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哪些气体公司:中小学生写作入门(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5:39

中小学生写作入门(四)

 

 

北京市特级教师  范德金

 

 

四  抓好文章的细节描写

 

 

1、 场面的细节描写

 

 

    每个同学读书的时候,部有这样的经验:有的文章,你可以不费劲地记住其中的段落,无需再读第二遍,有的文章则不是这样,因为它里面实在没有能留给人鲜明印象,使人难忘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和细节描写好不好密切相关。

 

 

    什么是细节?人的细小动作、行动、神态变化以及微妙的心灵活动、对话,都是细节。当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得到很好的运用时,就仿佛一个骨瘦如柴的人,长了血肉,变得丰满、好看起来。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

 

 

    什么是场面?场面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同学们把这样的生活画面描写下来,就是常说的场面描写。它和记人、叙事分不开。但它不像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那样,一定要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交待得清清楚楚。它只要能写出人们的活动和场面的气氛就行了。

 

 

    "场面的气氛"是什么意思呢?如,大家平时说"乒乓球比赛很激烈"、"送别的场面很感人"、"全家人聚餐十分快乐"……,这里的 "很激烈"、"很感人"、"十分快乐"指的就是场面的气氛。如果同学们写好了这种气氛,也就为场面描写提供了感情基础。

 

 

请阅读学生的文章

 

 

采摘的快乐

 

 

    那天,老师发了"爱的阳光"征文启事后,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征文启事中写到:爱的光芒如此斑斓,爱的光芒如此璀璨,那是因为这爱是无数动人的故事编织而成的。哪位孩子没有感受到学校的爱呢……是的,这份爱如此热情真挚,又如此感人,耐人寻味。我不禁想起学校组织的采摘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这也是学校对我们真挚的爱。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决定带我们去"绿野青少年素质培训中心"去采摘,让我们感受一下金秋丰收的喜悦。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高兴极了。

 

 

    那天吃过早饭,我们坐上大巴车出发了。车大约行了一个小时就到了一片花生地。那椭圆的绿叶中夹杂着许多枯黄的叶子,远远望去,就像许多只黄褐色的蝴蝶落在绿叶上,显得十分美丽。徐老师发给我们每组一个袋子,一声令下,我和同学们犹如接受战斗任务的战士,飞快地冲向阵地开始工作。我和王雯分工合作,我来拔她来摘。我走到花生地跟前,抓了一大把花生秧,身子稍往后倾斜,使劲往上拔。渐渐地,渐渐地,花生露出了头……我拔出了第一株花生,宛如打胜仗的战士,高兴极了。我把战利品交给王雯,只见王雯接过花生,蹲下身子,专心致志地摘,生怕少摘了一颗花生。

 

 

    要说我们班最会拔花生的,要数付自振了。别看他人又小又瘦,拔起花生来连又高又胖的吴斯坦都比不上。一拔,他就把花生拔起来了。一会儿他就拔了一大堆。再看看周围,哈!拔花生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呀,有的小朋友劲小就一个接一个地像拔萝卜一样的拔。

 

 

    我和王雯把袋子装满后,就去找老师了。"哈……哈……"我们人还没到就听见笑声了。我定睛一看,徐老师和刘老师一改平日的绅士风度,背靠花生秧坐在花生地上,手里抓着一大把花生秧呢!看到这场面,我俩不由地笑了起来,笑声回荡在花生地。

 

 

    集合的时间到了,采摘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我剥开了一颗花生,呀,真好看,那花生仁犹如一个小婴儿躺在摇篮里。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颗花生仁,啊,真甜呀!真甜呀!劳动换来的果实永远是甜的。

 

 

    从上面这篇《采摘的快乐》文章中,同学们可以看出小作者记叙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使一篇文章有了深度和广度,可以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呢?一是必须有人物活动。二是场面不是静止的,是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进行场面描写,既要写环境,更要写人物的活动;既要写"面",又要写"点"。这样"面"和"点"结合起来,人物与环境相映成辉,生活画面就热闹起来了,就有了勃勃的生机。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下面的描写一场足球赛的文章。

 

 

    绿菌场上,足球队员们龙腾虎跃。初三二班的队员真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强手,不但沉着老练,而且技高一筹。比赛一开始,他们就向我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你看,他们队的中锋带着球飞速挺进,一瞬间,就攻到了我们的大门前。他向左虚晃一招,接着灵巧地躲过了后卫的封堵,举脚一记怒射,"呼--"球带着风声飞向了球门。我们班"啦啦队"的同学们紧张地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盯住球门。只见我们班的守门员像压紧的弹簧突然张开,一个鱼跃,把球抱在怀里。大家被他优美舒展的动作惊呆了,不知是谁最先喊了一声"好球!"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喝彩声此起彼伏,有的说:"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的翘起大拇指夸赞:"铁大门,真棒!"还有的说:"能上国家队了!"

 

 

    如果把上面这个内容写成:

 

 

    放学以后,我们班和初三二班比赛踢球。比寒开始,双方就互不相让地进行了激烈的拼抢,门前不时出现了险情。场外的观众比场上的队员还紧张,不停地评论着场上的球赛情况。

 

 

    阅读了上面写同一个内容的段落后,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当然是第一段写得好,把场内、场外,运动员和观众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有点、有面地描写了场面,使读者仿佛真的观看了这场足球比赛似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同学们平时的作文中,有一些同学往往忽略了对场面的具体描述。比如,记一次拔河比赛,只写自己和周围几个同学怎么拔的,而对方运动员怎样表现,场外的观众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却只字不提。这样,怎么能把比赛场上热烈的气氛表现出来呢?中心思想又怎么会突出呢?因此,同学们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勤于动笔,这样才能描写出生动、形象的场面。

 

 

2.状物的细节描写

 

 

    作者把一个普普通通的风铃写得多么好啊!如果他没有细致观察,没有想象,是不可能写得这么好的。

 

 

    状物的写作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大家要学会、写好状物。

 

 

    状物中的"状"是叙述、描写的意思。"物"包括的面很广泛,主要指的是一些物品、景物、动物、植物等。

 

 

★状物,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

 

 

    (1)状物要按一定顺序

 

 

    写好物品的形状、大小与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层次分明。一般的格式是:

 

 

    第一,物品的来历

 

 

    第二,物品的特点(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结构等)

 

 

    第三,物品的用途或功能

 

 

    第四,物品给我带来的收获或感想。

 

 

    同学们动笔之前,应当先把以上这四部分的内容想一想,你认为哪一部分与中心思想的表达关系最密切,就应当详细写好那一部分。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上述四部分的内容写好,就能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状物类作文。

 

 

    (2)状物要详略得当、围绕中心

 

 

    绘画要讲究色彩浓淡适宜。写文章也如同绘画一样,要讲究详略得当,围绕中心意思。一般地说,凡是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关系紧密,能够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内容,就是重点材料,应当详细、具体地写;对表现中心思想只起一些辅助作用的内容,是次要材料,应当简要、概括地写;对于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则应当舍弃不写。

 

 

    (3)状物贵在"传神"

 

 

    在描摹物体的形态时,要努力做到"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怎样写出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可以运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如比喻句、拟人句的运用,抓住物体的样子,加以想象等等。比如,《我的小花鹿》一文中,小作者写"既不会跑,也不会跳"的"泥制"小花鹿的眼睛时,就用了"透蓝的睛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这样的描写。这里用"有神采"这样一个拟人法,就写出了小花鹿的可爱,而小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也就跃然纸上了。

 

 

3.景色的细节描写

 

 

    同学们比较喜欢描写景物,但容易犯下列的毛病:

 

 

    ▲一是不切合实际

 

 

    一位同学在写《一天早晨》一文时,这样写道:"东方泛出鱼肚白,一会儿,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彩霞万朵。顿时,阳光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想想,会有这样的情景吗?既然红日正当初升,怎么会有炙烤大地的阳光?

 

 

    ▲二是脱离中心,为写景而写景

 

 

    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如果离开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目的不明地描写景物,就会脱离中心。如,一位同学写《老师的目光》中的一段话:"碧空如洗,白云飘荡。校园里,绿柳成荫,白杨挺拔;鸟儿啁啾,虫声唧唧,好一派春光。铃声响过,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走进了教室……"虽然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但和《老师的目光》的内容、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呢?这不就是画蛇添足了吗?

 

 

    ▲三是杂乱无序

 

 

    有一个同学这样描写下雨的情景:

 

 

    铜钱大的雨点砸落在柏油路上,雨已经大了起来,绽出了无数朵雨花。路旁的杨柳像小草似地随风一边倒去,隆隆的雷声不时在头顶上炸响,屋檐上垂下一道道白亮的雨帘。

 

 

    你仔细想想,这段景物描写合乎情理吗?那个"绽出无数朵雨花"的句子应当紧接在"雨点"句后边,"雷声"句则应当排在"雨点"句前边,"雨已经大了起来"可以放在这段话的开头。

 

 

★怎样才能描写好景物呢?应当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描写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顺序,一是指从整体到部分;二是指从主要到次要。描写有了顺序,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写得有条理。

 

 

    例如:

 

 

    一开始,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光芒四射,刺得我们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不一会儿,阳光渐渐变得柔和了,由金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四周的云也更加红了,桥上的白色栏杆裹上了红纱,远处深绿色的田野和树林子也被泼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大地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了。我不禁脱口而出:"啊,这景色多美啊!"

 

 

    转眼间,太阳旁边的云发生了变化,有的像姑娘的彩裙,一缕缕,一道道,轻轻飘拂;有的像绵羊,一只只,昂首四望,又低头吃草;有的像蛊开的牡丹花、月季花,一簇簇、一丛丛,引来了蝴蝶、蜜蜂,来往于花丛之中……看看太阳,就像个大红灯笼放在地平线上,眨眼的功夫,下边像被刀子切去了一块。

 

 

    过了一会儿,太阳只剩下了一半,像个火红的半圆仪,立在天边。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只剩下像梳子那么一点儿了。渐渐地,看不见了。它把洒向大地的光辉收了回去,仅留下一抹红云。一会儿,红色的半边天变成了灰白色,又慢慢地变成了灰色。夜的帷幕缓缓地降下来了。

 

 

    作者按景观变化的顺序,写出了夕阳坠落前的各种形状、颜色及其附近的景色一一云和天的变化,写得变化多姿、富于情趣和韵味儿。这是一篇成功之作。

 

 

★同学们应当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呢?

 

 

    首先,按照观察景物的顺序写景。观察景物,是有一定顺序的: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

 

 

描写景物,要按照观察景物的顺序进行描写。

 

 

    其次,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日出、日落等动景也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构成美丽的图画。描写动景时,应当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最后,按照景物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有些静景,如山、水、建筑物等,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描写静景时,应当按照景物的空问顺序进行描写。

 

 

    第二,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有的景物都具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景物的特征。有的表现在形态上,有的表现在颜色上,有的表现在声音上……即使同一景物,静态时和动态时,白天和夜晚,阳光下和月色中所显示出来的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描绘的景物,要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让人一看眼前就仿佛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这就要求抓住形状、姿态、色彩、气势等方面的景物特点。

 

 

例如:

 

 

    开始,零零落落,只是一粒粒美丽而又透明的小雪珠。雪珠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水晶般透明的小雪珠,一下子变成了雪白的小雪花。又过了一会儿,小雪花在空中你抱着我,我拉着你,一团团,一簇簇,成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着大地。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屋顶上,有的落在麦苗上。田里的麦苗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贪婪地吮吸着这甜美的乳汁,整个世界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我爱小雪花,它多像一个能工巧匠,不一会就为大地妈妈织了一件又白、又软、又厚的外衣。

 

 

    我爱小雪花,它多像一个美容化妆师,只一会功夫,就把大地化妆得这样美丽。

 

 

    这位小作者善于抓住雪花落地时的动态特征,并加以拟人化,使下雪天的场景十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而后,他又展开了联想,把小雪花比作能工巧匠、美容化妆师,从而抒发了自己的赞美之情。文章情景交融,使读者感到回味无穷。

 

 

    第三,描写景物要适当运用修辞方法

 

 

    描写景物时,同学们如果只是写"啊,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啊!"这一类十分概括的语言,就不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同学们在描写景物时,应当有意识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

 

 

    第四、描写景物要善于联想

 

 

    联想的方法很多,如:

 

 

    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这个景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第一场雪》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把这场大雪与小麦丰收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与这个景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在如《鸬鹚》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站在船舷上随时准备下水的鸬鹚,联想到了"列队等待命令的士兵"。

 

 

    从眼前的景物给人的感受展开联想。如在《林海》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伐木工人一边伐木取材,一边造林护树,不但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以及林区出现新市镇,增添新景色,联想到了山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深切感受到兴安岭"确含兴国安邦的意义了",加深了对眼前景物的认识。

 

 

    第五,描写景物要紧紧围绕中心

 

 

    《三人行》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象征了革命战士团结一致,共同向前,前程无限美好。

 

 

    同学们在描写景物时,千万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写不写景,写多少,写什么,怎样写,一定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

 

 

4.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同学们要想使自己写的某个人物能够活脱脱地跃然于读者的眼前,除了把外貌、心理活动描写好以外,写"活"人物的语言,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怎样进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呢?

 

 

    第一,描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当门外响起了尖锐的枪声和纷乱的喊叫时,"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去看看。"这两句话充分反映出了"我"的惊愕以及父亲李大钊的坚定、沉着。

 

 

    又如《心愿》一文中,在法国留学的"我"和法国的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的对话颇有特色,小姑娘说:"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我说:"是。""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他们不吃饭,也不说话。"等等。原来,小姑娘说的不吃饭、不说话的中国人是中国泥人。小姑娘之所以认出"我"是中国人,是她根据家里的中国泥人的形象判断出来的。由此可见,那些天真好奇的话出自小姑娘的口,是多么符合她的年龄身份。如果换成大姑娘,那就显得十分别扭了。

 

 

    第二,描写人物语言,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在炮兵阵地上》这篇课文中,彭总发现了弹药库竟然修在了前沿阵地,结构也不符合要求,就忍不住发火了:"……你这个团长,撤职!送军法处!"当他认识到这话说得不对,便在吃晚饭时对团长说:"我今天又说错了话,向你道个歉!但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你看,彭总批评团长时不拐弯抹角,后来认识到批评过火了便主动道歉,直来直去,由此反映出彭总坦率的性格特点。

 

 

    第三,描写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但父亲坚定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决心不离开北京,既说明他对严重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坚持斗争而面临的危险有着充足的估计,又充分表现了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以及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这样的语言,对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全文的中心思想,是极有帮助的。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邓佳薇同学写的,请你阅读之后想一想:从门卫叔叔说的话,是不是可以反映他对工作负责的好品质?

 

 

    在我们的学校里,到处都有爱的阳光,就连门卫、厨师对我们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

 

 

    记得那天,妈妈要带我去看牙。当妈妈要带我走时,门卫叔叔把我拦住了。妈妈见了,忙走上前,指着我对门卫叔叔说:"今天,我要带她去看牙。"门卫叔叔笑着说:"您跟老师说了吗?""我跟老师说了。"妈妈点头回答着,"你不知道吗?""我是新来的,不知道。"叔叔摇摇头说。妈妈看了看表,"呀,晚了。"妈妈恳求道:"时间都晚了,您快让孩子出来吧!"我也和妈妈一起附和着。可叔叔不开恩,还是那句: "不能让孩子随便出去,这是我的责任。"说完这一句,叔叔就再也不说话了。我和妈妈费了半天口舌也无济于事。最后,我只好把老师请了出来。老师一说,叔叔马上变得通情达理,急忙让我出去,还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

 

 

    妈妈当时真有些生气了,可我不生气,还十分高兴。从门卫叔叔的举动上,可以看出他对我们多么的负责,生怕我们的安全出了问题。我开玩笑地对妈妈说:"你真不该生气,有这样的叔叔在,您一百个放心。"妈妈笑了,夸道:"瞧,你这张小嘴真能说。""不是我能说,你想,有了这样的叔叔在,我们就可以更安心地上课、休息。"妈妈听了也点点头。从这以后,门卫叔叔在我心中更高大了。谢谢门卫叔叔们,谢谢怡海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第四、描写人物的语言,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声调等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雨来的爸爸要反"扫荡"去了,临行时,雨来问:"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这段话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

 

 

    《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见伤员不喝鱼汤,顿时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草地……"

 

 

    这段话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我见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

 

 

    《赶花》一文中,养蜂工干着手里的活,低声慢语地对我说:"这生灵和人一样,最有觉悟……"

 

 

    这句话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声调。

 

 

    第五,描写人物语言,用上"歇后语""惯用语""谚语""幽默性语言"等,这样可以使人物对话鲜明有趣。例如:

 

 

    一天放学后,我和王平、乔凡一起回家。我问王平:"你的家里都有谁?"他笑笑回答:"我家有'老黄牛'爷爷,'老八板'奶奶,'智多星'爸爸,'和事佬'妈妈。""还有你呢!"乔凡补充道。"对"王平脱口而出,"还有我'马大哈'。"

 

 

    你看,这段话写得很有意思吧!王平说出家里每个人的特点:爷爷是"老黄牛"-一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人;奶奶是"老八板"一一拘谨守旧的人;爸爸是"智多星"一一计谋多的人;妈妈是"和事佬"一一无原则地进行调和的人;"我"是"马大哈"一一粗心大意的人。

 

 

    同学们在写人物语言时,还可以运用一下下面的五个写话公式。

 

 

    ①人+动作+话

 

 

    例如:少奇同志站起来说:"我就是工人代表。"

 

 

    ②人+动作1+动作2+动作3……+话

 

 

例如:

 

 

梳着短发的新老师慢慢走进教室,站到讲台前,冲着全班同学点点头,说:"同学们,从今天起,由我担任你们的班主任,教你们的英语课。"

 

 

    ③人+表情+动作+话

 

 

例如:

 

 

小弟弟美滋滋地接过叔叔手中的电动小汽车,说:"我最喜欢这个玩具。"

 

 

    ④话+人+动作

 

 

例如:

 

 

"你猜,这大书包里有什么?"爸爸拍了拍车后座上的花书包问我。

 

 

    ⑤话+人+动作+神态(或表情)+话

 

 

例如:

 

 

"他发烧了,"妈妈摸了摸我的脑门,皱皱眉,焦急地对爸爸说,"这深更半夜的,怎么上医院呢?"

 

 

    这五种写话公式,第一种最简单;前三种都是解释语在前的;第四种是解释语在后的;第五种最难,解释语在中间。在写人物一组一组的对话时,还有省略解释语的时侯。

 

 

写好人物的语言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写作的态度,积极动脑,勤于动笔,写好人物的语言。

 

 

5.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缺乏动作描写的人物形象,就会显得僵化、干瘪、活不起来。

 

 

★怎样才能描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第一、描写的动作要有典型性,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形象

 

 

    比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滩,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里,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用"捏""刺""扭""逃"四个形象的动词,描述了少年闰士刺猹的动作和猹逃跑的行动,表现了少年闰土的风采和猹的狡猾,给人鲜明的印象。

 

 

    第二、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

 

 

    例如:

 

 

    今天下午,我到修车铺去补内胎。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了几下,不费吹灰之力地扒开了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里胎抽出来。充气之后,他先把里胎放进一盆清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大爷赶忙拿出车胎,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了几下,那儿的皮子变得薄薄的了。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过了一会儿,老爷爷又把里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再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才放心地把内胎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作者观察得仔细认真,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得很有层次,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第三、准确地使用动词

 

 

    我上语文课在黑板上写字时,发生了一件事。快下课时,我问大家"谁看见了刚才发生的事?"一位坐在第二排的女生站起来,一本正经地回答:"刚才您在黑板上写字,写到黑板边上时,您的脚不小心掉到我们涮毛笔的黑水盆里了。您不声不响地又把脚拿了出来。"

 

 

    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她说的"脚掉到盆里、""又拿了出来"中的"掉"、"拿"两个动词是用得十分不恰当的。看来,用词不当是难以准确地表达思想的。所以,同学们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如果你头脑中的词汇相当丰富,就不会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准确地使用动词,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如,鲁迅对救护车夫的行动描写: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几,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于,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他"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他"怎样做"。倘若能在人物的"怎样做"七下功夫,那么,你就能把人物写"活"了。

 

 

6.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神情,风度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

 

 

    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在写作文时,来一两段外貌描写,但往往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千人一面公式化

 

 

    有些同学写文章时,不论什么人,描写眼睛都是"双眼皮、大眼睛、……"水汪汪的"、"圆溜溜的";描写面孔是"圆乎乎的"、"胖嘟嘟的";描写肤色是"红扑扑的","红润润的"……平时,我们见到的人,眼睛有大有小,脸型有长脸、圆脸、方脸、瓜子脸等。描写人物的外貌应是千人千面而不是千人一面。

 

 

    (2)样样俱全

 

 

    有的同学先描写人物的眼耳口鼻,接着描写头发、手脚,最后描写衣着举动,从上到下,样样俱全。这样的描写实在不可取。

 

 

    (3)没有为中心服务

 

 

    一位同学在写《刻苦学习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写了自己的小妹妹。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的小妹妹今年9岁,上三年级。她的学习十分刻苦。两条细眉弯弯地向上挑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得那么聪明伶俐,一对小羊角辫上扎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辫子一甩,蝴蝶结就跟着上下飞舞……"

 

 

    这段人物肖像的描写,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一赞扬小妹妹刻苦学习的好品质,有什么关系呢?

 

 

    (4)忘记了感情色彩

 

 

    一位同学任写《我敬佩的一个人》一文时,写了他的爷爷退休以后,在街道上发挥余热的事,赞扬爷爷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他这样描写了爷爷的外貌:"爷爷已经快70岁了,头发已经掉光了,脑袋亮光光的,像个大灯泡。"

 

 

    对自己敬佩的人,在文章中却用"大灯泡"比喻,合适吗?

 

 

    以上四个问题,是同学们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应当避免出现的。

 

 

★怎样才能描写好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刻画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描写肖像,可抓住一两点最突出的特征进行描绘,以一滴水见太阳,妙笔生辉。请看语文课本中描写肖像的一些例子:

 

 

    1、画脸谱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部斑白了"。这好像画了一幅"脸"的素描。这张脸的描绘,既给人以饱经风霜的印象,又让人感到忠厚朴实,可亲可敬。

 

 

    2、画长相

 

 

    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文中,"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这里的"脑袋大,身子小"很像"小萝卜头"。这样,既形象地描写出"我"的弟弟宋振中的样子,又揭露了敌人对革命者及其子女的折磨和迫害。

 

 

    3、画头发

 

 

    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用"白发苍苍"来描绘素不相识的老爷爷,说明了他虽然年纪很大,但还来爬天都峰,的确很有勇气,令人佩服。

 

 

    4、画眼睛

 

 

    《苦柚》一文中,"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打开的书……"这里用"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描写了卖苦柚的中学生的美丽,让读者能够窥见到这位中学生纯洁无瑕的美好心灵。

 

 

    5.画酒窝

 

 

    《苦柚》一文中,"她大约和堂妹一样年纪,红红的脸蛋上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这里用"浅浅的酒窝"描写了她脸型的漂亮,令人喜爱。

 

 

    6、画眉毛

 

 

    《挑山工》一文中,"遇到一个挑山工,矮矮的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这里不仅描写了挑山工的个子,脸的肤色,而且描绘了"眉毛很浓",突出挑货登泰山的挑山工是一位浓眉大眼,矮墩的大汉。

 

 

    7、画鼻子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这里抓住日本鬼子军官"扁鼻子"的特点,突出了他的凶恶残暴,令人厌恶,憎恨。

 

 

    8,画皮肤

 

 

    《挑山工》一文中,"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这里用"健美"、"黑黝黝的肌肉"描写挑山工长年挑货登山、日晒雨淋,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炼了强健的身躯。

 

 

    第二,刻画外貌,要为中心思想服务

 

 

    同学们都知道了描写外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要为中心思想服务。一个作者写《我的好榜样》这篇作文时,写班上的一位同学利用星期天到学校出板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时,"红彤彤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她的手不停地抚弄着衣角,头低得简直快要埋进衣领里了……"这里,作者写出了这位为学校出板报的同学受了表扬不好意思的样子,写出了她的谦虚、羞涩的神态,揭示了她的心灵美。不是只写一句"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要留心观察你周围的人

 

 

    同学们平时应当注意留心观察你周围的亲人、老师、同学、邻居等,仔细观察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之处。比如说脸型,就有"苹果似的圆脸"、"椭圆型的脸"、"四方脸"、"瓜子脸"等。眼睛有"丹凤眼"、 "杏仁眼"、"三角眼"……之分。肤色也不一样,长期从事露天工作的、生活在农村的人,肤色一般较黑,而在室内工作的人,肤色就比较白一些。

 

 

    总之,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抓住服饰,体态、容貌、精神等外貌方面的典型特征,选择所要描写的人物的两三处最突出而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去描绘,才能够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得形象、深刻、逼真。

 

 

7.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要在文章里,写出人物没有说出口,仅在心里讲的话和他的感情活动,即"想"。一篇文章只有写出人的微妙而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鲜明地再现人物的形象和品格,打动读者。

 

 

★心理活动的描写。应当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做到具体真切。

 

 

    例如,一位同学在观看中国足球队以四比二战胜一支外国足球劲旅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写的:

 

 

    "O:2的时候,我的心里凉了半截,紧握的双手渗出了冷汗。

 

 

    1:2的时候,我那几乎已沉到脚底的心,又提了起来,重新回到胸膛里'怦怦'地跳动。

 

 

    2:2的时候,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情不自禁地随着全场观众鼓掌的节奏使劲拍着手。

 

 

    从3:2到4:2,那简直叫人眼花缭乱。蓦地,我感到似乎有两条小虫在我脸上爬,痒痒的,用手一摸,才觉得是两行滚烫的热泪夺眶而出,悄悄流下……"

 

 

    在文章中,作者以动作,神态和内心独自交织在一起的描述,刻画了在观看球赛的这一特定环境中"焦急一一紧张一一兴奋一一激动"的内心曲折过程,抒发了一个小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关爱之情,写得具体真切,十分动人。

 

 

    其次,要注意人称。

 

 

    同学们写文章时,由于立足点不同,叙述就有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分。

 

 

    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可以直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一段: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作者在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以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满怀激情,赞颂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用第一人称不能直接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其外表(语言、动作、神态等)反映人物的内心。例如:

 

 

    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起鸣枪射击。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地喊叫起来:"对!一点儿也不错!"

 

 

    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观众内心对台上演讲的赞同、欢迎和支持。

 

 

    第三人称叙述,克服了第一人称不能直接写别人心理活动的局限性,可用"他想"等词语作提示。如《詹天佑》一文中: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让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一段心理描写,反映了詹天佑下决心要修好京张铁路,用实际行动回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藐视,让每个中国工程人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总之,同学们在描写心理活动时,要注意人称,不同的叙述人称,心理描写不同,同时还要注意,不管用哪种人称叙述,心理描写都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同学们平时在写作文时,对描写心理活动常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只会写"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心里十分害怕"等这样内容笼统的句子。怎样用准确的词汇、句子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呢?从课文中借鉴是一个好办法。例如,语文课本中有《穷人》一课,桑娜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家以后,作者是如何写出她忐忑不安的心情的?反复体会以后,仿照书上的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来扩写"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我的心立刻缩紧起来,七上八下,仿佛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对我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同学家去玩。可是,我刚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到脑后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想着想着,我不由地放慢了脚步,唉,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步,飞快地向家里跑去。

 

 

    这个作者先借鉴了《穷人》这课书中通过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然后选取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做为片段,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得自然、生动、具体,读起来很动人。

 

 

    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要恰当地运用心理描写,必须注意两条原则:一是要注意以叙事为基础;二是要注意心理描写和动作、语言描写相结合。

 

 

★怎么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提出问题导入所想内容

 

 

    例如:

 

 

    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哎呀!  《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也不行,我说过给他们的呀。

 

 

    (2)字里行间含"想"的意思

 

 

    例如:

 

 

    我只好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一定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

 

 

    (3)运用假想透露内心世界

 

 

    例如:

 

 

    我在雨中呆呆地站着。是悔恨吗?不知道。好像我跟前站着一个人,在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说话不算话,不是个好孩子……"

 

 

    (4)直接抒发心中所感

 

 

    例如:

 

 

    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以上写"怎样想"的四种方式,值得同学们学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下面这篇《改选》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

 

 

    开学不久,班里就进行了改选。那天,班里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

 

 

    "我选王强。"   

 

 

    "我选郝娜。"

 

 

    "我同意赵红。"

 

 

……

 

 

我伸长了脖子,竖着耳朵仔细地静听着,焦急地盼望着能听到我的名字。可是,听了老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提我。我心里直犯嘀咕:我当了四年中队长,难道这回真的被一抹到底了吗?尽管这时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但仍抱有一线希望,默默地叮嘱自己:别急!关键的时候还没有到,说不定咱还能竞选连任呢!话虽这么说,但心里却一直敲着小鼓。表决的时候终于到了。我强打着精神,凝神注目。可万万没有想到,我居然只得了可怜的一票。我的头上像挨了一闷棍,昏昏沉沉,一颗悬着的心也"咯噔"一下沉了下来。

 

 

    "大家再想一想,谁还有补充意见?"这时,新接班的宋老师开了腔,眼睛还直瞟我。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屁股上也如坐针毡一样难受。

 

 

    我稍稍镇定了一下,默默地安慰自己:嘿,管它呢,不当干邵还更好呢,我还不受那份窝囊气了呢!

 

 

    "如果没有反对意见,下面就开始选小队长!"宋老师的话,在我的心里又点燃了新的希望:就凭咱,当个小队长总不成问题了吧。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提名,还是没有我的名字。我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耷拉了脑袋。我仿佛觉得面前站着一个人,指着我的鼻子问:"当了四年中队长的你,竟被一抹到底,成了'小老百姓',不觉得害羞吗?不值得你好好反省一下吗?"

 

 

    这件事给了我迎头一棒,使我发昏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明白了,千不怪万不怪,只怪我当了干部以后骄傲自满,严重脱离群众。我懂得了,重要的不是我能不能够当上干部,而是能不能从这件改选的事情中吸取应有的教训。

 

 

    一个人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情况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本文的小作者十分善于抓住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来写,真实可信,感人至深。他灵活地运用了几种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用词准确,语言很生动.形象。这些,都是值得同学们好好学习的。

 

 

    人的内心世界像大海一样,无比丰富,又特别复杂。反映人心理状态的写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选用书信、日记、梦的彤式,同样可以展现人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自白和议论,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记得著名作家李准说过,看一部作品是否成功,最好是数一数这部作品中有多少有意义的细节。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成功的细节,让人们千古传颂,如小说《儒林外史》中写老财主严监生临终时,举着两个手指头(他看到灯盏上有两根灯芯点着,示意要去掉一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写人血馒头从"黑的人"手里接过来,那"红的还在一点一点往下滴"。文学创作是这样,同学们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想写出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感情上共鸣的好文章,必须突出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细节部分。当然,细节描写一定要来自生活,不能胡诌瞎编。只要同学们处处留心观察生活,刻苦用心提炼,并经常练笔,就一定能够学会细节描写,给文章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