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消防应急救援箱:高考作文让网络词汇滚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09:09

  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6月3日《东方早报》)

  不支持滥用网络词汇,但近乎完全禁止将之写入高考作文,不仅显得过于霸道,而且也暴露出阅卷者的形而上学。

  “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汇”,这让人无法想象阅卷老师有多落伍,全国有九亿多网民,难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阅卷老师一直不上网,或者向来就是拒绝上网生怕被教坏?因为自己对网络语言“无知”,就干脆来个统一禁止,如此狭隘思路还能担负起本该更为开放的作文阅卷重任吗?

  “阅卷组也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如果阅卷组对于网络词汇不够了解,那自然会说出如此难以分类的外行话。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关键看用得是否确当合体,而对于大家耳熟能详词汇的合理利用,必然会让作文为之生色,何必又要一概拒绝网络语言不可替代的功用呢?

  网络词汇当然很多,但对于那些几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比如神马、浮云等等,只要不是滥用又何妨?而有许多网络词汇不仅仅只是搞笑或诙谐,不少就是一些公众比较关注的公共事件,比如,一说到“躲猫猫”、“洗脸死”,我们马上会想起看守所里那些被羁押人员随时可能受到的侵害。再比如,“我的爸爸叫李刚”、“欺实马”,影射出官二代、富二代的骄横跋扈,这些词汇不是比再多的阐述还要简洁形象吗?

  还有一个常识需要提醒阅卷老师的是,网路词汇与所谓正规的词汇本身并非水火不容。比如今年最为流行的“给力”一词,起初是在《人民日报》头版新闻里出现的,之后经过网络传播很快流行起来,我们能因为它在考生作文里出现而视其为错别字妄加扣分吗?如果说是不规范,那首先该检讨的是《人民日报》,谁叫你们中央机关报如此不严肃的?网路词汇与所谓正规的词汇双向互动,尤其是那些能够沉淀下来的词汇,不但高考作文无权拒绝它们,就是国家的政令法规里都未排斥它们,难道高考作文比法令还要一丝不苟、不拘言笑吗?

  作文不是做数学题,必须一是一二是二,灵活运用民间语言和网络词汇,只要不是生吞活剥,不是滥用瞎用,我们的阅卷起码不该将之作为错别字对待。对于考生能够准确运用网络语言,并因此写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作文,阅卷老师非但不予鼓励加分,反而还要来个“杀无赦”,这哪像是在阅批作文,分明就是在秒杀考生最为宝贵的创新意识和拓宽领域啊!每年出卷者都在发愁高考作文的素材,而“禁用网络词汇”难道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命题素材吗?(周稀银)

  高考作文用词不该与世隔绝

    高考作文也应与时俱进,网络热词与权威性、严肃性并不一定矛盾。有关方面若是能对作文中的网络热词宽容相待,那将有利于考生自由发挥,也有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活、接触社会。

  高考作文不必概拒网络热词

    语言文字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约定俗成”的过程,网络语言也应该纳入现代汉语的范畴。那些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经常使用、有固定含义的新兴语言,只要使用得当,即使是“网络热词”,高考作文也不应一概拒绝。

  高考作文为何不能“给力”

    在临近高考之前,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会不会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对于阅卷者现在罗列出来的几个词,学生或可注意规避,但更多的未明确提醒的网络热词,如果学生用得很贴切,却还遭到扣分,岂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