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筐:口才沟通训练-当众讲话、人际沟通、专业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57:58
日常如何练习口才 更新日期:2010-12-3  浏览次数:981

 

日常生活中如何练习口才 1 、锻炼胆量。 正所谓:不疯不魔不成才。我有个学员王先生,是从事电子通信行业的,以前性格非常内向,从来不敢当众讲话。后来他升职了,必需常常面对自己的员工讲话,同时还要对自己的大领导做工作简报,这让王先生异常痛苦却又无法逃避。在参加我们的卡耐基口才训练时,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他还在公交车站牌前面对等候公交的人开始演讲,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演讲,甚至在电影开场前上台在屏幕前转悠。一个月下来,他笑言:很多人开始都把他当作是精神病,但很快就会被他的这种演讲精神所打动,常有人会在他演讲结束时会给他一些小建议,这都让他受益菲浅。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锻炼让自己无法接受的话,那么,你也可以选择多参加团体活动,比如各种演讲沙龙、俱乐部等。寻找各种能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不放弃每个上台的机会。无论是哪种场合,要想更好地锻炼胆量,一定要看着你的听众。 有人曾经说你只要把台下的人当做是白菜啦、西瓜啦、板凳啊就不会害怕,可是,如果你是在面对众多的长着眼睛的白菜西瓜,岂不是更恐怖吗?甚至有人告诉我他每次上台发言时,都把台下的人当作是欠他钱的人。可是,你会对欠你钱的人心存感激吗?你会对欠你钱的人保有好感吗?你会愿意与欠你钱的人做朋友吗?人们心中所想的总会无意中流露出来,无论你怎样掩饰。更何况,台下的听众会拿着放大镜评判台上的演讲者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台下的听众有个良好的互动,而互动方式中,没有什么比目光的交流更简便、更有效的了。 2 、练习模仿。 人类获取知识的最初途径通常就是模仿。尤其是在今天,网上有大量的学习资讯与资料,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关于语言表达的,比如说相声、评书、小品、电视剧等等都可以模仿。学员黄先生是从事软件开发的,讲话时通常没什么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也很平,没什么起伏感。在训练结束后他主持了一次公司内部的新春晚会,结果让所有的同事大吃一惊!大家都没有想到原来讲话很容易让人困倦的黄先生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地主持! 3、多讲故事 讲故事不仅仅是最好的训练表达的方式,同时也是最好的传播理念、增加说服力与号召力的最好的工具。尤其是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更容易打动听众。 学员刘女士在银行工作,她初次来参加培训的时候以为我们要教的都是些枯燥乏味的演讲技巧、语言柜架的设置等纯粹理论的东西,结果发现我们要求大家“讲故事”,她非常吃惊!她问我为什么要教大家讲故事呢?那不是小孩子才需要学的吗?她都参加工作十几年了,不是应该学习更高端的东西吗?怎么反过来要学习如何讲故事呢?未免太儿戏了吧! 呵呵,从开始做卡耐基口才与沟通训练至今,很多初学者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是啊,讲故事和表达、演讲、口才到底有什么关系啊? 很多人习惯以念稿子的方式讲话,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我只要写好稿子然后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就好了。这样的想法常常会出现在开会或是竞岗竞聘演说时。可是,台下的听众喜爱的是什么呢?是台上人对文字的回忆?还是有血有肉、有强烈内心感受的东西呢? 回想一下吧,我们从小到大所能记住的做人的道理也好,处事的经验也罢,都是来自于什么?是的,故事!自己的,或是别人的。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并且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翻开圣经,或是佛教的经书,你同样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长篇累牍大道理的枯燥乏味,而又便于人们采取行动!而今天,你所能看到的不论是李嘉诚的,还是比尔盖茨的,抑或是宗庆后的,哪一个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我们自己所喜爱听的,到底是枯燥的社论性的言论,还是一个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情节描述的故事呢? 刘女士也和其他曾经有过这样疑惑的学员一样,享受到了讲故事的魅力与作用后,从此爱上了讲故事,变得“一发不可收”。 学员董小姐是从事广告行业的,被公司派来参加我们的口才训练时,开始总是微笑着倾听别人的故事,自己却并不愿意上台讲。原来她是觉得自己的故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些很琐碎的小事而已。董小姐认为这样的故事即使是讲出来也不会出彩儿,不够有吸引力,听众一定不喜欢听。 呵呵,很奇怪的一点是在我周围也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总是觉得自己人生中所经历的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惊涛骇俗之事,不过是些柴米油盐之类的凡俗之事,似乎讲出来很有“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之嫌疑。 可是,我们哪个人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呢?更何况,每个人的经历即便是有类似的,却鲜有完全相同的!更何况,相似的经历又很容易唤起听众的共鸣,更有利于彼此的交往呢。 4 、多多朗读。 古诗词的朗读可以让我们的发音更标准,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掌握语言的节奏,最主要的是可以提升我们的内在素养,增加对语言自身的理解力与感受力。想一想,多神奇的事情啊,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个字,在我们的脑海中就可以闪现一个又一个场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5、分享、总结。 在我们的训练课程中,分享随处可见。不仅仅是因为分享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机会,更主要的是每次分享的过程中,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点。你可以从听众的眼神中看到大家对你的话语是否感兴趣,是否认同。而你也刚好可以借此多做总结,以便让自己下次的讲话更精彩。 谈先生是做物流的,公司做的非常大。他非常谦虚,也非常好学。每次与别人沟通时,他总是认真聆听对方的话,从对方身上学习经验。而他对自己的每次发言也都会做个小小的总结。 很多人一说到总结自我,就会找出自己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是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确是进步的开始,因为这可以让我们的目光盯向更远的地方,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只是我个人有个小小的建议:当你的自信心还不够时,强烈建议你采用“两好一坏”原则,即:先从总结自己的进步之点开始。每次台上发言结束时,你都认真总结下:我自己在这次的讲话过程中,有哪两个进步之处?还需要改正的一点是什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让自己在台上的表达更轻松。 有个非常好的山峰法则与你分享一下:一座山有多高取决于它的最高峰。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也往往是取决于他的最强项。如果你让姚明与刘翔比赛,你猜谁会赢?呵呵,答案是看是什么比赛。如果是篮球比赛,姚明会赢;而如果是百米跨栏比赛,一定是刘翔赢。 人在台上的表现也如此。 6、增强逻辑。 我以前讲话和现在非常不一样。那时候的我讲什么都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逻辑混乱。常常是前一分钟我在谈远古的世界,后一分钟就跑到了未来时空。我老公对此的形容是:“每听一次,大脑就会死机一次”。 直到我开始接触卡耐基口才训练,我才知道,原来要增加语言的逻辑性其实非常简单。 记得开会时,你的领导是怎样讲话的吗?记得产品解说人员是怎样介绍产品的吗?记得别人教你如何做红烧肉吗?是不是你常常可以听到“首先、其次、然后、还有、另外、对了再补充一下、顺便再说一下、最后”这样的字眼?这时闪现在你脑海是的到底是什么?恐怕是很多的星星吧! 是的,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字眼只会增加我们大脑的负荷,因为我们真的很难记住这么的“首先、然后、其次、另外”等等啰嗦的词。可是,如果你说的是“第一、第二、第三”,会不会更容易让听众记住呢?即便听众无法完全牢牢记住你到底讲了什么内容,但至少他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你总共是讲了三点。 人对文字的东西远远没有对数字那样敏感。而科学调研也证明,人对数字“三”是最有好感的。 温先生是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前开会时常常会讲很多的“首先、然后”之类的东西,结果他发现,他部门里的人常常会记不清楚他所讲的要点到底是什么。更糟糕的是,他为了要让别人能记住他的观点,便只好不断地重复。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别人认为他非常啰嗦,而他自己也非常累。 我也曾经见过有的讲师在台上演讲时,拼命地讲、不停地讲,结果讲了七、八点,你再问台下的人“你记住了多少?”台下的人往往会给你一个非常迷茫的表情。 养成一个好习惯:但凡是和介绍方式、方法、流程、工作布置与总结等等有关的,一律采用这样的方法,我相信你很快就可以发现自己语言逻辑性有了怎样的提高。 7、参加训练。 虽然说了很多口才练习的方式,但没有哪一样比参加实际的训练更有效果的了。这就好比是学习游泳,无论你看了多少教人游泳的书,无论你自己在水中怎样自己琢磨与总结,总不如参加训练效果好,即便是你经过长期的自学终于会游泳了,可是姿式总是不如专业的教练教出来的好看,更何况,自学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更多呢? 还记得20/80法则吗?其实口才亦如此。你是愿意选择需要花80%的时间与精力自学口才、最终发现自己只取得了20%的成功,还是选择仅需要共20%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达到80%的成果呢?上帝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当我们在同一个起点线上时,你到底要选择哪样的方式到达终点呢?而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