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沉睡时英文歌曲:金睛望诊百病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45:40
金睛望诊百病秘zt

一、观头部知病秘

   <一>观头部形态:
    1.小儿囟门陷下,多为脑髓不足;若囟门高起,必为脑髓有病无疑。
    2.头部骨缝不合,多为禀赋有陷,肾气虚。
    3.脖子软而不能竖起者,为肾气不足,气血两亏。另,脖子强直者,邪气实;头垂倾倚者,正气虚。
    4.《望诊遵经》:“仰首者,病在阳,偏首者,其病在阴。蹙其额者,头痛;皱其眉者,心忧;头独摇动者,风也,更有心绝之证。头难回顾者,寒也,亦属阳明之经。”
    5.新生婴儿产瘤症状:头顶部出现囊性肿块,局部有指压下凹症,边界不清,多跨于骨缝上。一般在产后两、三天内逐渐洧失。
    6.骨膜下血肿症状:血肿面积较大,但不超过骨缝范围,也不随头皮移动;如果是新生婴儿,血胂在产后两、三天后逐渐变大,经1~2月方能吸收消失。

   <二>观婴儿囟门
   正常前囟在婴儿出生后半年开始缩小,至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或闭或微开,最晚于2~4个月时闭合。
   若前囟早闭,多为小儿小头畸形;若前囟迟闭,多方脏积水、佝偻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膜炎等症状。
   正常囟门可触及与脉搏一致的搏动,囟门与颅骨平齐,稍有紧张感。若前囟隆起;说明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为颅内出血、脑膜炎、脑积水、破伤风或高热。若前囟凹陷,多为脱水或大出血症状。

   <三>观测头围
   从眉间经枕外粗隆,绕头一圈,其长度即为头围。头围的正常数为:新生婴儿为34厘米;六个月时约为42厘米;一周岁时为45厘米;两周岁时约为48厘米;4岁时约为50厘米;到10岁时约为51厘米左右;成年人约51~58厘米;成年女性约为50~57厘米。若头围与以上数偏差过大或过小,则为症状。
   头围过大或增长过速,在小儿时期,多为佝偻病,先天性的头大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积水、呆小病,骨性狮面症、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愚型、巨脑症、维生素A中毒或维生素A缺乏症。成人,可见于肢端肥大症,帽状腱膜下出血、畸形性骨炎等。
   头围过小,一是真性头小畸形(尖头),多为家族性遗传性头小畸形。其头围比胸围小,最大的范围不超过43厘米,小者可小于25厘米以下。二是因后天性颅内疾患,如炎症、脑血管损伤、外伤等,引起脑下发育或萎缩,或因颅骨骨缝闭合过早所致,其头围减小程度比真性头小畸形者轻。

   <四>观头发
    1.白发  发白者多为气血衰,肝肾阴虚,气虚,血亏。青少年白发而兼见肾虚症状者,乃肾精不足之症,若伴有心虚症状者,则为劳心耗神伤血之症。
   少年白发,为散发性白发,主要在颅顶及其周围,两鬓极少。老年性白发,先从两鬓变白,然后向上发展。全身性毛发变白,见于白化病。局限性片状白发,多见于白癜风。
    2.黄发  发黄者多为血不足,或为气血俱热。发黄稀疏干枯者,为精血不足;发黄赤多因气血俱热。面容憔悴,头发枯黄,多为久病、体虚或饮食不济。
    3.头发稀疏者多因血虚风燥。头皮瘙痒脱屑,并伴有头发稀疏者,多为脂溢性皮炎。     4.头发脱落者多为风病、血燥、脂溢性皮炎、斑秃、伤寒病、麻风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

    5.发结如穗者,多为血衰,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症。
    6.秃发  若头发为一片或数片、圆形或卵圆形区域内的头发完全脱落,其边缘整齐,局部皮肤正常,多为斑秃、麻风病等。若头发在短期内全秃,头皮皮肤正常,则为伤寒病晚期。

   二、观面部知病秘

   <一>面部五色(赤青黄白黑)主病
     1.赤色:赤色为心之色,暑热之色,主热症,主心病,赤甚为实热。
    (1)  面色正赤,为阳气怫郁在表;面色潮红如醉,提示胃热;久病午后颧赤,多为虚热;满面通红而阳气盛,多为实热。
    (2)  额赤为上焦热;颐赤者为下焦热。
    (3)  暑热之面赤,为满面鲜红而汗多。
    (4)  午后颧赤而唇干,乃阴虚火旺。
    (5)  面赤目白,愁眉苦脸,为忧愁思虑之症。
    (6)  两颊、口唇紫红,提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病。
    (7)  面赤潮热谵语,为实热壅结于腑。
    (8)  面赤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时作时止者,是谓戴阳。
    (9)  面赤咽干,咳嗽痰黄者,为热嗽。     (10)  颜面中部潮红,皮脂溢出,多为酒糟鼻。
    (11) 《望诊遵经》:“妊娠左目下赤者多男胎;妊娠无病,身更轻健,面色红润,左脉大者,亦多男胎。”
    2.青色:青色为肝胆之色,主寒症、风症、痛症、瘀血和惊风。
    (1)  面青而苍白,多属剧痛或休克。
    (2)  面青颊赤者主疟病寒热或热病疼痛。
    (3)  鼻头色青,主腹中寒痛。
    (4)  面青白而形瘦者多为元气衰弱之征。
    (5)  妇女面青者,肝强脾弱或多怒少食,或经脉不调。
    (6)  小儿夜啼,面色青白,手足俱冷,不欲吮乳,曲腰不仲者,乃脾寒之征。
    (7)  久患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面部往往呈青色,或青而晦暗。
    (8)  脾胃病,面部单见青色,此为木克土,为病情较重。
    (9)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血瘀阻,以致心胸刺痛及胸痹。
   (10)  面色青主肝病,常有两肋胀痛,烦躁易怒。
   (11)  面色青黑暗惨,无论病之新久,都属阳气不振。
   (12)  《望诊遵经》:“妊娠右目下青者为女胎,目上青者主女胎。”
    3.黄色:黄色为脾胃之色,故面黄主脾虚,亦主湿症。
    (1)  久病色黄能食者,主内热。
    (2)  面黄目赤,肋痛,主脾热。
    (3)  面色枯瘦,多是胃病虚热;黄而枯燥,为热伤津液;黄而昏暗,多是津液消耗;黄而色淡,多是胃病虚寒;黄而兼白,多是脾胃虚寒。
    (4)  面黄而体胖者,多为胃中有疚湿。
    (5)  面黄、巩膜黄、全身皮肤皆黄者为黄疸。然黄疸有阴阳之分,黄色有明暗之别。黄色鲜明如橘色为湿热,属于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为寒湿,属阴黄。黄疸者,可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癌等。
    (6)  面色暗黄间有红点及血丝者,多为肝硬化腹水之症。
    (7)  面色萎黄,多为内伤脾胃,气血不足。
    (8)  面黄兼青,脾虚泄泻;黄色无泽,脾肺气虚。
    (9)  面黄肌瘦,精神倦怠,腹胀食少,为脾虚胃弱之症。
   (10)  面黄,目窠下微肿者,为痰饮。
   (11)  面黄唇白,多虚寒泄泻。
   (12)  妇女面如熏黄者,多为经脉不调。
   (13)  鼻尖青黄者,多为淋病、小便难。
   (14)  胖人脉细面黄者,或鼻头色黄者,为胸上有寒。
   (15)  《望诊遵经》:“承桨黄者,不治之病。口角黄者,脾绝之候也。面无精光如土色者,脾绝也。”
    4.白色:白色为肺与大肠之色。
    (1)  面色白主寒症。面色苍白主里寒。
    (2)  面色淡白者,多为肺胃虚寒者。
    (3)  面色多白或苍白者为阳虚。
    (4)  突然面色苍白或白色不泽,件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
    (5)  面色淡白,肠鸣腹胀,弯腰肢冷者,多为中寒泄泻。
    (6)  面色淡白面消瘦,多属血虚及营养不良。
    (7)  面白消瘦,颧红唇赤,五心烦热,盗汗,失眠,为阴虚、火旺之症。
    (8)  鼻头色白,或面无血色,多为失血、血虚。     (9)  面颊部有干燥淡白,色斑者,揭示腹中有蛔虫。
   (10)  面部出现斑状色素脱失,别无其他不适,多为白癜风病。
   (11)  面部白色,纵有红色或发热,多为虚火,断无实热之症。
    5.  黑色:黑色为肾与膀胱之色。面黑主肾虚,寒症,痛症,水饮和瘀血。
    (1)  《望诊遵经》:“病人卒肿,其面苍黑者,死症也。真心痛,面熏四肢厥冷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也。头面青黑,眼小目瞪,身汗如油,邪入于脏,难治之症也。”
    (2)  鼻孔干燥,黑如烟煤者,阳毒热深。
    (3)  面色惨黑带紫,邪气盛也。
    (4)  平常人眼下青黑,面色如蒙尘者,乃将病之兆。眼角或青或黑者,主大病将发。面部气色如烟雾者,乃病将缠身之症。
    (5)  面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气血不畅,故面色黧黑。
    (6)  颧与颜黑为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等。
    (7)  面黑干焦而齿槁,多为虚火灼阴,肾精久耗。
    (8)  面色,渗然青黑,多为中寒。
    (9)  眼眶灰黑者,往往是肾虚,或为水饮,或为寒湿,或为瘀血崩中。
   (10)  鼻头微黑色者,多为有水气。面色黑目窠下微月中者,为水病。
   (11)  面色黧黑,形瘦耳干燥,小便浊而有脂液状,为下消症。
   <二>观面容知病秘集萃
    1.急性高热面容:颜面潮红,口唇干燥,表情痛苦急躁,常件有发烧、呼吸粗大急促等,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各种急性传染病。
    2.慢性消耗性疾病面容:精神萎靡,面容消瘦苍白,常伴有行动工语言乏力等,见于结核病等。     3.严重脱水者面容:面容憔悴,眼窝下凹,颧骨隆起,鼻粱瘦削,唇干舌燥,面色灰白,两眼无表情,额部出冷汗,称脱水貌,多因呕吐、腹泻而引起。
    4.肝病面容:面色青灰、晦暗无光,或黝黑灰暗,或黄而发青,颜面虚胖干涩憔悴,一眼角及眼眶周围皮肤青灰色。常伴有肝区痛,两肋胀满,急躁易怒,消化不良等。
    5.大叶肺炎面容:大叶肺炎主要是由肺炎双球菌所引起的整叶肺实质的渗出性炎症病变。病人不仅高烧,咳嗽,还可见到面颊潮红,鼻翼不时煽动,每当咳嗽时,面部有痛苦状。
    6.伤寒病面容:面色苍白晦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貌,颜面、皮肤可有玫瑰疹,并伴有相对缓脉,体温呈梯形上升等。
    7.急性腹膜炎面容:表情痛苦,面色灰白,两眼无神,眼球内陷:两颧突出,额部冷汗,鼻尖峭立。
    8.风湿性心脏病面容:脸色黄而浮肿,两颊红而带紫,口唇青紫,形成鲜明的黄、红、紫三种色彩,并伴有心悸、呼吸困难等。
    9.面神经麻痹面容:面部两侧不对称,口角牵向腱侧。病侧面部毒情动作丧失,额纹消失、眼裂扩大、巩膜外露、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两侧眉毛有高低之别;不能作鼓腮、吹口哨等动作。
   10.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即甲亢)面容:眼球突出,炯炯有神,眼裂开大,双眼睑水肿状,消瘦,情绪容易激动、发怒,好动多语,面部常有惊愕和高度警觉的表情。
   11.甲状腺机能减退病面容:脸色苍白虚胖,眼睑宽而松弛,面宽唇厚,颜面缺乏表情而迟钝。并伴有指甲脆裂、毛发稀疏二体温低、脉搏慢、性欲减退等。
   12.帕金森氏综合症(即夺颤性麻痹)面容:表情呆板,很少眨眼,形成所谓“面具脸”。并兼有肢体震颤,全身强硬,头部前倾和慌张步态等。
   13.早老症面容:即早老矮小病,小儿出生时正常,第一年生长尚可,以后开始缓慢,身材矮小,面容如老人,额多皱纹,鼻尖呈乌嘴样,头发稀少,指甲萎缩,四肢消瘦,智力正常。因汗腺不发达,常无汗,皮肤干燥。
   14.病危面容:面容枯槁,面色苍白,双目无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而痛苦,呈极度衰竭表现,见于休克、严重大出血及某些疾病的濒死前期。
   15.破伤风面容: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呈苦笑(痉笑)面容,并伴有角弓反张,手足抽搐,吞咽困难等。
   16.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面容:面色发黄,巩膜黄染及全身皮肤均呈黄色。并伴有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区胀痛等。
   17.肺结核面容:颜面消瘦且白,下午面颊部呈现绯红色,两眼闪闪有神,常伴有潮热、盗汗、咳嗽、食欲不振等。
   18.麻疹面容:除有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外,面部则出现两眼微红,气泊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及流涕等。
   19.蛔虫病面容:又称面部粟疹。粟疹多生在前额或两颧部,皮疹如碎米大小,散布于面部,无痛痒感,常伴有面色萎黄、唇红等症。此面容多见于儿童,为蛔虫病的征象。粟疹的多少,表明蛔虫数的多少。
   20.糖尿病面容:面部多为黄白色,有红斑和丘疹,红斑表面光滑,中心色黄而凹陷,并有毛细管扩张,红斑周围有淡红色晕;丘疹为红色,压之为退色。
   21.肾病性水肿面容:面部浮肿、苍白,或暗褐色,在肾炎各期均可出现。水肿最早出现于眼睑等组织疏松部位,故眼裂呈细缝,皮肤紧张、干燥。晨起时在额部用指压有下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