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酒店怎么样:2011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1:10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贯彻市委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文化名城战略的起步之年,东莞城市形象的整体推介之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今年我市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好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和营造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这个基调,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这一核心,扎实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和理论武装、新闻舆论、文明创建、形象宣传等工作,为我市“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创造良好文化条件。具体来说,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为主线,切实加强形势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十二五”开局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努力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上来,是当前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深入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主题宣传活动。要运用成功组织重大宣传战役的经验,认真做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宣传工作,全面准确解读全会精神,深入阐述市委关于“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努力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这一核心任务上来。要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和“十一五”回顾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我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开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和成效,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的热情。

      认真组织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主攻方向、行动指南和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要加快学习贯彻和广泛宣讲普及这一战略思想,使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要加强对建设幸福东莞的理论内涵、指标体系和策略路径研究,深度宣传“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这一核心价值。要通过组织大规模宣讲活动、理论研讨会以及党委中心组学习、媒体理论宣传、学习论坛、机关大学堂、市民学校等各种平台载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积极做好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正面报道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做好市内各类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新闻应对工作。要大力宣传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以发展民生事业为重点、建设幸福东莞的思路和举措。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房价、医疗、教育、社保、土地拆迁等民生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做好政策解释、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好《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媒体服务管理的工作意见》,加强媒体沟通和服务管理。要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抢占舆论引导先机。要拓宽新闻发布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港澳台和海外新闻发布,深入推进网上新闻发布,增强正面声音的传播。

      (二)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全民读书学习活动,全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和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符合东莞实际、具有东莞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创建之路。

      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进一步推动学习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员干部为抓手,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标兵”主题读书活动。精心打造以“东莞学习论坛”为龙头的各种学习论坛、学习沙龙、理论讲堂,让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积极开展更加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理论研讨、网上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征文活动。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骨干的学习和培训,成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家网络,在全市各镇(街)和市直单位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着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坚持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深化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扩大东莞读书节的活动规模,丰富活动形式和内涵,不断提高读书节的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全民阅读全民学习的盛会。要运用我市“图书馆之城”的优势,大力实施“全民读书工程”,加快“员工书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建设,完善和扩大“流动图书馆”、“送书下基层”等学习服务体系,倡导“每天学习一小时”的良好风气,开展“学习之家”、“学习之星”等评比活动。积极打造“网上购书看书平台”,积极倡导市民开展数字阅读。研究推出“市民购书、政府补贴”奖励办法,鼓励市民多购书、多读书,在全社会大兴爱读书、读好书、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风气。

      着力构建多轮并驱的创建格局。要运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做法经验,努力构建“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书香连队”等六位一体的创建格局,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广泛开展“书香机关”万名公职人员读书活动、“书香校园”百万学生读书活动、“书香企业”百万职工读书活动、“书香社区”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书香之家”百万家庭读书活动和“书香连队”官兵读书活动等六大读书活动,在全市上下兴起读书学习热潮。进一步加强社科普及、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知识支撑。

      (三)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时代主旋律

      今年是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三周年,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和有利契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把准基调,精心组织开展宣传报道工作。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制订专门的宣传报道方案,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开展大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各媒体要围绕纪念活动开辟专题专栏,集中推出一批纪念文章和理论文章,大力宣传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荣历史,大力宣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认真组织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精心打造一批文学作品和文艺精品。

      围绕主题,突出抓好群众性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成就展以及“爱党爱国爱家乡”、“我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凝聚广大群众精神力量。广泛开展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歌咏大会、红色旅游文艺晚会等纪念活动,深入进行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网,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基层群众性活动,让市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升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寓教于乐,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进一步组织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东莞市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唱响红色文化、做大特色文化,让市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开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庆文化活动。以唱响革命文化为宗旨,围绕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以做大本土文化为宗旨,依托各镇(街)特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氛围浓烈、特色彰显、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活动。各镇(街)和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做好规划部署、加强策划指导、强化统筹协调、落实经费保障,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运作水平和规格档次,切实扩大“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

      (四)以文化名城建设为统领,强力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今年是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开局之年。要按照《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的部署安排,全面启动“四个名城”建设,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快速发展,为文化名城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铺开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工程,是今年市政府公布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重中之重。一要完善基础设施。要加大市民艺术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力度,启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筹建工作,尽快开放使用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要按照“十件实事”的具体要求,加快推进镇(街)文广中心建设,确保年内全部达到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切实加强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市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到“五个有”标准;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网络,力争年内完成全市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二要提升供给能力。要着力加强镇村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各类社会文化建设,组织实施好“万场电影、千场演出、百场培训”下基层、进企业活动,继续开展好东莞读书节、东莞音乐剧节、岭南美术节、“我们的节日”等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提升“文化周末”、“粤韵金声”、“越唱越红”等文化活动品牌,创新举办中国广场文化艺术节、企业文化展示周等文艺活动,确保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要改进服务方式。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和流动演出服务网络。要大力推进“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建设,充实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富、更直观、更便利的文化服务。

      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要依托东莞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要加快启动创建工作。要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评估标准,制定系统的申报工作方案和责任分工一览表。要开展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名木古树的普查工作,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建立健全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制度体系。二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要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要继续做好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洪仁玕避难遗迹、大岭山游击队税站等文保单位的抢救维修工作,加强对鸦片战争遗址的修缮保护,大力推进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建设。三要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好非遗普查后续工作,完成相关资料、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保存。要积极做好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申报工作,编纂出版《东莞民俗志》等,弘扬东莞传统文化。

      加快推进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建设。要适应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一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我市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为契机,继续实施“版权兴业”工程,培育自主版权企业;深入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加强东莞数字家庭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突出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创意文化、数字媒体等行业,不断提升东莞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要加大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广播电视台、虎彩、永正等优势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创意附加值、高知识附加值、高技术附加值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要加快推进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等原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立一批新的、高起点的的文化产业园区。三要完善产业发展平台。全力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第三届收藏文化联展,筹划成立印刷行业公共技术检测中心,探索在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为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积极开展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要组织创作一批具有时代气息、东莞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和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增强东莞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知名度。一要锻造精品。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加快策划创演音乐剧《莞香》、粤剧《大明长城》等舞台艺术作品。组织实施美术名家名作工程,汇编出版《东莞优秀书画作品集》丛书。建立和完善出版物生产机制,实施重点图书出版扶持奖励计划。加快发展影视动漫制作,催生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动漫作品。二要完善平台。要继续加强塘厦东八区、南城艺展中心等现有艺术园区建设,探索建立“东方莞香”艺术园区、东莞松雷音乐剧生产基地。要继续兴办中国松雷•蝶之舞东莞音乐剧团,扶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艺术院团建设。要继续加强10个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确定创作项目,组织开展创作活动。三要搞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机制,加大对重点题材、重点项目的规划、跟踪和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快制定《东莞市艺术名家推广计划》,加强高层次文艺人才的引进培育。要转变文艺创作生产管理方式,积极推行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联手创作等创作模式,努力形成合力创作、联合生产、共同受益的新机制。

      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探索在村(社区)设立文化站,完善文化名城建设考评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的实施办法》、《东莞市文化人才积分制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为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特别是打造文化名家提供良好政策环境。要制定并实施《东莞市文化人才“三个100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选拔、培养、引进等方式,聚集一批各艺术门类专业优秀人才。

      (五)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和谐程度

      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之年。要按照“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长效化、宣传教育持久化、监督检查日常化”的要求,认真抓好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高标准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借助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广告宣传、入户宣传等各种途径推动创建宣传全覆盖。以完善常态化考评机制为重点,继续在各镇(街)开展文明指数测评,突出抓好市容市貌美化、公共秩序整治、市民文明行为提升等工作,确保各项创建指标始终处于稳定的、动态的达标状态。市创建办、市文明办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镇(街)、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好各自责任,全面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结合“每天绽放新精彩”新的城市口号,深入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为东莞添光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人人代言城市形象、事事影响城市形象、处处彰显城市形象、时时维护城市形象”的理念和精神,让文明和谐、崇德向善成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市民文明行为习惯示范行动”,切实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认真做好新一届“东莞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学习标杆。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广泛开展市内文明指数测评,结合量化测评和综合评价情况,采取动态化的摘牌机制,组织开展好新一届文明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要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各窗口行业单位和所有公职人员中广泛开展城市形象标识宣传普及活动、文明服务风尚培育行动。实施“品德培育”、“精品供给”、“环境净化”、“心理护卫”四大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推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六)以城市形象推介为契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面展示东莞良好城市形象

      今年是东莞城市形象系统推介的开局之年。要立足于面向国内外宣传推介东莞,综合运用各种途径传播良好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

      研究制定城市形象传播总体规划。经过去年城市形象宣传策划系列活动,东莞目前已正式确立了以“活力”为城市核心价值的形象定位,以“每天绽放新精彩”为主题的城市口号,以“每天绽放新精彩”和莞香花为设计原型的城市标识。要以新的城市形象定位、口号、标识为统领,加快制定《东莞城市形象总体规划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传播规范、传播策略、传播途径、推广阶段等进行明确,系统开展形象推介工作。要切实发挥市委外宣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推动全市各地各单位广泛使用并积极对外推介新的城市口号和标识,形成全市上下给力形象传播的工作格局。

      精心策划城市形象推介活动。要加快对新的城市形象定位、口号、标识进行营销推介,迅速扩大其在境内外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要灵活运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大众传媒、户外广告等各种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市民群众和市内外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多渠道、立体化开展宣传推介工作,形成人人代言城市形象、处处展示城市形象的浓厚氛围。要高标准制作城市形象标识衍生品、城市礼品以及形象画册、宣传片、网络视频、影视纪录片等一批城市外宣品,丰富传播内容,并通过组织大规模的主题采访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等,全方位展示东莞良好的城市形象。

      大力推进现代传媒建设。积极支持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集团化在资源配置和报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继续支持《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看东莞》杂志发展壮大,鼓励开展数字报业、全媒体项目,真正将东莞报业打造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化报业传媒集团。继续推动广电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整合,鼓励支持东莞广播电视台拓展新的经营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化、产业化运营水平。推动新广电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开播青工生活纪实电视频道,大力支持申办成立东莞网络电视台,使东莞广播电视台成为具有广播、电视、网络、纸介媒体全方位发展的主流强势媒体,切实增强对外传播能力。

      (七)以互联网阵地建设为突破,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切实提高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和引导能力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已成为能否掌握舆论主导权的关键因素。全市宣传战线要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律,努力掌握网络舆论制高点。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总结地级市互联网宣传管理的经验规律,进一步突出管理重点、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加强网络知识培训,提升对互联网传播规律、内容特点、传播方式等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掌握网络新技术新手段,更加重视网络问政,积极推进网络民主。指导和支持市级重点网站和各镇(街)主要网站加强网上学习交流平台的建设,要抓好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各类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进一步净化我市网络文化环境。

      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工作。进一步完善舆情信息工作网络和机制建设,扩大舆情监控范围,广泛借助网络论坛、网络社区、博客播客、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网、社交网站等各种渠道收集舆情,不断拓宽舆情信息收集渠道。要密切关注社会和网上的热点敏感话题,加强对重大涉莞舆情的专题研究,做好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情反映,积极提供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适应网络传播特点,注重网络信息发布和网络沟通艺术,不断提升网络引导水平。

      扶持本土网络媒体做大做强。本土网络媒体是东莞资讯的主要网上平台,是东莞网民尤其是新莞人交流思想情感、表达利益诉求的主要载体,是对外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要从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各方面加强对东莞阳光网、东莞时间网、“今日东莞”英文网等的扶持,大力推动本土网络媒体加强与省外重要门户网站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本土网络媒体的对外影响力。

      (八)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战线的战斗力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和建设文化名城新的艰巨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队伍,为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抓好思想建设。要把宣传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思想敏锐,善于围绕大局思考谋划工作,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宣传战线要带头学习贯彻近期中央和省市重要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调查学习研究活动,积极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认知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应对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思想政治素质。要继续在全市宣传战线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品格,推动宣传战线在思想建设上走在全市前列。

      抓好素质建设。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好关、用好人,选准配强宣传思想战线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十二五”全市宣传系统干部培训规划,重点抓好基层宣传干部和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党委中心组学习秘书、舆情信息员等的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抓好作风建设。要把转变作风抓落实贯彻到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倡导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大力弘扬严深细实、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认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带头实践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
                                                                                        2011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