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力太科技:北大教授孔庆东谈高考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42:59

作文是一棵美丽的树


嘉宾:孔庆东
记者:杨 

 

 

    记者:如何写作文,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您觉得目前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孔庆东:以前批评文风不好,曾提及过假、大、空。现在即便会写作文的中学生,也普遍存在新的“假大空”问题。我们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有时候会开玩笑地问,“今天孩子们写死了多少父母”?我们不排除考生中确有人历经这些惨痛,但每天“大面积父母死亡”则不正常,甚至去世的情节都雷同。学生的笔下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

    记者:在您看来,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您多次讲过“人文素养”这个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文素养真的那么重要么?
    孔庆东: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么提高?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读书。人文素养,这是个非常好的概念。鲁迅、老舍、金庸他们都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们的人文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大师呢?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这是我在研究、阅读许多大师后得出的一种结论。这些文学大师,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素养,首先是建立在热爱生活这一点上的,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动摇。

    记者:可是,现在很多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并不主张学生多读课外书啊。
    孔庆东:不读课外书,是不可能学好课本的。正如不认识别人的父母,就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博览群书会让你成为一个灵魂博大的人。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流水线模式,把人当成一个工具来培养,好处是效率高,但是它忽略了人的灵魂问题。我们怎么来弥补这个缺陷?读书,博览群书!鲁迅和他的兄弟周作人都多次讲过,要“乱读书”,特别要读一些常识类的书。书这么多,怎么博览?从经典开始读起。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教育,但是不要因此就放弃了经典教育,放弃了成为大写的人的教育!要使学生除了成为打工者之外,还要成为一个灵魂博大的人!

    记者:在学校可以做学问,但是,我们常常尴尬地看到,学校也培养了不少书呆子。
    孔庆东:有了系统的知识,只能算“肚子里有学问”。那些知识必须能够灵活具体地运用,才算真的掌握了知识。背了五千个数学公式,却解不出五十道题,叫什么学问?拿了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却算不清水电费,叫什么学问?背了三万个围棋定式,连孔老师都赢不了,叫什么高手?一台电脑有八万G的硬盘,装得满满的都是“正确而严密的知识”,可是286的配置,什么都调不出来,一敲键盘就死机,那些知识就成了死知识。同样,如何掌握写作技巧,如何灵活运用知识,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应当注意的,这就牵扯到如何在浩繁的参考书当中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来读。

    记者:现在有一些老师抱怨语文难教,而学生也发愁语文考不好,作文写不好,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么?
    孔庆东:应试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会存在,但素质教育应该不断地加进去。语文教育最关键的是树人,树人一定要提高人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的第一素养。而提高语文素养要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这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好,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也不必对语文对作文就望而却步,任何知识都是逐步提高的。语文是一个大课堂,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课外。

    记者:我发现,您在谈到作文问题的时候,强调的却往往是作文本身之外的东西,譬如个人修养以及完善的人格。
    孔庆东:对!作文是一棵美丽的树。我始终认为,美丽的人才能够作美丽的文。善待生命、善待别人,这样的心境才能写出真正美好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情,我们广大青少年也应当重视这个问题。你看一棵树很美丽,但这是它植根大地的结果。深深地把自己的根扎下去,吸收水分和营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取生命的力量,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作文树》的总主编,您能送一句话给喜欢读《作文树》的中学生吗?
    孔庆东:人是一棵树。人所写的文章,也是一棵树。健康的人,才能作健康的文,才能让世界充满了健康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