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富士电梯:帝国的衰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9:20:35
汉帝国的衰亡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单凭这样的年龄,就足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赢得美好的声誉。这不仅是对在本朝之前只有十五年的秦帝国而言,就是对直至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一年的中华帝国历朝历代而言,本朝也是享国最久的帝国。事实上,在史学家的心目中,能和本朝共享最高荣誉的帝国,仅仅是七世纪到十世纪的大唐帝国而已。本朝的国号“汉”,成了所有中国人的代称。

总序
第一章 孝灵皇帝
大将军率群臣向储君行了礼,刘宏也在光禄大夫的引导下向大将军及群臣们长揖还礼。看上去,大将军是个很有威仪和修养的中年人,令储君敬畏。随后,大将军请储君换乘。这是一驾青盖马车,“青”,是苍天的颜色,本朝的宪法上写着:“天子父天母地”。就这样,昊昊苍天笼罩着储君,从帝都的北门——夏门进入了北宫。孝灵皇帝(1)孝灵皇帝(2)孝灵皇帝(3)
孝灵皇帝(4)孝灵皇帝(5)孝灵皇帝(6)
第二章 大放逐
张奂仍在努力,他联络了尚书刘猛、习韪、卫良等人,郑重地向天子上疏,要求朝廷准许王畅、李膺二人进入中枢,在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中充任二职。没过几天,他的府第就被中黄门包围了,为首的中官对他宣读了圣旨,指责他扰乱朝纲,构党营私。大放逐(1)大放逐(2)大放逐(3)
大放逐(4)大放逐(5)大放逐(6)
第三章 风雨如晦
第一件事发生在孝质皇帝朝。这个八岁登基的儿童,仅做了一年的天子就驾崩了,原因是吃了大将军梁冀送来的一碗面条。吃面条的前一天,他在臣下们的面前给大将军下了四个字的评语:“跋扈将军”。大将军主张再找一个年幼的嗣君,而胡太傅和当时的太尉李固等人则主张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为天子。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胡太傅突然变卦,转向了大将军。李太尉被免,其职务由胡太傅代领。风雨如晦(1)风雨如晦(2)风雨如晦(3)
风雨如晦(4)风雨如晦(5)风雨如晦(6)
第四章 太平道
光和六年(183)一开春,天子便下令大赦天下,因为他的心情特别的好。朝中士大夫和中官们的内讧暂时得以缓息;去年秋天,朝廷成功地招抚了叛乱的南方板盾蛮。十月,以杨赐为太尉。年底的时候,天子西狩至函谷关,回京师时经过城南的太学。天子文思大发,在众多的太学生面前即兴作赋,并直接将赋文书写在石碑上,博得太学生们的山呼万岁,天子向他们说了些勉励的套话。在石经面前,他问起自己的老师蔡邕现在何处。臣下们不知所云,天子也只能感慨一番。太平道(1)太平道(2)太平道(3)
太平道(4)太平道(5)
第五章 烽火狼烟
皇甫嵩将军开始于中平二年六月与阎忠谈话之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对在平定叛乱中武装和强大起来的帝国军队及其统帅们的担忧。因为,皇甫嵩将军出身边将家族,他知道,黄巾动乱之前,帝国就在周边地区与其他民族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场战争比黄巾之乱的规模要大得多,因而锻炼出一大批勇敢善战的军人和将领以及地方豪强。他们当中,既有像皇甫家族这样的忠诚于大汉的鹰犬,也有武装到牙齿、嗜血成性的豺狼。他们甚至会和敌人联手反叛主人,或者,放纵敌寇,胁迫主人。烽火狼烟(1)烽火狼烟(2)烽火狼烟(3)烽火狼烟(4)
烽火狼烟(5)烽火狼烟(6)烽火狼烟(7)烽火狼烟(8)
第六章 北邙山
中平五年(188),盖勋在回答天子的问话时,话刚出口,便觉大悔。因为他忘了身边还有一个人,此人便是小黄门蹇硕。天子回头对蹇硕说:“你说,是这样吗?”蹇硕是个很有力气的中官,但资格却比张让、赵忠之辈浅得多,可近来天子倒是相当看重他。他听到问话,一时不知所云,面呈惧色。北邙山(1)北邙山(2)
北邙山(3)北邙山(4)
第七章 东京西京
新天子还不习惯称自己是寡人,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天下最名副其实的寡人。没有了父皇、母亲、祖母和惟一的兄长,以九岁的年龄而言,还是一个孤儿。每次上朝,都是董卓在说话。董卓自称孤,叫得相当自然。他很怕董卓。宦官又被杀光了,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宫中没有宦官的帝王。董卓让每位公卿、下至黄门侍郎级的官僚家中,出一子为郎,补充中官的职位。东京西京(1)东京西京(2)东京西京(3)东京西京(4)
东京西京(5)东京西京(6)东京西京(7)
第八章 蒿里行
所有的人都在欢呼董太师的被诛,只有一个人为之感叹了一声,并为此而送了命。这个人便是蔡中郎。他不是在为董太师感到悲伤,只是由此感到国家多事,前途难以卜知。可是他感叹的太不是地方了,竟在朝臣们的庆贺宴会之上。大家都知道,董太师对待大汉的旧臣中,最厚遇蔡邕。他们都按照政客的眼光,对蔡中郎的感叹侧目而视。蒿里行(1)蒿里行(2)蒿里行(3)蒿里行(4)
蒿里行(5)蒿里行(6)蒿里行(7)蒿里行(8)
第九章 日蚀苍黄
建安二年(197)二月袁术称帝一事,提醒了曹操,在东击吕布之前,必须对南方的刘表和东南方的袁术作出进攻的态势,使他们的气焰有所收敛,不然,他们会乘机袭击许都。况且,袁术称帝,自己又标榜拥戴汉室,不征讨一下,是交待不过去的。日蚀苍黄(1)日蚀苍黄(2)日蚀苍黄(3)日蚀苍黄(4)日蚀苍黄(5)
日蚀苍黄(6)日蚀苍黄(7)日蚀苍黄(8)日蚀苍黄(9)
后记
瞻彼洛城廓,微子为哀伤。双阙百余尺,两宫遥相望。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黄。神龙藏深渊,猛兽步高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妇女无颜色,男儿在他乡。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一弹再三叹,此曲悲且长。后记
再版后记
唐帝国的衰亡 日落九世纪
大唐自安史之乱后逐渐走向衰败,帝国的根基受到日益加剧的藩镇割据、奸臣擅权、阉竖横行的动摇。拯救与衰亡成为九世纪的历史上题。本书以恢宏的气势、生动的史实再现了自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衰帝以来一百五十余年大唐帝国走向衰亡的历史,使秋风斜阳中的长安皇城从…………
序幕:走向九世纪
就在此时,大明宫紫辰内殿突然灯火大亮,一片哀号之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停止了呼吸,时年五十八岁。慌乱之中,似乎只有太子不为所动,依旧静静地跪在父亲的榻前,表情异常肃穆而凝重,只见他深深地直视着前方,坚毅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一切障碍。序幕:走向九世纪(1)序幕:走向九世纪(2)序幕:走向九世纪(3)序幕:走向九世纪(4)序幕:走向九世纪(5)序幕:走向九世纪(6)
序幕:走向九世纪(7)序幕:走向九世纪(8)序幕:走向九世纪(9)序幕:走向九世纪(10)序幕:走向九世纪(11)序幕:走向九世纪(12)
第一章  王叔文:乾坤一局棋
叔文并非是对棋局感到茫然才迟迟不落子。其实他看得很清楚,这一劫他已是稳操胜算:纵观棋局,他的白子气长势强,而黑棋却明显是愤而不顾,侵地无方,由于过分强硬不防谋断而终于被白棋抓住了机会,一举切断。棋由断处生,在彼厚此薄的情况下,黑棋的弊端已暴露无遗。王叔文:乾坤一局棋(1)王叔文:乾坤一局棋(2)王叔文:乾坤一局棋(3)王叔文:乾坤一局棋(4)
王叔文:乾坤一局棋(5)王叔文:乾坤一局棋(6)王叔文:乾坤一局棋(7)王叔文:乾坤一局棋(8)
第二章  元和:短暂的中兴
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能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八月九日,新帝改元“永贞”,翌年又改元“元和”。按照次序算来,这是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后来的庙号为“宪宗”。  短暂的中兴(1)短暂的中兴(2)短暂的中兴(3)
短暂的中兴(4)短暂的中兴(5)短暂的中兴(6)
第三章  反奴为主:神策军与枢密使
天子年轻,血气方刚,好于此道本不足为怪。至少,皇上还算不上夜夜弦歌之辈,并没有玩物丧志而弄得不可收拾,大臣们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不过,皇上的毛病在于精力显得过分的旺盛。对色欲有着一种近乎强烈的爱好,从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十六岁时生下长子邓王李宁以来,二十七年内共生二十位皇子、十八位公主。神策军与枢密使(1)神策军与枢密使(2)神策军与枢密使(3)神策军与枢密使(4)
神策军与枢密使(5)神策军与枢密使(6)神策军与枢密使(7)神策军与枢密使(8)
第四章  甘露之变:失败的反击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就在那个夜里,神策军士未经通报便闯门而进,“两枢密、两中尉有请江王大驾!”还未等他从惊骇中完全清醒过来,第二天,他就已经踏在了大明宫的紫辰殿上,成为帝国的新一代天子。失败的反击(1)失败的反击(2)失败的反击(3)失败的反击(4)失败的反击(5)
失败的反击(6)失败的反击(7)失败的反击(8)失败的反击(9)
第五章  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
失败的反击“甘露之变”使文宗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当这个自称“受制于家臣”的皇帝在万般无奈中撒手人寰时,其身后事是可想而知的。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1)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2)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3)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4)
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5)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6)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7)李宗闵 牛僧孺 李德裕(8)
第六章  宣宗皇帝:最后的辉煌
在帝京长安的最西北角,南临兴宁坊、西靠长乐坊,东北两面紧毗外城城墙的地方,有一大片华丽的宅宇,殿楼逶迤,飞檐相接,独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坊区。这就是本朝诸亲王居住的地方--十六宅。最后的辉煌(1)最后的辉煌(2)最后的辉煌(3)最后的辉煌(4)
最后的辉煌(5)最后的辉煌(6)最后的辉煌(7)
第七章  崩溃
帝国的第二十位天子懿宗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急变中就被推上了帝位,这一次新旧交替有一点与前几朝大不相同,那就是在新帝已经登基后,还始终有一团阴云笼罩在人们心头。崩溃(1)崩溃(2)崩溃(3)崩溃(4)
崩溃(5)崩溃(6)崩溃(7)崩溃(8)
后记
此书撰成于十年前。其时正用功于两《唐书》及《通鉴》,又逢周(勋初)师主编《唐人轶事汇编》,有幸先睹其稿。出入子史,参证比照,如起唐人于地下而唔言于一室之内,颇得“事之或无、理之必有”之境,方悟温公不废稗官,良有以也。书成后毁誉参半,无所关心,惟限于学力而致错讹极夥,常以为憾。今有幸再版,遂订正一过,聊付好事者一粲。后记
目录

宋帝国的衰亡 西风凋碧树
大宋王朝灭亡了,对自身文化过分的自信和倚赖使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血泪痛苦,但是,第一次被彝族统治的中国却像一所被人打开了大门的学校,以它与无伦比的灿烂文明和博大胸怀教育和融化了所有走进这个光辉殿堂的人,正是宋代的独特精神,奠定了中国从此以后中国永远是中国。
第一章 东京汴梁
汴梁自古就是有名的“四战之地”,即所谓四面平坦无险可守而极易遭受攻击。战国时的赵国也是立国于四战之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得已采取一条“全民习兵”的政策,以作抵抗外侮之备,但最终还是被以关中险固之地立国的秦国所败。四战之地虽是兵家必争之要冲,却非帝王之居,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第1节 日月如惊丸第2节 宗庙社稷第3节 本朝的统一第4节 契丹源出鲜卑第5节 丧权辱国
第6节 东京的故事第7节 何谓大功业第8节 养士与养兵第9节 风云人物第10节 政治变革
第二章 惊涛裂岸
本来,宋夏之间的和议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两国的和议起自去年年初,一方面既是两国人心厌战的结果,一方面也是受辽宋之间重归于好的影响。赵元昊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物质消耗也相当巨大。两国交兵,互不通市,损失犹在夏国一方。第1节 不用思量今古第2节 欧阳修第3节 王安石第4节 天灾来阻挠变法第5节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第6节 人将如何忍公第7节 历史也有着它独特的惯性第8节 无风不起浪第9节 箭在弦上第10节 不惜一切手段
第三章 半壁河山
宗泽一死,东京义军便十散五六。朝廷没有接受东京士民的请求任用宗泽之子宗颖,却委任了好大喜功、短于谋略,为人残忍好杀的杜充继任开封府尹、东京留守。杜充到任,既无恢复之志,文不能抚御人心,于是众怀疑沮,集于宗泽旗下者散之殆尽,两河山水寨亦不听节制,宗泽的预言不幸成为现实。第1节 回首妖氛未扫第2节 治理西陲第3节 一语道破天机第4节 靖康元年第5节 天意使然
第6节 中原已经无望了第7节 强敌未去第8节 委曲求全第9节 翻云覆雨第10节 一手遮天
第四章 拍遍栏干
两相比照,优劣尽知。就连朱熹也不得不承认,陆九渊的近禅之学倒并不可忧,因为学者一旦无可摸索,自会弃去;惟有“浙学”专于功利,学者学之便可见效。他为之而感慨万端道:“陈同甫之学已行到江西,而浙人信响已多。家家谈王霸,可畏!可畏!”第1节 无人会,登临意第2节 采石大捷第3节 雍容富足第4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第5节 三纲治天下第6节 学术和政治结合第7节 学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第8节 金戈铁马
第五章 雾失楼台
此后从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至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近四年中,金国一方面抵抗蒙古和西夏的两面进击,一方面不断向西、南猛攻,明显已是最后挣扎的态势。然而由于财用不济、军势已弱,加之三面作战的窘迫和内忧外患的困扰,金国连年征战毫无所得。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三月不得不与宋停战。第1节 湛湛长空黑第2节 政治运动第3节 金国业已困弱不堪
第4节 祸国殃民第5节 宜姑与币,使得拒蒙古第6节 迢迢银汉谁度
第六章 谁宾谁主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突遇敌军,吞毒未死,被元军所执。第二年正月,主持两广军务的元军大将张弘范由潮阳港入海,探听到帝昺在厓山的消息,立即扬帆而至,但在海上却无奈张世杰。最后李恒军从广州赶到,与弘范合力围打孤岛厓山,终于在二月初二击溃世杰之军。第1节 水天空阔第2节 生死决战第3节 滋生奸恶
第4节 襄阳的失守第5节 大局已定第6节 后记

明帝国的衰亡 景山的晚风
明虽亡于崇祯,而实亡于万历。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去世后,大明帝国东临关外寒风,西闻秦晋惊雷,犹如一辆疲敝的马车向深谷滑行。崇祯皇帝,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的一生比起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可算是励精图治,奋发向上,颇有中兴之志。但他一直生活在帝国无可奈何的衰朽和灰暗中......

引言
第一章 崩溃的前奏
后人在检讨明帝国崩溃的原因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明朝“虽亡于崇祯,而实亡于万历”,意思是说明朝亡国的祸根早在万历年间就已埋下,万历帝留给子孙的江山已是千疮百孔,像一座即将倾圮的大厦,没有不崩的道理。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正德皇帝嘉靖皇帝隆庆皇帝张居正的时代首辅身后凄凉事
万历帝亲政三十年不出宫辽东守战加 征
第二章 荒唐岁月荒唐事
可是,王朝的现实却再一次令他们绝望。苦熬了多少年的泰昌帝,即位仅一个月,竟撒手归天,追随其父而去。随后接位的天启帝,却又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无知少年,根本无法理政。魏忠贤也因此逐步擅权,操持朝政,把大明朝搅得乌烟瘴气。真可以说是荒唐岁月有着道不尽、说不完的荒唐事。国本之争猝死的泰昌皇帝移宫案与红丸案沈阳失守
魏忠贤的时代二十四大罪血洗“东林”登峰造极
第三章 中兴之梦的破灭
像这样兄终弟及式的皇位继承,在本朝已有过两次先例。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后,郕王朱祁钰奉太后之命即皇帝位,接替他那位被蒙古人俘虏的哥哥,即英宗朱祁镇,并改元景泰。不过7年之后,英宗发动“南宫复辟”,夺回皇位,又改元天顺。正德十六年(1520)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后,其堂弟朱厚熜以兴献王身份入京继位,改元嘉靖。如果再加上明初成祖朱棣弑夺其侄子建文帝之位的话,那么,崇祯帝的继位已是本朝第四次由藩王入继大统了。信王由检崇祯登基诛杀阉党
倪元璐出头内阁大换血大清洗
第四章 后金的挑战
一个强大的大清帝国已初具规模。皇太极的抱负也不再是辽东,而是与大明朝争夺天下,取而代之。自此以后,皇太极三次率兵攻入长城防线,在京畿、冀鲁地区大显身手,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实力。而且还攻下了山海关外的四座重城,把前锋推到山海关前。此时,已离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日子不远了。
因此,在崇祯朝,明朝与后金的对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以袁崇焕的冤狱为分界线的。后金的挑战宁锦大捷袁崇焕复出毛文龙被诛大冤案
活剐袁崇焕长山、大凌河之败叛 降皇太极入侵
第五章 步入深渊的内乱
经过长期的折腾,帝国犹如一座即将倾圮的大厦,充满危机。朝廷的财政经济风雨飘摇,入不敷出。各种名目的加征加派,使百姓负担不断加重;天灾人祸的接踵而至,更是雪上加霜。官僚集团的普遍腐败、无能,也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这种情形之下,社会虽尚能勉强维持,但已处崩溃之边缘,犹如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步入深渊的内乱杨鹤抚陕山西征剿陈奇瑜之败
中原大乱凤阳之变擒杀高迎祥
第六章 罪己诏
前面的叙述,多是刀光剑影,讲的是朝廷与外夷内寇的征战,及被动挨打、屡战屡败的过程。至此,让我们看看崇祯帝统治的大明朝,到底出了哪些问题,这些症结又是如何把大明朝推向深渊的。空空荡荡的国库竭泽而渔
颓靡的士风凋敝的陕北
第七章 深谷寒风
崇祯八年(1635)十月崇祯帝第一次下“罪己诏”,可以说是局势严重恶化的标志。于内乱而言,农民军成功逸出山西,杀入中原,打破了朝廷企图把农民军困于黄河以北陕晋地区的计划。农民军求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内战规模大大升级。而于外患而言,皇太极已取得了相当的优势,并于崇祯九年四月正式建国,表明他将与明朝争夺天下的决心及实力。李自成受挫张献忠兴盛熊文灿的抚局卢象升战死疆场
杨嗣昌督师东山再起松锦大败亡国之君
第八章 大崩溃
崇祯十五年(1642)底,天下已呈分崩离析之乱象。
此年闰十一月,李自成率部40万南下湖广,连破襄阳、荆州等地。至十六年(1643)正月,又破承天、汉阳诸地。在军事胜利的同时,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设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府,自任大元帅,并于河南、湖广占领区设置地方政权,俨然成了武装割据政权。
李自成占据襄阳张献忠攻克武昌孙传庭出关关中失陷
京师告急凄凉紫禁城天绝大明
后记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其首要条件是具有真实性。“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历史研究追求的永恒目标。要描述“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为什么”,则首先要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而非其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