:每一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像大海一样深广才行。要够得上修道的材料,也要像大海一样汪洋才行。佛经上形容“如来如大海”,讲阿弥陀佛的眼睛像四大海那么大,我们的眼睛小得很,有时候连眼白还看不见呢!

    经典回放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做一条船,漂游在江湖之中,却担心没有什么容得下它呢?大概是因为您有一颗塞满了蓬草的心吧!

    大师释疑

    瓠:葫芦。

    大樽:大船。

    蓬之心:蓬草堵塞的心。南大师解释,犹如现在骂人“草包”。

    学道一得:做人要虚实兼备

    庄子在《逍遥游》中记录了他跟惠子论葫芦无用、有用的故事。他的话里面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错误,我很奇怪学庄子的人为什么总是忽略这些逻辑错误而专注于他得出的结论。

    惠施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成功了,结出一个五石大的葫芦。用它盛水吧,它的坚固程度还不足以承受自身重量;把它剖开了做器皿,却没有什么能容纳它。我因为它没有用,就砸烂了它。”惠子是用大葫芦比喻庄子只会夸夸其谈讲大道理,不切实际。让他去做事,他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让他去做官,又没有什么职位能容纳他。

    庄子反驳说:“你太不会用大东西了!”他还用一个故事打比方:宋国有家人善于做“不龟手之药”,涂上后不生冻疮。他们凭借这个秘方,世世代代做漂布生意,都不会伤手。有个说客听说这件事后,就花百金买走了秘方,然后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王命他做了水军主将。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时,吴国水军涂了他的药,不生冻疮,因此大败越国。这个说客立了大功,得到了吴王的封地。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不同的东西在智能不同的人手里有不同的用途,得到的结果也大不相同。这个观点应该说是正确的。庄子进而嘲笑惠施:“现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做一条大船,漂游在江湖之中,却担心没有什么容得下它呢?”

    为什么说庄子的话中有逻辑错误呢?第一,这个大葫芦的坚固程度还不足以承受它自身的重量,把它做成了船,谁敢放心做它的乘客呢?一个小小浪头打过来,它就受不了。我猜庄子可能没有见过惊涛拍岸的情景,否则他就不会轻易出一个“浮乎江湖”的馊主意。这分明是想当然嘛!以此观之,惠施说他的理论大而无当,并非没有道理。

    天下事,想一想、说一说都很容易,做起来就很不容易。比方说像庄子这样游戏天下当然好玩,可是没有经济实力,就实行不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三顿不吃饿得慌。”一开始把自己想得很清高、很洒脱,等到肚子饿了,又不得不像“俗人”一样给人打工赚饭吃。到世界各地旅游,很潇洒,很快活,可是买得起飞机票吗?住得起旅馆吗?想得虽好,条件不足,“浮乎江湖”的愿望就实现不了。
庄子是天下名士,他没钱吃饭了,能向国王借到粮食,走到哪里,别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他具备游戏人生的条件。所以,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效仿的。

    当然,也不能说庄子的理论一定不对。因为他强调神游天地之间,而不是真的坐着一个葫芦身游江湖。在制造幸福方面,人的心灵有无穷的潜力可挖。修为高的,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暂时还合不了一,平时做做“白日梦”也不错嘛!这能够让心绪暂时从现实的困挠中摆脱出来。有的傻瓜说做“白日梦”不好,有什么不好?凡事过分才不好。沉溺于“白日梦”中,什么事也不干才不好。偶尔做做“白日梦”,其实蛮好的。

    第二,庄子讲的故事中,过于强调“不龟手之药”的作用。那个说客取得吴王的信任,靠的是口才和见识;他率领军队打了胜仗,靠的是指挥才能和吴国将士的英勇善战。“不龟手之药”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当年共产党军队缺医少药,并没有因此输掉战争;国民党军队不缺少这些东西,该打败仗的时候还是要打败仗。

    不可否定,有些东西,有些才能,在不同的人手里确实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不要过于强调它们的价值,更不要依赖它们。世界上任何事业的完成,都是多种人、多种资源、多种才能共同促成的,一个人通常不具备所有成功要素,因此要强调合作。有的人挟一技之长,傲视天下,轻视合作,这种人是不可能有出息的。

    在庄子眼里,惠施是一个“草包”,读过庄子之书的人,可能也觉得惠施格调很低、很平庸。其实,惠施是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论辩奇才,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朋友。惠子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无限概念:“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可惜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能从其它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的言行片段。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他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惠施还提出了“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牛”、“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悖论,它们对西方思想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惠施像庄子一样,很善于用打方的方式说明问题。比如,他谈到信赏必罚的重要性时,打过一个比方:如果让一个像后羿一样善射的人持弓射箭,即使是不认识的越人,也愿意为他举起靶子。如果让一个小孩持弓射箭,他的母亲也要吓得躲进房里,把门关起来。由此他得出结论:“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因为越人对后羿的射技异常信任,而慈母对孩子的射技不放心,怎么会给他当活靶呢?以此推之,为政者想让百姓追随,首先要信赏必罚,取得百姓的绝对信任。
在为人处事时,惠施的风格跟庄子大不相同。惠施务实不务虚,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个政治家,不务实不行。光在那时空谈,做不出实事,老百姓肯定会骂他,国王也会炒他鱿鱼。惠施确实做出了很多让人称道的实事,他出任魏国宰相十七年,制订了很多善政,为魏国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福利,深得人民拥护。魏国国富兵强,他有很大的功劳。后来他还成为继张仪之后“合纵”的组织人,在各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果当时像今天一样评选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肯定能名列其中。

    庄子务虚不务实,这也跟他的经历有关。他除了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外,就没当过正经官。后来他名气大了,楚威王曾派人邀请他到楚国当官,他却拒绝了。由于不承担实际工作,所以他的主要影响是言论。光是说话,也不用为后果担心,反正就算说错了,也不会把粮食说得减产,更不会把房子说得塌下来。这样,他对自己的话是否可行,难免关注不够。惠施就不同了,他说的话往往代表国家政策,老百姓要执行的,说得对不对,关系极大,所以不能瞎说。

    总的来说,庄子的影响主要在思想方面,惠子的影响主要在政治方面。同为学者,其实是不同的两种人,缺乏可比性。庄子瞧不起惠子,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后来的文化人,也像庄子一样,往往瞧不起其它行业的人,认为他们俗气、格调太低。不知是庄子保留了中国文人的老毛病,还是后来的中国文人学到了庄子的毛病?反正有这种偏见的人,境界都很低,包括庄子在内也是如此。因为有所偏执,并没有达到庄子自己所推崇的“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的境界。

    如果把惠子的务实、庄子的务虚合起来,境界就高了。在做事时脚踏实地,在做人时心要虚远。这是老子和孔子的境界。孔子固然以“出世”为目标,老子也没有刻意遁世。他是年老退休才当隐士的。就像那首歌所唱:干了几十年革命工作,如今也该歇歇啦!庄子年纪轻轻就当隐士,肯定心有偏执。一个人看不惯天下事,虽然无力扭转,去做一些工作,使事情稍微好一点,也算尽到了做人的责任。只会说大话,发牢骚,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