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意义: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38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49:52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1-04 19:49  第50首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写作背景]
  
   张九龄(公元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出身贫寒,没有背景,唐中宗李显时考中进士,到李隆基时逐步得到重用,最后升至宰相。
  
   “开元盛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张全家福,坐在中间的李隆基神彩奕奕,左右大臣气宇轩昂,照片上4个字:众志成城。
  
   中国向来不缺人才,缺得是慧眼。
  
   盘点一下盛唐时期的宰相们: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由中宗李显继位,李显特别钟情于韦皇后,致使她骄横跋扈,野心膨胀,最后竞起歹心毒死了丈夫李显,自己想效仿武则天也当皇帝,露出端倪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杀毒,拥立武则天的最小儿子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同样有野心,朝庭中到处安插自己人,当时宰相共有7位,5出其门。李隆基不得不再次发动政变,内削太平公主,本来就不太愿意当皇帝的李旦,顺势交了政权,李隆基终于上位。
  
   李隆基重新任命宰相,最初只有郭元振和张说,不久又加了刘幽求。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准备不足,没有按时进行,这事与郭元振有关,因为他当时还兼任兵部尚书,皇帝大恕,撤职郭元振,只剩下了张说和刘幽求。此时的李隆基励精图治,雄起之心怦然颤动。
  
   这2人都是文学家,处理政事的能力不足,李隆基心里非常清楚,必须找一位治世高手。
  
   姚崇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在一次骑马打猎时,李隆基试探姚崇,姚崇提出了10个条件,李隆基点了10次头,姚崇走马上任。
  
   姚崇是名相,兢兢业业。
  
   张说与姚崇不和,为了排除干扰,李隆基将张说外调,并且由卢怀慎代替刘幽求。
  
   姚崇甩开膀子,卢怀慎紧跟其后,一唱一和,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后来2人相继病故,由姚崇推荐的宋璟、苏颈接任,姚崇的政策得以延续。
  
   此时的大唐帝国烹烹日上,国泰民安,一直喜欢文治的李隆基又想到了张说,张说再次成为宰相。
  
   唐诗在开元时期鼎盛,与李隆基极力提倡有关,张说的扯旗呐喊同样也功不可没。
  
   张说之后是李元绒,李元绒刚直不阿,然后是韩休。
  
   韩休同样正直,粪土金钱,敢于直言,已经有点骄傲的李隆基脾气见长,7个月之后被罢。
  
   公元733年,张九龄接任。
  
   通过这些人的接力传递,此时的唐朝今非昔比,盛世空前,做为皇帝的李隆基终于有理由小小地骄傲一把了。
  
   只是李隆基越来越收不住,骄傲地过头,最后发展成志骄意满。强势人物最后都这样,盈满必损。
  
   公元734年李林甫也升为宰相,当时张九龄为正。李林甫的冒尖,形势开始多变。
  
  
  
   后来张九龄逐渐失势,原因大概如下:
  
   1.范阳(北京)节度使张守硅斩杀了契丹叛臣,有功,李隆基想提拔为宰相,张九龄阻止,认为不能拿“宰相”当奖品,皇帝稍有郁闷。
  
   2.李隆基又听说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治理有方,想增加封户,张九龄再次阻止。这次,李隆基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罢免了张九龄,这一年是公元736年。
  
   表面上看是这2件事,实际上肯定比这更复杂。
  
   主要是皇帝李隆基变了,飘飘然了,已经无法接受正直大臣们的强谏。
  
   3.李林甫的扶摇直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人太鬼,史称“口蜜腹剑”。一般人整不了他。
  
   举例说明:
  
   比较政治才干与文学素养,李林甫与张九龄不在一个档次,没法比。但在“整人”这方面,李林甫不输。
  
   公元736年10月,李隆基到了东都洛阳,决定住一段时间,明年2月再回长安,并下了诏书,要求沿途各州到时做好迎送准备。
  
   可是,宫中“闹鬼”,李隆基害怕,不想住了,召集大臣商议,张九龄不同意,认为目前正是农忙,有点扰民。这次张九龄让李隆基忒忒地不痛快。
  
   大臣们走后,李林甫留了下来,说:“长安、洛阳都是皇帝的行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必受人限制,如果影响农收,免税就是了。”
  
   李隆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确是个好主意,李林甫真TM机灵。
  
   张九龄以国家为重,李林甫以皇帝为重,而且是这贼人的一惯政策。
  
   当皇帝的个人利益超过国家利益时,百姓肯定倒霉。
  
   再举一例:
  
   在上面说的关于“牛仙客事件”时,本来张九龄与李林甫约定在庭上一并强谏,可是见到皇帝李隆基时,李林甫一声不吱,只有张九龄反复劝说。
  
   事后李林甫说:“天子用人,何不可者?”,这话让李隆基听着真舒服。
  
   再举:
  
   皇帝李隆基想废太子,张九龄坚决不同意,李隆基窝脖之后,李林甫说:“天子家事,外人何与邪?”
  
   如果你是皇帝,你也可能喜欢李林甫。嘿嘿
  
  
   奸臣历代都有,因为有其生存土壤。因为皇帝是人不是神,他有私欲,只要你顺着。
  
   李林甫之流的出现,是国之不幸,无奈皇帝喜欢。
  
   张九龄罢相后,由李林甫接替,这家伙共干了19年,一直到死。没有被罢过,因为他精通顺从。
  
   忍不住再举一例:
  
   李林甫当正宰相后,想整当时的副宰相李适之,就和李适之说:“听说华山发现了大金矿,这事儿皇上还不知道。”
  
   老实人李适之急忙报告皇帝,李隆基大悦,心想这下有钱了,李适之走后,李林甫说:“这事我早就知道,可是这华山是我大唐龙脉,挖不得,不能为了钱毁我大唐基业。”
  
   自此,李隆基疏远李适之。
  
  
   张九龄非常清楚,自己被罢相与李林甫有直接关系,都是这小子捣鬼,偏偏皇帝又听之任之,担心李林甫还有后续动作,特意将这首诗送给李林甫,以求全身而退,保命。
  
   张九龄罢相后,被贬为荆州长史。
  
   公元740年,张九龄老死家中,享年63岁。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眇(miao3):微小。
   海燕虽然很渺少,他也会乘春而来。
   通过海燕的渺小,来比喻自己出身贫寒。
   燕子的春来秋去,说明自己真的并不留恋相位,被罢相后心甘情愿。
   这2句,是向李林甫示弱。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岂知:哪里知道。 玉堂:指朝庭。
   这2句是说:燕子不知道泥滓低贱,用来在玉堂上搭建窝巢。
   比喻我这么低微的人不应该在朝庭供职。属于擅自闯入,现在已经醒悟。
   贬低自己,再示弱。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绣户:装饰精美的门户,指朝庭。
   华轩:华丽的长廊,也指朝庭。
   这2句描绘燕子成双成对地出入“绣户”和“华轩”,一天几次。
   进一步比喻自己不合时宜,自不量力。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与物竟:与别的动物竞争。
   隼(sun3):一种猛禽。 鹰隼:鹰和隼都属于勇猛的禽类,暗指李林甫,没有讽刺的意思。
   这2句是说:我一个燕子,是无法与鹰隼相提并论,不在一个档次,李林甫你放心吧,我决不和你争,希望你放我一码。
  
   这首诗用“比”的手法,通过对燕子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
  
   张九龄的态度是诚恳的,是真心示弱,在玩人这方面,张九龄甘拜下风。
  
   一直被正义渲染的人们,对此可能难以理解,其实真的没什么,这事放在自己身上就好理解了。
  
   为正义而献身的人为什么万古流芳,是因为难,才可贵。
  
   生命,很多时候表现为第一要义。活得别太烂就可以理解。
  
   ================================
  
   本人觉得这首诗删掉当中4句,可能会更好,也许是担心李林甫文化低,怕读不透。
  
   ================================
  
   张九龄是个聪明的宰相,命悬一线时,懂得明哲保身。
  
   180度转身一般人做不到。
  
   被贬为荆州长史后,张九龄写了一些诗,从这些诗中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愤闷。
  
   低头,是不得已而为之。
  
   ================================
  
   再比较李适之。
  
   李适之罢相后也写了一首诗:
  
   罢 相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态度明显不老实,最后被李林甫所害。)
  
   本人不是褒邪贬正。还是小品中郭冬临的那句话:冲动是魔鬼。如果你天生不是那种英雄人物。
  
   ================================
  
   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大臣们开始揭发其罪恶,玄宗李隆基恍然大悟,以庶人之礼葬之,且让其子孙流放。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怀念张九龄,每当有人推荐贤士时,总是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史学家几乎一致认为:盛唐的衰落始于罢相张九龄,任用李林甫。
  
   当然与李隆基过度宠爱杨贵妃更有关系。太爱或太恨一个人时,都会极有可能令这个人最后颓废。
  
   ================================
  
   聪明的张九龄: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谢谢阅览。
 作者:深邃的天空2009 回复日期:2009-12-31 21:40:53 
    机会属于勇敢者。
    ===========================================================
     高见!一隅兄选材独到,不拘泥于自古以来描述宫女的情景:寂寞、幽怨、遗弃、荒凉、悲秋、冷风......。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智有勇、有胆有色的巾帼英雄!
     但读后还是有点点心酸和不平,数千年来,或再过一千年也许还是这样:有人“饱”死,有人“饿”。“饱”汉要知“饿”汉饥,一隅兄可要想办法支支招,或在诗海史海中寻找一些案例给一众“饥”民打打气,说不定看过帖子的朋友受到启发,在新的一年脱颖而出!
    
     2009年最后一夜,早早上来看一隅兄有没更新,果然没有失望!一隅兄能站好最后一班岗,精神可嘉,向您致敬!新年快乐!
    
    再接再厉!顶!顶!!顶!!!
  =============================
  打算今年把这个帖子写完。写到清朝。
  希望朋友多指点,多提示。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