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消防车:半月依旧箫何处——解读“雪堂箫声”之十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6:38
     
         小溪那边的东坡雪堂,何人吹箫,在这秋的月夜?
         箫声幽幽,绵延悠长,悲凉迷离,如泣如诉,如哀似怨,似残月在哭泣,又似秋风在呜咽,孤寂中含着几许忧郁,凄凉中透着几分深情。吹箫人似乎要将满腔忧愁填进那长长的竹管中,然后,从箫孔慢慢地渲泻出来,融入到苍白的月色之中。带着相思、带着孤独、带着忧伤。给这本就寂寥的秋夜,更添几分冷清,几许凄情。
        夜风拂来,箫声伴随着浮动的桂花香从小溪对岸涉水而来,与水声、月光交融在一起,汇成一首怅然的心曲,一漾一漾地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或飘向天际,或融入水光月色之中,或从窗外流淌进来。
        东坡赤壁的秋夜没有想象中那么温暖,夜凉如水,不时有丝丝寒意袭来。我拢了拢衣襟,静静地站在窗前,阖上眼帘,侧耳聆听,任由箫声去拔动我的心弦,与之共鸣。渐渐地沉醉在这美妙的箫声之中,物我两忘。
        听见的是箫声,看见的是佳人的泪眼。想当初,袅袅箫声,如柔声相慰的句句情话,倾诉着千年一叹的相思,悠悠扬扬地铺洒在心头,荡漾在心间,让佳人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竹马吹箫来,踏雪寻青梅。多少次,和着箫声,敞开歌喉,轻歌曼舞,一夜春风,眉睫之上,有多少花蕾绽放?多少次,一颗心随着那如诉如慕的箫声慢慢飞扬、飘荡。多少次,闻侬箫声,欣然而至,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柔情蜜意。不曾想,人生易老,蓦然回首,怆然泪下。
        缘定三生的盟誓像永世不能挣脱的枷,紧锁在心间。尘世间万种柔情转眼成空,生死相许的诺言早已化作虚无的约定,月夜的期盼、灯下的守候、孤枕的哀怨,刻骨铭心的思念、所有的柔情蜜意,随着箫声慢慢隐入到记忆的空茫中。
        烛影孤独,柔情冰封,痴立窗前,任月光撒落身上,空挂两泪相思。心事与哀怨究竟付与谁听?回应那箫声的唯有那无情的流水和旧时的月色。
        听见的是箫声,看见的是侠客仗剑江湖的身影。一柄剑,一管箫,一袭长衫,衣袂飘飘,驰骋天下,快意恩仇,苍海一声笑,情义两重天,铁肩担道义,仗剑斩妖魔。峻岭上、苍海边、客栈里,横箫唇边,满腹情仇从箫管中喷薄而出,回荡在天地之上,低回于山谷之中,激荡于胸膛之外。江湖中的腥风血雨、兄弟义气、儿女情长……皆随着箫声激荡、飘散、沉寂。
        听见的是箫声,看见的是游子回乡时匆匆的脚步。多少个孤寂的深夜,游子的心在箫声中慢慢沉浮,那缕炊烟袅袅如画的心事和那梦中的乡愁在箫声中浮动起来,串串音符跌落成一个个迷蒙的记忆,在心头谱成一首思乡的曲,悠长又悠长,伴着秋风,伴着皓月,伴着思乡的梦回荡出丝丝慰藉、缕缕乡愁。
        寂寞红尘里,尘事万千,背井离乡,奔波生计,俨然成为一只只流浪的蝶,操劳在万水千山之间,把亲情和关爱牵挂成隐隐的伤痛。又谁知,梦醒时,冷清在月色中的仍旧是而立身。
        箫声渐响,愈拔愈高,到后来,如流星划破天际,忽地急速下降,殒落地面,渐渐地低弱下来,慢慢地消失不见了。许是到了终曲,许是吹箫的人累了、困了,将竹箫抛弃在一边,冷落在冷冷的月光里。
        曲已罢,余音袅袅,人尚沉醉不已,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从那美妙的境界中清醒过来,箫声兀自萦绕在耳际,回荡在脑海中。
        也曾吹箫,喜欢在箫声中找寻春的缠绵,秋的惆怅;喜欢把万般心事和在箫声中细细诉说。白天的辛劳,如潮的思念、内心的苦闷、无限的梦想,都曾被箫声抚慰得妥妥贴贴,涤荡的干干净净,沉淀下一些美好的东西,隐藏在记忆的深处。
        如今,竹箫静静地卧在书案上,已蒙上红尘几许,挂在雪堂檐上的半个月儿依旧,人依旧,箫声何处?
        是岁月打破了宁静,还是尘缘缠住了手脚?曾经的梦想、当年的豪情,恰如这飘逝而去的箫声,湮没在红尘的杂芜中,化作酒醉时三两句豪言壮语,酒醒时一声长叹!                                                       (原载2000年4月24日《黄冈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