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机柜图片:楼中店生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51:51
唐 婷
(本文字数:3303)  《商界》2007年第10期
字号: 【大中小】
崛起中的楼中店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小气候”,它正在积累并慢慢释放力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商业大格局。
在上海、南京、深圳、杭州、重庆等大城市,人们发现热爱逛街的“血拼族”不再单单流连各大商场、商铺了。她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去处——藏身在各个高档写字楼或酒店里的楼中店。
如果说几年前的楼中店还是新奇事物,如今则已经有了燎原之势。位于南京新街口洪武路的一栋写字楼的各个楼层,开了61家小店。“一站式”的方便周到可媲美大型商场。武汉的楼中店“芳菲小铺”已成为当地人心中的明星店,许多外地人也会慕名前往。在消费水平较高的上海、杭州等地,除了一般的精品店,楼中店还分化出一批私人专属服务的高档会所
楼中店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
楼中店扫描
楼中店发展的早期,开店的多是已经拥有网店的卖家,而且以销售化妆品和服饰居多。一个四钻级的卖家说,她发现买家一直有种心理:拥有实体店的卖家更可信。因为化妆品的真伪看到现货更容易分辨,服饰是否适合要试过才清楚。对于有了一定实力的网店卖家来说,开家楼中店房租可以接受,也让买家们放了心,信任得到巩固,生意自然更好做。
同样做化妆品生意,汪宇红的身份不是个体店主,她是上海美循环化妆品公司重庆办事处的负责人。对她来说,既要租办公室,又有一定的销售任务,所以她租下了伍富酒店的一个房间,在外间销售并展示产品,里间则作为办公室,一举两得。“反正办公室已经付过租金了,再开个店面,也不会增加成本,再说附近有很多女性白领,她们喜欢到这里挑点东西,比商场稍微便宜,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楼中店的主力军还是个体经营者。这些店一般带有店主强烈的个人风格,衣服是从香港等时尚前滑地乃至国外淘回来的,不易撞衫,试衣间也宽大舒适,可以说是街边小店的升级版。一位老板谈生意经时说,价格、性价比、软环境,可比的多了。
也有一部分楼中店将高端进行到底,成为类似私人会所性质的高档店。“风临阁”是重庆楼中店中为数不多的高档婚纱礼服订制店。100多平方米的店里陈列着100多套婚纱礼服。这些礼服可租可售,售价一般4000元左右,出租一天一般1000元以上。
店主李诗佳发现,因为定位于收入较高的白领,直接定做礼服的客人多于租礼服的客人。这部分客人除了注重礼服的细节,也在意消费环境的舒适。试穿婚纱比试穿一般的衣服麻烦很多,需要专人威胁。她们的店员还会记录下客人的尺寸,发回厂中,真正做到“量身定做”。如果店外人来人往,店小人多或是太吵,都会影响客人试衣,而楼中店相对封闭的环境正好给客人私密的空间,可以放心地试穿、与店主交流,享受“贵宾”的待遇。
“凤临阁”还处十起步阶段,相比之下,像杭州世纪新城的“瑞贝休顿”一类店的日子要滋润得多,私人服务也更到位。老板说,她们只为会员服务。目前会员已经发展到100多个。那些忙碌得没有时间添置衣服的客人会和她们的设计师进行充分沟通,然后把一年的衣服都交给她们采购或制作。还有的小店可以预约,预约之后小店会在那个时刻只为你一个人服务。
高档店的高门槛看似阻挡了80%的普通顾客,但在剩下的20%VIP中,不乏有人一次就投七八万甚至10多万办置衣服。
楼中店的优势与困惑
楼中店遍地开花,成本低廉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多数开店的商家来说,门面的价格决定成本的高低。想做服装生意的王杰算了一笔账:如果他代理的品牌要进入大商场,首先要支付不菲的进场费,还要承担商场节日活动费、花车费等许多名目的费用,同时还不一定轮得到空位,“门槛太高了”。如果他在商业区租一间30多平方米的门面,老板的报价是8000元一个月。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知道了楼中店,发现租余立即降低了一大半。据了解,在武汉,50~150平方米左右写字楼的租金价格为2000~6000元不等。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一间98平方米的办公室一月租金是4000元。最后王杰欣然签下合同,加入楼中店一族。
楼中店的生意和所有生意一样,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王杰便有些苦恼,小店新开张,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店呢。因为楼中店地势“隐蔽”,靠的是熟客的口碑宣传。刚开始熟客的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完成了初期的人气积累,靠口碑宣传迟早也会遇到“瓶颈”。
王杰也考虑过进行宣传。他打算在网上开一个小店,或者制作网页,然后通过竞价排名让自己的店在搜索引擎中排前列,他还会到各大论坛发帖造势。线下的宣传主要考虑电梯广告、印发传单和短信群发。他正在联系都市报,希望能作为推荐小店露露脸。一些小的活动也在筹备中。王杰说他想着可以定期办个小型的培训课程,彩妆、整体造型、捕花、美甲一类的应该很受白领欢迎,希望这样能为店聚集些人气。
王杰的问题几乎所有楼中店都存在,这些问题也决定了楼中店不可能上演暴富神话。
新型关系
时尚态度服饰会馆开在重庆的时代豪苑,是杨波与朋友合开的。那栋写字楼近邻重庆最高档的美美百货。找去的人多了,楼下的保安已经可以一口说出他们的门牌号。
望着在美美百货进进出出的人潮,杨波并不羡慕。他认为他们是各做各的生意。百货专柜及商业区的人流量固然带来了一些固定的消费者,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属于偶然性购买。由两部分人组成的群体消费能力不一,商场必须兼顾到各个层次。
而楼中店把目光精准地锁定在所在商圈的白领身上。这群高消费的顾客厌倦了双休日人挤人的商场,厌倦了批量生产的成衣。很多人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慢慢淘货。楼中店的营业时间最能反映出对顾客的迁就:上午11点到晚上9点左右。
如闻名全球的星巴克一样,除了贩卖咖啡,也贩卖它的消费环境、音乐、文化甚至是生活态度。楼中店也为白领们提供了购物、生活方式的更新。杨波的店装修简洁时尚,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可以俯瞰重庆的繁华。他们的店员这样招呼客人:“有空来坐坐嘛。不一定买,歇歇脚聊聊天也好。”所以真有不少客人与店主店员成为朋友,也成为小店的宣传者。“有不少白领中午买了便当拿上来和我们一起吃。”杨波很看重这份情谊。原本单一的买卖关系也因此有了些许温情的投影。
对所有店主来说,来自同行的竞争永远存在。在一些街边小铺,可见“同行莫进,面斥难堪”的警告。这类店家进货渠道雷同,特别忌讳同行来“偷招”。杨波说,他的货是从香港各个小店淘来的,全靠个人眼光,几乎不会出现撞衫事件,所以看到有同行来参观也不大在意。记者问怎么知道是同行,他笑:“生意做久了,进来一个人,是不是来买衣服的看一眼就知道。”他也认识到,只有这栋楼有更多同行入驻,才能产生规模效应,才有更多生意。
所以楼中店努力的方向,不是提防同行,而是更加个性化。杨波提到一个对自己有启发的事情,有两家比邻的楼中化妆品店,卖的都是知名品牌,香港进货,价格约等于专柜价格8折。后来一家小店放弃其他品牌,专门代理一个台湾牌子,成为该地区唯一一家货品齐全的品牌店。两家店以特色划分地盘,相互补充,各取所需。
楼中店的生意可以用两个词形容,一是“水滴石穿”,口碑、人气得慢慢培养;二是“独木不成林”,购物环境是左邻右舍的店主们一起营造的,他的客人顺脚就会走到你的门口。有的店主在苦恼着如何打开知名度,有的店主若有所思,更多的店主还在探索中。
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元化。单一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成熟的市场需要,楼中店便应运而生。商家看中它的成本低廉,消费者青睐它的个性化。楼中店改变着市场销售模式,改变着商家与顾客、与同行的关系,所以尽管这一模式还在探索中,仍然有更多的人不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