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应急预案演练视频:道书十二种-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2:31
此文件包括:
《通关文》
《象言破疑》
《悟真直指》
《悟道录》
《周易阐真》
《孔易阐真》
《会心集》
《指南针》
《参同直指》其中《指南针》包括:
《阴符经注》
《修真辨难》
《修真后辩》
《神室八法》
《修真九要》
《无根树解》
《阴符经注》
《敲爻歌直解》
《百字碑注》
《西游原旨》
《黄庭经解》
《金丹四百字解》
《黄鹤赋》
《通关文》色欲关     恩爱关     荣贵关     财利关     穷困关     色身关     傲气关     嫉妒关     暴燥关     口舌关   嗔恨关     人我关     冷热关     懒惰关     才智关     任性关     患难关     诡诈关     猜议关     悬虚关   妄想关     生死关     自满关     畏难关     轻慢关     懦弱关     不久关     暴弃关     累债关     高大关   妆饰关     假知关     阴恶关     贪酒关     怕苦关     不信关     无主关     速效关     粗心关     虚度关   退志关     夸扬关     幻景关     耻辱关     因果关     书魔关     着空关     执相关     闺丹关     炉火关   《通关文序》   修真大道,窃阴阳,夺造化,了性命,脱生死,为超凡入圣,成仙作祖之大事,非尘世一切草霜水泡,忽有忽无,虚而不实
之小事可比。奈何天下道人管窥蠡测,以大事为小事,以小事为大事,重其假而轻其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所以
古人谓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吾曰:今人学道者如牛毛,闻道者如麟角。何言之?古人闻道者多,而成道者少;今
人学道者多,而闻道者少。今人学道之数,倍於古人学道之数;今人闻道之数,少於古人成道之数。以致今人学道者如牛
毛,而闻道者如麟角矣。原其故,皆因学人一身偏病,满腔邪气,所以感不动师友。以故空过岁月,枉劳跋涉  []  怀。因
将所得於师者,尽发泄於阐真、会要、直指、会心、原旨、指南、悟道、破疑等书之内,以结知音,吾愿足矣。然犹恐学者
舍近求远,不知先尽自己之事,而即妄想他人之事,因著通关文一书,为学者助一炬之明。先学个无病好人,自卑登高,由
近达远,庶乎明师得遇,良友得逢,大道可闻。书内节目虽小,关事甚大,言辞虽鄙,益人甚多。虽曰通关,而性命修持之
功,无由此步,见者甚勿以节鄙言而弃之。若  []  上智高明之士,原自大路开通,一遇明师,不难得真,通关之功,无所
用之也。   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冬至日  
素朴散人自序   <色欲关>   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邱祖云: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色欲自归
真。又云:割断丝萝乾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此皆祖师大慈大悲,教人去色欲而趋生路也。夫色欲一事,为人生要命第一
大关口,最恶最毒。何以知其为要命关口?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淫心一动,欲火即起,气散神移。形虽未
交,而元精暗中已洩,性已昧,命已摇。而况在色场中,日夜贪欢,以苦为乐,以害为快。有日油涸灯灭,髓竭人亡,虽欲
不死,岂能之乎?故修道者,戒色欲为第一着。但色欲最不易除,亦所难防。人自无始劫以来,从色道中而生,从色道中而
死,生生死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这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於天者,是历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
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古今多少英雄豪杰,诸般大险大难境遇,能以过去得,独於色魔一
关,皆被挡住。四大无力,不能挣扎跳出。若非金刚铁汉,丈夫烈士,摆不开,丢不下。修道者,须知的色魔是讨命阎王,
务必很力剿除。即美如西施,姣若杨妃,犹如臭皮囊。视之不动不摇,不迷不昧,遇如不遇,见如不见,时时防备,刻刻返
照,不使有毫发欲念,潜生於方寸之中。亦如农夫务田除草,渐生渐除。宿根除尽,不容异日复生。果若除尽色根,自然灵
苗发生。何以知其除尽?果若真实色根除尽,虽遇美色,不知其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
色女子,纵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尚有宿根未拔干净,日久难免潜生。世间顽空守静之辈,人前夸口,自谓已绝欲念,每
每梦中洩精,无法可制。自己吃了昧心食,欺己欺人。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窝藏欲念,岂是容易而绝?特以
有根尘未尽也。然虽不易尽,必要狠力勇猛,下一番死功夫。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
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而法身易修。其余关口,皆易为力。若身根不能拔尽,这一关口过不去,则一切关口,俱不
能过去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色欲关口打通,畏色如畏虎,防欲如防蝎,外而对景忘情,内而欲念不生。防危虑险,保
养精神,学道有望。不但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后代,亦宜寡欲色。能寡色欲,精壮气足,后天充实,足
以却病延年,且能广种子嗣。昔黄帝文王多子,皆是寡欲之效。不论在家出家,俱当以戒色欲为首着。否则色欲之心未去
尽,妄相明道,难矣。   <恩爱关>   悟真云: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孽将行难自欺。大药
不求争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又云:为道须要猛烈,无情心刚似铁。直饶男女妻妾,更与他人何别。此皆教人看淡世事恩
爱,急修性命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举世之人认假为真,将性命二字置於度外,恩爱牵绊,为衣为食。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昼夜奔忙,千谋百计,损人利己,贪图无厌。水火刀兵之处也去,虎狼烟瘴之处也去,生死不
顾,存亡不管,碌碌一生,无有休歇,为子女作长久计,及至精神耗散,气血衰败,大病例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
孙,替不得患难,姣妻爱妾,代不的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三寸气断,一灵不返。彼是谁而我是谁,言念及此,
生平恩爱,有何实济?既无实济,则知恩爱为人生之大苦,须要早早看破。欲要看破,须先将此恩爱利害,暗中尝探一番。
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出甜中有苦,恩中有害,是实实知的恩爱是假事,晓的恩爱是多事,自然不在泥滩上着脚,火坑中安
身。别有个主见在内,而不为恩爱所牵扯矣。果能尝探出恩爱中苦味,欲出世,则大解大脱,得以修持性命而无拘无束。即
住世,亦明明朗朗,物来顺应,可无伤无损。盖悟的恩爱是苦,即能逢场作戏,自由自专,不受恩爱之害矣。然父子兄弟夫
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为父者亦必出为父的道理,为子者亦必做出为子的道理,为兄者亦必做出为兄的道理,为弟者亦必做
出为弟的道理,为夫者亦必做出为夫的道理,为妇者亦必做出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
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了事也。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
家出家,在尘出尘,有多少便宜快活处。昔厐居士、传大士、葛仙翁、许真君、张天师、三茅真君,皆是在家出家,而能大
成其道者。此住家者当如是。若是出家者,除事亲养生送死而外,其余恩爱,必须一刀两段,脱卸绳索,绝不可有一毫沾染
牵挂。稍有一毫沾染牵挂,便坏大事。不但不能修道,而且不能明道。特以心中有恩爱二字搅扰。既有恩爱搅扰,便是看不
开恩爱。看不开恩爱,便被恩爱关口挡住,如何奔得前程?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恩爱关口打通,无牵无挂扯,脱脱洒洒,
一心学道,自有进益。否则,恩爱舍不的,常挂心胸,妄想明道,难矣。   <荣贵关>   道德经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至圣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悟真曰:不求大
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瘁枯。试问堆金如岱岳,无
常买的不来无?邱祖曰:心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此皆教人以道义为重,而不可贪恋荣贵也。夫荣贵,有天爵之
荣贵,有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是也;人爵者,功名禄位是也。求人爵者,读书苦攻,十年寒窗,日夜用功,废寝
忘食,不知费尽多少心思,耗了多少精神,方得功名到手。虽得功名,而大小又不可必。或有发秀而不能发科者,或有发科
而不能会进者,或有会进而不能登仕者,或有登仕而得失存亡又不可保者。如此艰难,耗散精神,消化气血,以真换假,图
此虚名,荣在何处,贵在何处?更有功名未得而伤痨早发,痰喘气促,行动艰难,性命莫保,岂不可伤可叹!其所谓荣贵
者,不过所坐者轿,所乘者马,所衣者纱罗绸缎,所食者羔羊海味。徒以装身体,充口腹,耀人耳目。究之身心大伤,受福
无几,大限即到,临时荣贵莫持,与无荣贵者同一泯灭,何贵乎荣贵?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
神而养正气,尊德性而道学问。不肯以真换假,不肯以苦为乐,自尊自贵,自足自满,宠辱不到,咎誉难加,造化不能拘,
阴阳不能移,吉凶不能近,完成本来乾无面目,天地喜悦,鬼神尊服,方且披天衣,食天禄,享天寿,其荣贵永久长存,较
之尘世霜露之荣贵,何啻云泥之异。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尘世虚假荣贵关口打通,好作出世真正荣贵事业。打通尘世荣贵
关口,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功夫。或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
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谄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若实实悟的荣贵能乱人之性,荣贵能迷人之
心,荣贵能骄人之气,荣贵能败人之德,荣贵能纵人之恶,荣贵能伤人之身,荣贵能送人之命,荣贵是大苦,荣贵是火坑,
荣贵是泥涂,方是打通关口。可以入乎荣贵之中,而不为荣贵所伤矣。昔人亦有在荣贵场中成道者,如鲍倩、淮南子、东方
朔、许旌阳、梅真人、葛仙翁、抱朴子、罗状元,俱是大隐居朝,成就大事。盖缘早已看的开,识的透,故在大火里栽莲,
泥水中抛船,借世法而修道法,显晦逆顺,人莫能测,非贪荣贵也。不但出世者要看破荣贵,即入世者能看破荣贵,自然别
有个主见。得志则忠君爱民,尽心竭力,做出一番经纶大事。绝不与虚位素食者相同。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品行
高超。亦不与庸愚混世者相等。昔伊尹相汤,非图荣贵,盖欲以斯道觉斯民也。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诸侯,岂是求荣
贵?盖欲行其道以求世也。至於周程张朱,皆是不贪荣贵,可仕则仕,可止则止。自古大圣大贤,皆是以道为重,不在荣贵
上着意也。世间糊涂学人看不破荣贵,或居荣贵又舍不的荣贵,或自不荣贵而羡慕荣贵,或结交势力之家而谋利,或来往公
候之门以为荣。既贪荣贵,又想修道。迷迷昏昏,邪思乱想,捉东捞西。无怪乎碌碌一世,到老无成。吾劝真心学道者,速
将世路荣贵关口打通,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以明道为贵,以成道为荣贵,庶乎志念归真,前程有望。否
则凤假荣贵为真荣贵,荣贵一念结於胸怀,茅塞灵窍,妄想明道,难矣。   财利关   至圣云: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老祖云:不贵难得之货。又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吕祖曰: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
冷笑应不采。此皆教人不可贪图财利,有坏大事也。但财有世财法财之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是也;法财者,功德精诚是
也。图世财者重金银而轻功德,千谋百计,明取暗窃,损人利己,轻出重入。恨不的天下之财,为我一人所有,世间之利,
为我一人独得。无财不觅,无利不搜,舍身拼命而不顾,瞒心昧己而不管。有了十贯想百贯,有了百贯想千贯,有了千贯想
万贯。贪心不足,至死不肯回头。殊不知大限一到,纵然富如石崇,财似万山,买不转阎王老子,避不过生死轮回。只落的
罪孽随身,满载而归,分文钱不能带去。到的此时,悔之何及?更有一等迷瞪汉,只知积财,吃也舍不的,穿也舍不得,又
不肯恤孤怜寡,又不知扶危救困,独为看财奴,悭贪鬼。断气在於眼前,而犹吩咐子孙如何生财,如何聚财。何人少我债,
何处有我钱。呜呼!三寸气断,万有皆空,此身亦不属我,何况於财,岂不愚哉?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俯视一切,
万缘不起。积功累行,苦己益人,广行方便,以性命为珠宝,以仁义为金玉,以惜气养神为货利,以存诚保真为富有,以清净无为为家业。至於尘世金银财宝,犹如石土视之。盖以所求者,先天之真宝,而尘世一切假宝,何足恋之。学道者若有些
儿贪财谋利之心,便碍大道。虽修行人,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不得分外贪求。即遇自
然之财,还当审其来历,可取方取,可弃则弃。所谓以义为利,外虽取而心未尝取,何碍於取。昔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食
诸候,未尝不受诸候之赆  0[  食  *  鬼  ]   ,皆出自然,非强求也。即我长春祖师,始而粒米文钱不敢妄贪,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受人之所不能受,忍人之所不能忍,及至苦尽甜来,否极生泰,为宋金元诸帝之隆宠,有赐未尝不受。然受
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与无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然亦是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也。世间糊涂学人,
不知急求法财,而只以世财为重。哄骗十方,为衣为食,挪账累债,又一功不行,一德不积,来生与人填还。求其为人尚不
可必,何敢望仙?更有一等造孽头,指东化西,拐骗善信,不做一件好事。赌博闹酒,每因几文钱,轻则口角争吵,重则打
架横行。又有一等假道学,口道德而心盗  0[  足  *  庶  ]  ,装模作样,俨然神仙。一见钱财,便露马脚,争论多寡,
不顾廉耻。吾尝谓性命不如二百钱,诚然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财利关口打通,不可见利忘义,心生贪图。须知的堆金
积玉,买不得生死,财多累多,利多害多。与其背道而亡,莫若守道而死,还有好处。否则利心重而道心轻,正不胜邪,妄
想明道,难矣。   穷困关   至圣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中庸曰:素贫贱,行乎贫贱。孟子曰:贫贱不能移。紫阳翁曰:贫子衣中珠,本自圆
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此皆教人守死善道,处穷困而不为穷困所移也。夫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原欲弃富贵而
就贫贱,去奢华而守恬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炼切磋,去假求真。即刀兵水火,疾病灾
患,皆所不计,何论穷困?若受不的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饥渴之害为心害。养其小者为小人,认
假弃真,与道相隔,何时能进道岸乎?殊不知性命事大,衣食事小。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的性命?夫图衣食者,仅可养
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豕如牛,外人形而内兽心,即生如死,岂是务道之人?昔长春真
人,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常受饥饿,至死不变。太古真人赵州桥定坐,饥寒不避,生死不顾。丹阳真人弃巨富而入铁查,
去饱暖而就贫淡,把茅盖顶,岩居穴处。以上诸公,受人之所不能受,苦人之所不能苦,皆从穷困中而成大道。世间糊涂学
人,受不的困苦,耐不的饥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设法编转。如此行
为,穷困且不能受的,如何能在大危大险中过去的?故学人必以受的穷困为要着。若稍有惧怕厌恶之心,即此一事,便是挡
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穷困关口打通,心如铁石,意若寒灰,随缘度日,饿也如此,冻也如
此,即冻饿身死,也是如此。绝不以穷困小事,忘却性命大事。如此行去,一心一意,真履实践,以道为己任,未闻道者,
终须闻道,已闻道者,终须成道。祖师暗里有安排,决不教冻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自自在在,作事受不的一
些苦难,当不的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色身关   老祖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难?又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金刚经云:不可以身
相见如来。逍遥翁云:须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壮严为身。临济禅师云:真佛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庄子
云: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
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也。举世之人皆认此色身为真宝,而遂爱之惜之。欲厚其生,恋恋不舍。图贵显以荣
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噉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食以饰此身。日夜谋虑,时刻打算,费尽心血,耗散精神,与鬼为邻。
虽曰厚生,实是伤生。殊不知色身者,天地之委形,四大假合。一旦阳气消尽,阴气独盛,魂飞魄散,直亭一团浓胞臭肉,
不过壮地而已,真在何处,实在何处?既不真实,则必是假。爱惜色身者,岂不假中又添其假乎?世间糊涂学人,妄想修
真,而又不知穷真;妄想成道,而又不知辨道。不穷真,不辨道,不晓的真道是何事,迷迷昏昏,以此色身为真,怕苦着此
身,怕劳着此身,怕饿着此身,怕冻着此身。暖衣美食,保爱此身,自在安稳,将养此身,一切出力好事不做,偏是要命路
上无益有损之事,不惜精神,不省力气,反能做的。认假为真,以虚为实,殊不知此身内外,皆是伤生之物,并无一件益生
之物。眼见好色则喜,耳闻恶声则怒,鼻嗅香气则爱,舌尝美味则思,意有所法则欲,身有所触则惧。外而六门,内而六
识,内外交攻,斫丧真元。原其故,皆色身所招,若无色身,六门六识之害,从何而生?况天地间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
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我是谁而身是谁,身与我两不相干。吾劝真心学道者,速成将色身关口打
通,莫被瞒过。视七窍为窟窿,视四肢为木节,视皮肉为脓胞,视五脏为痞块。舍此色身于度外,另寻出个无形之形,无象
之象的真身,方能延的性,明的性,盖以舍的假,方能求的真;认的假,始能见的真。邪正不并立,善恶不同途也。否则识
其假,便不能脱离其假;不能脱离其假,如何寻见其真?不能寻见其真,如何能修其真?若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难
矣。   傲气关   易曰:君子以虚受人。又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道德经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矜,故长。此皆教人屈己尊人,不可有高傲自是之心也。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
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燥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大凡真师良友,多不浅露圭
角。果是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称能,如愚如讷,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舍。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
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众,置於不问而已。世间糊涂学人,才入门户,即想成仙;方见高人,即要口诀。不思大
道是何物,修持是何事,亵慢轻视,妄想走路拾宝。或学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心高气傲,予圣自雄,人前卖弄。即遇明
人,不肯低头,当面错过。或有读过几卷儒书,解得几句文义,又记些丹经子书,执象泥文,自谓大彻大悟,高谈阔论,目
空四海,再不聆教高明。冒然下手,混作乱做,非徒无益,而反受害。及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无法医治,后悔不及。
又有一等无知文人,仗自己才学,妄猜私议,似是而非,偶遇缁黄,即以丹经考较,倘不应酬,便谓无道。即遇真师,亦不
诚敬。大模大样,高坐妄谈,略无忌惮。如此之类,懈怠欺心,怎能闻的香风,近的道岸?无道者,窃阴阳,夺造化,超生
死,脱轮回,为天地所宝,鬼神所秘。苟非大贤大德,真心实意之士,岂敢轻  0[  三点水  *  曳  *  右上加点  ]  ,
岂容轻听?况大道秘旨不在文字,丹经子书乃历代祖师开明理道,为后人引路,使其扩充识见,就证於师耳。非是教人执书
为道也。在不通学问者,往往只听梆声,不辨是非,以盲引盲。在稍知文义者,每每膠执己见,不肯低头,将错就错。凡
此,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岂不枉劳精神,自坏大事耶?吾劝真心学
道者,速将傲气关口打通,寻访明师良友,诚敬求教,把一切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弊扫去,容有些子埋藏於内,作个虚心屈
弱小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否则,
傲气满胸,目中无人,妄想明道,难矣。   嫉妒关   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大涅槃曰:自未得度先度他。金刚经曰: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
说,而此福德胜彼福德。孟子曰: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此皆言与人为善,而不可有嫉妒私心也。夫修真
者,修性命也。性命二字,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论富贵贫贱贤愚高低,谁无个性命。既人人有性
命,则知大道为公共之物,人人可以明大道,人人可以作仙佛。是在信心志士自修自证耳。然修证之法,须要求明师指引,
借良友资益。明师所以提整纲领,良友所以扩充识见。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盖以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
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利益甚多,岂可轻慢。故祖师教人寻师访友也。比如同师学道,俱是同
心同事,朝夕聚处,须当彼此相敬相爱。有善同劝,有过同规,患难扶持,疾病照应。如同伙求财,打  0[  口  @  力  ] 
扯船。彼不知者,借我讲说之;我不知者,求彼开明之。彼此相济,其功加倍。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
亲爱和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学道之士。诗云: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
之,不啻若自其口出者是也。世间糊涂学人,自无志气,朋友劝勉,反加不爱。自有过犯,朋友规戒,即起无明。不但不
听,且怀嗔恨。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
事。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绝不思学道学的何事。无学道者,所以迁善改过也。以不善而学之,欲迁於善;以有过
而学之,欲改无过。今见人善而不知迁之於善,自本无过而嫉人,自致其过。居心拐杖,日学日下,学於下愚不移之地矣。
更有一等不知高低之匪类,见人言道,当面齿笑;见人修行,暗中毁谤。既不信道,何必入道?即入道门,又不喜道。冠祖
师之冠,服祖师之服,违祖师之言,背祖师之行。罪孽不知,因果不究,何为道人。昔地藏菩萨,愿人人成佛,后方自成
佛。吕祖愿度尽世间人,方自飞升。七真同师重阳帝君,帝君登真后,邱刘谭王郝孙六人皆师事马祖,皆得马祖提携,完全
大事。大抵学人,先要存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嫉妒关口打通,大同无
我,只把自己攻苦磨炼,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走过一步是一步,行的一功是一功,存圣贤之心,行
圣贤之行,终久了的圣贤事业。否则,嫉妒满腔,愈学愈坏,好人且不能作,何敢望圣贤,妄想明道,难矣。   暴燥关   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阴符经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曾子曰:心有所愤嚏,则不得其正。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
气。了道歌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此皆言其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也。夫真正学道之士,行动如处子,养气若
婴儿。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昔释迦牟尼五百劫为忍辱仙人,终得成佛。太上
老君,呼我以牛,应之以牛;呼我以马,应之以马,终为道祖。长春真君曾尝人之粪,故能大成。三丰真人受尽傍人骂,故
了大事。特以心慕於道,性命事大,而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而无识无知也。世间糊涂学人,自不思出家
为何事,道巾道衣是甚人,昏昏迷迷,糊涂过日。喜人奉承,好人抬奖。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
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水火刀兵而不顾,坑井崖河而不怕,甚至以力争胜,彼此两伤,入於死地,自丧性命者有之。不
仅此也,暴气燥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
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燥之为害岂小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暴燥关口打通。作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如愚如
讷,如聋如哑。人骂也如此,人打也如此,人憎嫌也如此,人毁谤也如此。心似冷灰,性如冻冰。无一些热气藏内,方是跳
出暴燥关口。倘有些儿热气在内,虽外不现其形,而内实栽其根。如遇不顺之境,不平之事,未有不大发者。道德经曰: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於道。盖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否则,暴
燥不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知用强,不知用弱。任性而行,随心而作。妄想明道,难矣。   口舌关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又曰: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至圣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老祖曰:闭其兑,塞其门,
终身不勤。此皆教人谨言,而不可妄言也。盖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系乎人之德行。君子小人
於此分,正人邪僻於此别。招祸致福、成事败事,无不於此而定。故君子议之而后言。可言方言,不可言不言。或言而益於
世道人心,或言而使人迁善改过,或言而劝人去邪归正,或言而为人方便解难,或言而为人隐恶扬善,绝不妄言轻言虚言。
非是闭口不言,特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见祸福,言不可不慎也。倘言有不谨,不是伤人,便自致咎。口舌为害,其利
如刀,其毒如鸩,岂小焉哉?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利害。以口舌之动为小可,以利便为才能,以善辩为得意。或形人之短,
或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或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
诅,或巧言谗佞,或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有损无益之言。何贵于言?不如不言为妙。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口舌
关口打通,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修其辞而立其诚,谨于言而慎于行。绝不轻于言,言必有中。况言
语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已昧,命已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修
道,难矣。   嗔恨关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传大士曰:扫除心意地,名为净土因。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嗔     。百丈禅
师曰:若脏腑中都无所得,都无所求,此人诸尘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於芥子中。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不
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於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的干净,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敲爻歌曰:嗔
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此皆言嗔恨为碍道之物,必须狠力除去也。夫嗔恨二字,如蛇如蝎,最恶最毒。若结心
胸,积久成蠱。伤生损命,为祸甚烈。外而损人,内而坏己,却无医可治。学人度量,必如天之廓大无边,醇厚必如地之无
物不载,容纳必如海之众水朝宗。而后可试观天之廓大,无物不覆,无物不生。日月往来由他,星辰运转由他,云雾遮蔽由
他,人欺瞒也由他,人尊敬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恨也由他,一切善恶邪正凶顽愚劣,而皆不知也。地之醇厚,无物
不长,无物不载。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溪涧冲崩也能受,树木草石穿压也能忍,飞禽走兽嗛踏也能随,耕锄挖刨也能
顺,一切欺侮残坏而皆无心也。海之容纳,众水会流,日夜不息。千年万载,不见有余。清水来入不见其清,浊水来入不见
其浊。甜水来入不见其甜,苦水来入不见其苦。鱼鳖虾蟹横游也由他,  0[]0[]  蛟龙奔腾也由他。一了秽汙臭垢等等不洁
不净之物,而无不容也。学道者能如天之量、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保生妙诀,与道相邻,大有便宜。世间糊涂
学人,不知嗔恨之害事最大,或境遇不顺而生嗔,或所谋不遂而生嗔,或因物有失而生嗔,或嫉人之能而生嗔,或情性不投
而生嗔,或衣食不足而生嗔,或为触犯而生恨,或记人小过而结恨,或求人不应而有恨,或人不顺己而积恨。凡此嗔恨等
病,总由自己昏愚,无有真心学道而然。果是真心学道之人,决不如此。故至圣穷自厚而薄责於人。颜子犯而不校,以其无
嗔无恨,所以为圣贤。举世之人,有嗔有恨,所以为凡夫。圣凡之分,只在有无之间耳。但嗔恨不但形於外者能害其事,即
隐微之中,稍有丝毫烟尘不尽,亦能伤真。务须内外干干净净,如雪之白,如镜之明。应事接物,皆以无心处之。度乎神气
不伤,性情和平,大道可冀。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嗔恨关口打通,学个无心道人,轻也过去,重也过去,低也过去,高也
过去。因物付物,随事应事。应而不纳,过而不留,何有嗔恨害事乎?否则,生嗔生恨,阴毒暗恶凝滞方寸,真性早昧,妄
想明道,难矣。   人我关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又曰:同人於野,亨。金刚经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
者相。圣人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上阳子曰:速将人我山放倒,急把龙虎空冲开。此皆言修道
必须无人我之见也。然欲无人,先须无我。盖一有我,则私心起。私心起,一言一行,一举一止,总要为我。即要为我,必
不顾人。即不顾人,必损人利己,伤天害理,无所不为矣。原夫有生之初,不论贤愚贵贱,同一性命,同一形骸,何有彼此
之分?即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人我如一,即是天地大公无私之心,即是圣贤民胞物与之道,即是修真人我两
忘之法。学者能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仙佛种子,大道可冀。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大公无私,物我
同观之理。执着此身,以为是我。一认是我,即便有人。有我有人,即分彼此。一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内於我而外於
人。日谋夜算以肥己,千方百计以取人。一行一事,不肯让人,一货一利,要讨便宜。不但应事接物,处处而胜,事事好
强。即至亲好友、同事同业者,亦要分出尔我。恨不得他人贵物,为我独得;世间好事,为我独成。有利处钻头探手,无利
处缩肩藏身。殊不知三寸气断,万有皆空,即此身亦不属於我。到的那时,我在何处,人在何处,人我俱无。何苦在世枉用
心机,强分人我,独结冤讐,岂不愚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人我关口打通,必如生初无人无我的面目;必如死后无人无
我的模样。视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为一家。见人有喜,如无之喜;见人有忧,如无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
若我之失。有财者可以济困;无财者,不妨方便。处处益人,事事积德。横逆之来,付於不知;凌辱之加,置於不晓。得饶
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学人的举止,慕道真心。否则,有人我之见,彼此之分,私欲堆积,茅塞心窍,妄想明
道,难矣。   冷热关    懒惰关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又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至圣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重阳帝君
曰:香从臭里出,甜向苦中来。此皆言其学人须当猛勇精进,不可懒惰偷安也。夫性命之学,为人生至大之事,又为天下至
难之事。是在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愈久愈力,有始有终,方能进益。盖以恒久不易之大事,必赖持久不已之大功而始成。
或修桥补路以益人,或施药舍茶以济急,或修庙造观以劝善,或恤老怜贫以积德,或扶危救难以解厄,或教门出力,大起尘
劳;或心地下功,全抛世事;或因正理不明而日穷夜究,或因明师不遇而东访西寻,或遇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
即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寸阴是惜,不使时光一些空过。自然自卑登高,由浅入深,鹤立鸡群,终得
高人顾盼。世间糊涂学人,一功不立,一德不修,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闲游浪荡,虚而不实。既遇明师,妄想一言半语,大彻大悟。外装老实,内藏盗心。又不肯细心穷理,又经
不的陶冶磨炼。三朝二日,求诀不得,以为无缘,即便远去。更有一等造孽罪汉,不怨自己无志,反谤师尊吝啬,结讐於
心,终身不释。如此行为,即无长久志气,又无学道真心。不但难上天堂,而反坠地狱。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懒惰关口打
通。广积阴德,量力行功。外而利物,内而炼己。朝斯夕斯,以性命为重;念兹在兹,以身心为事。步步出力,处处向前,
至死不变。终久有个出头之日,得意之时。否则,逡畏不果,懒惰打混,虚度岁月,小苦大功不能行去,至於成仙作佛,希
有之大事,怎能行的?妄想明道,超越人天,出离苦海,难矣。     才智关   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至圣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老祖曰: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
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此皆言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为才?聪明技
巧是也;何为智?谋虑变通是也。才者,世人之所珍重者也。特以功名非才智不能成,财货非才智不能得,应世接物皆以才
智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但人未之深思耳。盖用才智以求名利,日夜劳心,为名利所迷。只知进而不知
退,只知福而不知祸。费精耗神,争强好胜,思虑过度,精液涸干,身躯衰败。甚至名利未得而性命已丧,岂不是用才用
智,反被才智所害乎?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才智误事最大。一举一动,仗自己小聪明,假伶俐,便在人前夸能,自谓
人莫我若。若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或强辨是非而欺压尊长,或妖言邪语而作孽惑众,或记几宗公案而借取
迷人,或作几句诗歌而自负有道,或学些扭捏功夫而以盲引盲。甚至胶执己见,以男女为阴阳,引人作孽,而入于采取;以
金丹为有形,耗人钱财,而引人烧炼。只此皆是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管窥蠡测,俱是黑夜里走路径,涸井中作生活。殊不
知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韬明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一念纯真,万有不知。寻明师,访良友,以性
命为一大事。老老实实,朴朴诚诚,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才智关口打通。扫去外用之假才
智,就于内用之真才智。将诸般争强好胜,师心自用,妄猜私议,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等等偏病,一笔勾消。改头换面,
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庶乎学道有望。否则,予圣自雄,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反落於
后。妄想明道,难矣。   任性关   道德经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古经云:执着之者,不明道德。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彊恕而行,求仁莫近
焉。诗曰:令德令色,小心翼翼。此皆教人顺情顺理而行事,不可任性固执也。夫人有生以后,秉其后天气质之性,贤愚善
恶清浊强弱,彼此不同。惟天纵之圣人,本性圆明,纯白无疵。其次中下之人,各有偏病在身。实为性命之大害。虽为大
害,果能自知,亦能变化气质,反愚为贤,反恶为善,反浊为清,反弱为强。是在不任其性,亲近有道之士,虚心求教。借
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网;借人之磨砺,以去我之瑕疵。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渐习渐高,渐学渐好。虽愚必明,虽柔必
强。何愁道之不明,修之不成乎?世间糊涂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既想学道,而又任性,
不重其道。或师尊指教而阳奉阴违;或朋友规过而面是心非;或与人同事而予圣有雄;或与人同居而争强好胜;或依自己学
问而形人之短;或恃自己聪明而笑人之愚;或出言吐语而不肯让人;或磕着撞着而便生烦恼;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众;或度
量曲狭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不但外而取人嫌恶,而且内则自种阴毒。生平偏病,一件不去;自带愚气,一些不
减。自以为是,不肯认错。以是学道,纵老君对面,释迦同居,何益于事。果是丈夫,一心在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
人非。事事谨慎,步步点检,顺人顺理,随方就圆,毋固毋我。以退步为进步,以不强为大强。焉有不深造而自得者?吾劝
真心学道者,速将任性关口打通。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已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
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常在切身大事上留心。日久必有所得。否则,一味任性,刚而不柔,过而不改,虽在道门一世,妄想闻
道难矣。   患难关   易曰: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中庸曰:素患难,行乎患难。长春真人曰: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着,
抱道而亡。此皆言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也。夫道者包罗天地,窃夺造化,出死入生,超凡入圣,作佛作仙。非有大勇大
力,顶天立地之铁汉,脱尘超俗之金刚,知不的,载不起,拿不动。如何是大勇大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是大力;恩爱不能牵,名利不能诱,是大力;忧愁恐惧,一些不起,是大力;喜怒哀乐,截然放下,是大力。困苦危
难,不动不摇,是大勇;疾病灾厄,顺其自然,是大勇;饥寒冻饿,至死不变,是大勇;羞耻凌辱,不识不知,是大勇。故
释迦佛遇歌利王,割身而不知;纯阳翁遇正阳祖,十试而无弊;紫清喝骂而教去而弗嗔     ;三丰衣破鞋穿而不悔;长真
受人拳打而不争;长春折肋三次而不顾。以上圣贤,皆遇患难磨炼,受尽无限苦楚,所以终能闻大法,明大道,超凡入圣,
成其希有之大事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患难是修真大药,是成道炉鎚。而反怕患难,避患难。或受些饥寒便生别法;或遇
些疾病即起妄念;或逢些危险即思退步;或遭人凌辱即便争论。殊不知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汙泥中长成。非火不
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患难然后见人之身份高低;患难然后验人之志气真假。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患难
关口打通。认定性命二字。生也是这个,死也是这个。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
久自然化凶为吉,变祸为福。否则,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迁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为大患难,妄
想明道,难矣。   诡诈关   易曰:  [  ?  ]  而不荐。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玉枢经曰:以诚而入。参同契曰:孝子用心,感动皇
极。上阳子曰:天或虽违,当以财宝精诚求之。此皆言其诚心用事,而不可稍有诡谲诈伪之心也。     夫学者学道,贵乎
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
意待之。此感彼应,一定不易之理。倘不能真心实意,反以诡谲诈伪为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
照远,一见即识真假。欺人实自欺,瞒人实自瞒。不但无益于事,而且反坏于事。诡诈奚为哉。世间糊涂学人,糊涂出家,
糊涂学道。将性命视为平常之物,将学道视为平常之事。遇真师即问元关,见道朋自夸奥妙。并不知尊师之理,敬友之道。
或谎言诡语而侮慢;或假意虚情而妆饰;或巧言令色,徒取人悦;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斜卧依靠而问难;或一头一饭
而求诀;或对坐高谈而辨别;或稍有磨炼而怀恨;或偶遇苦事而躲避;或看经书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或听师言而不尝滋
味,谨记话头;或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如此弊病,不一而足。如何感的真师指点,
良友扶持?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诡诈关口打通,换出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谲之心,欺人欺己,误
了前程。盖诚之一字,能以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岂有师友而不能感动者乎?即能感动师友,则大道可冀。否则稍有虚
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方寸中亦生大病,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妄想明道,难矣。   猜议关   古经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又云:要知口诀通元处,须共神
仙仔细论。三丰真人云:月之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又云:拜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此皆言道须师
传,非可妄猜私议而知也。盖大道奥妙幽深,大则充满宇宙,小则细入毫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人能修之,可以夺造
化,出阴阳,了性命,成仙佛,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共光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非一切傍门外道可比。但是
道也,有内阴阳,有外阴阳;有内五行,有外五行。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修持
有火候,有次序,有有为,有无为,有始条理,有终条理,有采药,有合药,有结丹,有服丹,有结胎,有脱胎。其事多
端,作法不一。苟非明师从头至尾,一一分别,细细指示,难以自知。虽以往群真,丹经子书,千方比喻,万样形容,药物
火候,无不俱备。然道之元妙,作之细微,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加之后世
盲汉,借祖师之名,妄作妄著,毁谤圣道,紊乱仙经,真伪相杂。若依自己识见,以为有得,再不印证於高明,一入网中,
终身难出。纵有聪明良材,辨的是非邪正,略有会悟,亦是有头无尾,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一了百当哉?     世间
糊涂学人,不知道之深浅,不晓命之轻重,以萤火之明,而欲破迷天之网。不求真师,只求於己。或看傍门伪书,记些搬弄
功夫,终身持守,牢不可破,耽误一生。亦有见祖师真正经书,日夜诵读,不究其意,只认其象。见药物炉鼎之说,疑是烧
炼;见男女阴阳之说,猜为闺丹;见龙虎龟蛇之说,疑是心肾肝肺;见颠倒逆运之说,猜为后升前降;见宝珠之说,疑是有
象之物;见圣胎之说,猜为气血凝结;见清静之说,疑是存神定息;见有为之说,猜为做作;见无为之说,猜为空寂。如此
等类,不可枚举。皆打迷猜枚,终归虚妄。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猜议关口打通。把平生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
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修
道,难矣。   悬虚关   儒曰:真履实践。释曰: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道曰:勇猛精进。三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为贵,而不使悬虚作事也。夫修真
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穷理者,即穷究此真也;尽性者,即尽此真也;至命者,即至此真也。穷之尽之至之既皆是
真,则不可有些子之假杂於其中也明矣。若有些子之假杂於其中,则心不专,其行不力。如何钻入理窟,见的真宝。如何感
动真师喜悦,指点理路。故古之圣人,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道门有三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
智之人,易於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
乘者乃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之。然虽分三等,俱要从实地上用
功夫。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亦落於空亡。昔达摩长庐下功、少林冷坐,惠能黄梅服
役、四会磨炼,邱祖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净身折肋,志气倍加。如诸圣贤,皆是真心实意作事,故能超凡入圣,了却大
事。世间糊涂学人,既入道门,不知所为何事,打混过日。常在认食上打算,日在是非中出入,狐朋狗党,口说杂话,心思
杂事。眼不看祖师法言,耳不听明人好话。即或诵读经书,亦是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寻深义。即或遇明师聆教,亦是秋
风过耳,并不用功夫尝探滋味。更有一等口孽愚夫,以为丹经不留口诀,不屑观看。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
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性命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
所长,岂不可悲可叹。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悬虚关口打通。死心踏地,日日在性命上留心,时时在理义上着意,把一切悬
虚不实行为,一一改过。先穷其理,再求其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性命不了乎?
否则,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心不专,志不致,妄想明道,难矣。   妄想关   悟真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又曰: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於
文。要知口诀通处,须共神仔细论。太虚真人曰:他人说的行不的,偏我行的说不的。此皆言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
可得也。盖道至尊至贵,极高极大,最深最幽。必须用工细辨,由浅及深,由近达远,深造自得。岂可妄想片言只语而能
明,一步两步而即成者?特以至高至大之事业,还要至高至大之丈夫,而后能做。道在天地之间,人人有分,人人不能。人
人有分者,人人秉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有阴阳五行之理,为万物之首,理气俱备,谁无个道,谁无个性命?有此
道,有此性命,即可以了此道,全此性命,为圣为贤,作仙作佛。所以谓人人有分也。人人不能者,人为世情所迷,名利所
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
为善,却思作恶。所以谓人人不能也。果是丈夫,以性命为重,认真辨事,勇猛向前,终始如一,志念坚固,穷究道理,寻
师访友,真履实践,走过一步是一步,行过一事了一事,昼夜匪懈,时刻用心,只尽自己之事,而不预期他人之事,积功累
行,屈己尊人。至於明道成道,听其自然,随其天缘,绝不妄想。即今生无有功行,无有福分,大道难知,亦不怨天尤人,
至死方休。如此存心立志,祖师暗中自有安排。     世之糊涂学人,自己身边事情未曾了的,打混过日,只图吃好的,穿
好的。昼则浪荡闲游,夜则高眠稳睡。方便不行,功德不作,又不肯辩别道理,又不肯寻求明师。学些包皮话头,扭捏功
夫,在一身上下做作。假充修行,妄想成仙。殊不知性命之学,有窃夺造化之功,扭转乾坤之法,必有心传,非可私猜,亦
非可妄行。得其真者,持而修之,可以与天为徒,与地为配,岂是等闲而知,容易而晓?自古成真祖师,不知受尽多少苦
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历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岂是不做实事,空空妄想,而能知能成乎?
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可望其成?我劝真心道者,速将妄想关口打通。稳定脚根,
不论学道行道,步步出力,时时用功,自然苦尽甜来。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否则实事不作,言不顾
行,行不顾言,妄想明道难矣。   生死关   庄子曰: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翛然而来而已矣。至圣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悟真后序
曰: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卒难了悟。此皆言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也。夫人
生而有身,原是四大假合,无中生有,结此幻形。乃天地之委物,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败,岂是真正不坏之物乎?既是有
坏,则生死亦属於假。祖师教人了生死者,使其齐一生死,至於无生无死而后矣。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
然则长生之道,犹非了性了命之极功,必至忘生无生,不生不灭,方是了的生死,而出乎生死造化之外矣。盖天地能役有
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於生死,而生死不能
累,几於道矣。     世之糊涂学人,妄想成道者,皆由怕死也。怕死即有求生之心。既有求生之心,或怕饿死,或怕冻
死,或怕疾病而死,或怕夭折而死。或登大山,怕有狼虎来伤;或入茂林,怕有蟒蚺采咬;或宿古坛,怕有鬼魅来侵。贪生
怕死之心,存于宥密之中,惊悸不安。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石固不化,柴草堆胸,机谋乱出,
神头鬼面,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真者俱失,假者皆发,日损夜伤,不死岂能之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生死
关口打通,将生死二字,置於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生也由他,死也由他,饿死也由他,冻死也由他,狼虎来伤也
由他,蟒蛇来咬也由他,鬼魅来侵也由他,即遇水火之灾也由他,即遭刀兵之害也由他,即生疾病而死也由他。犹如死人,
不识不知,任凭天断。只有道之一字,常褂胸前。始始终终,久而不忘。祖师暗中护佑,不肯教真正学人苦坏。否则,贪生
怕死,推前缩后,即此一关,紧锁牢封,寸步难移,妄想明道,难矣。   自满关   易曰:巽在牀下,用史巫纷若,吉。道德经曰:虚其心,实其腹。上阳子曰:道有三戒。凡学道者,心虽慕向,而乃骄其富
贵,不肯下问,似不芥意,是谓奸谲,戒而弗与。次学道者,略闻旁门小法,惟事强辨,以逞私慧,是谓夸眩,戒而弗与。
三学道者,疑信相半,不以生死为忧,重财轻身,是不知命,戒而弗与。此皆言不满不盈,方能受益也。夫圣贤大道,无穷
无尽,无边无岸,有体有用,有本有末,层次细微,工程遥远。仰之弥高,钻之极坚。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意见无穷,非能
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盖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
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故曰:满则溢,洼则实,满不如虚
之贵也。昔周公一沐三握而礼贤。淮南子遇八公,被发跣足以拜接。。石杏林遇紫阳,解缰脱锁以供奉。长春祖初从王祖学
道,后随马祖受教而全事。上阳子初遇缘督而有得,后求青城指点而完功。以上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假令周公挟贵而不
尊贤,焉能为圣?淮南自尊而不礼八公,焉能成仙?邱祖自满不从马祖,焉能了事?上阳自足不求青城,焉能大就?特以性
命之学,一处不知一处迷,差之毫发,谬之千里。明的一事,行的一事;明的一法,做的一法。倘知体而不知用,知假而不
知真,知性而不知命,知始而不知终,知收而不知放,知进而不知退,知急而不知缓,知吉而不知凶,知大而不知小,知本
而不知末,知有为而不知无为,知下手而不知结果,皆不得谓明道。倘稍知门户而即自满自足,以为道即在此,目空四海,
再不求人,何能彻始彻终,纵横顺逆,自由自专,无遮无拦,直达圣域哉?     世间糊涂学人,恃自己聪明,妄议猜量,
自是而不求人。或丈自博学,高谈阔论,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或遭逢高人指点,知
个入门,自足而不深进。更有一等势利之辈,书囊俗儒之流,拿起身份,高着胸膛,怕人笑话,不肯屈身卑下。如此之类,
皆是以满为害,怎能听的真师奥语,入的通衢大道,进的圣贤堂室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自满关口打通。低心下气,作
个不如人人的模样。不论老少贤愚贵贱高低,恭敬一切,莫可分别。见人稍有一长,即便诚心求教,不可放过。博学审问,
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何患理不能明,道不能成乎?否则,自满自盈,无而为有,纵有真师,意欲指引,无隙可入,妄
想明道,难矣。   畏难关   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至圣曰: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邱祖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此
皆言修道必须志气坚固,而不可有畏难之心也。夫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
至易,一作即成者,则事必小而不大矣。性命之学大事也,其事包罗万有,超越人天,脱五行,出三界。先天地而立其体,
后天地而发其用。为圣为仙为佛,其事顾不大哉?事大而欲修此大事,为永久不朽之业,岂不难哉?然知其难而不畏其难,
以生死为一大事,立志坚固,一念不回,至死方休。可以明道,可以行道,则难者不难矣。倘知其难而畏其难,不以性命为
大事,始勤终怠,志念不专,疑信各半,逡巡不前,不特不能行道,而且不能明道,则难者终难矣。昔神光断臂求法,即得
达摩心传。王中立立雪三尺,卒得伊川指示。邱祖净身折肋,感得神明报信。盖专心学道,诚一不二,且能感天地,通鬼
神,而况於人乎?     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性命是人生第一大事,望冀得个工夫,便要作仙;妄想学些小乘,即要不死;
闻说圣道精奥,须深钻研,即便作难;闻说修道路远,要舍身掩命,饥寒不避,即便退步;闻说道有始终,功有层次,火有
时刻,至细至微,即便坠志。如此学道,进退不果,四大无力,志气不振,怎能尝得道中滋味,岂不误了大事也?吾劝真心
学道者,速将畏难关口打通。另换一个铁石心肠。不避艰险,猛力前进,废寝忘食。不管他得力不得力,见效不见效,愈久
愈力,愈远愈勤,一心前行,终必有得,难而不难。否则,畏难不果,若存若亡,口说而身不行,欲前而即退后,妄想明
道,难矣。   轻慢关   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於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老祖曰:天上地
下,惟道独尊。复命篇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皆言道之至大至尊,匪人弗行也。夫道
之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生有形,无象而能生万象,包罗天地,推迁日月,
运行四时,育养万物。无处不有,无物不存。昔孔子得之,而为儒教之圣;释迦得之,而为诸佛之祖;老君得之,而为群仙
之宗;黄帝得之,而跨龙升天;女娲得之,而炼石补天;旌阳得之,而拔宅飞升;天师得之,而分人判鬼;五祖得之,而位
证天仙;七真得之,而不生不灭。古今成道圣贤,历历有考,不可以数计。道之尊贵如此,岂可轻亵慢视乎?若以平常小事
观之,而轻亵慢视,则非载道之材,乃是背道之辈,尚可以语道哉?盖轻视乎道,则必以学道为容易知,而不能钻研深入;
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为不足为,而不能苦力前进。不能入,不能进,凭何修持以成天下希有之事耶?故学道者,先要知的
道是至尊至贵之物。非可容易而知,等闲而得。方能发的狠心,用的苦功,经久不怠,必至成道而后已。     世间糊涂学
人,不知道为天地所秘,鬼神所宝,轻慢小视,绝无诚心。或仗自己小聪明,以为能以会悟;或记几句野狐禅,以为道即在
此;或捉风捕影,以为实有所知;或指鹿为马,以为实有所见;或遇明人询问,大言不惭而绝无诚心;或逢同道考究,强辨
自是而略无忌惮。又有一等口孽魔头,闻人言道而便毁谤;见人看书而便憎嫌。以圣贤经典科论为包皮外象,以志士积功累
行为下乘小事。偶遇高人,不肯低头而反以高人自居。即能暂时低头,又耐不得年月,受不得磨磋。殊不知学道求人,所以
求人救我之性命耳。求人救性命必象个惜性命之人,然后,能明则感动真师指引,暗则感动鬼神扶持。若不象惜性命之人,
便是不以大道为尊贵。既不尊贵大道,如何得闻大道,岂不愚之甚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轻慢关口打通。信道笃实,郑
重性命。奉师诚敬,小心谨慎,兢兢业业,脚跟着地,不敢稍有轻慢亵视之心。如登高山,步步出力;如渡大江,刻刻防
险;何患不能登於道岸也。否则,不知道之高低贵贱,当有如无,懈怠为事,牧羊拾柴,妄想明道,难矣。   懦弱关   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至圣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悟真曰:大药不
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古经云:道不  0[  (虎—几)填入“皿”  ]  行,待人而行。此皆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
而不可懦弱懈怠也。夫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为万物之首。不论贵贤愚刚柔强弱,皆俱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
之大道。故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行焉。是在有志无志之间耳。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刚强即可
以渐登道岸。无志,则刚强者亦为柔弱,柔弱便不能超出苦海。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
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知顾性
命,不顾别事。一切身外之物,俱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无刚决果断之志,世事看不破,恩爱摆不脱,私欲扫不
去。见富贵而动心,处贫贱而移志,遇患能而不受,日在假境而不识其假,身在苦海而不知其苦。纵有一时道心发现,刚气
不振,旋生旋灭。前怕狼,后怕虎,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恐劳碌身体,又恐学道不成。耽误现在,推委不前,主意不
定,懦弱畏缩。凭何而学道,凭何而闻道,凭何而行道?世间糊涂学人,虽名学道,并不象学道之人;妄想闻道,并不作想
道之事。一日十二时中,何尝有一时在身心性命上着意?只是讲衣食、说是非、图热闹、争胜负。一举一动,与世人一般;
或作或为,与俗人无异。     见有利处,钻头觅缝;遇行功处,藏身退步。苦中作乐,梦里行事。弄虚头浑身是刚,作正
事四大无力。绝不思身穿道衣,头顶道巾,吃了十方脂膏,与自己作正经事,岂不是大便宜之事?而反懈怠不力,虚度岁
月,挪匪累债,无功受禄,如何开消?况此修真之事,又不要你身躯出什么大力气,做什么莽活路。不过是心头一点长久念
头,刚决志气,便能有造。释迦佛不是天上降下的,李老君不是地下长出的,孔夫子不是风中化成的。同人耳目,同人皮
肉,皆系先尽人功,而后得证圣位。故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盖以圣贤仙佛,皆自人修而成。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
为仙佛。特患懦弱无能,不肯自立刚志耳。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懦弱关口打通。稳定柱杖子,发猛勇志,坚长久心,举步
向前,单刀直入。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而必强求知,不明而必苦力明。如遇明师,只是一
味诚心去参学。亦不妄想口诀,亦不急问心传。就是教苦即去苦,教死亦要死,教饿亦要饿。至於打骂磋磨,通皆喜受,绝
无一点嗔恨,方能济事。特以受人之所不能受,始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始能知人之所不能知。否则,一味
懦弱,刚气不振,便是无有力量,如何载的大道?妄想明道,难矣。   不久关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至圣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子思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
道,欲其自得之也。缘督子曰:学全真者,得师略指门径,而不知逐节事条;知神气相依,而不知铅汞交姤;知铅汞交姤,
而不知性命混合。妄拟火候,进退不知,此皆无成。古经曰: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此皆言修道立德,必须有
长久之志也。夫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穷理必穷至於无一毫有疑,无毫不知,方是大彻大悟。知之真,见之的,
而理始明矣;尽性必尽至於无一些气质,无一些私欲,方能空空洞洞。明不昧,暗不迷,而性始尽矣。至命必至於脱离阴
阳,跳出五行,方谓功力悉化,不动不摇,自由自专,而命始立矣。然穷理尽性至命之事,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
志,行长久之功,方能明的理,尽的性,至的命,处乎造化之中,而不为造化所拘。特以经久不易之大事,必须经久不已之
大功而方成。已往群真,哪个不是立长久之志,用长久之功而成者。试观世间小巧技艺,亦必专心致志,听师指教,多年功
夫,方能得心应手,因材造作。况此性命大事,岂是无恒心者所能知?世间湖涂学人,不知理是何理,学此着空执相事务,
即谓明理;不知性是何性,或疑性在天谷  0[  (囟  /  心)  *  页  ]  门,神存头上,即谓修性;不知命是何命,或
疑命在丹田气海,意定下元,即为修命。噫!以此谓理谓性谓命,妄想超脱,以冀不死,如缘木求鱼,捏目生花,有何实
济?理与性命且不能知,何可望仙?即有一二学人,分的邪正,辨的是非,却又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日久懈怠,无长久之
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方欲向前,却又缩后,悬虚不实,恍惚不定。如此等类,怎能见的堂奥真物?吾劝
真心学道者,速将不久关口打通,立长久志念,下永久功夫,莫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愈久愈力,愈难愈苦,终久有个得
意之时。否则,始勤终怠,言行不顾,妄相闻道,难矣。   暴弃关  
至圣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
可与有为也。老祖曰:吾非圣人,学而得之。上阳子曰:释迦闻佛半偈而欲舍其身,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问广成子治身奈何
而可以长生。此皆自贵自重,而不可自暴自弃也。夫人秉天地五行之气而生身,有气而即有性,有性而即有命。是理气性命
即寓於一身之中,不论贤愚高低,同此一理气,同此一性命。凡夫圣贤,原无分别,惟能了性命者,即是圣贤;不能了性命
者,即是凡夫。孟子所谓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者是也。仙传云:自古飞升者三千,拔宅者八百,
坐脱立亡者不计其数。凡此皆是学而知,苦而成,未有不学不苦而能知能成者。世间生知者有数,学知者居多。虽云生知,
翻个筋斗,即有迷处。不学不成,学而方成。故释迦亦必师然灯;孔子亦必师项槖;老子亦必师元始。至如玉钟吕刘王张石
薛陈白诸位祖师,皆是脉脉相续,口口相授,可知能学而即成,不学不能成。学之功力,岂小焉哉?世间糊涂学人,不将自
己性命看重,不将自己身心修持。身在道中而知自己有道,身居宝林而不知现在有宝,认假弃真,以虚为实。或曰性命长
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闲所能知;於是自暴自弃,自画其
限,甘居苦海,蹈於沉沦,枉为人类矣。殊不知既在人类,负阴抱阳,即有天地之造化,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
佛,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耳。试观山中狐狸猿鹿,乃畜类耳,存神养气,静处於窟穴,年久功
深,亦能隐形变化,延年益寿,而况人为万物之灵,焉有修道不成者?如曰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乎?吾劝真心学道
者,速将暴弃关口打通。立不易方,把有生以后气质偏病,习染累赘,一齐扫去。专心慕道,从艰难困苦中磨炼出去。不知
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迁善改过,存诚去妄,始终如一,永无更变,大道可冀。否则,自暴自弃,不以性命为
重,不以道义为贵,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累债关   至圣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於议也。邱祖曰:粒米文钱皆农夫之血膏,岂无功而可受。此皆言学者须当以道
为重,而不可苟图衣食也。夫修道者,所以为性命也。此身未离尘世,虽衣食不能废,但不因衣食而误性命大事。自古祖师
教人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首贫贱。不必一定乞衣食於十方。因其上智少而中下多,故行持有安勉之
分,难易之别,教人量力行之耳。盖上智者有大身分,有大力量,不妨在市居朝,处於富贵场中,而能做出不染富贵之事。
不待借人之力,直登道岸。若中下者,身分低,力量小,不能一了百当,居富贵便为富贵所累,有妨大事。故教脱离富贵,
忍辱乞化,随缘度日,困心衡虑,磨炼性气,从实地上做事业,在艰难处用功夫。亦有上智之人,不爱富贵,摆脱恩爱,而
甘受贫淡。一衲一瓢,游食护口,潜修密炼,使人不识,易於为功。凡此皆不在衣食上留心,但不过借十方之力,暂以养此
皮囊耳。世间糊涂学人,不知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舍其性命大事,乃以衣食为重。东募西化,饱食暧衣,正事不干,
闲游浪荡,绝不思出家所为何事。既不能报父母养育之恩,又不能报皇王水土之恩,累下十方账债,怎的消化?更有一等作
孽汉,头顶道冠,心藏盗蹠,苟图衣食,设法哄骗。或借而窃人财物;或装高明而受人供养;或借修庙而善中生机;今日入
善人之家而化钱,明日寻学好之人而乞米,东拐西骗,耍钱赌博,吃酒嚥肉,挪下十方口债,将何抵挡?邱祖所谓肉双角或
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是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累债关口打通。随缘护口,淡泊养身。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
一饮一食,须知成就艰难。时时努力,步步加功,期必至於道成德备而后已。果能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
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消,方且衣天衣,食天禄。而况尘世之物乎?否则,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帐,不知还
帐,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知道,难矣。   高大关  
道德经曰: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谚云:自小天下去的,刚
强寸步难移。此皆言其人宜自卑自下,而不可有自高自大之心也。夫所谓高大者,予圣自雄,刚强好胜,有己无人也。惟不
自高者,终必至於高;不自大者,终必至於大。何言之?不自高者能卑於人,不自大者能小於人。能卑能小,有若无,实若
虚,有才而不使,有智而不用,藏其所能,示其无能;本自有知,示其无知,以之应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学道而师友皆悦。
昔禹闻善言则拜,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皆是自卑自下,而不自高自大,故为大圣大贤,而万古不没也。但不自高自大之
事,须要真心实意行去,方有所济。倘外而勉强卑小,内而傲气暗藏,是伏戎於  0[  共  /  (升—撇)  ]  ,内外不
应,其心不真,其行不远。外恭而内不敬,所谓巧言令色,鲜仁矣。不但不能去高大之病,而反增其窝祸之病。故不自高,
必至於不知有高;不自大,必至於不知有大,才是高大之病悉化矣。     历代祖师,已往群真,俱在自卑自小路上修道立
德,久而不怠,是以大成其事,终为人人之所不能及也。世间糊涂学人,在俗者或有富贵势利,而不肯卑小於人;或持才能
学问,而不肯卑小於人;或仗年老齿尊,而不肯卑小於人。在道者或记几卷丹经,自谓有得,而不肯卑小於人;或学几段工
夫,自负抱道,而不肯卑小於人;或随心任性,高傲无忌,而不肯卑小於人;或急欲速得,不耐久长,而不肯卑下於人。更
有一等诡诈之徒,罔知诚心受教,而反窃取祖师法言,东挪西扯,混说乱讲,引诱露话。或师心自用,捉风捕影,班门弄
斧,称能夸长。如此等类,皆是自高自大,不能自卑自小,以性命为大事也。殊不知性命大道,为世间希有之事,岂可以自
高自大而妄想,又岂可以自高自大而轻得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高大关口打通。把一切自满自足,傲气雄心,一笔勾
消。从至卑至小处下脚步,实实落落学去。不但应世无祸无灾,而且学道必多受益。否则,自高自大,不能卑小於人,谁肯
以高大之事来说?妄想明道,难矣。   妆饰关   道德曰:田甚蕪,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道夸非道哉。南华经曰:凡外重者内拙。孟子曰:令
闻广誉施於身,所以不顾人之文绣也。凡此皆言其修道者,决不可务外失内,弃真以从假也。盖性命之学,真着实用之事,
一些虚假入不得,一毫做作用不着。稍有虚假做作,不但不能修性命,而反有以坏心地。故自古修真上士,以性命为重,一
衲一瓢,蓬头跣足,随缘度日,不爱华美,并无些儿妆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和光同尘,与庸俗为伍,使俗眼不识耳。
昔慧能大士隐於四会猎人之中;道光禅师弃僧还俗,以了大事;重阳帝君歇宿於活死人墓;长春大起尘劳;紫清把茅盖顶;
三丰衣破鞋穿;皆系为性命大事,置色身於度外,而不在色身上打点装饰也。又如咸阳张疯仙隐迹於农夫之内;涅中张睡仙
身卧於冰滩之旁;白石梁仙翁打水运浆以混俗;我仙留老师背河打樵以磨炼。以上群真,无非明里攻苦,暗中用功,何尝庄
严身体,修饰外貌?特以所重者在内,所轻者在外,顾其真者而弃其假也。世间糊涂学人,所重者在外,所轻者在内。认其
假而弃其真,事事与古人相反。或怕人笑话,而必衣巾华美;或恐惧冻着,而必多衣多服;或妆作样,  [  了  ]  髻铜
箍;或纳绦异样,大摇大摆;或濯人耳目,哄人供养;或坐圜闭关,沽名调誉。如此行藏,只在假事中作工夫,何尝在性命
上用心思。认其假而务其假,妄冀得真。如在海底捞月,镜中摘花,终落於空。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妆饰关口打通。敛华
就实,粗衣破裳,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反邪归正,事事落实,方有进益。否则以无为有,以虚
为实,务外失内,弃真从假,妄想明道,难矣。   假知关   至圣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祖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紫阳真人曰: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
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缘督子曰:学道之士,得内外药物之真,两段作用之全,合大造化,方得所传。苟
有毫发差殊,未免天地悬隔。此皆言学道必要真知确见,而不可以不知为知,有误大事也。夫学人寻师访友者,以其不知而
欲求其知也。求知必要知其何者是性,何者是命,何者是阴阳,何者是五行,何者是先天,何者是后天,何者是下手,何者
是休歇,何者是有为,何者是无为,何者是锻炼,何者是温养,何者是接命,何者是了性。自始自终,大彻大悟,绝无一点
疑惑,方是四通八达,真知确见,而行持无差矣。倘知性不知命,知命不知性,知阴阳而不知五行,知后天而不知先天,知
下手而不知休歇,知有为而不知无为,知锻炼而不知温养,知接命而不知了性,总不谓之知道。既不知道,焉能行道?盖性
命之学,知的一分,行的一分,知的十分,行的十分。未有不知而能行者。是以修道者,贵乎先求其知也。但求知须要先知
的自己有知有不知,果是实实知的此一件事,方可云已知之。若稍有些儿疑惑,似是而非,不谓是知。再当求人开明,心地
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万不可以不知为知,耽误自己。世间糊涂学人,不知性命是什么,修行是怎样。学些旁门做
作,曲径摆弄,糊里糊涂,自谓知道,冒然下手,非徒无益而反受害。更有一等造孽汉,以无为有,以虚为盈,不辨是非,
不究邪正,以假作真。自己受伤,明知有错,尚装高人,更将错路又去教人,使人又错,阴恶尤甚。亦有亲近明师,耳听几
句话头,不晓细尝滋味,以记话头为知,便在人前卖弄。或有看过几卷丹经,循行数墨,随心猜量,无头无尾,亦谓有知。
纵有明师在前,不求印证。如此等类,俱是以不知为知,是谓假知,而非真知。古今学人蹈此辙者,不可枚举。呜呼!性命
之事为何事,而乃如是荒唐,自欺欺人耶?殊不知,知彻方能行彻。竭力审辨,细心追求,犹恐知之不到,行之不通,必要
求师。而况不知自装其知者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假知关口打通,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
深知。性命事大,至道幽微。必须极深研几,愈知愈入。必到水尽山穷,见得底落而后已。若假装高明,以性命为儿戏,未
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妄想明道,难矣。   阴恶关    贪酒关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吕祖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俱在里边藏。有     人跳出墙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此皆
教人不可贪酒而坏正事也。盖酒为四害之首,一贪于酒,酒醉性迷,色心於此而起,财念於此而生,气性於此而发。财色与
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於酒。甚至任性乱行,蹈     于水火而不知,陷于刀兵而不晓。古来多少聪明良才,英雄
豪杰,往往皆遭此难,自丧性命。亦有性格良善,自有把持,贪酒不至乱,色与财气不能染者。虽不乱不染,而神昏气促,
湿热薰蒸,津液涸而气血伤,无益有损。故佛家以酒为首戒,盖因为害最大也。世间糊涂学人,借祖师酒肉穿肠道在心之
语,不忌腥晕不断酒之言,而便贪酒无厌,日在醉乡,昏昏沉沉,颠颠倒倒,纵性而行。或酒醉而失言伤人;或酒醉而记仇
闹事;或酒醉而拿刀弄棒;或酒醉而赤身露体,信口乱说;或酒醉而倒街卧巷,廉耻不顾;或酒醉而呕吐伤气,神魂不安。
甚至日久,造作成病,饮食不入,至死不忌。亦有专心慕道,诸多偏病,皆能去的,惟于此糟粕之味,却不能戒。噫!修真
之士,务要拔去历劫根尘,轮回种子,酒不过口头滋味,外来之物,不是历劫带来之根,于此小病,终身且不能去的,如何
能拔去历劫轮回种子?如此之辈,岂不是以小害大,自寻死路耶?况酒之一物,不比饮食汤水,饮食数日不进,即便饿坏,
若酒终身不用,有何伤事?如曰解渴,汤水甚便,何必用酒?到底是贪酒之病深沉,不肯医治耳。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贪
酒关口打通,把好酒一番意念,用在尽心穷理功夫上。莫被曲魔搅挠。虽酒为小节,能坏大事,狠力除去,其益甚多。否
则,贪酒无厌,醉生梦死,日在混沌之乡,常居迷闷之网,妄想明道,难矣。   怕苦关   中庸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太古曰:睡了一时,死了一时;睡了
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无睡,千日便了事也。谚云: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此皆言大好之事,必须勤苦而后成也。
夫天下最大之事,须最苦之功,日久而方成。特以苦之大,成之大也。而况性命大事,岂有不苦而成者哉?苦之一字,为修
道者治病之良药,惟能苦的,方能磨炼的身心,方能调治的大病。故必外而积功行,内而炼意念,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处处行功,事事努力。修桥补路,损己益人,忍辱受垢,随地方便。人好的我不好,人爱的我不爱,人难受的我能
受,人难过的我能过。把有生以来,习染事物,一概决去,此外苦也。内而整顿精神,坚固志气,     除去情欲,扫却妄
念,诸般烦恼,一切无明,狠力剪灭。不能去而必欲去,不能除而必欲除,只是一个求道的真心在内,须臾不离,其余皆不
受纳,是内苦也。如此苦去,内外如一,方是真苦,方能治的大病。昔释迦雪山修炼,六祖四会用功,邱祖  0[  石  * 
番  ]  溪磨性,如诸圣贤,皆天纵之姿,还要在大苦中度出,而况后世学人,皆中下之流,岂有不苦而成者哉?世间糊涂
学人,不知苦中生甜之乐,要自在得宝,安闲成道。闻说下苦,即便生愁;闻说力劳,即便作难。日间惜力养膘,饱食闲
浪,夜里绵被厚褥,长眠大睡。一些利人之事不做,一点用力之处不行。无数毛病不改。或看几部丹书,或谂几卷经典,虚
装有道;或云游乞化,饱食暖衣,即为本事;或坐寺居观,住持焚修,不受饥寒,以为消交。如此等类,绝不思抛离父母、
丢弃妻子所为何事。若以出家为衣食,与俗人何异?何必累十方债账,岂不多此一事?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怕苦关口打
通,立一个苦死不回头的念头,脚踏实地,勇猛前进。把性命二字,贴在额头上,时时刻刻留心。大凡有益之事尽力做去,
大凡无益之事尽力弃去。自己苦行以外,听师指教,一一如命,莫生怠心,日夜勤劳,久而不废,终得实惠。否则,惧怕辛
苦,逡畏不果,苟延岁月,妄想闻道,难矣。   不信关   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金刚经曰: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华言无上正等正觉心,乃信心也。易曰:中孚豚鱼,吉。
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三教圣人垂训,皆以诚信为修道之本也。夫信者,非言语之信,非
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信之一字,其理最真,其力最大。能以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为圣为贤,作佛作
仙,为修道者第一至宝。学者认定此一字,紧抱心胸,须臾不离,则大本已立,不动不摇,不更不变。从此进步,可以闻
道,可以行道;可以了性,可以了命。古来仙真,那个不从信中着脚,那个不从信中成道?但信不是悬虚妄想,不是打夥讲
谭,乃是一心在道,别无二意,念茲在茲,朝斯夕斯,时刻不忘之义。非视性命为一大事者不能信;非视天下如敝  0[  足 
*  徙  ]  者不能信;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不能信,非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信;非至死不变,
吉凶患难置於度外者不能信。若方寸之中稍有一毫疑虑,稍有一些懈怠,俱不为之信。可知真信是诚一不二,与日俱进,与
时偕行之功。能如此者,日有所进;若反此者,枉度岁月。但信又要辨其是非,分其邪正。世间有误入旁门外道,持守终
身,固执不化,至死不变者,何尝不是信?但信之非正,反为信害。故学道者贵乎信,尤贵乎信得其正,方是真信於道矣。
世间糊涂学人,信道不笃。一日十二时中,万起万灭,任其群魔反乱,未尝一刻把道放在心上。或无事之时,忽想起翻弄书
卷,未曾玩味,却又想起别事,被鬼怪将心扯去。亦有学人,一时整顿刚气,勇猛精进,辨别理义,寻师访友,久而不遇,
便生怠心。或有稍闻些子香风,不见速效,便生疑惑,逡巡不前;或有入于歧路,造作成病,不悔自错,反以丹经为虚妄。
如此等类,不可枚举。不能信道,焉能知道。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不信关口打通。认定性命,一概邪心邪事扫去,另立起
个金刚志气,实实落落向前,不管他得力为不得力,学成学不成,至死方休。暗中自有鬼神扶持,终有好事。否则,今日作
此,明日作彼,忽然而前,忽然而后,或信或疑,主宰不定,妄想明道,难矣。   无主关   易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中庸曰:言前定则不  0[  足  *  合  ]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
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皆言凡有作为,贵乎先有主宰定见也。夫学道之人先要自己有主宰,有主宰,认定性命,则真心发
现。真心发现自世事不能染,恩爱不去恋,名利不去贪,一切身外之事,不挂胸怀,专心致志。艰难也能受,困苦也不知。
以之穷理而理可穷,以之聆教而教可聆。盖以主宰在内,而外物不能惑也。但立主宰须辨的真假两途,真主宰有益於性命,
假主宰有害於性命。若不分真假,误  0[  足  *  丽  ]  旁门,入於假途,索隐行怪,百般做作,无益有害。究是无主
宰,不名有主宰。故必先细心辨别,实实认得正路,然后在正路上立定主宰,一心一意行去,步步有益,日日见功。所谓能
谨於始,自全於终也。易曰:不出户庭,无咎。盖言预有定见耳。世间糊涂学人,虽曰为性命,其实不知重性命。亦不知性
命之事是何事。看的轻,视的易,模模糊糊,直然要了性命。没有一定主宰,只听梆声。今日学此,明日学彼;朝去拜李,
暮去拜王,装下一肚皮古董杂贷。随意做作,及至受伤,无法医治,悔之晚矣。或有见些幻境假象,认为效验,不辨是非,
误了前程;或遇真师,无有长久念头,忽来忽去。原其故,皆是无有真正主宰,所以悬虚不实,虚度岁月,空空一世。吾劝
真心学道者,速将无主关口打通,拿定主宰。先穷其理,日夜用心,钻研实义,尝探趣味。不拘年月,愈久愈力。钻研来,
钻研去,钻研出个眉眼,确有所知,自然主宰愈牢,智慧愈开。从此捉定这个主宰,时刻不放,再求师印证,细拨火候,指
示运用,方能得真。即或误入歧途,做的不妥,心有疑惑,不妨求教高明,直告无隐,审问破疑,虽不得真,亦可免祸。否
则,无有真正主宰,乃乱乃卒,不识邪正,不分真假,无有一定主宰,本欲求生,反而促死,妄想明道,难矣。   速效关   圣经曰: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道德经曰:大器晚成。上阳子曰:大修行人,尽将
平时忧愁思虑艰苦之心,执着贪爱之念,悠然脱去,无一毫牵挂之念。真要形如枯木,心若死灰。古仙云:言语不通非眷
属,工夫不到不方圆。又曰:还丹在一时,炼己须十月。此皆言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躐等而求,
急欲见效也。夫性命之学,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久视必须有长久之念,长久之行,年深日远,功力不废方能济事。非一朝一
夕而能成。盖以人从无始劫以来,罪积如山,孽深似海。现世带来劫劫根尘、轮回种子,与夫秉受后天五行偏气,习染尘
垢,千妖百怪,乱乱纷纭。迷我元神,耗我元气,盗我元精。将先天真物消化怠尽,一身纯阴。所存者一些微阳,亦隐而不
彰。若欲拔尽历劫轮回根尘种子,化去后天五行偏气,积习旧染,非耐的年月,下的苦功而不能见效。盖以一毫阳气不尽不
死,一毫阴气不尽不仙。故祖师设返还之道,教学者从实地上做功夫。步步出力,时时勤行,渐次用功,期必至於阴气化
尽,阳气纯全而后已。所谓阴气者,即根尘偏气习染之阴;所谓阳气者,即元神元气元精之阳。试思去此阴还此阳,岂是容
易而能去,等闲而能还哉?是道也,不但行持维艰,即欲明的阴阳,亦非易事。世间糊涂学人,方入门户,即想口诀;未曾
学事,即想成道。经书不究,功德不行,即遇明师,妄想顺手取宝。殊不知连城之壁,非可易得;子母之珠,最难寻求。修
真妙道如壁如珠,必须下的工夫,耐得年月,方能见效。岂可傥然而得?亦有傥然而得者,不是旁门,必是曲径。旁门曲径
见效易而成功难,久而必受其害。若夫真正大道,修的是先天无形之气,见效难而成功易,久而必得其益。况闻道者小圣
人,成道者大圣人。欲作圣人,必要祖上有大德,自己前劫有功行,今生早遇明师,得闻大道。若祖上缺德,自己少行,如
何得闻圣人之道,如何得到圣人之位?然既为学人,须当先尽人事,志诚下苦,真心聆教。行的一步有一步之益,行的十步
有十步之益。即或今生今世,於大事不明,宿根已栽,来生可望。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速效关口打通。立起经久不已之
志,闻一善言,见一善行,即留心采取。习玩丹经,亲近明师,在切身现在处下功夫学去,纵然不     能完成大道,却异
常人,不於苦海作活计矣。否则,不立长久志,不存永远心,急欲见功,轻视懈怠,本欲上天,反坠於坑,妄想明道,难
矣。   粗心关   至圣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曰:温故而知新。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悟真曰:俗语
常言合圣道,宜从其内细寻讨。若将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古经云:识得一,万事毕;使的二,去处是;认的三,
不索参。此皆教学者细心穷理,必须真知灼见,而不可粗心了事也。性命之学至重至大,不比世间寻常小事,可以将就而
作,稍有些差错,欲求长生,反而促死,岂可轻易?故欲了性命,先要究明性命之理,然后好作性命之事。性命之理非身内
有形有质之物,亦非身外至重至浊之物。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其惊疑者,非身内,非身外,将在何处捉摸乎?自
古旁门三千六百,曲径三百六十,各分枝叶,自拈门户。以讹传讹,以盲引盲,分枝楂叶,愈久愈多。奇奇怪怪,满耳梆
铃,罩眼蜂  0[  妄—女  /  虫  ]  。有绝不经见,绝难想到,出入意外之事;有绝不似道者,仅可以哄愚迷,而不能哄
明智。至於似是而非,似乎道而不是道,不是道而却似乎道,不但愚迷者信之,即明智者亦被瞒过。一入网中,终身能出。
即如丹书所言阴阳五行元精元气等语,采战家以阴阳为男女,愚迷者信之,明智者必不信;工夫家以气之一呼者为阳,一吸
者为阴,愚迷明智者皆信之;有人言五行是心肝脾肺肾,愚迷者信之,明智者必不信;有人言五行是精神魂魄意,愚迷明智
者皆信之;有人言元神是思虑之神,元气是呼吸之气,元精是交感之精,愚迷者信之,明智者必不信;有人言元神居天谷,
元气在气海,元精在丹田,愚迷明智者皆信之。又如丹书所言性命元牝黄庭等象,有人言肾气为命,心神为性,愚迷者信
之,明智者必不信;有人言穷通寿夭为命,贤愚善恶为性,愚迷明智者皆信之;有人言元牝在生门,黄庭在头脑,愚迷者信
之,明智者必不信;有人言元牝是咽喉,黄庭在脐轮,愚迷明智者皆信之。又如丹书所言清净虚无、煅炼金丹之说,有人言
修炼内丹必须清清净净、空虚无物,外丹必须采取药物,煅炼熟成,内丹修养以了性,外丹服食以接命,不论愚迷明智者皆
信之。凡此似是而非之旁门,最易惑人。古今多少聪明良材、英雄志士,皆被瞒过。碌     碌一生,终无归结。殊不知修
真大道,所修者先天真一之祖气。此气恍惚杳冥,曰希曰夷曰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然虽不见不闻不得,其
实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生天地、含阴阳、包五行,万理具备,万象皆该。非可於身内求,非可於身外寻,乃在虚
无中来者。性命於此寓,生死於此寄,仙佛於此成,炉鼎於此安,药药於此采,火候於此运,四象於此和,五行於此攒,金
丹於此成,圣胎於此结。逆运阴阳在此,窃夺造化在此,超凡入圣在此。至於元牝门、元关窍、黄庭、土釜无不在此。所谓
得其一而万事毕者即此。这一天机秘密,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岂是等闲而知,容易而晓?惟有大智大慧者方能知,惟有
大功大德者方能晓,惟有大力大苦者方能学,惟有大志大量者方能进,惟有细心追求,耐的久远,下的功夫,方能得。况修
持有法则,作用有火候,工程有次序,节节不一,随时变通。虽要自己钻研,还求明师指点。至若丹经万卷,多是以有象比
无象,以有形喻无形,岂是粗心可以会悟,大意能以见真哉?世间糊涂学人,用不得心思,下不得苦功,耐不得年月。一言
半语,即要通彻;似是而非,便欲成道。认其比象,而不究实意;记其话头,而不细尝滋味。无怪乎见伪书即作伪事,遇旁
门即走旁路。不辨真假,不论是非,只说门门有道,书书演真。冒作乱为,自招其祸。凡此皆粗心而不细心之故。吾劝真心
学道者,速将粗心关口打通。细心钻研,把道理拨去一层入一层,悟了一条进一条。须要分开邪正,辨出是非,见的理之精
髓,知的道之肯綮。自己心中了然,实实信得过。一理贯通,见的天上地下万事万物皆是如此。左之右之,前之后之,道气
盈满。方是真知真见,大悟大彻,不被执象着空之事所惑矣。否则,不能细心钻研,粗心了事,知的如此而实未见的如此,
犹在恍惚疑似之间,妄想直登道岸,难矣。   虚度关   至圣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
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岐一念有差,堕於三途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三丰
真人曰:拜明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此皆言学者须当年少时及早勤学,而不可虚度岁月也。夫日月易逝,光阴似
箭,百年岁月,悠忽间耳。世间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重性命者,须当逞年少力强之时,立定主意,勇猛向前,一念纯
真,寻师访友。志诚学学去,寻出个救命良方,以了出世因缘。莫待气败神昏,筋骨衰疲,还不得元,复不得本,待时大
化,岂不枉来世间一场。盖年少力强之时,东奔四走,饥寒困苦能以受的,神足气旺,易於为力;前程悠远,可以有造。万
不可虚度岁月,打混过日,有误性命。故古人寸阴是惜,朝乾夕惕,不使一时空空放过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知立志修持,
贪恋世事,看不开名利,放不过衣禄。认假弃真,日谋夜算,醉生梦死,自惹烦恼,自生苦楚。喜怒哀乐而俱有,贪嗔痴爱
而皆全。无益处偏去用心,有益处反不着意。即不在圣贤经书上辨理,又不於明师良友处聆教,只图丰衣足食。打伙成群,
口说杂话,心生杂念,身行杂事,枉自错过时光。异日阎王老子讨要饭钱,将何支持?绝不思岁不我与,一过不来。不以性
命大事为重,而反干身外伤身害命之事,是以有用之岁月,置於无用之地,岂不可悲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虚度关口打
通。将性命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不可忘了。遇师受教,逢友参学。即或大道不明,亦不蹉跎岁月,终
得成个好人,免造罪孽。若果专心致志,能受大苦、立大功,神明默佑,真师鉴赏,大道可冀。否则,不重性命,志气不
振,空过年华,妄想仙道,难矣。   退志关  
易曰: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三丰真人曰: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
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此皆言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
休也。夫金丹之道,归根复命,返老还童,重复接命之道也。返老还童非是易形变像、容颜如童之说,乃是归根复命,返还
於神全气足,无亏无欠,娘生本来面目也。本来面目不难返还,特患人无志气恒心耳。虽年老力衰,而先天灵根未曾全泯,
但不过为后天客气消磨亏伤矣。若遇明师,诚求栽接之法,用功修持,增其阳气,损其阴气,增之又增,损之又损,增损到
无可增损处,亏者而仍圆,无者而复有,依然当年囫囫囵囵、完完成成一个原本。此便是归根复命;此便是返老还童;此便
是接命之法。接得命住,我命由我不由天。再做向上事业,直达圣域,老何病乎?昔葛仙翁六十岁闻道,住证灵霄卿相。吕
祖五十四岁闻道,修成大罗天仙。紫清六十四岁闻道,修成不坏真身。三丰七十余岁闻道,修成十极大罗真人。以上祖师皆
是年老成道,修道何拘老少乎?然则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志之为功大矣哉!世间糊涂学人,当年少
之时,既不下肯心,虚度岁月,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或有早遇明师,得闻香风,自己下不的攻苦,
若存若亡。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辨,即便歇足不前。凡此皆始勤终怠,自误前程,将谁咎乎?殊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
命。走过一步少一步,作的一事了一事,立定至死方休的念头,纵然不生不能直登千峰顶头,能上半山,较之山下之人,不
啻云泥之异。若因年老退志,四大平放,不肯向前,自画其限,所谓阎王不叫,自送其死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退志关
口打通。须要年老志强,诚心办事。间或大事不成,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决能成道。如有大德大力,
不惧生死,现世即能了事。否则,委於年老,不肯努力,自退志念,到的回头一着,手忙脚乱,无处归宿,难矣。   夸扬关   老祖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至圣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玉枢经》曰:以诚而入。古仙曰:知者不言,言者不
知。此皆教人诚实用功,而不可虚张声势也。夫修真之道,至精至细,最详最深,必须审问慎思,极深研几,功力日久,而
后见真。必须志念坚固,脚踏实地,愈久愈勤,而后得真。非可以似是而非、隔靴瘙痒,草草了事;非可以轻薄自满、空搭
虚桥而已。若明道稍有些儿恍惚,行道稍有些儿悬虚,不但不能行,而且不能知。故学道者,期必至於真知确见、真履实践
为贵欤。世间糊涂学人,学下几个功夫,自负有道,数黄道白,人前混说乱讲;做过几日搬弄,见的有些效验,自谓得道,
装模做样,目中无人。凡此皆是卖弄精神,以不知为知,以不是为是,自夸其能,虚沽其名。殊不知性命之学,原是为己,
非是为人;原是顾内,非是顾外。当未闻道之时,急欲求其知,须要细心辨别以穷理。及其闻道之后,急欲求其行,须当潜
修密炼以用功,始终一味,诚心办事,别无二念。所谓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更何有闲暇工夫在人前夸能喧扬,沽名钓誉
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夸扬关口打通。如愚如讷,谨言慎行,莫持己长,莫图虚名,以性命为重,真心实意前行。未闻
道者低头学道,已闻道者低头修道。若到功果完满之时,至诚前知,神通广大,自不夸而人俱夸,自不扬而人皆扬。方且百
世而后,说者称奖,闻者仰慕,永传不朽,何须自夸自扬,以图虚名哉?否则,无而为有,虚而为盈,自是自足,欺己欺
人,妄想成道,难矣。   幻景关   悟真曰: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眼前。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又曰:女子着青衣,郎君披素练。见之不
可用,用之不可见。三丰曰:空即色,色即空,识破真空在色中。了了真空无色相,法相长存不落空。此皆言大道无形无
象,不着於幻景也。夫性命之道,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不怪诞,不奇异,无形色,无做作,无勉强,自自然然,平平常
常。故老君谓之自然,孔圣谓之中庸,释迦谓之无住。特人在道中而不知道耳。只因有生以后,气质性发落於后天造化,顺
其阴阳陶冶,内而妄念纷纷,外而六门勾引,内外交攻,本来自然者变为不自然,中庸者变为不中庸,无住者变为有所住,
真者潜而假者发,失其本来面目矣。是以祖师设以术延命之法,从有为而入无为,由渐修而至顿悟,仍返还於自然、中庸、
无住,真常永久不坏耳。未尝於自然、中庸、无住、真常之外,别有增减也。虽云夺造化、转生杀、逆阴阳、扭气机、结金
丹、凝圣胎、自外有身等事,只是完的一个真常物事,岂有借取一切有形有质非类杂物乎?既云真常,有何景象?若有景
象,则非真常,而不自然,不中庸,不无住矣。世间糊涂学人,闻金丹之说,疑其必有丹之景象;闻蟾光之说,疑其必有光
之景象;闻偃月之说,疑其必有月之景象;闻霞光之说,疑其必有霞之景象;闻红光之说,疑其必有红之景象;闻结胎之
说,疑其必有胎之景象;闻元关一窍之说,疑其必有关之景象;闻元牝之门之说,疑其必有门之景象。更有旁门外道之徒,
行内观之功,而见五脏,自谓见了景象。或坐定心之功,耳闻仙乐,目见光华,自谓坐出景象。或行住想之功,神游仙境洞
天,见有龙凤楼台,自谓有真景象。或眼视一处,久而神光外散,忽明忽暗,自谓有了景象。或默朝上帝,久而神不守室,
云来雾去,觉在空中,自谓道成景象。或运气逆升,觉的上下轮转,骨节冲透,自谓开关景象。或服气餐霞,觉的腹中响
动,丹田有物,自谓结丹景象。如此等类,皆是认其幻景,以假为真。轻则受其病患,重则伤其性命。殊不知真常之道,非
色非空,无形无象,岂有奇奇怪怪之幻景乎?至于大道完成,身外有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无形生出真形,无象生出实
象。聚则成形,散则化气,有仍是无,无而实有,有无不立,与虚空同体,有何景象?不特旁门外道,幻景不是道,即修持
正道,功深日久,识神作殃,亦现奇怪幻景,来败吾道。或报吉凶,或化鬼怪,或化美女仙童,或化虎豹狼蛇,等等异形。
若稍着意,铅飞汞走,大事坏矣。大抵正道没幻景,幻景非正道。总而言之,不认幻景为妙。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幻景关
口打通,把一切执象空寂等事扫去。从自然真常处留心穷究,自有个无象之象,空而不空之实理,可以了性,可以了命。否
则以幻景为真,不但旁门固坏大事,即正道亦坏大事,而欲成道,难矣。   耻辱关   道德经曰:江海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金刚经曰:忍辱波罗密。传大士曰:频经五百劫,前后极时长。承仙忍辱力,
今乃证真常。此皆言修道者,贵乎能受耻辱也。夫载道之人,其心如山,其量似海。山之为物,云来雾去随他,林遮雪盖随
他,风吹火热随他,而山之本体,不动不摇,万古如此。学道者,志念坚固,遇贫穷而不知,逢灾患而不晓,其心亦是如
此。海之为物,混浊甜苦之水来也容的,九江八河之水入也容的,  0[]0[]  蛟蜃潜藏也容的,而海之本量,不增不减,永
久如此。学道者,能忍辱受垢,遇逆事而不争,处卑下而不耻,其量亦是如此。特以为性命者,能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载
人之所不能载。故仲夫子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曾
子缊袍无表,颜色肿脍,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见肘,纳屦而踵决,曳蹝而歌商颂,声出金石。长
春受恶人拳打,顺受而不争;紫清被横逆喝骂,喜纳而不校。以上圣贤,皆是中之所谋者大,而身外一切不顺之境,非礼之
加,俱所不计也。世间糊涂学人,纵性而行,由心而作。身处贫寒,见富贵者,而羞愧,自不多事,遇横逆者即动火。磕着
撞着便起无明;言语稍犯,即要争辨。更有一等愚人,妄想学道,而又不尊重道。或挟贵而问,或挟贤而问,或挟长而问,
或挟有勋劳而问,或挟故而问,不肯虚心诚求。或在众人触目之地,努起身份,大模大样,不能低头,怕人笑话。殊不知自
大者终不大,自尊者终不尊。如此举止,纵有祖师对面,神仙同室,何益於事?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耻辱关口打通。把一
切世事上假耻假辱,置於度外,另取出个不能明道、不能成道之真耻真辱。立定志念,努力前行,自有无限好事来临。否
则,以不耻为耻,以不辱为辱,好强争胜,只欲人服我,我不去服人;只知高於人,不知下於人。妄想闻道,难矣。   因果关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又曰:天作孽,犹可
违;自作孽,不可活。参同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正阳翁曰:种麻即得麻,种黍即得黍。此皆言有因必有果,凡事
谨之於始,自能全之於终也。盖天地间一切大小事物,皆有因果。善有善之因果,恶有恶之因果。为善者必有善报,为恶者
必有恶报。为善者,善之因也;善报者,善之果也。为恶者,恶之因也;恶报者,恶之果也。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毫发不
爽。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念念归善,不使有一些恶念生於方寸之中。非礼不履,非义不行,行行皆
善,不使有一件恶行见於日用之间。念念善,行行善,因善,而果未有不善者也。试观世间杀人者偿人命,救人者人报恩,
感以善,应以善,感以恶,应以恶,此感彼应,有因有果,自然而然。所谓一念之善便是天堂,一念之恶便是地狱,天堂地
狱,惟人自造。孟子曰:祸福无不是自己求之者。老子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观此而因果之理,岂不显然易见哉?世间
糊涂学人,不信因果,损人利己,伤天害理,无所不为。或骗化十方,以为得计;或假装有道,以哄愚迷;或借黄白假术,
而破人家产;或以闺丹邪事,而引人作恶;或枉口嚼舌,而毁谤高明;或阴谋暗箭,而坏人好事。诸如此类,皆是不信因
果。殊不知作善作恶,是修结果之路。修成善路,异日造物者,送你善路上去享福;修成恶路,异日造物者,送你恶路上去
受罪。谚云:要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事,今生作者是。此言真实不虚,不信来世,试观现世,现世少年作善
者,老年受福;少年作恶者,老年受罪,此人人共知共见者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因果关口打通。一念一事,须要谨
慎,一动一静,不可忽略。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庶乎有造。若因果不论,即要学
道,又要作孽,明知明昧,罪上加罪,妄想闻道,难矣。   书魔关   悟真曰: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於文。要知口诀通元处,须共神仙仔细论。又云:卦中设象本仪形,得象忘言意自
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上阳子曰:大道从来是强名,阴符道德始存经。神仙次第丹经续,口诀安能纸上
明。此皆言读经书而不可偏执经书也。夫经书典论,千比万喻,所以为后世学人开明路,指大道,劈邪示正。其中药物真
假、作用是非、工程次序、修性修命无一不备,但其言幽隐,其理深奥,以有形比无形,以有象喻无象,非可粗阅而知,亦
非可以私猜而晓。况性命之学,不比世间有形有象之物能以显言明书,至於性命之所以然,大道之所以妙,议之则非,言之
则失。丹经子书虽极力形容,有言之而言不及,书之而书不出,其能言能书,亦大略耳。学道者用心钻研,会的大略,便能
识的门户,分的邪正,从此再求明师,方有进益。若执经书以意猜度,依己偏见,自谓道即在是,再不就正於有道,误之甚
矣。故弃经书全不理论,固是大错,若执经书再不求人,更是大错。弃书执书皆非也。世间糊涂学人,看过几卷丹书,见有
铅汞砂银之说,不入于服食,便归于烧茅;见有男女彼我之说,不入于闺丹,便归于采取;见龙虎龟蛇之说,不疑为肝肺,
便认为心肾;见颠倒逆运之说,不疑为后升,便认为前提;见清静无为之说,不疑为空寂,便猜为存想;见以术有为之说,
不疑为搬运,便误为扭捏;见泥丸、黄庭、元关、众妙门、昆仑顶等说,便疑为色身有方有所之穴窍;见谷神、婴儿、圣
胎、金丹、法身等说,便疑为身内有气有血之结聚。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各凭己见,自拈门户,以假为真,碌碌一生,终
无所成。不但无益,而且有损。原其故,皆由执书为道,不求明师,中了书魔,误了大事。圣人云:博学之,审问之。若只
博学,而不审问,所谓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者是也。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书魔关口打通。不要为书所误,先
须细玩经书,辨别邪正,认定门户,访求明师,以证是非。万不可自作聪明,似是而非,草草了事。否则执书为道,自以为
得,妄想成道,难矣。   着空关   佛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智者禅师曰:法法生妙法,空空体不空;断灭不断灭,智觉悟深宗。
心经云: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悟真曰: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何似更兼修大
药,顿超无漏作真人。缘督子曰:今人学道者不得正传,不悟平叔未炼还丹莫入山之说,惟欲避喧求静,遁世远人,出妻屏
子,离尘绝俗,穷谷深山独居孤处,以为自高,如此则弃世间法也。三丰子曰:再休夸清静无为也得还丹。此皆言大道真空
不空,而非顽空寂灭之学也。夫道也者,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启至实,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乃法则两用,有无一致,无
为而无不为。试观天地无为而万物生,日月无为而四时运,圣人无为而天下治,是无为之中而有为,非空空无为之说。若以
空空无为为道,则道为死物,非天地日月圣人之道,乃木雕泥塑无用之道,何足以为道哉?夫所谓道者,径路也。人通行为
路径,无人行者非路径。可知性命之学,必先求其知,而后努力其行,知所以为行,行所以全知。况修真者,修行也,空寂
之学,何云修行,谓之守空则可,谓之修行则不可。故顽空事物,古人有磨砖作镜之讥,积雪为粮之讽,盖因其虚而不实
也。世间糊涂学人,不究道之源流,不辨理之是非。或灰心止念,忘物忘形;或空谷守静,一尘不染;或守定一窍,养气存
神;或目注顶上,一意不散;或对镜定视,冀望出神;或念存明堂,想像赤珠。如此等类,皆是顽空断灭之事,非是修道,
实是昧道,如何能复初归根,了性了命,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超出乎阴阳造化之外哉?况人自有生以来,受后天阴阳五行
之偏气,又带无始劫以来轮回根尘之杂气,若无点化群阴之大法,扭转造化之本领,只以空空无为毕其事,怎能返阴为阳,
拔去历劫孽苦种子乎?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着空关口打通。急访明师,另求个起生回生实落事务,早下功夫,莫要捉风捕
影,望梅止渴,耽误前程,空过岁月。否则,空空无为,无捉无拿,有何实济?妄想成道,难矣。   执相关   金刚经曰: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圆觉经曰:我今此身,四大假合。悟真曰: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劳形按
影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又后序云:今之学人,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以神气
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浮沉,宁分主宾,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性为亲儿?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
真身。此皆言不执色身以为道也。夫修真之道,先天之道,先天之道,能以无形化有形,能以无象生实象,能以夺造化、窃
阴阳、逆气机、了生死,非同一切在色身上作工夫者可比。色身为四大假合之物,外而眼耳鼻舌口,内而心肝脾肺肾,与夫
骨节穴窍,皆是假物,那有一件是真。大限一到,一堆朽骨臭肉。若执此身而修,如何了得性命,出得生死?故老祖云:吾
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可知色身为人生之大患,因其是大患,故祖师留金丹大道,教人修持性
命,去假保真,脱此大幻也。脱去大患,自有无患者存。无患者,真身也。真身又名法身,又名阳神。此身修成,入水不
溺,入火不焚,入金石无碍,阴阳不能铸,造化不能拘,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修色身者,焉能到此地位?世间糊
涂学人,不辨是非真假,乱学冒做,如夜间走路,梦中作事。或摇骨而摆髓,或推前而运后,或拆东而补西,或运气撞顶
门,或逼精而上脑,或行八段锦以活骨,或运六字诀以提气,或以两肾中间为元关,或以肾前脐后为黄庭,或以口鼻为玄
牝,或以丹田为命根,或以天谷为性地,或以心肾为婴儿姹女,或以肝肺为青龙白虎,或吸气过脐轮至丹田为胎息,或运气
撞三关,至脑后为开关。更有拭目咽津、纳清吐浊、摸脐勒便,等等摆弄作为,不可枚举,皆谓之执相,皆是在皮肉囊上做
事业,破插袋内弄虚头,与先天性命之道,天地悬隔。到的年满月尽,一无所持,可不伤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执相关
口打通。把性命二字着实下个实落功夫,追究出个下落。如何是性?如何是命?性于何处存?命于何处寄?果然将性命二字
辨的分明、认的真确,即知性命不在眼耳鼻口舌身,不在心肝脾肺肾,不在三百六十骨节,不在四肢百脉血液,别有个无方
无所、无形无象的秘密物事。不在内,不在外,正在虚无寂寞之境。从此进步,便有着落,不至认假失真,为旁门所误。否
则,不知性命是何物,在一身上下乱摸揣,有形有质处乱做作,妄想成道,难矣。   闺丹关   老祖曰:万恶淫为首。悟真云: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古经云:若说三丰采战法,直教九祖沉沦。此皆言御女
闺丹,不但无益於性命,而且大损於阴德也。夫所谓金丹者,原本也。此丹此本,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丹不
减。本来性命一家,阴阳混合,五行同气,亦无可修,亦无可证,只因先天阳极,后天阴生,性命两处,阴阳相隔,五行错
乱,足者有亏,圆者有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亏者愈亏,缺者愈缺,而固有原本全失,埋没不彰。故祖师设金丹返还之
道,使人重复修持,返之还之,仍归於具足圆成、无亏无缺原本而后已。返还之道,即返还於性命一家,阴阳混合,五行同
气耳。返还之法,仍是在阴阳五行中修持,故有男女、彼我、婴儿、宅女、金公、木母、女子郎君、黄婆媒聘等等法象。千
方比喻、万样形容,总以明和合阴阳、攒簇五行耳。故吕祖云:效男女之生,必发天机,而作洩天之机。盖道法与世间男女
生人之道无异,其所异者,借凡父凡母而生色身,借灵父圣母而生法身。圣凡之间,一顺一逆,天地悬隔。三丰所谓顺为
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者是也。然其事虽与世间男女生人之道同,并不著於世间男女幻相。丹书所谓阴阳者,即灵父
圣母也;即吾身中之真阴真阳也。真阴真阳,亦非身中后天有形有质之阴阳,乃无形无质之阴阳。一身后天之阴阳且用不
得,而况身外男女阴阳乎?世间糊涂学人,不思性命乃无形无象、无方无所之物事,误听盲师邪说淫词,於世间男女肉皮囊
上作事物。或弄三峰采战;或行九浅一深;或度九女为九鼎九转;或采首经,按前后三;或摘首经梅子为服人参果;或取经
后鲜血,为吞真红铅;或神交而体不交;或隔帘而口吸气;或男下女上为颠倒阴阳;或男抽女气为依坤种乾;或服妇乳为接
补;或御少女为炼剑;如此等类,不可胜数。出丑百端,秽污不湛,寡廉鲜耻,行同禽兽。道至如此,尚忍言哉。更有一等
愚而又愚,罪上加罪之造孽头,借祖师之名,作淫邪伪书,传流后世,引人为恶。或以闺丹注解古经,紊乱圣道,如彭好
古、知几子,自欺欺人,学者误入笼中,终身难出,岂不可惧可怕。噫!性命之道,乃至清至洁、至尊至贵真阴真阳二气交
感,在虚无中凝结成象,名曰圣胎,又谓男儿有孕。虽曰胎孕,非血气有形之物,乃精粹清阳之气,凝聚而成。若取少女之
浊血浊气而凝结成胎,不但不是上天堂之圣胎,适以成入地狱之鬼胎。求其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吾劝真心学道者,
速将闺丹关口打通。将淫欲等等门路,扫个干净,另寻出个真阴真阳,打成一片,自然有一点灵苗於中生出。可以作仙,可
以作佛,与天地同长久。否则,淫欲作恶、损人伤德,天良已坏,妄想成道,难矣。   炉火关   徐真人曰: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淳于真人曰: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紫阳真人曰: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
非真。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又云:
休泥丹灶费功夫,炼药须寻偃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三丰真人曰:五金八石皆是假,万草千方总是差。
金虾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此皆言金丹大道,非炉火烧炼之术也。夫所谓金丹者,金取其坚刚不坏之义,丹取其圆
成无亏之义,坚刚圆成,故名金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灵宝。一名先天真一之气,一名生物之祖气,一名先天灵根,一名元
始宝珠,总而言之曰真灵至精之气。此气在儒则曰太极,在释则曰圆觉,在道则曰金丹。无形无象,非色非空。然虽无形而
能生有形,无象而能生实象,非色而能生妙色,非空而却是真空。本於先天,藏於后天,为性命之根、仙佛之种、圣贤之
基。知而修之,可以脱生死、出造化、超凡入圣、不生不灭,但人认不得这个根本种子,所以当面错过。若欲认得的,非可
妄猜私议,必求明师口传心授,方能见真,又要明师细指药物真假、火候是非、工程次序、作用法则方可进步。古来仙经,
演说细微,形容奥妙,其理其法无一不备,其如千变万化,方便立名,随物取象,杂物撰德,以有象比无象,以有形喻无
形,分散辩论,各指一理一法而论。其意幽隐,内藏天机,难以显言,教学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自穷处究,自会自悟
耳。穷之不得,究之不明,就证有道。由博而约,自疑而悟,非是即书即道也。其实祖师一言一语,皆是性命切近妙用,身
心分内实学,并非舍近求远,借用世间滓质之物也。世间糊涂学人,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究其意,但认其
象,不穷其理,仅记其言,猜枚打谜,各出己见。见有大小金丹之说,而即疑为有形有质之物;见金鼎玉炉之说,而即疑为
泥灶铜铁之具;见铅汞药物之说,而即疑为水银黑锡之凡物;见黄芽白雪之说,而即疑为烧炼升打之灵霜;见文烹武炼之
说,而即疑为柴炭吹嘘之凡火。以金石草木之浊物,锻炼服食,妄想接无形之性命。殊不知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
之。世间凡物与我性命非类,安能接得性命?又有一等痴迷汉,借祖师金丹入口,点化凡躯之说,或借信道金丹一粒,蛇吞
立变成龙,鸡餐亦乃化鸾鹏之名句,而遂烹炼金石砂汞三黄四神之药,妄想吞服飞升,变形易象。绝不思浊肉浊骨,金石之
药怎能点化变形飞升?愚之甚矣。况金石之药本来有毒,加之火炼,药毒火毒结于一处,其毒愈大,服之而烂肠坏肤,未有
不丧其命者。昔九江张尚书信服食,吕祖点化不悟,题诗於门曰:可惜九江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不知还丹本无质,谬
饵金石何太愚。后果失明。可知金石之药不能济事,反而坏事,古今受此症者,可不胜数。更有一等贪财作孽之辈,借祖师
欲求天上宝,须要世间财之语,以为买鼎办药,非财不成,而遂东觅外护,西寻巨富,哄骗愚人,肥肉美酒,混吃混喝。或
用增银之法,或去红铜之血,或烧铅点汞,或烧茅炼铜。凡此等类,皆是假物,怎能成真?甚至盗去真物,换出假物,拐人
资财,败人家产,忍心狠心如同贼寇,其恶其毒,尚可言哉?昔正阳祖师传与吕祖黄白之术,利人济物,吕祖因三千年以后
还元,恐害后人,不愿为之。其居心为何如?炉火迷徒,不知积德而反伤德,服祖师之服,背祖师之行,大丧天良,纵然人
容,天岂能容哉?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炉火关口打通。把一切烧炼、丹药、烹煎、茅法等等不善事物扫去,在身心性命上
细心钻研,寻出个乾坤炉鼎,找出个乌兔药物,运三昧真火,锻炼成宝,方有实济。否则以金石为点心,以毒药为命宝,无
益有损,妄想成道,难矣。   以上五十条,皆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任尔盖世英雄,拔
山烈汉,寸步难行。学者须要认得真,信得过,虽不能遽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倘认不真,信不过,终在关
内,而不能出於关外,欲上大路,除是插翅而飞,腾云而过,岂不误了前程?一切学人,将这些关口略不经意,看为小可,
舍近求远,舍易求难,自己病根不去,妄想他人家业;自己人事不尽,妄想他人天宝。谁肯将家业交於病汉,谁肯将天宝付
於匪人?夫性命之道,天下第一件大事,天下第一件难事,非大力量、大功德之大丈夫载不起,作不成。果能诸般关口,便
是大力量、大功德之大丈夫,若遇明师一点,大道大望,直登彼岸,纵横顺逆没遮拦,步步见功,何愁道之难成乎?   结尾歌   曾忆昔年落魄时,一念精诚访真师。燕京河南枉跋涉,山右关中空奔驰。眼里多见狮驼怪,耳边只闻狐狸辞。尽说神仙容易
遇,谁晓正道最难知。否极泰来神明告,指无金城求大道。龛谷老人非等闲,出言吐语俱深奥。附耳说破元牝门,当时阴阳
能颠倒。大机大用本自然,不似旁六强作造。临别分付谨收藏,先尽人事再商量。止因离的座下早,后事不明暗心慌。一十
三年疑团抱,汉上幸沾仙留光。挖出天根并地髓,指示乌肝与兔肠。火候急缓仔细说,工程前后分明诀。修性修命有勉安,
观窍观妙安时节。四象和合丹始还,五行混一胎即结。阴尽阳纯方圆成,打破虚空无生灭。耳中听得这真诠,豁然贯通入妙
玄。始终条理皆了悟,从此才识天外天。琪花瑶草面前有,白雪黄芽身内全。左之右之皆珠宝,前也后也俱金莲。这个天机
怎寻讨,要寻必须立志早。先把世事尽丢开,次将情缘一概扫。虚心自下访高明,极深研几探理脑。苦尽自然生出甜,志坚
终久得真宝。悟元平素发愿深,大公为怀无私心。惟望人人登圣域,常喜个个闻法音。曲径外道乱正道,铜点汞金充真金。
学者多入缦天网,志士每进黑松林。这些冤屈何处告,临时悔迟枉泣号。大抵理路不细穷,盖因悬虚无定操。那知圣道有真
传,怎晓造化岂易盗。若非大行与大功,蓬莱咫尺空心躁。可笑世间糊涂人,妄想天衢反落尘。以盲引盲伤阴德,即讹传讹
入迷津。吾今不忍大道坠,因此细把祖脉陈。非是沽名与钓誉,岂图饶舌乱鼓唇。参悟直指破譬语,周易阐真火候序。前后
辩难别是非,道德会义定规矩。原旨作用俱明言,会心药物皆细叙。指南悟道演精微,破疑通关结道侣。辞句愈浅理愈明,
节目极小功极精。谨细自卑能高上,慎微由虚而能盈。若还舍近求远事,终必图大误前程。不如先治切身病,莫要躐等想长
生。说到这里无剩义,修行法则没余地。千言万语皆演真,一条一句有深意。不比包皮外象谭,尽是成仙了道秘。虽然现世
少知音,留与后贤细酌议。吾今老矣不耐烦,愿心已了欲绝言。塞兑闭门毁智虑,敛华就实顾本原。眼内不观尘世事,心中
长挂混元幡。如愚如讷无知识,阴阳造化一手掀。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序     丹经万卷皆象言也。象言者,非直言,非明言,非空言,非异言,乃有物有则,有指有证,取象演真之言。后人不究其意,止执其象,在儒者读之,以为怪诞不经;在道者读之,以为包皮外象,甚至有执象猜疑,百般做作,流於曲径邪行,自伤性命者,不可枚举。咦!是岂古圣先贤取象立言之意乎?易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丹经皆本周易而作,其药物火候,俱借天地、日月、四时以发挥其奥妙,若以丹经象言为怪诞,为包皮,易有风云、雷电、龙虎、牛马、鹿羊、龟雉之象,与夫眇能视,跛能履,乘其墉,朋盍簮,噬肤灭鼻,困於株木,载鬼一车,刲羊无血等象,亦将以为怪诞包皮乎?悲夫!正道失传已久,不自今始。余自遇真师之后,取诸家丹经,彼此参看,实有得乎象言之意,因将所得於师者,尽洩於参、悟、阐真、原旨等书之内,犹恐学者难於贯通,又著象言破疑一书,绘图画像,细分是非,扫旁门而指正道,息邪说而辩真宗,此则余之本愿。见是书者,当思死人亦能说生术,勿以糟粕笑弃。为幸甚。
    时  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春,王正月,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洗心亭。   象言破疑卷上 栖云山悟元老人著   门人魏阳诚刊梓  后学刘卜云重刊
象言说      修真之学,古经多言无为之道,而於有为之道罕言之,但无为之道,惟上智者顿悟圆通,一了百当,立跻圣域,其次中下之人,性质愚钝,根尘深,识见小,若行无为之道,力量不及,决不能万缘俱空,直登彼岸。后汉魏伯阳仙翁,准易道而作参同契,度引中下之流,以有象譬无象,以有形喻无形,始有金丹之名,铅汞、砂银、乌兔、龙虎、婴姹、药物、炉鼎、烹炼等等法象之说。自后成道群真皆祖参同而作丹经,以演妙理,其意皆欲后之学者,因此以参彼,借彼以证此耳。无如后之学者,不究寓言之意,不推取象之理,见金丹铅汞炉鼎之说,疑为服食,而遂流於炉火;见乌兔龙虎之说,疑为脏腑,而遂流於存想;见他家我家阴阳男女之说,疑为闺丹,而遂流於采取;见逆顺颠倒之说,疑为强作,而遂流於运转;见修性无为之说,疑为寂灭,而遂流於顽空;见修命有为之说,疑为摆弄,而遂流於执相;等等门户,皆是以鹿为马,以鸟作鸾,不但无益於性命,而且有害於性命,是岂祖师当年取象喻言之意乎?
    夫象者,像也。言其此物而象彼物,彼事而象此事也。试以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事物论之,譬如烹煎饮食,锅即鼎也,灶即炉也,锅中贮水,灶底烧火,火本上焰,水本下流,今锅中之水在上,灶底之火在下,水火颠倒,彼此相济,而饮食熟成,此凡水凡火相济之象也。
    人之刚性躁,多动,动则属火,柔性缓,多静,静则属水;用柔以养刚,以刚而就柔,刚柔相当,不躁不缓,归於中正,大道易成,此神水神火相济之理也。取凡水凡火相济之象,以喻神水神火相济之理,而其理显然矣。又如有人本来家业丰富,不守本分,化费财产将尽,忽然自知悔过,苦心劳力,重务生活,渐次积聚,财物由少而多,终必家业复旧,此还元返本之象也。人身精神灵气,本来充足圆满,交於后天,顺其造化,费精劳神,元气衰败,原本消耗迨尽,若知改头换面,惩忿窒欲,閑邪存诚,渐次用功,终有归根复命之时,此还元返本之理也。取世人还元返本之象,以喻修道还元返本之理,而其理显然矣。又如世间男女相配,两而合一,即能生子生孙,此人道生生不已之象也。人身阴阳相当,两而合一,即能生仙生佛,此丹道生生不已之理也。借人道生生之象,以喻丹道生生之理,而其理显然矣。丹经皆是借象以喻理,教人从象上辨别所行之理,非是教人背乎理而於象上做作也。
    今人不穷其理,只认其象,悲哉!丹经象言极多,学者须宜由象以穷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其庶几乎?
顺逆说      举世之人,皆知顺行之道,而不知逆运之道。何为顺?顺其造化也;何为逆?逆其造化也。顺造化则生人生物,生老病死,轮回不息;逆造化则成仙成佛,不生不灭,寿同天地。
    凡人自父母成胎,生身以后,二八数足,交於后天,内而七性六欲迷其真,外而万缘万事劳其形,认假为真,以邪为正,以苦为乐,顺其所欲,无所不至,将本来精气神三宝,消化迨尽,将原有圆明真性,全然昧却,不到咽喉气断之时,不肯休歇,以故生生死死,万劫沉沦,所谓阎王不呌,自投其死也。若是大智慧人,逆运造化,不为造化所拘束,不为阴阳所陶镕,不为万物所牵引,不为万缘所牵移,在大火里栽莲,泥水中拖船,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将历劫根尘尽皆拔去,把后起客气一概扫无,命由自主,不由天主,复还当年乾元面目,躲去轮回,超出三界,为金刚不坏之物矣。
    但这个顺中逆运天机,有口传心授之秘,必须真师指点,非可私猜而知。世间学人,恃自己萤火之明,管窥之见,记下几句话头,看过几宗公案,自谓知道,再不求人,人前卖弄,满口乱谈,以己盲而引人盲,罪过罪过。
    又有一等糊涂汉,认不得真师,朝王暮李,学此小乘工夫,亦负有道,即有明人在前,不肯低心下气,乱作乱为,或心气下降,肾气上升为逆行,或运气后升前降为逆行,或还精补脑为逆行,或闭气定神为逆行,或采阴补阳为逆行,或男下女上为逆行,如此等类,千门万户,皆是背逆圣道,非是逆运造化;尽是取死之道,非是至生之道。殊不知逆者,逆回於父母生身之初也,如人离家远出,而又逆回於家之谓。
    虽云逆行,其实是顺理而行,乃逆中之大顺,因其与常人所行相反,故谓是逆。旁门曲径,惑於逆之一字,而遂在肉皮囊上万般作为,到底落空,岂不愚哉!
药物说      丹经子书,所言采取药物,烹炼金丹,皆是先天无形无质之真,非世间有形有质之药,亦非人身有形有质之物,因其人自有生以后,认假失真,将本来圆成之宝,消化迨尽,一身纯阴,满腔邪气,如大病临身,待时而死,不有真正灵药疗治,如何返阴为阳,保全性命也?
    真正灵药是何药?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精气神三宝也。先天真一之气又名真种子,此气不落於色象,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真空妙有,统摄精气神三宝,三宝亦非有形之物,乃无形之真。玉蟾翁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虽分三家,总归於先天一气,三家合而成一气,一气分而为三家。采药者,即采此一气三宝,运真火煆炼成丹,点化一身万般阴气,归於纯阳清静无垢无尘之原物,如人有病,用药医治而成好人矣。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食,妄冀长生,或采五金八石,煆炼丹药服食,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参同云: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悟真云: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可以悟矣。
火候说      丹经子书所言火候,乃喻其修持工夫次序之准则也。盖修持功力有先后,有急缓,有进退之时候,不得宜先者而后,宜后者而先;不得宜急者而缓,宜缓者而急;不得宜进者而退,宜退者而进;亦如炉火烧药,有文武进退止足之时候,故修真用功次序,取象为火候也。但用功火候,不拘年月日时,刻刻行之,宜先而即先,宜后而即后,宜急而即急,宜缓而即缓,宜进而即进,宜退而即退,随时变通,毫发不得有差。
    所谓宜先者,先严於内也;宜后者,后御其外也;宜急者,急於用功也;宜缓者,缓於温养也;宜进者,阳未足而须进阳;宜退者,阴方生而须退阴;此即火候之实理,非工家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卯酉二时宜沐浴之说;亦非冬至进阳火,夏至进(当为退)阴符,春分秋分宜沐浴之说。夫天有天之子午卯酉,人有人之子午卯酉,岂可以天之子午卯酉而即是人之子午卯酉乎?人身子午卯酉,刻刻皆有,古经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盖以阳生即子,阴生即午,阳与阴合即卯,阴与阳合即酉,所谓活子午卯酉也,岂是天边死子午卯酉乎?金丹四百字云:火候不须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悟真篇云: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曰冬至不在子,曰卯酉亦虚比,曰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非天边子午卯酉矣。如云是天边子午卯酉,是十二时只有四时修持,所余八时弃之不用,岂能毫发无差乎?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可见年月日时,刻刻用功修持,防危虑险,毫发不容有差;至於六十四卦火候之说,亦是指示阴阳进退之法,教人随时加减,变通用功耳,岂是教人依六十四卦次序而行乎?悟真云:卦中设象本儀形,得象忘言意自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读书须要会的古人取象立言之意,意已得而象可忘矣。
    修真之道,千经万典皆象言也,虽取象不一,总以发明阴阳顺逆、药物真假、火候准则而已,其外再无别说。予自得师指示,实悟的象中之意,不敢自私,愿公诸知音之士,因将丹经紧要之条拈出,绘图传真,分析是非,以破学者之疑,其余可类推而知。  
胎中面目     人当父母未生身以前,男女阴阳二气交感之时,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所谓先天真一祖气者是也。此气入於精血之内,陶镕精血,混而为一,无形而即生形,无质而即生质,内而五脏六腑,外而五官百骸,变之化之,皆自然而成全,虽怀胎之妇,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后学不知此理,或疑人在胎中,脐带通於母气,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渐次变化成形者,非也。夫呼吸之气,乃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焉能变化精血而成形?况呼吸之气,焉能入於胞胎之中?殊不知母胎中,只有先天一点祖气,浑浑沦沦,始而凝胎,既而养胎,终而全胎,始之终之,皆此祖气成就之,别无加杂。当斯时也,虽有人形而无人道,天地万物,水火刀兵,俱不能伤;七情六欲,五贼四相,俱不能近,究到实处,只一虚空而已。古仙教人修道,返於父母未生身以前面目者,即返於虚空之境,而无声无臭也。无声无臭,即是无极,无极者,无之极,即是一无而已。
婴儿面目      人在母腹之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破胞而出,足向天,头向地,"哇"的一声,方接后天之气,自口鼻而入,下於气海,与先天元气相合,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后天借先天而呼吸往来,先天借后天而蓄养血脉。不但此也,当"哇"的一声时,历劫轮回识神,亦入於窍,而与先天元神混而为一,元神借识神而存,识神借元神而灵,但婴儿初生,虽有后天之气,后天之神,而先天统后天,后天顺先天,先后混成,混混沌沌,无识无知,一真而已。古仙教人穷取生身处,即穷取生身之初,即穷取婴儿面目也。迷人不知,妄言生身处是妇人产门者,非也。夫生身之初,婴儿面目,纯白无玷,是圣贤胚胎,仙佛根芽,故飞鸟不搏,虎兕不伤。盖不搏不伤者,以其无心也,无心而生死不碍,何灾何患?此即始极之象。始极者,始之极,未交於后天,虽与后天相混,纯是先天管事,因其在始之极,由无而方始也。
孩儿面目      人自婴儿渐长,能行能走,能言能语,随人指引,名曰孩儿,又名孩提之童。婴儿无识无知,孩儿已有识有知,未免浮云点太空矣。能识有知,是由始极渐至太极矣。太极者,大之极,大极则必小,阳极则必阴之时,但小未来,阴未生耳。小未来,阴未生,尚是先天用事,后天伏藏,虽有识有知,根尘尚未发,客气尚未侵,饮只食,寒只衣,喜怒哀乐,随兴随灭;富贵穷通,不知不晓;顺其自然,绝无杂念,亦是圣贤胚胎,仙佛根芽。愚人不知,以孩儿为婴儿者,非也,婴儿是赤子,孩儿是童子,虽然皆俱天真,而身分高低不一,知识有无各别,故古仙皆以返本还元为婴儿本来面目,不取孩儿顽童面目也。
阴阳分判      人自孩儿渐长,二八气足,阳极生阴,日鑿一窍,阴阳两分,各居一方,真中有假,於是知识渐开,善恶分别,是太极判而阴阳分矣。所谓二八气足者,如月上弦下弦,两弦合一,光浑圆满之象;喻其先天阳极,如太极也,阳极必阴,如太极一判,而阴阳两离矣。愚人不知,以二八生阴之说,疑为男子十六岁而阴精洩者,非也,试观世间男子,有十四五岁而洩精者,有十六七岁而洩精者,更有十八九岁而洩精者,岁精多寡不等;可知二八之数,不论人之年岁,乃言气之盈满也。
五行分位      阴阳一分,於是五行亦乱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也。五行在先天,则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一气,发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在后天则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五行相戕,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贼。五行相合,则五德备而阴阳混一;五行分散,则五贼兴而阴阳驳杂。五行一分,识神渐起,根尘渐发,真者退位,假者当权,孩儿面目亦失矣。愚人不知,以五脏分五行者,非也。夫五脏者,有形有质之浊物,为后天五行之旅寓,非先天五行之德园,若以五脏即是五行,五脏如何能分能合?且五行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本於生身以前,后天出於生身以后;先天生圣,后天生人;两个五行,虽分先后,皆是活的,非有定位,岂可以五脏之浊物为五行乎?
后天用事      阴阳判,五行分,后天一交,先天退位,於是秉受气质之性发,外来习染之尘生。六根门头,门门招贼;七情孽种,种种生灾。纯白之体,渐渐阴气入内矣。阴气一入,阴气渐长,阳气渐消,长而又长,消而又消,顺其所欲,无所不至矣。愚人不知,以气质之性为真性者,非也。真性者,天命之性,属於先天,有益於人;气质之性者,人生之性,出於后天,有损於人。岂可以后天之性即先天之性乎?
纯阴无阳      后天用事,阴进阳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内而万念作殃,外而万物牵引,内外加攻,阳气消尽,一身纯阴,三宝耗灭,魂魄难存,不死岂能之乎?愚人不知,以数尽命绝,委之於天者,非也。夫人生所依赖者,阳气也。一点阳气,不尽不死,一点阴气,不纯亦不死。顺其阴气,消灭阳气,自寻死路,与天何涉也?以上七图,皆顺行造化,生人之道也。
炼己筑基      修真之道,返还之道也。返者,我已去而又来之谓;还者,阳已失而复得之义。是於纯阴之内,而返还其本来真阳也。人自后天用事,一身纯阴,先天阳气消化迨尽,不有返还之功,何能无者而复有,失者而仍得耶?返还之功莫先於炼己筑基。炼己者,炼其历劫根尘、气质偏性,与夫一切习染客气,即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之功。能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则无思无虑,不动不摇,根本坚固。即如起屋必先筑基,基地坚固,木料砖瓦由人做作,无不负载也。炼己即在筑基之中,筑基不在炼己之外。愚人不知,以炼己为守心,筑基为闭精者,非也。夫炼己之功,为丹道始终之要着,直至阴尽阳纯之后,而炼己之功方毕。若未到阴尽阳纯之时,而炼己之功不可歇。若谓守心闭精即是炼己筑基,岂能全金丹之大事乎?古仙云:还丹在一时,炼己须十月。於此可知,非守心闭精矣。
天良真心      炼己筑基,非是强制强作、苦力用功,必要认的天良真心,借此真心以炼己。则黑暗之中,即有一点阳光发现,号曰真灵。真灵若现,是非邪正,判然分明,不为物欲所牵,不为尘缘所染,炼己甚易。倘认不得真心,则邪正不分,是非罔辨,是以心制心,终是人心用事,强制强作。所谓却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差。如何到无己之处?愚人不知,误认人心为真心者,非也。夫真心无心,无心之心,方是天良之心。有此天良之心,何难於己之不能克去乎?百字碑云: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三丰云:筑基时须用槖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祖宗真种、槖籥真铅,皆天良真心之别名。噫!天良真心,岂易知哉?若有知之者,则得其一,而万事毕矣。
阳长阴消      认的天良真心,主人公稳坐中央,为道日减,为功日增;阳气渐长,阴气渐消;长而又长,消而又消,直到无可长消处,方为极功。愚人不知,以静坐无为、寂灭顽空,妄想阳气自长,阴气自消者,非也。夫还丹者,阴中复阳也。若以静坐无为、寂灭顽空而欲复阳,阳岂能自来,阴岂能自退?《悟真》云:"总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於此可知进阳退阴之道矣。
攒簇五行      阳长阴消,还要知的攒簇五行。五行攒簇,大道可望。攒簇之功是在后天五行中返出先天五行也。后天五行,彼此相克也;先天五行,彼此相生也。返者,於相克之中而致相生也。五行相生,浑然天理,是五行一气,四象和合也。愚人不知,以意引心肾之气,上下相交,运肝肺之气,左右相会为攒簇五行者,非也。夫五脏之气,皆有形之物,后天滓质,有成亦有坏,如何凝结永久不坏之命宝哉?
阴阳混合      五行从阴阳中分出,五行攒簇,合而为一,即是阴阳合而为一。阴阳混合,金丹有象,仍是孩儿面目,但不过后天之气,犹未化去耳。然虽是未化去,先天返还,后天即顺,亦是不能为祸,从此再下一重功夫,金丹可成矣。愚人不知,或心肾相交,或任督相会,或男女相交,为阴阳混合者,非也。夫金丹先天虚无之气凝结而成者,岂后天气血有形之物所能凝结哉?
浑然一气      阴阳返还於混成,孩儿面目已复,从此运天然真火,煅去后天余阴,归於无识无知地位,神藏气聚,所谓男儿有孕者是也。这个胎孕,即是婴儿面目,即是生身受气处,亦即始极,亦即太一含真气。愚人不知,采红铅,摘梅子,服食吞飡,相结圣胎者,非也。若谓红铅梅子能结圣胎,不过所结者血块肉团,促死之鬼胎而已,其他何望乎?
太空虚无      圣胎凝结,再加十月温养之功,运天然真火,熏烝烹炼,由微而著,由嫩而坚,群阴剥尽,胎圆丹成,瓜熟蒂落,忽的打破混沌,迸出清净法身,跳入太空虚无之境,超出乎三界之外矣。此即未生身以前面目,亦即无极面目。道归无极,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大丈夫之能事毕矣。愚人不知,或对镜演神,或默想顶门,或面壁忘形,出阴神之类者,非也。金丹脱化之神,乃为阳神,其一切静功所出之神,乃为阴神;阳神万载长在,不生而不灭;阴神未经火炼,抛身又入身。千门万户,若不得金丹大道点化,虽能阴神出入自便,知前晓后,难逃轮回,所谓饶君千万劫,终是落空亡也。  以上七图,皆逆行造化,修仙之道也。  十四图中,顺行逆运二事,大略可知,以下拈出紧要象言,分判邪正,指出实义,以示学者,诸如此类,可以意会矣。  
象言破疑卷下 
金丹      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此性在儒则名太极,在释则名圆觉,在道则名金丹。名虽分三,其实一物。儒修之则为圣,释修之则为佛,道修之则为仙。三教圣人皆以本来真性为成道之本也。愚人不知,或用五金八石煅炼成药为金丹者,非也;真性在大造炉中,经火煅炼成熟,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岂凡世有质之物能成哉?
天地之心      修真第一要着,须要认得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前所云天良真心也。此心恍惚杳冥,不轻现象,因有虚室生白,暗中忽明之时,方露端倪。天属阳,地属阴,天地之心,乃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合之心。阴阳合,有此心,阴阳分,无此心;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色空无碍,有无不立,乃真空中之妙有也。识得此心,守而不失,则大本已立,其余易事耳。愚人不知,皆在肉团顽心上揣摩,或以动心为天地之心,或以静心为天地之心,或心住中宫为天地之心者,皆非也。夫顽心者,后天私欲之人心,动心则着於有,静心则着於无,住心又着於象,此等之心与天地之心云泥相隔。盖以天地之心,动静如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岂肉团顽心之谓乎?
偃月炉      偃月者,偃仰蛾眉之月。月晦极,下又生明,喻人至静之中,忽有天根现露,号曰道心,有如偃月之象。炉者,运火之器,以其道心阳光,能以煅炼一身之阴气,故又喻之为炉,其实道心即天地之心。以体言,为天地之心;以用言,为道心。一物而二名也。愚人不知,以丹田之下横骨上仰为偃月炉,或认心字一弯上仰,误以肉团心为偃月炉,又采战家以妇女产门为偃月炉者,皆非也。夫偃月炉,乃道心之光辉,此光照处,诸邪皆灭,能以作圣,能以作仙。紫阳翁云:"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又云:"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生。"於此可知偃月之义矣。
朱砂鼎      朱砂者,火之色,因其火能煅炼诸物,去旧换新,故人以鼎象之。火之为物,最灵最神,无物不化,喻其神明无处不照,无事不成之义。但神有元神有识神,识神能以败道,元神能以成道。盖识神带有历劫根尘,借元神之灵而生妄,不至丧去性命而不止。修行大法,须要以元神而制识神,识神不起,则邪火灭,邪火灭而真火生,真火生而和气氤氲,生机不息,大道可望。愚人不知,误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元神者,非也。夫元神者,不神之神,灵而最真,真而最灵;昭昭灵灵之神,乃神而神者,虽灵有假,假中之灵为轮回之种子。古仙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生死本,即识神之谓也。
元牝之门      元为阳、为刚、为动,牝为阴、为柔、为静,元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无形无象,彷彿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愚人不知,以口鼻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门,非阴阳出入之门,阴阳相合,生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气,岂能生仙生佛乎?悟真云:"元牝之门世罕知,莫将口鼻妄施为"者是也。
元关一窍      元关者,至元至妙之关口,又名生死户、生杀室、天人界、刑德门、有无窍、神气穴、虚实地、十字路等等异名,无非形容此一窍耳。元关即元牝之别名,因其阴阳在此,故谓元牝门;因其元妙不测,故谓元关窍,其实皆此一窍耳。愚人不知,或以心下肾上处为元关,或以脐心为元关,或以尾闾为元关,或以夹脊双关为元关,凡此皆非也。盖元关无定位,若有定位即非元关。陈虚白以念头起处为元关,似是而实非也。念头起处已落於后天有形之物,如何称为元关?吾今与大众分明指出:在恍惚杳冥之间,有无相入之际,悟真篇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又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实指元关一窍而言也。
谷神      谷神者,空谷之神,俗名崖娃娃。因其两山高耸,中间一谷,人声喊叫,谷中传声,故名谷神。修道借此以喻人身虚灵之神。盖心虚则灵,不虚不灵,灵出於虚,亦名谷神。神者,无形无象,灵而不可测度之义。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此神也;所谓凝结圣胎者,亦此神也。愚人不知,以神存天谷谓谷神,或神守黄庭谓谷神者,皆非也。若神存於天谷,神守於黄庭,则是不虚,不虚焉得有神?不虚无神,何得名谷神?悟真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元牝合而中即虚,虚则真灵常存而不昧矣。真精灵光谷神,皆喻真灵之一物耳。
金鼎 玉炉      金鼎者,刚强坚固之物,喻人志念专一,能以载道之义,又名乾鼎;玉炉者,温柔平静之物,喻人工夫渐进,能以久远之义,又名坤炉。愚人不知,铸造铁鼎,做作泥灶,烧炼金石,妄想成丹者,非也。盖有形之炉鼎只能炼有形之凡药,而不能炼无形之仙药。古仙云: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其所谓炉鼎者,以其修道之功,刚柔两用方能济事,亦如烧炼家,有鼎不可无炉,有炉不可无鼎,鼎炉俱备,方能成药也。
乌兔 药物      日中有金乌,为阳中之阴;月中有玉兔,为阴中之阳。日在卦为离,外阳内阴,喻其刚中有柔之义;月在卦为坎,坎外阴内阳,喻其柔中有刚之义。金丹之道,惟取刚中之柔,柔中之刚,两味真阴真阳大药,熔化一气而成丹。曰药物者,以其真阴真阳能以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也。至於龟蛇盘结,水火相济,亦是此理,不过随便取象,以证真阴真阳合一之道耳。愚人不知,疑为乌兔二字,或口吸日精月华,或眼接日精月华者,非也。夫天有天之日月,人有人之日月,人身真阴真阳,即人之乌兔日月也。天边日月精华,与我相远,怎能采来?如曰能采,则所采者身外邪气,久必内得臌胀,外则失明,无益有损矣。
龙虎相会      龙性柔,主生物,属木,在卦为震,喻人之柔性。震本阳而取柔象者,阳少阴多也。虎性刚,主杀物,属金,在卦为兑,喻人之刚情。兑本阴而取刚象者,阴少阳多也。此性此情,彼此隔碍,则为气性尘情而伤生;彼此和合,则为真性真情而益生。龙虎相会,是以性求情,以情归性,性情合一之义。至於东家女、西舍郎,配为夫妻,长男少女,两家合一,金木相并等象,无非喻此真性真情交会之意。愚人不知,以肝为龙,肺为虎,运肝肺之气於脐心,或於丹田,或於黄庭,以为龙虎交媾者,非也。殊不知肝肺之气皆后天有形之气,不但不能凝结一处,即强团聚,积久成蠱,无法医治,自促其死,岂不愚哉!
坎离颠倒      坎卦外阴而内阳,离卦外阳而内阴。内阳为水,内阴为火。丹道取坎中之阳,以填离中之阴,以水济火,是谓水上火下,水火颠倒,又名坎离颠倒,以喻道心真知之神水,去制人心灵知之邪火也。吾之真知,外暗内明,如坎卦外阴内阳;吾之灵知,外明内暗,如离卦外阳内阴。以真知而制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如一,凝结成丹,亦如颠倒坎离,水火相济也。至於婴儿、姹女、黑铅、红汞之象,亦无非形容真知灵知两而合一耳。愚人不知,指肾为坎,心为离,运肾气上交於心,心气下降於肾为颠倒坎离;又有采取闺丹,以男女作婴儿姹女,男下女上为坎离颠倒;又烧炼家以黑铅制水银,或炉下煨火,鼎上贮水,为坎离颠倒、水火相济者。凡此皆非也。夫修真之道,修其真也,一切有形滓质,邪行丑事之类,假而不真,何能成真哉!
五行颠倒      五行顺生,木生火,金生水;五行颠倒,火生木,水生金。盖火生出之木,永为不朽之木,如木遇火,煅炼成炭,入地常存之类;水生出之金,永为不坏之金,如散金炉中熔汁成块,分外生明之类。火生木,喻人之本性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永为不动不摇之性矣;水生金,喻人之真情在欲海波中,亲渡过去,永为无尘无垢之情矣。古仙所谓,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者是也。愚人不知,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为五行颠倒者,非也。殊不知一身纯阴,内而心肝脾肺肾,外而眼耳鼻舌身,尽是假物,咽喉气一断,一堆臭秽骨肉,哪有一件是真?若以此假物妄想了性了命,乌乎能之?
黄婆媒娉      黄婆者,中央土母,以其能调阴阳,能和四象,故名黄婆,丹书借此以喻人之真意中真信,能以和性情,养精神之义。真意真信即吾身中之黄婆,所谓黄中通理者是也。愚人不知,以意运五脏之气会合,为黄婆媒娉,又有造孽之辈,用能言老妇调戏男女行淫,取处女首经梅子,为黄婆媒娉者,大非也。夫真土无位,真意无形,无物不生,无理不具,能以会三家、攒五行,故名黄婆媒娉,岂意念之意,作妖老妇之谓乎!
二八两弦      月自晦朔之间,与日相交,初三微光现象,至初八阴中阳半,有如弓弦,是为上弦,十六圆满,一阴胎内微黑现象,二十三阳中阴半,有如弓弦,是为下弦;上弦得水中之金八两,下弦得金中之水八两,二八一斤,金水相停,阴阳相合之象,丹书借此以喻刚柔相当,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之义。愚人不知,或以男子十六岁为二八,两弦之气足,而遂勒闭阴精,或以黑铅八两,水银半斤为二八两弦之药料,而烧炼服食者,皆非也。《四百字》云:上弦金八两,下弦水半斤,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两弦者,一阴一阳也。乾刚为阳,坤柔为阴,阴阳相配,乾坤体成,丹元有象,於此可知两弦之意矣。
黍米珠      人当未生身之前,在胞胚之中,混混沌沌,昏昏迷迷,只有浑然一气盘旋,别无他物,所谓太乙含真气者是也。此气至神至妙,至虚至灵,至无而藏至有,三元、八卦、四象、五行皆包於内,故无形而能变化,所以变化无穷,五脏六腑、九窍百骸俱皆自然成就,因其至神至妙,至虚至灵,又名真灵,又名不神之神。当其在母腹之中,一气含真,名曰真气,及其出母腹,灵含一气,名曰灵气,一气为体,即是真空;真灵为用,即是妙有。真气真灵,真空妙有,名虽有异,只是一真。此真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仿彿形容,不过一黍米之微,故古仙皆称此真为黍米宝珠。虽云黍米,而实无黍米之形,因其有一点灵气,隐於中央,故名黍米;因其有一点黍米之灵,而混沌虚空,三界无一不包,故名黍米珠;究到实处,总是鸿濛未判之始气也。愚人不知,以女子首经中梅子为黍米珠,又工夫家神存明堂,久而眼光散外,为黍米珠,皆非也。夫鸿濛未判之黍珠,为生圣生贤,成仙成佛之灵宝,岂浊血之物、存想之光所可能哉!《四百字》云: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黍米大。三丰翁云:谁不知,谁不会,谁不行,都只在鸿濛未判一粒黍米上迷。
火候卦象      丹经皆借六十四卦为阳火阴符之法象,以乾坤二卦为鼎炉者,取其阳刚阴柔为体也;以坎离二卦为药物者,取其刚柔中正为用也;復姤二卦为阴阳之交界,取其刚柔运用各有时节也;屯蒙二卦为造化之始,取其当进火而须用刚,当退火而须用柔也;既未为造化之终,取其阳火而用刚,不可太过,阴符而用柔,不可不及也。其余五十四卦,皆随乾坤坎离復姤屯蒙既未十卦运用,自然而然。约而言之,总以阴阳相当,两而合一,归於混成之象而后已。愚人不知,按六十四卦,在年月日时上强做作用功者,非也。夫天地阴阳造化一气流行,周而復始,循环无端,岂从六十四卦行哉?六十四卦是圣人观天象地,体阴阳造化而作,六十四卦乃阴阳造化之解注耳。人身造化与天地造化相合,自有六十四卦,岂可泥文执象哉!
生我之门      月至西南,晦极而生明,西南属坤,纯阴之方。纯阴之下,一阳潜生,有上坤下震之象,在卦为復,在月为偃月,皆喻其静极之中,忽有天心现露之义;又名道心,又名天良真心,即前所谓偃月炉。若见此心,保守不失,借之进阳退阴,如猫捕鼠,必至阳渐生,阴渐退,阴尽阳纯,则仙矣。故以西南坤位为生我之门。愚人不知,以妇人产门为生我之门者,非也。产门乃生人之处,何以能生仙哉?
死我之户      月至东北,阳光将灭,东北属艮,阴气将纯,阳光些微,有上艮下坤之象,在卦为剥,在月为覆碗,皆喻其客气剥消真元之义。若有出世丈夫,勇猛男子,顿悟回头,借此一点余阳,以明破暗,用功修持,亦不难於返本还元。一切凡夫,迷而不悟,顺其阴气剥阳,阳尽阴纯,不死岂能之乎?易曰:东北丧朋,丹书又号死我之户。愚人不知,以妇女产门为死我之户者,非也。夫生门死户,皆无形无象之门户,因其顺阴则死,逆阳则生,故以生门死户名之,其实只一窍耳。古仙号曰生死关。虽名为关,亦无方无所,乃强名也。悟真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返覆,始知害里却生恩。於此可知生门死户之义矣。
有为之窍      有为之道即有欲观窍之功。观窍者,观阴阳造化之窍,借后天返先天,和四象、攒五行、采药进火,自还丹以至结胎,工程次序,皆在其内。若非真师口传心授,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愚人不知,在后天幻皮囊上摆弄气血,以为有为之道者,非也。夫金丹之道,先天之学,能以扭转阴阳,窃夺造化,逆回气机,颠倒乾坤,先天而天弗违之道,岂做作后天一身有形有质之物所能成乎?正阳翁云:涕唾津精气血液,七般灵物总皆阴。若将此物为丹本,怎得飞升朝玉京。紫阳翁云:嚥精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噫!金蝦蟇,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有为之道岂易知哉!
无为之妙      无为之道,即无欲观妙之功,乃圣胎凝结以后之事,是静观一气变化之妙。当圣胎凝结之后,后天已返为先天,只用沐浴温养之功,勿忘勿助,运天然真火熏烝,变化自然,无形生形,无质生质,瓜熟蒂落,婴儿出现,而前之烹炼武火之功,皆弃而不用也。愚人不知未穷性命是何物,修道是何事,学些旁门曲径小法乘,而便入山静坐,或闭关定神,以为无为者,非也。夫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两段者,一有为而先了命,一无为而后了性,岂空空静坐定神而能了性命哉?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又云:始於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於此可知有为无为,各有时节,各有作用,大不同也。
混俗和光      混俗和光,及乃大隐市朝之作用。混俗者,混於俗中,使人不识也;和光者,和而不同,在尘出尘也。能混俗和光,外圆而能应物,内方而有主宰,依世法而修道法,显晦逆顺,无阻无挡,行道至易。愚人不知,或疑混俗和光是日间应事,夜间修静者,非也。果如是言,谓之从俗则可,谓之混俗则不可;谓之蔽光则可,谓之和光则不可。盖混俗和光之道,有夺天地造化之能,窃阴阳生杀之诀,岂容易而知,容易而行哉?
药归土釜      土性温柔,能以养物;釜主烹煎,能以成物。釜以土名,为养物成物之器,非寻常之土,非寻常之釜可比。药归土釜,是喻其阴阳相合,圣胎凝结温养之功。温养圣胎,全在一意不散,允执厥中,阴阳相当,不偏不倚,故亦以土釜名之。究到实处,只一中字耳。守此中,则阴阳和,五行攒,圣胎全;失此中,则阴阳偏,五行分,圣胎伤。然则守中为温养圣胎之妙诀也。愚人不知,或挖地炉,养朱砂,取朱砂中水银,以地炉为土釜;或泥炉作灰池,烧铅入灰池分银,以灰池为土釜者,皆非也。子野云:真土无位,真意无形,特以中之土釜,无形无象,无方无所,因其能成全圣胎,故以釜名之,岂泥土之釜之谓乎?
凝结圣胎      圣胎者,圣人之胎。即无识无知,婴儿本面。道至无识无知,百神会集,万缘俱息,混混沌沌,入於恍惚杳冥之境,自有为而入无为矣。愚人不知,或运心液肾气相交於黄庭为圣胎,或神存中宫为圣胎,或运气后升前降,住於丹田为圣胎者,皆非也。圣胎无形无质,虽名为胎,而实无胎可见,所云胎者,不过形容真灵凝结不散耳。若以气血强凝成胎,是乃促死之鬼胎,非长生之圣胎也。
十月胎圆      十月胎圆,乃神全气足,根尘拔去,客气消化,阴尽阳纯之象;犹如妇人怀胎,十月方能成全。丹道以十月胎圆喻之者,取其圣胎凝结之后,必须防危虑险,沐浴温养,期必至於圆成无亏而后已,非以十月为定期也。愚人不知,疑於十月二字,或运气,或存想,或凝神,妄想结胎,以十月为定期者,非也。修真之道,自采药烹炼结丹结胎,以至道成脱胎换化,要费无限功力,岂可以十月为期?可知十月乃象言耳。
婴儿出现      婴儿出现,圣胎脱化之谓。圣胎者,色身中又怀一法身也;脱化者,色身中又生出一法身也。因其色身中又生出一法身,如凡妇十月怀胎生出一婴儿,故以法身名婴儿。婴儿出现,身外有身,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躲过轮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矣。愚人不知,以坎中真阳为法身婴儿,或以肾中精气为法身婴儿者,非也。夫坎中婴儿,乃阴中之阳,法身婴儿,乃阴阳混化之真;至于肾气,乃肾中之邪火,绝无婴儿之义,岂得混论哉?悟真篇云: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四百字云: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於此可知法身婴儿之说矣。
移炉换鼎      大道圆成,身外有身,形神俱妙,已到大圣人地位,而炉鼎无所用,更何有移换炉鼎之事乎?其所以移换炉鼎者,仍将此法身潜藏密养,变化神通耳。所移者何炉,所换者何鼎?以太虚为鼎,无为为炉,而前之乾鼎坤炉、朱砂鼎、偃月炉,一概药物,俱皆不用矣。只所用者,法身耳。法身在虚无之中,自变自化,愈虚愈神,愈无愈妙,神妙不测,变化无穷,所谓子又孙孙又枝,到此地位,休歇罢功,打破虚空,跳上大罗之境,方为了当也。后之学人,未得真传,或疑身外有身,已抵道之尽头路者,非也。敲爻歌云:一物无,随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里传真诰。观此而知法身千变万化,方为极功也。    破疑诗
七言绝句五十首离世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
炼睡少睡原非炼睡魔,忘飱废寝斩藤萝。诸缘扫去心清静,昼夜长眠怕甚么。
功行修行积德最为先,功大行深感动天。可笑愚人惟利己,无功少行想成仙。 金丹先天本性号为丹,八卦炉中炼作团。举世迷徒寻外药,吞飱妄想上云端。
元关元关一窍少人知,恍惚杳冥含两仪。顺去流归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
识神思虑精灵号识神,轮回种子带根尘。愚迷俱把游魂弄,到底谁能见主人。
阳精阳精一点秘形山,认得真时可驻颜。非在心中非在肾,不空不色隐元关。
先天气先天一气在鸿蒙,无象无形不落空。认得生初真面目,方知我有主人公。
先后天未生身处号先天,一出头来气质连,先圣后人分两路,须当仔细辨偏全。
首经首经本是先天宝,恍惚杳冥真一精。纯白无疵清净物,休将浊血冒安名。
三药大药三般精气神,有形不是本来真。至精至粹虚灵物,炼就金刚大法身。
性命性命原分先后天,生身落地定偏全。后天性命后随天运,捉住先天我操权。
天地心天地之心甚处藏,阴阳感激现圆光。虚无鼎里烹煎熟,万古千秋不损伤。
道心人心人心似铁道心金,可向微危细酌斟。变化灵通无上下,源头活水别阳阴。
未生时未生身处有谁知,静静悄悄混沌时。四象五行皆未到,混然一气没雄雌。
初生时初生面目事如何,先后二天一气和。无识无知无点染,佛仙种子圣贤窝。
他家他家不是别人家,误认人家早大差。我的孩儿迷失外,一呼见面子随爷。
彼我经言彼我辨阴阳,非色非空清净乡,采战闺丹邪术辈,烟花寨里坏天良。
侣伴侣伴须分内外因,身中侣伴两三人,外边侣伴同扶佐,脱尽轮回历劫尘。
外护皆寻外护望成功,买鼎烹铅乱捉风,怎晓天机超俗法,借它大力镇愚慒。
九鼎乾元九数号纯阳,九鼎还丹锻炼方,造孽迷徒猜女鼎,决然打入铁围乡。
招摄招摄先天有秘方,鼓琴敲竹见虚皇。色声闹处无妨碍,随手扭回北斗光。
颠倒颠倒阴阳有甚难,当于静里运神观。道心不昧人心灭,立地直登百尺竿。
火候运火工夫本没时,朝乾夕惕斩三尸。防危虑险常清静,应物不迷损益之。
卦象火候经言周易卦,推爻执象俱皆非。大都要会阴阳理,进退随时任指挥。
乾坤炉鼎乾鼎坤炉在我身,休从外面问原因,刚柔二事无间隔,煅出先天一气真。
偃月炉问道何谓偃月炉,黑中有白晦而苏。分明指出还丹母,叫醒时人识也无。
朱砂鼎修真藉赖朱砂鼎,非铁非金非是银,认得灵明些子物,取新革故见元仁。
土釜土釜岂由土作成,中央正位是真名。木金水火皆攒此,养颗元珠彻夜明。
斗柄因观斗柄运周天,始悟生机在那边。扭转脚根翻过面,当时火里现金莲。
两弦下弦是水上弦金,止是调停阳与阴。果若刚柔和合了,当中露出涅槃心。
壬癸壬水阳兮癸水阴,学人几个细追寻。枢机动处分真假,去浊留清产白金。
炼己修行炼己最为先,绝欲忘情却万缘。六贼三彭皆剪灭,干干净净一丹田。
筑基志念坚牢是筑基,身心不动最为奇。凭它祸患与灾厄,止水无波万有离。
铅汞真汞原非尘世汞,真铅不是出山铅,一情一性先天药,锻炼归根了大还。
婴姹姹女藏离本不真,婴儿在坎亦难遵,而今说破阴阳窍,能实能虚产法身。
坎离坎离莫向北南求,火性飞腾水下流,二物如能颠倒过,水升火降结丹头。
震兑兑非西地震非东,性乱情迷气不同。会得情来归性法,霎时见我主人翁。
子午子午休从日夜寻,身中别有指南针。阴阳动静随时有,定里常听太古音。
卯酉沐浴经言卯酉时,形容二气没偏疵,愚人不晓阴阳会,朝夕二分静坐之。
黄婆雌雄匹配要黄婆,戊己成圭造化窝。若问黄婆真信息,一诚感格五行和。
还丹修丹为甚号还丹,五气分离俱各单,明善复初皆聚会,身心不动打成团。
丹熟丹已还时别有方,不须加减再增阳,自然神火炉中炼,迸出通天一粒光。
圣胎圣胎非是有形胎,气聚神凝真种栽,虑险防危常谨慎,若还大意必生灾。
脱胎圣胎脱化始全真,十月功夫养谷神。阳气极纯阴气尽,虚空跳出一仙人。
有为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
无为无为不是着顽空,还得勿忘勿助功。拔去轮回生死种,当中只有一神童。
复姤阴极复阳须进火。阳纯将姤运阴符。阴符阳火无差错,煅出先天太极图。
文武猛力降魔为武炼,虚心养气是文烹。知凶晓吉随时变,遍地黄金耀眼明。
和光和光混俗秘天机,大用神功真个希,常应常清常自在,随时脱旧换新衣。 元牝真窍说  
    学人欲修大道,了性命,莫先于认元牝之门。元牝之门,即元关一窍,此窍有门两扇,一开一合,高九尺,阔五尺,门外有灵官把守,门内有龙虎护卫;中堂一间,四通八达,有真人居焉,蓬头赤足,身穿五色纳衣,腰系黄绿长绦,手执金光如意,稳坐自然床,后靠无影壁,前悬玻璃灯,塞兑垂帘,不动不摇,等闲眼不轻睁,口不妄开,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有时睁眼,光满天地,黑暗阴司,无处不明;有时开口,气充宇宙,鬼怪邪魔,尽皆远避;掌造化之权,把阴阳之机,握生死之簿,操性命之柄。人能见之,诚心礼拜,朝夕奉侍,须臾不离;真人有延命酒、长寿丹,得尝之者,脱胎换骨,出死入生。但世间少大丈夫,真烈士,下不得苦力,耐不得长久,又不穷究根本正理,专在一身上下有形有象处讲元关,论元牝,做些着空执相小法乘,妄想成道,悲哉!果是个真正豪杰,截然放下,万缘皆空,在切身大事上留心,拜访真师,结交良友,存至死不变念头,元关终必知,元牝终必见,性命终能了,学者其勉之。   修真要诀
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
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
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料可延年。
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
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
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
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未生前。
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玄俱走偏。      悟真直指叙  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故欲尽其性,必先穷其性之理;欲至其命,必先穷其命之理。能明其理,则真知确见,而不为假者所惑,可以尽性,可以至命。否则,不穷其理,是非罔辨,邪正不分,入于旁门曲径,着空执相,非是修真,乃是务假。务假之学,与道日远,适以自误其性命,乌能修持其性命?此紫阳仙翁悟真篇之所由作也。其篇探幽索隐,钩深致远,远取物,近取身,比象多端。原欲人人悟真,个个修真耳,无如后世愚迷之徒,不得真传,执象泥文,妄猜私议,或目为闺丹,或认为烧炼,或疑为空寂,或涉于执相,大失仙翁度世之婆心。以往先觉注疏者,不无佳解,但佳则佳矣,仍是以象说象,以喻比喻,藏头露尾,秘母言子,不宜分明道破,使学者茫然无知,究不得而悟之。非解悟真,乃述悟真也。噫!注愈多,理愈昧;书益广,人益惑;正道日衰,邪道日盛;真学日埋,伪学日兴,奇奇怪怪,无怪乎儒者目道教为异端也。余自闻龛谷香风,知此书为修道之理窟,成真之天梯,其性命根源火候次序,无一备。但为邪说掩蔽已久,如乌云遮日,光辉不彰。余小子幸近门墙,不忍拈出真宝,共诸同志,名曰悟真直指。非敢自谓得真,聊以救真云尔。
  时,大清嘉庆四年岁次己未中秋月望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悟真篇原序  嗟夫!人身难得,光景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教人修炼,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姤之体,作《参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难成者。已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功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必难成功。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盖近世修行之徒,妄有执著,不悟妙法之真,却怨神仙谩语。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炼金丹而得。恐泄天机,遂托名数事而名。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易成,须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成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结还丹,不亦难乎?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丹砂,白金黑锡,离坎男女,能成金液还丹。终不言真铅、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说火候法度,温养指归。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  仆以至人未遇,口诀难逢,遂至寝食不安,精神憔悴。虽询求遍于海岳,诸益尽于贤愚,皆莫能通晓真宗,开照心腑。后至熙宁己酉岁,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语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校之仙经,若合符契。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  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后,又觉其中惟谈养命固形之术,而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几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  所期同志览之,则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 
悟真篇后序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真,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达人心若明境,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胜物而无伤也。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真。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矣,盖人悦其生也。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意,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耶!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以丹法,自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愈两旬,近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法本末。既出,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其意勤,心不忍拒,乃择而授之。然所授者,皆非有巨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祸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匪人也。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克责。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耶。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辄传也。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事,即上之所谓无上妙觉之道也。然无为之道,济物为先,虽显秘要,终无过咎。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故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闻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也;如其习气尚余,则归中下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时,元丰改元戊午岁仲夏月戊寅日,张伯瑞平叔再序。  《悟真》直指卷一  七言律诗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
  二八者,十六之数。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两,下弦,金中之水八两,二八合为一斤。金水匀和,光辉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两弦之象。修持大道者,盖以阴中之阳为真阳,即上弦也;阳中之阴为真阴,即下弦也。阴中之阳,阳与阴和;阳中之阴,阴与阳和。真阴真阳相合,合而为一,是谓二八一斤,金丹成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其一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如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盗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来,纵有黄金堆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真是金钟法鼓,惊醒一切矣。 其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能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知之不炼是愚痴。  世人争名夺利,日夜不休,自谓寿数无终,可以长享安乐。怎晓天寿长短,穷通得失,非人所能预知。勿谓世希百岁之人,即寿至百岁,终久难免荒郊-葬。常见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间,说笑之际,猛然暴死者.不可胜数。噫!睁眼时财妻属我,贪恋不休。闭眼时诸物一空,带不去些子,只落的万般罪孽,满载而归。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访明师,以求大药。倘机缘相逢,大药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炼,即可出死入生,以了无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炼者,便是自暴自弃,痴愚之人,办与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终亦必亡而已,何贵于知哉。 其三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
本因戊己为媒聘,遂使夫妻镇合欢。
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上二诗,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药,以脱生死矣。夫脱生死之道,学仙之道也。但仙有数等,了性而出阴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虽是阴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犹有抛身入身之患。地仙虽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难脱,犹有幻身委物之累。二者一落于有死,一落于有生,均未能了脱其生死。惟天仙脱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无生无死,能脱生死,与天齐寿,永久不坏也。学者欲脱生死,须学天仙。始学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坚刚不坏之物;丹者,混成无碍之象。坚刚不坏,混成无碍,浑然一气,如天之虚圆不测,无物不包,无物能伤。故道成之后,号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坏,又曰金仙。因其隐显不测,又曰神仙。其实金仙、神仙,总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余无他术矣。这个金丹,即人秉受于天,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圆成无亏之灵根,乃先天至阳之气凝结而成者。其中含阴阳,藏五行,有其气而无其质,非-身后天有形有象,浑浊之物可比。若经阴符阳火,煅炼成熟,永远不坏,名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别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这个丹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乃仙佛之种子,圣贤之根本。但未经火煅炼则阳极必阴,圆极必亏,落于后天。知识开而私欲杂,气质发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变不良,无复纯白之体,故古圣人设金丹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复我本来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谓之返还?返者,我已去而复来之说,还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谓。,夫本性灵根有昧者,皆因阴阳不和,五行相伤之故。若果阴阳合一,五行攒簇,仍是当年囫囫囵囵,圆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刚一柔,一健一顺,一真知,一灵知,一真情,一灵性。真知具于道心,主刚健,发而为真情;灵知藏于人心,主柔顺,含而为灵性。真知灵知分离,则健非所健,顺非所顺,刚柔失节,真情灵性变而为假情假性矣。真知灵知相合,则健所当健,顺所当顺,刚柔随时。假情假性,变而为真情灵性矣。仙翁曰: "二物会时情性合,岂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此五气在先天,则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气之五元。在后天,则为游魂、鬼魄、阴精、识神、妄意之五物。五元具有仁、义、 礼、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乐、欲之五赋。五行全者,先天后天,混合攒簇,以五元而统五物也。龙为阳,主生机,属东方木,在人为性;虎为阴,主杀机,属西方金,在人为情。五行不和,则各-其性,五元变为五物,五德化为五贼,龙东虎西,性乱情迷,则为气性妄情,杀气而削生气矣。五行若全,则同归-性,五物变为五元,五贼化为五德。龙蟠虎踞,性定情忘,则为真情真性,杀气亦成生气矣。   修丹之道,不过调和刚柔,使其健顺相当,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阴阳会、五行全,仍是浑然天理,至善无恶,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复还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后,性东情西,刚柔不应,若无调和之物,来往通信,彼此隔绝,终不相知。   调和之物,即戊已二土也。戊土主动,属阳,已土主静,属阴。寂然不动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归根,如夫妻合欢,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性情精神,会于一气。三家相见,五气朝元,还元返本,金丹凝结,一名圣胎,再加向上功夫,从有为而入无为。十月温养,固济牢封,抽其健情之太过,添其顺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煅尽后天阴气。无质生质,从微而显,气足神全,霹雳一声,金蝉脱壳,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阙而驾翔鸾,白日飞升,为纯阳不死之天仙,岂不快哉!   噫!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有志者可不勉诸。 其四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上诗言修炼金丹,须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然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火候者,修炼之法程也。吕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纯阳之未破;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因坎离之已成。"盖以下德者,必须假法以追摄之。法者,术也。若无法无术,不能返本还无,命基不固,大道难成。故仙翁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法而曰真曰妙,则为至真至妙之法。法至于真,则能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法至于妙,神鬼不能测,蓍龟不能卜,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乃为圣为贤之道,非一切旁门小法,所能窥其涯涘也。修炼真法之妙,妙在何处?妙在乎颠倒耳。颠倒者,颠倒阴阳,逆施造化也。   离坎者,离为火,外雄而内雌。其内雌为真阴,在人为灵知藏于人心,人心动而灵知飞,如火之上炎也;坎为水,外暗而内明。其内之明为真阳,在人为真知,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颠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则真知刚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则灵知柔顺,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济矣。灵知为性,性属木,木性柔,易浮。其知为情,情属金;金情刚,易沉。灵知浮而用事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为宾,假陷其真,此顺行也。定主宾者,以真知之情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灵知之性为宾,使浮上者而沉下。主宾反覆,而金木相并矣。水火交,金木并,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结?但此等真着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处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谁识。人不识而自知之,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后,有急缓,若不知先后急缓之妙用,纵能识得药物,则颠倒难施,主宾不定。故紧接曰"金鼎欲留珠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金者,坚刚之物;玉者,温柔之物;鼎者,炼药之物;池者,养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刚柔为体也。人心属离,离本乾体,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为灵知,乃坤家柔顺中心之物,即本来之良能也。人心本来空空洞洞,虚灵不昧,因交后天识神,借灵生妄,见景起尘,随风扬波,无有一时停息。如朱里之汞,遇火则飞,最难存留。《参同》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属坎,坎本坤体,即玉池也。内藏天一之水为真知,乃坎宫刚健中正之物,即本来之良知也。因落后天,客气用事,正气退位,阳陷阴中,真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银,绝无而仅有矣。银为金类,水中银,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为本性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刚至健,喻之曰真铅;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种。古来圣贤,皆采此-味大药而了性命。   人心灵知,虽是易动,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则灵归于真,自不飞走,《参同》所谓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灵不定。然人心之灵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灵知,须先下此道心之真知。真知真种之下,内有主宰,不为杂气所惑,人心之灵知,自然凝结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顺道心,以真知统灵知,以灵知养真知。刚柔相当,健顺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个时辰,结为一粒圆明宝珠,灵光朗照,一切阴邪之气,不得而伤,故曰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   神功者,即神明默运,慎独之功。火者,即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之和气。运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运此真知灵知,刚柔合一,不使有一点滓质,留于方寸之间耳。这个神功之火,如立竿见影,呼谷传声。若下肯心,不待终日,即能阴中返阳,如深潭日山,阴气自退也。 诗中最要处,是"欲留""先下"四字。其中有先发制人,义不及宾之旨。识得此旨,则颠倒阴阳,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还丹之别名,因其已去而复来,已失而仍得,从外而还于内,故谓外丹,又谓还丹。若巳还后,即是内丹,此内外之分别也。 其五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腹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上诗言还丹之事。此诗言大丹之道。大丹之道,乃一时之功。此一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难遇易错,稍有不谨,先天真一之气,得而复失。先天真一之气,即还丹也。因其还丹,乃刚柔二气,交合而成。故谓真一之气,非还丹之外别有真一之气也。当还丹到手,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混而成一,圆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本来面目之物事。此个物事,因其性刚,号曰真铅;因其气壮,又曰雄虎。真铅雄虎,总是一个浩然正气,至善无恶,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既得复此天真,须要将此天真,复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处,方能成得一个永久不坏之天真。故当天真复还,温之养之,谨封牢藏,虚极静笃,阳气充足,静极又动,灵苗发现,吕祖所谓中霄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之时。当此之时,阳光出窟,如虎雄壮,其势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点虚灵之火迎之。虚灵之火,谓之牝龙。虎跃龙腾者,阴阳搏聚之象。风浪粗者,虎出窟而风生,龙出潭而浪起,阴阳相争之义。龙虎交会,性情相投,合而为一,入于中央。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圣胎者,谷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阳玄即虎情,阴牝即龙性。性情合而圣胎结,元牝立而谷神生,到此地位,有为事毕,无为事彰,不必再为造作,听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终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终有产生之时。但圣胎凝结,虽要无为,还有防危虑险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为火,北为水,圣胎凝结,和气熏蒸,水火归于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天枢者,晨为一日之首,阳气用事;昏为一夜之首,阴气用事。天枢者,阴阳之气机,当阳而用阳,当阴而用阴,火候进退,暗合晨昏之机,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温养十月,换去后天爻卦,脱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类中而修,在市尘中而作,大机大用,真着实行之功,非空空无为寂灭之学。故曰须知大隐居尘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其六
人人自有长生药,自是迷徒枉把抛。
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井蛙应谓无龙窟,篱鷃争知有凤巢。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   上三诗还丹大丹,药物火候,详明且备矣。但恐学人,误认金丹为烧炼凡物而成,故此诗紧接上诗以提醒之。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此性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圣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坏,是良知良能之本性,即长生之大药也。一切迷徒,不究圣贤实理,不推性命根源,舍近求远,弃真认假,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枉自摆抛,岂不可叹可悲哉!   人生本来良知之健德,秉之于天,即天也,本来良能之顺德,,受之于地,即地也;本来虚灵不昧之神为灵性,乃地之气所化,即火也,本来纯粹不杂之精为真情,乃天一之气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顺如一,则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洒心,而烦恼顿脱。人能精神不耗,则身中坎离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气乃复。甘露降者,心清也。黄芽生者,意静也。心清意静,良知良能,一灵真性,悬于虚空之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常应常静,造化难移,万物难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长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龙窟篱内之鷃?安知有此凤巢?闻药物火候之说,疑为茅法烧炼之术,奇奇怪怪,无所不为。殊不知修炼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满堂,保命全形,富贵无比。一切世间滓质之物,何足恋乎? 其七
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认本乡。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上诗言人人有长生之药,而末言药生之处、药生之时,故此诗发明药生端的;佼学者随时用功,谨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为月晦极复苏,阴极生阳之地,在人为静极初动之时,这个静极之动,即是大药发现之时。但动非外来客气情欲之动,亦非内里心意念头之动,乃天心良知之动,道心真知之动。这个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圣,起死回生,故取象为药物;因其静极之时,万缘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点光辉露其端倪,故取象为产药之处;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为黑中之白,虚无中来,动从静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为药生川源之处。这个药在先天为天心之良知,在后天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天心陷于后天,不能常存,有时发现,别名为道心;因其良知沉于欲海,光气暗晦,亦间或不昧,别名为真知。若到返还以后,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乡。盖有时发现,间或不昧处,有一点先天真一之生机存焉。借此一点生机,逆而修之,何难由道心真知,而复还于天心良知耶。但复还不难,总要知的静极而动,川源之处.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曰: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药生川源,须明下手时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为丹母,因其道心刚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为真铅,铅中有银,外黑内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晤而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铅。不肯直指说破者,郑之重之,恐为匪人所窃盗也。这个道心真知,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渐采复还。复还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寻求。真知乃天一所生,为纯粹至清之阳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为滓质至浊之阴水,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现,真铅不见。铅遇癸生者,正阴阳二气交接,癸方生而犹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须采取归于悬胎鼎内,则情欲无施,亦自消灭。张三丰所谓要采他出墙花儿朵朵鲜者是也。金逢望后者.既得真知来复,借此-点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进于刚健中正,纯粹之精。如铅中炼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良知良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应物,潜跃无不随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犹如一轮明月当空,照见三干大干世界,通幽达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弃有为而入无为矣。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圆极必亏,明极反暗,如望后之月.阳中生阴。真知有伤,真者昧而假者来,所有者后天之滓质,何堪尝之乎?  故当真知复圆之时,急送中央土釜,封锁坚牢,不使些子渗漏,复以本性中一点虚灵流珠配合,借阴济阳,以虚养实,防危虑险。期必至于刚柔如一,阴阳相当。二八数足,不多不少,进于矿尽金纯,无一点气质而后已。然欲二八数足,全凭调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识急缓。时当进阳即进阳,时当运阴即运阴。大小无伤,两国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气,从虚无中来,凝结不散,圣胎成象矣。调停火候,正以刚柔不停而调之。药重一斤,刚柔俱归中正,二八相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混成,刚柔悉化,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永为不坏之物矣。噫!月至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药物本自难知,火候亦不易晓,学者可不急求真师乎?此诗药物火候,还丹大丹妙用,无不包括在内,为十六诗中着紧之处。读者须要细心穷究,不可轻放一字过去。果有所梧,就证真师,可因一言而知万法矣。 其八
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
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
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
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上诗言真铅真汞,二药配合,方能成就金丹。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间有形之物,烧炼而成,故此诗紧接曰:"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三黄者,琉黄、雄黄、雌黄也;四种者,朱砂、水银、铅、硝也。三黄四神众草,与我非类,焉能接命?焉能了性?不能接命了性,尽是空事,非真道也。《三相类》曰:"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功。"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身中即具阴阳之气,阴阳之德。阳者刚也,阴者柔也。刚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阳刚阴柔者,即性命之源也。同类者,阳以阴为类,阴以阳为类。阴阳得类,则刚柔相应,如夫妻久别,忽然相会,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阴中之阳为真阳,刚健中正也;阳中之阴为真阴,柔顺中正也。刚柔俱归中正,阴阳相当,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亲,浑然一气,凝结而不散矣。  阴阳得类,二八相当,后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刚健,人心柔顺,真知灵知,两而相合,本来一点良知良能之灵根,从虑无中露出。如潭底红日上升,阴怪自灭;似山头偃月高挂,药苗新鲜。盖以正气生而邪气自退,真者复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红,山头月白,皆状真阳发现,天心复见之象。天心复见,知能俱良,是谓金丹。这个金丹,是我本来所具真阴真阳,刚柔配合网成,乃尽性至命之真宝,岂是凡砂水银演练而成乎?其九
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见龙虎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上诗言金丹药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众草凡物,则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阳失陷之后,-身所有者,乃阳里之阴精耳。阴精不仅是交感之精。凡涕、唾、津、液、血、气,皆是阴精。其质不刚,身存则存,身亡则亡,随幻身而有无之。若修此阳里阴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转觉嬴尫,事终难成。彼世之劳形按影,服气飨霞,与夫千门万户,不是炼阴精,便是补阴精,与道相隔,愈修愈远。安能伏真铅真汞,而归于一气;驱真龙真虎而合为-家耶。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阴阳两而合一之道,阴阳合一,其中有生机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灵父圣母而成真身。灵父即刚健之真知,圣母即柔顺之灵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阴阳。但不过有圣凡之分,逆顺之别耳。若人穷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彻,知的父母如何能会,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产,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长。则修道始终,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还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为大药王矣。盖修真大道。只是一个生身之理,更无别法。彼一切旁门,孤阴寡阳,着空执相,独修一物之徒,岂知有此乎?其十
好把真铅著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
但将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已知永寿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上诗教人穷取生身之处,返本还元。然返本还元,须要识得真铅一味大药。识得真铅,则识得一万事毕,其他皆易事耳。真铅不是别物,即前所云道心之真知是也。真知又名真种,识不得真种,修道无本,万般作用,徒劳功力,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着意寻三字,有格物致知,穷理功夫在内。学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穷实理:实理通彻,下手修为,立杆见影。若不穷通,妄冀天宝,便是悬虚不实,空度光阴矣。   地魄水金,阴中之阳,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阳中之阴,皆灵知之法象。但将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灵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灵知而养真知也。真知,刚,属阳,为夫;灵知,柔,属阴,为妻。以夫制妻,妻自顺夫,妻顺未而夫亦恋妻,夫妻相得,生机常存。《参同契》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者是也。真知灵知,两而合-,刚柔归中。变为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圣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龙虎伏,德重而鬼神钦,方且寿永齐于天地,更何有烦恼上心乎?十一
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
炼成灵质人难识,消尽阴魔鬼莫侵。
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上诗言道高德重,龙虎鬼神,俱皆驯顺,则是有道不可无德,有德不可无道也。夫至道不繁,大药不远,白云近在眼前,黄芽却生家内。若有肯心,顺手可得,故曰不难寻。但此道为超凡入圣,起死回生,天下希有之事,虽不难寻,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故又曰达者须凭德行深。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难寻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气,并土而为五行。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又上元、中元、下元,亦为三元。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阴阳。乾阳金,兑阴金;坎阳水,艮阴水;震阳木,巽阴木;离阳火,坤阴火。八卦虽配四象阴阳,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为阴土,艮为阳土,五行之气,亦在其中。五行在人为性、情、精、神、气之五元,发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三元在人为元精、元气、元神,八封在人即五元五德、刚柔之性。总之四象三元八卦,皆是五行所变,非五行之外别有四象三元八卦也。四象五行金借土者,即仁、义、礼、智,全借信成也。三元八卦岂离壬者,即性、情、神、气,不离精一也。黄芽者,土之生机,信在于中也。白雪者,水之轻清,精至于一也。仁、义、礼、智归于信,允执厥中,而黄芽渐长;性、情、神、气归于一,惟精惟一。而白雷飞空,精一执中,修之炼之,念久愈力,道心常振,人心常静,真知灵知,两而合一,一粒圆明宝珠,悬于虚空之中。常应常静,色空不拘,显晦随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人难识,鬼莫侵,岂虚语哉?此道也,至简至易,约而不繁,知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三年九裁。但世间少德行丈夫,无真正男子,多执柯伐柯,犹以为远。仙翁云:欲向人间留秘曲,未逢一个是知音。岂不可悲哉? 十二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绿叶阳先倡,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即斯为日用,真源返此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上诗言德之不可不修。此诗言道之不可不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金丹之道,全以阳健阴顺为运用,阴阳合一,则生丹而延命;阴阳相违,则乖戾而丧命。 试观草木无情之物,始而绿叶阳先倡,次而红花阴后随,阴阳两不相离,类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外乎阴阳而成者,不过常道顺而仙道逆。顺者顺行阴阳也,逆者逆运阴阳也。世人只知顺行之道,不知逆运之道,所以逐于假境,迷其真源,阳极而阴,阴极而死矣。学者第一着先要识得阴阳二物。识得阴阳,即知的真源。真源者,即玄牝之门,生阴在此,生阳在此,顺亦在此,逆亦在此。知常返本,立登圣域。但阴阳不一,有先天阴阳,有后天阴阳,有命中阴阳,有性中阴阳,有真阴阳,有假阴阳;有外阴阳,有内阴阳。这些阴阳,俱要追究个了然,方敢下手。若不识真阴真阳,乱作乱为,弃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十三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上诗教人认识阴阳,此诗教人究明功用。功用者,颠倒阴阳之法也。不识阴阳颠倒之法,怎知火里栽莲之妙。颠者何颠,倒者何倒,白虎属金,即乾宫一点刚健中正之气,名曰道心,投而为真知之情。因交后天,人心用事,道心不彰,真情昧而妄情生,如白虎自我家出外,走于他家而伤人矣。颠倒者,仍于妄情中返回真情,与真性配合,如牵白虎由他家而复归我家养矣。真情既运,真性即现,性情相恋,先天真一之气,自虚无中来,结成一粒宝珠,如圆满之月,光辉照耀,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参同契》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者是也。还丹既结,良知良能,静则无为,动则自然,从容中道。药即是火,火即是药,采取之功无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以造化炉中,阴阳和气,真火煅尽后天群阴,化为纯阳,是谓丹熟。吞而服之,脱胎换骨,跳出凡笼,与天齐寿,长生不死矣。 十四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
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归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是知太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上诗有颠倒阴阳之理,此诗言攒簇五行之功。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气浑然。因交后天,各-其性。金木不并,水火不交。真土埋藏,假土张狂。性乱命摇,阳气尽而阴气纯,个死岂能乎?仙翁提出三五-三字,教人攒簇五行,归于一家,还我本来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之面目耳。但三五一三气,古今来不知迷了多少英雄。其间明得者,可数而知。
  夫所谓三五者,即河图五行之生数。东三木,南二火。火生于木,木火为一家,一五也。西四金,北一水,水生于金,金水为一家,一五也。中央土自成一家,一五也。修道者能明的三五,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攒簇五行,则性、情、精、气、神凝结,仁、义、礼、智、信同气,是云三家相见,在儒名曰"太极",又曰"天理",又曰"至善",又曰"至诚";在道名曰"婴儿",又曰"先天一气"。又曰"圣胎",又曰"金丹";在释名曰"圆觉",又曰"真空",又曰"法身",又曰"舍利",又曰"摩尼珠",等等名字。总而言之曰"天良本性"。道复本性,良知良能还元返本,温养十月,气足神全,脱离苦海,身外有身,入于不生不灭之圣基矣。 十五
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
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
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   上诗言攒簇五行,归于一气,方入圣基。但攒簇五行,须要识得先天真一之气,方可下手。坎中一阳,乃乾家刚健中正之气,为道心真知,取象为真铅,乃天一所生。具有先天真一之气,为生物之祖气,成圣成仙在他,作佛作仙在他,乃圣贤之根本,仙佛之种子,为金丹之正祖宗。所渭"知其一,万事毕"者即此。若不识真铅,是无祖宗,则修丹无本。一切休妻绝粮,烧炼草木金银,吞飨云霞日月,吐纳浊气,存想景象,万般作用,不是着空,便是执相,皆是枉施功力,与金丹之事,有何干涉乎? 十六
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莫怪天机具漏泄,都缘学者自愚蒙。
若人了得诗中意,立见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诗,或言顺,或言逆,或分说,或合说;或指药物,或示火候,辨别真假,是非条陈,细微层次,散而末整。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难以进步,故此诗总结十五诗之意,示人以至简至易之道耳。  古来仙真,丹经道书,千譬百喻,设象立言,极力形容,发明道髓,虽立言有异,而其理总同,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无如后世,书愈多而人愈惑,各执己见,趋入旁门,彼岂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离,依坤归乾之一着乎?  坤位生成体者,即坎中一阳也;乾家交感宫者,即离中一阴也。坎本坤体,故曰坤位;离本乾体,故曰乾家。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刚健也,坤柔顺也。因其刚健,故易知而不犯难,因其柔顺,故简能而无勉强。易知简能,在人即本来良知良能之本性也。人生之韧,健顺如一,刚柔混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只有一个良知良能之本性,并无些子滓质。及其二八之年,阳极生阴,交于后天,阴气用事,理欲交杂,健顺不当,刚柔失节,于是阳为阴陷,天真有昧,如乾交坤,乾中一阳,入于坤宫,坤卦实而成坎矣。阴窃阳位,知识渐开,如坤交乾,坤中一阴,入于乾宫,乾卦虚而成离矣。天真昧则道心藏,而惟微;知识开则人心生,而惟危。微者绝无而仅有,阳不胜阴也;危者见景而生情,阴胜于阳也。然虽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犹末全灭,人心犹未全盛。道心末全灭者,以其有时而或黑中生白,是谓真知,但不过旋有旋失耳。人心未全盛者,以其遇事而能随机应变,是谓灵知,但不过借灵生妄耳。  修丹之道,阴中返阳,取出道心之真知,点化人心之灵知。灵知归真,真知归灵,道心刚健,人心柔顺;阴阳交感,刚柔相应;健顺相当,真灵不散;仍还当年良知良能乾元面目,是谓取坎填离,又谓依坤种乾。其实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乾家交感宫,即是取坎填离之义。取坎则坎中所陷之阳出,故仍成坤;填离则离中所杂之阴化,离仍成乾。乾坤体成,元牝立而谷神存,金丹凝结,性命到手,不为后天造化所拘矣。此乃万劫一传之天机。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说破。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诗中,发古人所未发,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结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机露泄大尽,若人了悟的诗中妙意,直登圣域,立见三清太上,岂虚语哉! 
《悟真》直指卷二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六十四卦。
  言鼎炉二首: 其一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乾,健也,取象为天;坤,顺也,取象为地。在人为刚柔之性。日中有乌,为阳中之阴,在卦为离,离外阳而内阴,其内一阴为真阴,在人为人心所藏之灵知。月中有兔,为阴中之阳,在封为坎,坎外阴而内阳,其内一阳为真阳,在人为道心所具之真知。   先把乾坤为鼎器者,以刚健柔顺为造丹之体也。次搏乌兔药来烹者,以真知灵知为造丹之用也。烹炼真知,而无一不真,则刚归中正,烹炼灵知,而无一有昧,则柔归中正。刚柔俱归中正,则道心健人心顺,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如驱乌兔归于黄道矣。黄道者,中道,乃日行之道。盖日行中道,月行九道。九道者,青朱白黑四道皆二,出黄道外,内外共八道。月与日会,日月相交而行,共成九道。日月相交处,是谓二物归黄道。人生之初,只有一个良知良熊真灵之性,井无人心,亦无道心。交于后天,另有人心道心之分,真知灵知之别。   人心者,一切知觉运动者是也,知觉即是灵知;道心者,一切境遇不迷者是也,不迷即是真知。人心只能灵知,而不能真知,其性柔,故谓阴。道心既具真知,兼能灵知,其气刚,故谓阳。虽圣人亦有人心,虽凡人亦有道心。圣人有人心者,以其不能灭知觉也;凡人有道心者,以其间有不昧处也。圣人之所以异于凡人者,真灵如一,有知有觉,能常不昧耳。凡人之所以异予圣人者,真灵相隔,有知有觉,不能不昧耳。益人心有识神藏焉,识神借灵生妄,见景生情,随风扬波,灵归于假,而人心惟危矣。   人心惟危,邪气盛而正气弱,道心不彰,而道心惟微矣。修道而炼道心真知之刚,归于中正;煅人心灵知之柔归于中正,是刚柔相合,健顺相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气流行矣。金丹怎能不生乎?金丹乃刚柔二气凝结而成,真知灵知归于中正,天人混合,如一粒宝珠,悬于虚空,无处不照.金丹有象,由微而著,由生而熟,焉有不解脱者乎? 其二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炉所以运火,鼎所以煅药。金丹之道,法坤之柔顺以为炉,循序渐进;效乾之刚健以为鼎,猛烹急炼。能刚能柔,能健能顺;志念坚固,愈久愈力;鼎炉稳定,不动不摇;可以采药运火矣。人心灵知,外阳而内阴,如日之精,日精射外也;道心真知,如月之华,月华藏内也。灵知外阳,属魂,真知外阴,属魄。灵知精魂,所谓神而神者,真知华魄,所谓不神面神者。神而神,其中有假,不神而神,假中含真。煅炼精华者,煅去人心灵知真中之假,炼出道心假中之真。假灵去而真灵定,则魂不飞而魂制矣,真知现而假知灭,则魄不散而魄制矣。魂魄既制,则真知灵知,情性相投,凝为一气,氤氲冲和,聚散变化,寂熬不动,感而遂通,一步一趋,皆是天机。此中神妙非可以言语形容者也。   言偃月炉二首: 其三
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
自有天然真火候,不须柴炭及吹嘘。  偃月者每月初三,现一钩之光于坤方;其光偃仰,故谓偃月。在人为至静之中,有一点阳光透露,有象于偃月;在卦为震,所谓"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者是也。这一点阳光,不是别物,即是道心之光。丹道之所难得者,道心。道心一现,天理昭彰,刚气渐振,山河大地,尽皆灵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药即是火,火即是药,自有天然造化之炉,真正之火,何须丹灶柴炭吹嘘之功乎? 其四
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
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偃月炉,即前所谓道心。玉蕊者,玉为温柔之物,属阴,蕊为光华之物,属阳。玉蕊即阴中之阳,喻道心之真知。朱砂鼎即人心。水银者,流动不定之物,属阴,即阳中之阴,喻人心之灵知。道心常现,真知不昧,人心之灵知自然平静,不能飞扬;再用调和之功,以道心所具之真火,煅尽人心中之假灵,而归于虚灵。天人合发,真知灵知如一,知至而意诚,是名黄芽。黄芽即真灵之所种,其灵得土温养,如草在地,方芽而色黄,故名黄芽。真知灵知二物,火力调和以后,归于中正,已入中央上釜,再加真意温养之功,十月气足,自然成熟脱化矣。
言真铅四首:其五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造化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道心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气.取象为铅,乃成圣成贤,作佛作仙之真种子。若欲修炼大丹,舍此真种,再无别物矣。世间痴迷汉,徒修一身,有形有象之物;咽津纳气,自谓修道,殊不知一身所产者,乃后天滓质之物,安能生先天至灵至圣之丹?此乃鼎中无有真种,犹将水火煮空铛耳。其六
调合铅汞要成丹,大小无伤两国全。
若问真铅是何物,蟾光终日照西川。  金丹,乃道心真知之真铅,人心灵知之真汞而成。欲修金丹,先调铅汞。道心刚,属阳,为大;人心柔,属阴,为小。人心无道心,借灵生妄能以败道。若以道心制之,灵明不昧,能以助道。道心固不可少,人心亦不可灭,但不使人心妄用其灵耳。古人教人死人心者,死其人心之假灵,非死人心之真灵。若不分真假,一概死尽,则入于顽空寂灭之学。伤其小,即害其大,阴阳偏孤,生机气息,将何而成金丹大道乎?故曰大小无伤两国全。两国全者,人心灵知、道心真知,两而合一,以真知而统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不散,依然良知良能,浑然天理,圆明本性,金丹成矣。
  盖真知灵知,乃良知良能之总体,在先天则谓良知良能,在后天则谓真知灵知。后天中返出先天,则真知即是良知,灵知即是良能。真知灵知,本来原是一家,无有两样。因交后天,一点良知之天真,迷失于外,为他家所有;我家所存良能之灵,亦杂而不纯,迁移不定。若要返本还元,仍要在假知中讨出个真字下落,引回我家,方能灵知不昧。这个真知,为至刚至健之物,故取象为真铅。真知具有先天真一之气,又取象为水中金,又取象为月中光,水中金,月中光,皆阴中有阳之义。但这真知,未经复还,犹在他家,不为我有,故曰蟾光终日照西川。月中有金蟾,蟾光即月中之光,喻真知外暗而内明也。终日照西而不照东,分明光耀在彼矣。仙翁后诗云:"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正是蟾光终日照西川之旨。学人果能知的蟾光终日照西川,是实实知的真知下落,即可以照东,与灵知相会矣。噫!顺去死,逆来活,往往教君寻不着,真知岂易知哉? 其七
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避世离尘,入山养静,乃丹还以后之事。不知者入山养静,以为可以长生。夫长生之道,须要得真铅一味,方能取效。但真铅须要在尘世中寻出。若入山修道,山中内外。尽是阴气,何有真铅至阳之物。真铅是先天灵根,又曰天根,又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气,又曰水乡铅,又曰水中金,又曰黑中白,又曰魄中魂,又曰黑虎,又曰金公,又曰他家不死方。古人取象多端,归到实处,总是形容道心之一物耳。
  这个道心,发而为真知之妙有,藏而为精一之真空,人人具足,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家家有之。然家家有之,而非自家所有,盖其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也。因其家家有,而非自家有,所以愚人遇之不识,当面错过了也。明末彭好古不达此理,认家家有的字句,直指为女鼎,近来知几子,又以三峰采战注疏。如此惛愚迷误后学,罪莫大焉!
其八
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
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竹破竹补,抱鸡用卵,以类求也。《三相类》曰:"同类易施功兮,非类难为巧。"若非其类,不是真种,万般作用徒劳力耳。益金丹大道者,圣人之事也。欲学圣人,须求圣人之种,即真铅之真知。以此真知,修持大道,未有不合圣人之机者。圣人之机,浑然天理而已,真知而无一不知,无一不真,能以复天理,故云合圣机。既合圣机,即是圣人,奈何学人不下肯心者何哉?言用铅:其九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  金丹之道,虚心实腹,两般事业。虚心者,虚人心,修性之事;实腹者,实道心,修命之事。虚心实腹两件,性命所开,其义俱深。若欲虚心,须要识得心。盖心有人心,有道心。人心宜虚不宜实,道心宜实不宜虚。若不分心之真假是非,一概虚之,不但不能了命,而并不能了性。若识其心,不须虚人心,先须炼真铅之道心以实其腹。腹实则集义而生,客气自消,人心自虚。四象和,五行攒,金玉满堂,命宝到手,可以虚人心而养道心,了其性宗,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言不用铅其十
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
此是用铅真妙诀,用铅不用是诚言。  修丹之法,惟采真铅为要着。但铅亦不同,有凡铅,有真铅。凡铅者,山中所出,乃有形之浊物,与我无情;真铅蓄,家园所产,乃无形之道心,与我同类。自古上仙,能以超凡入圣者.皆赖其真铅道心之功,故曰用铅不得用凡铅。但道心虽是先天真宝,乃自后天中产出,有用之时,有不用之时。当其未结丹也,必借道心之真知,以制人心之灵知。人心已定,灵知不昧,道心人心,动静如一,真知灵知,虚实相应,圣胎已结,急当抽去道心之刚,温养胎息矣。夫用道心者,所以制人心,人心已静,识神已灭,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灵独存,炯炯不昧。道心无所用,可以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陆子野云:"用铅之法,如捕鱼兔之筌蹄。"鱼兔赖筌蹄而得。既得鱼兔,则筌蹄无用。用铅妙诀,实在于此。倘不知用铅之诀,当丹已结,而犹以道心为事,未免用道心而又起人心。真灵又散,金丹得而复失,故曰用了真铅也弃捐。用铅不用之诀,于此可以知矣。言铅汞:十一
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元篇。
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金丹大道,至简至易,无有多语,不过炼道心中之真知,人心中之灵知耳。道心刚健归于中正,则道心常存。以真知而制灵知,人心柔顺归于中正,则人心常静。以灵知而恋真知,刚柔相当,真灵合一,是谓铅汞相投,金丹凝结矣。其法至简至易,约而不繁,虽凡夫俗子,得之立跻圣位。但人多无大德行,无大福分,轻易不得。若有大德行大福分者,得遇真人,指示简易神妙之法,犹如睡梦初醒,始知大药即在当人,不从他得,随手拣用,无不如意,仙翁以梦谒西华有授,良有深意,不是设言,且西华真金所产之处。华者真金精明之光。九天者,纯阳无阴之境。真金者,真知之法象。阴暗之中,忽来真知阳光发现,拣此真知归于我家,与灵知相合,以火煅炼,至于纯阳无阴之地,号曰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岂果梦也哉。言虚无一气:十二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性命之道,造化之道。造化之道,生生不息之道。推其道源,益自虚无中而生一气;自一气而生天生地产阴阳;阴阳再合其中,又含一气而成三体。三体既成,一气运动,阴而阳,阳而阴,于是万物生矣。即如草木之生,始而地中生一芽,是自虚无生一气也;既而出地开两瓣,是从一气产阴阳也;又既而两瓣之中抽一茎;是阴阳再合成三体也;从此而分枝生叶,是三体重生万物张也。天地闻一切有情无情之物,皆从此虚无一气而生出,然皆顺行造化之道。修道者若知的顺行造化,逆而修之,归万而三,归三而二,归二而一,归二(疑为"一"字之误)于虚无,则无声无臭至矣。言坎离:十三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坎电者,水中起火之象,比道心真知,在至暗中发现,发现之处,正吾身中活子时也。烹轰者,恍惚不定之象。金水方者,道心真知,为精一之真情,具有金水二气也。昆仑在西方,为万山之祖脉,真金所产之处。当道心真知,在至暗中发出,如电光闪灼,忽明忽暗,恍惚不定,难得易失,急用离中虚灵之火以迎之,则真知灵知,性情相恋,阴阳相合。其中产出先天灵药,复运天然真火,煅去后天浊气,矿尽金纯,金丹成熟,吞而服之,脱胎换骨,现出清净法身,方且香风遍满尘寰,岂第遍身香而已哉。言戊己:十四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坎为水,在人为元精,发而为智;水中藏金,在人为真情,发而为义。离为火,在人为元神,发而为礼,火生于木,在人为元性,发而为仁。道心有坎之象,人心有离之象,道心人心,即具金、木、水、火之四性。但四性各别,若欲一气相生,全赖戊己之功。戊为阳土,为元气,发而为信;己为阴土,为意念,发而为欲。坎纳戊,在道心为信;离纳己,在人心为意。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意诚则己土定而人心静;欲行其道,先立其信,信立则戊土现而道心彰。若道心无信,人心不诚,虽有仁、义、礼、智,各不相顾,所藏性情精神,亦皆相背,何能结至灵至圣之神丹乎?故修道者,必以诚意立信为主;意诚信立则道心彰,人心正。彼此和合,阴阳相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散者复聚,去者仍还,故曰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戊已之功大矣哉。言颠倒坎离:十五
日居离位翻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
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日居离位(一本离居日位)
  灵知本阳也,然外明内暗,每招客气。如日居离位,外阳内阴,而翻为女也。真知本阴也,然外暗内明,具有正气。如坎配蟾宫,外阴内阳,而却是男也。后天人心,借灵生妄,道心天真埋藏,亦如女子当家,男子退位矣。  修丹之道,以真知之道心,制灵知之人心;以灵知之人心,顺真知之道心。男刚女柔,男子主事,女子听命,大业未有不成者。若不会此个中颠倒之意,是识不得道心真知,认不得人心灵知,乃乱乃萃,俱是以假为真,休将管见高谈,而欺己欺人也。十六
取将坎内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尽由(一本总由,一本更由)
  坎位心中实,即道心之真知,离宫腹内阴,即人心之灵知。取出坎陷真知之道心,点化离宫灵知之人心。一霎时中,阴气消而阳气复,复见本来乾元面目,还我良知良能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故曰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也。体非幻身之形体,乃法身之真体。法身者,本性也。人生之初,一点真灵本性,圆明不昧,刚健中正,纯粹无些儿滓质。如乾卦三奇,纯阳无阴之象,及交后天,天良有昧,灵气有假,如乾卦中虚成离,坤卦中实成坎矣。中虚者,真者离去也,中实者,真者坎陷也。取坎填离者,返还天真,仍复成当年真灵本性,如离封而又变成乾卦矣。真灵一复,主宰在手,常应常净,左之右之,无不宜之,潜藏飞跃,何不尽由心乎?后世之人,不达此理,以取坎填离,认为取肾中之气以交于心。又有取肾气后升前降而落于绛宫者。噫!别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原来非坎离。以坎离为心肾者,愚之甚矣。言五行:十七
震龙汞出自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
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自出(一本出自)
  震为龙,为木汞;兑为虎,为金铅。离为火,坎为水。龙汞出自离乡,火中出木也,虎铅生在坎方,水中生金也。火中生出之本,永为不朽之木;水中生出之金,永为不坏之金。木本生火,而火反生木,金本生水,而水反生金,是谓儿产母。古经云:"五行不顺行,龙以火里出;五行颠倒运,虎向水中生"者,即是此意。人之气性易动,如木汞之性浮,若以元神之火,煅去滓质,则气性化而真性现,永为不动之性矣。人之妄情至重,如金铅之性沉,若以精一之水,涤净尘垢,则妄情消而真情凝,永为无情之请矣。不但此也,气质化则无性火,识神灭而元神常生;情欲消则无淫念,浊精化而元精无漏。真性现,真情凝,元神生,元精固。性情精神,归于一气,仁义礼智,归于一信,是谓五行全。五行既全,浑然一中,是谓五行入中央。五行入于中央,不偏不倚,阴阳相合,是谓金丹结。倘少东没西,丢南遗北,别寻药料,而欲修成金丹难矣。诗中关切处,是五行全要入中央一句。五行不入中央,则五行分散,金丹不结。五行若入中央,则五行一气,金丹自成,学者可不先明五行乎?言两弦:十八
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
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  金丹,乃龙性虎情,两弦之气,交合而成。先取上弦之金八两,以为丹母;次取下弦之木半斤,以结圣胎。何为两弦?月自初三一阳生,至初八阴中阳半"G",其平如绳,有似弓弦"D",因其阳光在上,故谓上弦。十五圆满"O",十六一阴胎,十八一阴现,至二十三,阳中阴半"D",其平如绳,有似弓弦"G",因其阳光在下,故谓下弦。月之阳光,从西而生虎,属金,金在西,故以初八之月,谓虎之弦气;月之阴体,自东而出,龙属水,木在东,故以二十三之月谓龙之弦气。真知之情刚,象虎,如月之阳光也;灵知之性柔,象龙,如月之阴体也。真知刚情,进至于中正,如月上弦生出之阳光,是金八两也,灵知柔性,退至于中正,如月下弦退出之阴体,是木八两也。月才天际半轮明,正是真知刚情,进于中正之时。真知进于中正,柔中有刚,灵知为真知所制,已不能飞扬,阳统阴而阴顺阳,即有龙吟虎啸,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效。当斯时也,正好用功修持,借阳济阴,使灵知柔性,亦归于中正。灵知归于中正,刚中有柔,真知灵知,俱归中正,二八两弦之气,分数已足,阴阳相当,刚柔如一,一时辰内管丹成矣。然不到二八数足,或阳多而阴少,或阳少而阴多,俱不能成丹。惟阴阳相当,不偏不倚之谓中,始能一时辰内管丹成。一时之功,岂易能哉?苟不下数十年死功夫,不能遽然到此境界也。言调和:十九
华岳岩头雄虎啸,扶桑海底牝龙吟。
黄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  华岳在西,扶桑在东,虎为金情,龙为木性,有生之初,性本相合,金木相并,一交后天,假者来而真者昧,性情分为两处,如龙东而虎西矣。虎称雄者,金情刚也;龙称牝者,木性柔也。然虽真情为假情所隔,真性为假住所掩,真情真性,未尝不欲相会也。山头雄虎啸,海底牝龙吟,阴阳隔碍,潜通之象,隔碍潜通,即能相会,但其间无调和之物,故不能会耳。黄婆者,一名真土,一名真意,一名其信。真信一现,则意诚而心正,假者去而真者来,情归于性,霎时性情相合,如媒妁通信于两家,遣作夫妻而共一心矣。二十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复姤自此能运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木能生火,火木一家,故谓赤龙;金能生水,金水-家,故谓黑虎。·金木水火为四象,戊己为土,土能和合四象,四象加上土而为五行。但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是在人运用如何耳。道心真知之情动,是谓复,法当进阳火以造丹;人心灵知之性静,是谓姤,法当退阴符以温养。时当用阳即用阳,时当用阴即用阴。阳健阴顺,用九用六,各随其时,真知灵知,两而合一,入于中央,五行攒簇,金丹成就,自然而然也。言龙虎:二十一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
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两手(一本两兽)
  真知之情,灵知之性,虽是先天之物,然落于后天,理欲交杂;真假相混,相隔已久,不能遽然驯顾,故曰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也。但金丹之道,有借假修真,以真化假之法。其法顺其所欲,渐次导之,下一层死功夫,不合而必至于合,不和而必至于和,愈久愈力,妄情自去,真情自生,气性自消,真情自现,假者永灭,真者常存。无情之情,方谓真情;无性之性,方谓真性。真情真性,两而合一,心死神活,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化为一块紫金霜矣。金者,坚刚不坏之物。金至于紫,从大火炉中煅炼而出,为足色之金。紫金而化成霜,形质俱消,浑然一气,超出乎阴阳之外矣。 言炼己三首:二十二
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
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观天者,观吾之天性也;明五贼者,明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相克也。察地者,察吾之心地也,安民者,安精神魂魄意,各居其所也。修丹之道,莫先于炼己;炼己之要,先须观天性。天性不昧,则五贼难瞒。次须察心地;心地清净,则五物皆安;五物皆安,则精固神全,魂定魄静。意诚是谓国富,于是战五贼而退群阴。阴气化而为阳气,杀机变而为生机,可以见圣人矣。圣人者,即良知良能本来之面目,又曰圣胎。五贼降伏,变而为五元,发而为五德,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非圣胎乎?诗中战字,大有深意,盖五贼在心,施行于天,非有与天争权之大法力,不能降伏。战之正所以奋大用,发大机,勇猛精进,愈久愈力,不使半途而废也。古仙云:"一毫阳气不尽不死,一毫阴气不尽不仙。"炼己必炼至于无一毫阴气,五行混化,矿尽金纯而后巳也。二十三
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
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  炼己之道,不能遽然成功,须要顺其所欲,渐次导之。盖人真灵之窍,锢闭已久,积习已深,五贼作祸,非一朝一夕,最难剿灭。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者,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也。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者,欲取于人,不失其己也。内而防危虑险,外而勤功煅炼,则假者可去,真者可保,何愁大道不成乎? 二十四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总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公。
  人自后天用事,识神当权,身中所具后天五行之气,历劫所带烦恼根尘,与夫现在习染秽污,一时俱发。若无大法力,大手段,何能攻伐得尽?倘不会钻研实理,而即冒然下手,以心制心,攻之太猛,有时君火相火俱发,不但不能攻贼,而且为贼所攻,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木反为火所焚,自伤其生。《参同》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金华者,即道心也。道心者,非心之心,本于天真身所出,具真知之情,有刚正之气,万物难瞒。道心光辉一现,群邪退避,其果决刚断,如金之利。故以道心名金公,钻研实理,即钻研以金制木之实理耳。盖大丹以金公为主人公,若舍金公而欲炼己,徒取其祸。故张三丰云:"炼己时须用真铅。"真铅金公,皆道心之别名乎。言金公:二十五
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
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宅女结亲情。呼来(一本唤来);作亲(一本结亲)
  金公者,即前所云道心真知也。真知为真情。人生本来性情一家,不分彼此,以体言为性;以用言为情。情即性,性即情,同出异名,非有二也。交于后天,性情迁移,真情昧而妄情生。刚正之气,为客气所蔽,不由于我。如东家之子,而寄生于西邻矣。且寄生于西邻,非我永不相见者,但见之认不得耳。果是志士,穷理通彻,认得真实,一呼即来,如空谷传声,绝不费力;更能养于密室,常加护持,与姹女真性配合,阴阳一气,结作亲情,仍是东家之物矣。姹女者,宅中之女,即灵知之性。性本阳而谓女者,性主柔,象木,故谓姹女;情本阴而谓男者,情主刚,象金,故谓金公。金公久已出外,一旦还家,与姹女相会,分外情亲,未有不生丹者。故《参同》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金木相并,情性相合,即是还丹,此外别无还丹。 言姹女:二十六
姹女游行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
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  姹女,即前诗所解灵知之性是也。因其入于后天,人心中有识神居之,未免真中有假,因灵生妄,见火则飞,游行不定,所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是也。欲修金丹,必先使此一点灵性,游行于所当行之方,虚其灵而不昧其灵,则灵归真灵矣。前行须短者,以性求情也;后行须长者,以灵养真也。以性求情,一时结丹之妙,故谓短;以灵养真,十月温养之功,故谓长。宜短即短,宜长即长,是谓自有方。依其方而行之,金丹有望。但须先黜聪毁智,回光返照。将此一点灵性,安于中央正位,是谓归来却入黄婆舍。黄婆舍即不偏不倚。中正之舍。灵性中正,心正而意诚,意诚而信真,信真而不游行于外。由是以性求情,情来归性,性情相恋,合为一气,是谓嫁个金公作老郎。作老郎不是寻常语,大有深意。盖修丹之道,始而以灵性招真情,真情复而灵性不动不摇,灵性亦自归真。既而以灵性钤真情,必须养真情于纯阳无阴之地而后已。如郎老妻老,夫妻偕老,不使中途反目破镜也。此正后须长之意,学者须要深究。 言火候二首:二十七
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  还丹之道,惟取朱砂黑铅二物药料,煅炼成宝,以延性命。朱砂者,离中一点虚灵之气,即灵知也,属于人心;黑铅者,坎中一点刚正之气,即真知也,属于道心。因其人心灵知,外明内暗,明属火,火色赤,取象为朱砂;因其道心真知,外暗内明,暗属水,水色黑,故取象为黑铅。此无形无象之砂铅,而非世间有形有象之砂铅。既识真知灵知之砂铅,即可以随手采取而无难矣。然采之必须炼之,若识药而不知炼药之法,亦与不识者相等。故曰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盖金丹全赖火侯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老嫩,练药须知时节。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炼之火候,有下手之火挨,有止歇之火候,有进阳之火候,有退阴之火候,有还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减之火候,有温养之火候。火候居多,须要大彻大悟,知始知终,方能成功。倘差之毫发,失之千里,而欲成丹难矣。 二十八
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古来仙真,契论经歌,所言修真药物火候,最详最切,至真不假。虽论之而论不及,虽言之而言不尽,何尝不将火候著于文哉?但契论经歌,其意深奥,或言性,或言命,或言药,或言火,或言修命火候,或言修性火候,或言外火候,或言内火候,非不言火候也。但言之散乱不整,若不遇明师,整网提纲,叠衣提领,不能知耳。故曰不将火候著于文。又曰须共神仙仔细论。此是教人参究契论经歌,又求明师印证,不得置契论经歌于不读,专求于师;亦不可以契论经歌为自悟,而不求师。如果契论经歌无火候,何以云契论经歌讲至真乎?大抵学人,契论经歌亦要读,明师亦要求。读契论经歌,可以辩邪正真假,扩充识见,访求明师,所以印证其所辨所见之理耳。自参求师,缺一不可。 言采药火候:二十九
八月十五玩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
若到一阳才动处,便宜进火莫延迟。才动(一本才起)
  月到中秋之时,金精壮盛,道至刚健中正,本性圆明。圆明之功,全在道心耳。一阳才动处,即道心一点真知之阳光,才动而未大动,天根方露端倪。当此之时,急须下手进火,采入造化炉中,渐采渐炼,由微而著;自一阳而必至六阳纯全,亦如中秋之月,分外光辉,照彻宇宙。莫延迟三字,乃吃紧语,盖道心真知之光,难得而易失,若稍延迟,光气又散,当面错过也。 言抽添火候:三十
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帷。
受气之初容易得,抽添运用切防危。  此诗紧接上诗而言。一阳才动,收归鼎内,心平气和,虚室生白,光辉内聚,暗中出明,如照幌帏矣。崔公云:"受气吉,防成凶。"盖一阳来复容易,而纯全最难,必须防危虑险,用抽添增减之功,方能济事。抽者减去人心灵知之有余,添者增其道心真知之不足,抽之又抽、添之又添,直到无可抽添处,人心不起,道心常存,真知灵知相合,内外光明,方无半夜风雷之患。时以道心初复,阳气微弱,阴气正盛,若无抽添之功,稍有懈怠,得而复失,故抽添之功为贵,抽添之功,即是防危之功,非抽添之外,又有一防危。抽添不在防危之外,陆危即在抽添之中,两者一事,学者须要着眼。 言温养火候:三十一
玄珠有象逐阳生,阳极阴消渐剥形。
十月霜飞丹始熟,此时神鬼也须惊。  元(系"玄"字之误)珠者,至阳之珠,为圆明不昧之物,乃金丹之别名,即人当初良知良能之本性,这个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象乎玄珠。此珠是道心一点刚健真知,集义所生而成象,生而又生,浩气充塞,光辉圆满,阳之极矣。阳极须当以阴接之。阴消剥形,借阴养阳,化去阳刚之燥气。渐剥者,必用十月之功也。十月温养,矿尽金纯,化为灵霜,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如霜飞虚色,不落有无之象,而丹始熟矣。致此地位,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移;功成人间,名录天上,神鬼怎得不惊乎? 言结胎火候:三十二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锻,炼成温养自烹煎。  前弦者,阴中之阳,真知归于中正也,后弦者,阳中之阴,灵知归于中正也。真知灵知,俱归中正,刚柔相当,其相当处,是谓前弦之后,后弦之前。当此之时,真知灵知,大小无伤,两国俱全。其中生出先天一点灵苗,药味平平,阴阳混成,急当采取,收入造化炉中,煅拣成真,结为圣胎。到此地位,药即是火,火即是药,用十月温养之功,自有天然真火烹煎,由微而著,无形生形矣。 言阴阳归中:三十三
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初开北地花。
若使青娥相见后,一时关锁在黄家。  长男为震。西方酒者,金水也。初三月现庚方,至阴之下,一阳下生,在卦象震,故曰长男乍饮西方酒。少女为兑。北地花者,水中生金花也。月华之生,自兑至坤,阴中阳现,故曰少女初开北地花,二句皆言一阳发生之象。曰乍饮,是生平未饮,而今忽饮。曰初开,是前次末开,而今方开。乍饮初开,俱写道心真知易失而难寻之意。盖道心埋没已久,真知有昧,忽于至静之中,偶然发现,如乍饮酒初开花。此便是返还之机,良宵佳逢,不可错过,须当乘时采取,与灵知配合,关锁于中央黄庭室内,夫妻相见,自然生丹。灵知为性,阳中之阴,属木,木色青,故以灵知取象为青娥。真知灵知相见,同心一气,自然归于中央。但归则归矣,若不知关锁,恐有合而复离之患。既关之,又锁之,门户紧封,不合者而必合,既合者而常合。张三丰所谓"东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黄婆劝饮醍醐,一日掀开醉一场"者是也。关锁二字有防危虑险之功,盖阴阳初会,性情犹未纯一,必须勿忘勿助,严密防护,方能无渗无漏,金丹自虚无中凝结矣。此乃天机,非师罔知。
言沐浴:三十四
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得临门药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金丹(一本金砂)
  卯兔之月为春分,阳气升于天地之中,酉鸡之月为秋分,阴气升于天地之中。春分属木,生气也,为德;秋分属金,杀气也,为刑。德所以生物,刑所以成物。非刑不成德,非德不全刑。有刑有德,而天地造化,得以一气流行,循环不已矣。修道者莫(系"真"字之误)知之刚,归于中正,如秋分也;灵知之柔,归于中正,如春分也;真知灵知,俱归中正,如春分之德,秋分之刑也。真知之刚健,所以制人心之邪气,灵知之柔顺,所以养道心之正气。宜刚则刚,宜柔即柔,不失其时,则刚柔中正,如春分秋分,各有其时。故曰兔鸡之月及其时也。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如一,则真灵不散,如春德秋刑,两者迭运,故曰刑德临门,药象之也。道至刚柔中正,道心常存,人心至静;真知至灵,灵知至真。真灵合一,良知良能,金丹有象,可以沐浴温养,而灶底抽薪也。否则不知止足,而犹加火煅炼,则刚而太过,柔而不及,刚柔仍不中正,药枯丹伤,倾危岂能免乎? 言文烹武炼:三十五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战知凶吉,增得灵砂满鼎红。  月本无光,借日生光。一岁与日十二会;一月三十日;晦朔之间一会。人之真知埋藏,纯阴无阳,如月之无光也,必借灵知而后生光。当灵知真知相会之时,亦如日月三十日遇逢也。至人效日月相会之象,以三十日移于一日之中,又以一日移于一时之中。一时振发刚气,借人心生道心,以道心制人心;依灵知生真知,以真知黜灵知。采鸿蒙末判之始气以为丹母,准阴阳变化之神机以为火候。是道也,有文烹有武炼。守城者,文烹也;野战者,武炼也。当文而文,当武而武,为吉,当文而武,当武而文,为凶。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聪毁智,专心而养正气,如守城也。武火者,惩忿窒欲,去妄存诚,猛力以除客气,如野战也。知的文武,明的吉凶,有事则用武火,无事则用文火。文火武炼,阴气尽而阳气纯,真知灵知相合,化为良知良能,妙觉本性;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浑然天理,绝无人欲。犹如灵砂满鼎红矣。砂至于灵,气质尽化,非色非空,非有非无,纯是清阳之气,服之可以却病廷年,消灾免难,还复本性,虚灵不昧,真空妙有,造化不能限,阴阳不能拘,万物不能伤;亦犹是耳。然世间亦有知凶吉,而不下肯心用神功者哉。
言卦意二首:三十六
否泰才交万物盈,屯蒙二卦禀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乾上坤下(),天气自上而下降,地气自下而上升,阴阳不交而为否。坤上乾下(),地气自上而下降,天气自下而上升,阴阳相交而为泰。否极泰来,阴阳才交,万物即于此而尽皆发生,盈满宇内矣。屯者()坎上震下,水中有雷,阴中阳生,所以散阴而生物。蒙者()艮上坎下,山下有水,阳陷阴中,所以养阳而成物。否泰者,万物之通塞;屯蒙者,万物之生成。通塞生成,总是一阴一阳来往运用之。阴阳来往,万物通塞生成,皆自然而然,非有强作也。修真之道,刚柔未合,即否也;刚柔相合,即泰也。当刚而即进刚以修真,即屯也;即(系"当"字之误)柔而即运柔以养真,即蒙也。知通知塞,能修能养,刚柔随时而用,变化裁成六十四卦,即在吾方寸之中矣。
  大抵卦象所以出意,得意可以忘象。若不知卦之意,仅执其卦之象,必欲一阳二阳三阳而行泰,必欲一阴二阴三阴而御否。生三阳行泰,其说犹近于理。至于生三阴御否,不亦难乎?更有以天之子时,谓阳气在坎而动,遇子而守肾,为朝屯。以天之午时,谓阳气有限而止,遇午而守心,为暮蒙。噫!以此而谓否泰屯蒙,六十四卦群爻焉能行的尽合?倘究群爻而欲尽合之,岂不枉役情乎?古仙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可为行卦爻者之明证,学者须当三思。三十七
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举世迷人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得象(一本得意);执象(一本泥象)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过明阴仪阳仪,中正不中正之形象耳。若得其阴阳中正不中正之意,可以调和阴阳,自合卦象矣。奈何世之迷徒,不究其意,却执其象,必欲朝而行屯,暮而行蒙,始于屯蒙,终于既未,而行卦气,希望成道飞升,愚之甚矣。   殊不知古来仙真,所谓期屯暮蒙者,是教人知阳生即屯,阳陷即蒙也。阳生如昼之朝,阳陷如夜之昏。当阳生之时,而即进阳火以采阳,是谓朝屯;当阳陷之肘,而即运阴符以养阳,是谓暮蒙。所谓既济末济者,是教人知阴阳已合即既济,阴阳未合即未济。阴阳已合,金丹凝结,阳火事毕,既济须防不济,阴符之功,所必用也。阴阳不合,金丹不结,阴符无用,末济急须致济,阳火之功,所必行也。此卦中所藏之意,即此四卦之意,以推之其余六十卦,无非一阴一阳之变化,故曰得象忘言意自明。苟明其卦象之意,天关在手,地轴由心,信步走去,头头是道,不必执卦象而自合卦象。噫!金虾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言庚甲:三十八
天地盈虚自有时,审能消息始知机。
由来庚甲申明令,杀尽三尸道可期。  天地之道,一盈一虚之道。盈极则虚,虚极则盈,自有其时,修道者,能审明盈虚之实理,而能克消其阴,生息其阳,始谓知盈虚消息之机矣。夫克消其阴者,即虚之机也,生息其阳者,即盈之机也。然消之息之,总不离真知之情、灵知之性。真知之情刚,属于庚金;灵知之性柔,属于甲木。刚以御外,而制伏客气;柔以处内,而静养天真。刚柔两用,内外兼修,是谓庚甲申明令。令明则刚柔得宜,消息随时,正气克而邪气化;内念不出,外物不入;无眼耳口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净倮倮,赤洒洒,是谓杀尽三尸。三尸杀尽,群阴悉化,大道可冀。此诗着重处,全在审能消息始知机一句。审者,详细熟玩,无微不入,功深日久,方能见真。能见其真,得心应手,方能消息。能消息方是知机;若不能消息,犹不得谓知机。不知机,是理未能审辨透彻,如何申明令而杀三尸?故正心诚意之学,全在格物致知也。 言元牝二首:三十九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真精即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谷神者,先天虚无之一气,所谓圣胎者是也。此气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在恍惚杳冥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乃道心人心之界,真知灵知之根,刚情柔性之本,生天生地生人。儒所谓"太极",又谓"至善",又谓"至诚";释所谓"圆觉",又谓"法身",又谓"台利",道所谓"金丹",又谓"圣胎",又谓"谷神"。其实是人生本来良知良能,空谷显灵之神耳。这个谷神,落于后天,阴阳分判,假者用事,真者退位,谷神埋藏如死矣。
  欲修金丹,必须活此谷神;欲活谷神,先须调和阴阳;阴阳不和,谷神不结。元为阳,刚健之情是也,牝为阴,柔顺之性是也。有刚有柔,则谷神长生,不死之根基立矣。盖谷神是刚柔中正,两弦之气,交合而成。两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真一之精,即谷神之别名,未经煅炼,忽存忽亡,是谓真精;已经煅炼,凝结不散,是谓谷神。真精既返黄金室,则精一归中,而谷神凝结矣。谷神凝结,道心常存,人心驯顾,真知灵知合一;良知良能,浑然天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常应常静,一颗灵光永不离矣。灵光永不离,即是谷神长不死。谷神不死,即仙翁所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谷神真精灵光,仍是一个物事,不过就已成未成分别言之,非有三样,学者须知。 四十
玄牝之门世罕知,只将口鼻妄施为。
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多载(一本千载)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元者,乾阳,刚健之德;牝者,坤阴,柔顺之德。阳主动,阴主静,谷神之动静,即元牝之门也。这个门,生天生地生人物,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本无定位,亦无形象,又号之曰元关窍。元关者,至虚至灵,有无不立也,又号之曰众妙之门。众妙者,无理不具,无德不备也。若以口鼻为玄牝,吐纳浊气,安能驱金乌玉兔归于黄道,凝而为至灵之丹乎?金乌者,日之象,阳中有阴,在人为柔顺中正之德,即灵知之灵性也。五兔者,月之象,阴中有阳,在人为刚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灵知真知,中正之德,即阳元阴牝,两弦之气。谷神乃两弦之气,凝结而成。不知元牝,安知乌兔?不知乌兔,安能谷神不死而长生耶?噫!是门为何门,顺去死,逆来活,往往教君寻不着,元牝岂易知哉! 言性情:四十一
异名同出少人知,两者玄玄是要机。
保命全形明损益,紫金丹药最灵奇。  金丹之道,只是一刚一柔,两味药料,别无他物。刚属于真知之情,柔属于灵细之性。一性一情,两者虽名有异,而实同出于先天虚无真一之气。真一之气即前诗所谓谷神,性情即前诗所谓这元牝。元牝两者,元之又元,为不死谷神之要机。盖先天自然之道,谷神而生元牝,后天还返之道,元牝而成谷神。元牝不交,谷神不结。元牝为要机者,正所以结谷神耳。元牝立,谷神结,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进阳之益,退阴之损。益阳而至于无可益,损阴而至于无可损。阴尽阳纯,谷神长生,浑然一气,绝无滓质,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伤。如火候炼成紫金丹药,起死回生,最灵最奇也。 言有为:四十二
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古真云“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无为之道。有作之道,以术延命也;无为之道,以道全形也。始于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造命之学,全以法运。盖鸿蒙未判之始气,扭天地造化之枢机,返二十四气之节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天地不能知,鬼神不能测,蓍龟不能占。虽天地鬼神蓍龟,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见之乎?终而无为者,用无为之道,以修性也。修性之道,抱元守一,万物皆空,如鸡抱卵,如蚌含珠。功夫到日,至诚前知,慧心大开,声入心通,吉凶先知,祸福预晓,谁不知之。但人只知无为之道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不知有作,而只无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纵有所修,亦不过修后天气质之性,岂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本来性命一家,并无两串,因交后天,阴阳相离,一而成两,性命各别矣。性命各别,于是性不能顾命,命不能顾性。命为物夺,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乱。性乱命摇,邪正相混,理欲交杂,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剥阳于尽,性命未有不倾丧者。故金丹之道,必先有为于后天中返先天,还我原来命宝。命宝到手,主宰由我,不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无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宜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奈何一切顽空寂灭之徒,只知无为,不知有作者何哉。 言雌雄:四十三
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
太乙在炉宜镇守,三田宝聚应三台。  黑中有白者,道心所发之真知,为刚健中正之道,故谓丹母。雄里怀雌者,人心本来之灵知,为柔顺中正之德,故谓圣胎。健顺合一,刚柔同气,人心亦化为道心,灵知亦归于真知,是名太乙含真气。太乙即阴阳混合精一之神,乃金丹之别名。将此太乙真气,入于造化炉中,温之养之,谨封牢藏,守而勿失。则精全气全神全,三田聚宝,如三台辅极,而造化在手矣。三田关元、黄庭、泥丸之说,亦非丹田、绛宫、天谷之说,亦非尾闾、夹脊、玉枕之说;乃先天精、气、神三品大药所生之处,无形无象,亦无方所。以其是精气神所生之处,故谓田;以其精气神三者分言,故谓三田。其实三田总是一田,三宝总是一宝。因其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三层功夫,故以三田分言之。若到炼神化虚时,只有一虚,而精、气、神亦归于无迹,更何有三田之说乎? 言有无:四十四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
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恍惚者非色非空,不定之象;杳冥者至寂至静,不睹之处。恍惚中有象,灵知也,杳冥内真精,真知也。灵知外阳而内阴,为有中之无:真知外阴而内阳,为无中之有。修道者欲成金丹,须在恍惚中寻灵知,杳冥内觅真知。果能心会神悟,认得真实,是谓已见。既已见的,以真知而制灵知,以灵知而养真知,则有无从此眷恋,自相入而交感,金丹立成。否则不知恍惚中象,杳冥内精,是未见金丹药料是何物色,而欲妄想结丹,如何想得成乎? 言服丹二首:四十五
四象会时玄体就,五行全处紫金明。
脱胎入口身通圣,无限龙神尽失惊。紫金(一本紫光)
  金丹之道,全是攒簇五行,和合四象。若四象会,则性情精神相合,而元体已就,更能允执厥中,用天真火煅炼,是谓五行全。五行既全,仁、义、礼、智,皆归一信;性、情、精、神,皆化一气。健顺混合,刚柔无迹,真知灵知,亦变而为良知良能,至善无恶,混然天理,圆通无碍,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如黄金煅为紫金,光明外射;吞而服之,化尽后天群阴,露出先天法身,入于圣人之基,我命由我不由天,龙神焉得不惊乎?入口之义,乃顿悟之谓,非服食之说。先天之气,煅炼成熟,忽的由渐而顿,由明而诚,如丹药入口,万病俱消,所以身能通圣。学者须要会的言外意,不得泥文执象。若以入口,祝为口中吞服,诚思先天之气,无形无象,吞个甚么?服个甚么?于此可以晓然矣。 四十六
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
从此众仙相见后,海田陵谷任迁移。海田(一本海潮国)
  华池宴罢者,取坎中真阳,入于造化炉中,道心稳定而实其腹也。月澄辉者,道心常存,真知慧光朗照,不隐不瞒也。跨个金龙者,乾为金,为龙。取坎中道心,真知之一阳,填离中人心灵知之一阴,灵知亦化为真知,离复成乾,本来面目全现,浑然天理,圆陀陀,光灼灼,纯阳无阴矣。访紫微者,紫微大帝,乃造化之主宰,列星之枢纽。修道而至复成乾体,主宰在我,天关在手,地轴由心,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移,访紫微而与天为徒,功成人间,名标天上。从此众仙相见,任他海水潮泛,陵谷迁移,而法身永久不坏矣。 言丹自内结:四十七
要知金液还丹法,须向家园下种栽。
不假吹嘘并着力,自然丹熟脱真胎。  金液还丹之法,大药至近不遥,功夫约而不繁,家园自有药物,可以随时栽种,不须外边炉鼎吹嘘运火之力,而自然成熟脱化。
  夫丹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系混沌初分之灵根,为生物之祖气,含而为真空,发而为妙有,用而为道心,养而为谷神;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为圣为贤,作佛作仙,皆由这个。这个不是别物,即吾本来非色非空,秉彝之良。只缘交于后天,识神用事,埋没不见,若遇真师点破,始知的家园目有,不从他得,一种即生,由微而著,自然成熟。仙翁曰:"须向家园下种栽。"一切旁门外道,向身外搜求者,可以醒悟回头矣。 言药自外来:四十八
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
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  上诗言家园下种栽,恐人执一身而修,故此紧接曰:“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所谓家园下种栽者,特以金丹药物,处圣不增,处凡不减,人人具足,个个圆成,不待他求,家园自有也。所谓他家不死方者,待以先天之气,交于后天,识神用事,阳为阴陷,如我家之物,而为他家所有矣。若欲返本还元,必用追摄之法,方能先天真阳,已去者而复杂,既来仍是我家之物矣。益未来属他,已来属我。因有未来已来之时,即有他家我家之别。故当未来之时,须要脚踏实地,渐采渐炼,旋添旋收,以行有为之功。虽曰有为,其实无为。曰有为者,窃阴阳,夺造化,非他一切巧伪之术,皆自然之运用。旋添延命酒者,增道心之真知,以固命也。收取还魂浆者,虚人心之灵知,以养性也。延命酒者,金汁也;返魂浆者,木液也。添其金,收其金木相并,情性合一,真知灵知凝结,丹元有象。旋添收取四字,最有深意,盖阴阳散涣已久,若不旋添收取,渐次而进,金木不能相并,性情不能相合。惟旋添收取,日乾夕惕, 勿忘勿助,日久功深,金木自然相并,性情自然和合,方能延得命,返得魂,而入于长生不死之地矣。 言内外二丹:四十九
雪山一味好醍醐,倾入东阳造化炉。
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  雪山在西,为金,象元情;醍醐,为水,象元精;东阳,为木,象元性;造化炉,为火,象元神。取元情元精之金水,倾入于元性元情之木火。以木火而炼金水,以金水而制木火。刑以成德,德以全刑,刑德两用,则金木相并,水火相济,四大和合而丹还矣。此外丹法象也。昆仑山在天地之西北,为万山之祖脉,比之先天真一之气,为生物之祖气。西北属乾,在地至高之处,高者为阳。张骞阳也,麻姑阴也。当还丹已结,化为真一之气,由微而著,阳气充足,大药发生,浑然天理,刚健中正,脱出一粒至阳之丹。以此丹而点一身后天之阴,如猫捕鼠,假阴化而真阴见,阴阳浑合,结为圣胎,故曰若过昆仑西北去,张骞始得见麻姑。始得见三字内,包功夫层次。这还丹未到阳极之时,张骞未许见麻姑;若养到阳极之时,张骞始得见麻姑。真阴真阳相见,道心人心俱化而为良心;真知灵知,尽变而为良知,一粒黍米之珠,悬于虚无之中,非色非空,照见三千大干世界,绝无遮碍,此内丹法象也。外丹者,已失而复得,从外而还于内,还丹是也;内丹者,已还而煅去阴气,从内而发现真白,大丹是也。外丹成,内丹就,功成名遂。逍遥于无何有之乡矣。 言阳精:五十
不识阳精及主宾,知他那个是疏亲?
房中空闭尾闾穴,误杀阎浮多少人!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元关一窍。所谓阳精者,以其至阳至精,而无一毫阴浊之气也。即本来刚健中正,纯粹之精,藏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所谓秉彝之良心,又谓道心,非后天至阴至浊之精可比,夫阳精在人身中,主宰造化,却除诸邪。古人名之曰真一之精,又曰真一之水,又曰真-之气,其实皆道心阳精之-物耳。阳精者,先天地所生,为主;阴精精,后天地所生,为宾。主者与我相亲,宾者与我相疏。错认阴精为阳精,行房中御女之术,闭尾闾,勒阴精,妄想结丹,焉能成之?阳精虽是房中得之,而非房屋之房,乃是一身之房。如仙翁所谓家家有,家圆种,同一寓意,岂得认为房屋之房乎?学人欲识阳精,先觅元关。知的元关,阳精在是矣。 言返本:五十一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  万物春生夏长,秋敛冬藏,此常道也。既生长之而又敛藏之,是谓返根。返之于根,是谓复命。复命者,复其天命之生气也。生气即复,自根而又发,故得以常存而不死矣。人能知万物常存之天机,而能返根复命,则亦常存而仙矣。
  但知常返本之道,其理幽深,其功细微,有药物之老嫩,有火候之急缓,有内药物,有外药物;有内火候,有外火候;有文火候,有武火候;有采药火候,有煅炼火候;有结丹火候,有脱丹火候;有修命火候,有修性火候。这些层次,须要真师一一传授,方可行持。否则,不知求询于人,依自己聪明识见,臆度私猜,以为会悟,而便冒然下手。殊不知差之毫发,失之千里,妄作招凶,理有可决! 言慧剑:五十二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邪金水配柔刚。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剑者,护身之物,乃作佛成仙之慧器,为圣为贤之把柄,即所谓还丹也。非还丹之外,别有一剑。所谓还丹者,即还本来良知良能,刚柔合一之真灵。铸剑即铸此良知良能,刚柔合一之慧器。以体言则为丹,以用言则为剑。其实剑也,丹也,总是一个,无有两件。古有欧冶铸剑,屡次不成,其妻莫邪,跳入炉中,一火成功。世称莫耶宝剑,其锋利无比。修真之道,铸剑为先,取刚柔中正之气,用水火煅炼成宝,名曰慧剑,佩带身旁,随心使用,万里诛妖一电光耳。仙翁以欧冶莫邪,喻刚柔相合之义,良有妙旨,修道者须要知的刚柔,俱要归于中正,方能点化后天之阴。若宜刚而或柔,宜柔而或刚,或刚而过躁,或柔而太懦,不中不正,便是铸剑不成。铸剑不成,内无把柄,步步阻滞,将何而完大道乎?然铸剑之方不易知,刚柔配合最难晓。倘不遇真师亲传口授,枉自猜量耳。 言调和性情:五十三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迩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竹为虚心之物,敲之则应。琴为有音之物,调之则和;龟为养气之物;凤为文明之物;玉芝为柔嫩长寿之物,刀圭为精粹不杂之物。龟、刀、圭皆属阳,凤、玉、芝皆属阴。金丹之道,虚心实腹两件事,其外更无别法。人心虚,则道心生,而腹实,如敲竹唤龟也。腹既实,以道心之刚,制人心之柔,如龟吞玉芝也。真知现则灵知静而心明,如鼓琴招凤也。心既明,以灵知之性,养真知之情,如凤饮刀圭也。道心真知,人心灵知,虚实相应,刚柔如一,常应常静,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透体玲珑,内外光明,入于从容中道圣人之域。此系窃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先天而天弗违之道,安可与凡人话之乎 言渐顿:五十四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同气同类之药,真知之真阳、灵知之真阴是也。真阴真阳,两而交合,方能自无象而凝结成象矣。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不闻不见,道归于虚,一气浑然,活活泼泼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待勉强,合于自然。始而阴阳凝结,既而阴阳浑化,一粒灵丹,悬于虚空之中,大地山河,无处不照,吞而服之,光生五内,消尽群阴,换过后天爻象,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矣。上二句由勉强而归于自然,三句出自然而归于顿悟。灵丹入腹,即顿悟之义。修道至于顿悟,有无俱不立,天地悉归空,跳出阴阳之外,不为阴阳所拘,命由自主,不由天主。若未到顿悟之川,犹在阴阳中出入,而命尚由于天,玩-始字可知矣。 言结丹至易:五十五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尽是迁延款日辰。  金丹大药,人人具足,家家现成。若能穷究实理,访拜明师,知的真知灵知二药,认得元关一窍,果下肯心,直登彼岸,一日之功,即可成赫赫至阳之丹,何必三年九载?此古仙垂语,其实不妄。但结丹在一时,温养须十月。苟无温养之功,金丹不固,必至得而复失。所言一日成者,特以阴阳交合言之,非金丹成熟之谓。成熟必须阴符阳火抽添增损之功,增之又增,损之又损,直至增无可增,损无可损,方才全的一个赫赫至阳之丹。若果是成熟之丹,岂有一日成熟之理?仙翁前诗云:"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后词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于此可以知金丹一日成之意矣。 五十六
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
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上诗言一日成丹,是不难矣。但恐学者轻慢大道,不修德行,妄冀仙道,故此诗以德行晓之。天之所命于人者,德也;人之所以报天者,亦德也。有德则天喜,修命甚易而由我;无德则天怒,修道甚难而由天。此何以故?盖无德无行,鬼神不容。动有魔障阻挡,患难疾病,半途而废,势所必有。故修道者必以修德为先。德重则以之学道,而德易学;以之修道,而道易修,特以天喜而魔障自化也。 言盗机:五十七
三才相盗及其时,道德神仙隐此机。
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三才相盗者,天地为万物之盗,万物为人之盗,人为万物之盗。及时者,万物盗天地之气而荣旺,天地即因万物荣旺而及时收敛之,是天地者,即万物之盗也。人见万物而生贪痴,万物即因人贪痴,而及时夺人之精神,是万物者,即人之盗也。万物得人栽培而成实,人因万物成实而及时取用之,是人者又万物之盗也。及时之盗,有先与后取之机,亘古神仙隐而不露。其隐者以其及时而盗之机,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消客气,扶正气。故万化安,诸虑息,百骸理,证于无为自然之道也。此诗着重处在及时二字。及时而盗,则天地万物之气为我得失时而盗,则我之气早为天地万物夺。及时即盗也,不及时非盗也。时之一字微矣哉。 言穷理:五十八
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
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阴符》、《道德》二书,乃修真之祖书。泄天地造化之机,露阴阳生杀之窃。自古及今,上士至人,皆于二经穷究实理,得达真诠,以了性命。即如仙翁《悟真》一书,亦本《阴符》、《道德》而作,学者若能明悟真,则《阴符》、《道德》之义,亦可了了。 言求师:五十九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
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上经言《阴符》、《道德》,为宝字灵文,学者宜向其中穷究矣。但恐学人执着丹经,自以为是,而不求人,故此诗教人急访真师耳。
  丹经子书,药物火候,无一不备其中,譬喻多端.无非使人人明此理,个个知此道也。但性命之学,幽隐深奥,未易辨真。如有所见所悟,必须求师印证。若不求师,自负聪明,强猜私议,岂不耽负性命乎?故曰饶君聪颖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夫性命之道,惟采先天之气为要着。但先天之气,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如之何而修炼?如之何而返还?丹经子书,未尝不言此气也,未尝不言修练也,未尝不言返还也。但极力言之而言不象,极力论之而论不及。必借真师口传心授,方能认得药物,明得火候,一往直前,无阻无挡。否则不求师诀,徒依丹经话头,稍分枝叶,白谓大彻大悟,而即任意做作,不着于空,即执于相,将在何处而结灵胎乎?此真师口诀不可不急求也。 言息机:六十
了了心猿方寸机,三千功行与天齐。
自然有鼎烹龙虎,何必担家恋子妻。  学人不能明道成道者,皆由心之不定,脚根不实之故。若果万缘皆空,俯视一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方寸清静,则内功成矣。更加积德修行,苦己利人,处处方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死心踏地,随缘度日,烦恼尽除,则外功就矣。内功成,外功就,三干功满,德与天配,即可寿与天齐。所谓有大德者,必得其齐也。夫人心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性情不合,龙虎张狂,有等等凶险之事生出。若果心机去尽,空空洞洞,不必别寻鼎器,即此便是鼎器。鼎器既立,则一动一静,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性情合一,和气熏蒸,即此便是烹龙虎,不必再问烹龙虎。是道也,药物现成,鼎器自有。知之者,虽庸愚小人,勤而行之,可登圣位。但世人看不破世事,认不得真性命,贪恋子妻,牵缠不断,费尽心机,油涸灯灭,髓竭人亡,哀哉! 言止足:六十一
未炼还丹即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
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还丹者,还其人生之初,良知良能,刚柔合一,真灵之本性也。夫人自阳极生阴,先天入于后天,良知变为假知,良能变为假能。刚柔不当,真灵有昧,如我家之物遗失于外矣。还者,还其所本有,如物已失而复得,已去而仍还也。盖还丹之道,有进退急缓,修养止足之火候,须要随时运用,因事制宜,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故丹末还之时,勇猛精进,渐采渐炼,急求其还。若丹已还,仍是良知良能,刚柔合一,真灵不昧之物。功力已到,药气已足,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当速住火停轮,釜底抽薪,用温养之功,防危虑险,保此一点真灵,在造化炉中。天然真火,自烹自煎,化尽群阴,脱出一个金刚不坏之物,方为全吉。否则当丹已还,不知止足,持盈末已,而犹加火煅炼,阳气亢燥,药物枯老,真者去而假者生,得而复失,一朝殆辱,乌能免诸。昔纯阳翁三次还丹不成,紫清翁半夜风雷之患,皆因于此。盖文烹武炼,各有其时;阳火阴符,各有妙用。差之毫发,失之千里,修德者可不慎乎? 言生杀二首:六十二
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  生门死户,原是一个。即元关一窍之门户也。这个门户,内藏五行之气,顺之则五行相伤,各自一家,五德变为五贼,生户即是死户,生门即是死门;逆之则五行相生,同归一气,五贼化为五德,死户即是生户,死门即是生门。生死之机,只在顺逆之间耳。若会的杀机中求生机,反复用之,则害里生恩,死门死户,可变而为生门生户,即丧生不死矣。户数奇,门数偶,死户变生户,假阳去而真阳生;死门变生门,假阴退而真阴生。真阴真阳生,两而合一,仍是当年至善无恶之本面。至善无恶,浑然天理,流行不息,生机常存,岂有不延年益寿者哉! 六十三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
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世间感应之道,福去则祸来,祸去则福来。祸福互相倚伏,如影随形,如响逐声。修道者知祸福倚伏,即可知吾身生杀倚伏。若能转此生杀之机,杀里求生,则反掌之间,灾即变幅,绝不费力也。生杀之机,即吾身所具五行之气。五行之气,顺之则德中有刑,而为杀机,逆之则刑中有德,而为生机。生机者存,杀机者亡。经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顺逆之间,生杀系之。转之一字,大有力量,非有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者不能转;非有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者不能转;非有俯视一切,万物皆空,以道为己任者不能转。噫!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生杀之机,岂易转哉? 言混俗和光:六十四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
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金丹大道,光明正大。在尘世中而修,在市朝中而作,非孤寂守静,避世离俗之小道。须要混俗和光,方圆应世,显晦逆从,行藏虚实,使人莫测,方是大作为,大机关。彼索隐行怪之辈,或禅堂打坐,或观空定心,或运气存想,或搬精弄髓,与夫炉火闺丹,等等旁门,安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众人触目之地做作也?不敢在触目之地做作,必是丧行,不是修行,焉能了的性命?昔达摩观见东土神州,有大乘气象,遂入中国,以了大事;慧能既得五祖之传,隐于四会猎人之中,以成正果;紫贤既得杏林之传,往通邑大都,依有力者以了性命。如三圣者,皆混俗和光,依世法而修道法,故能成仙作佛。若舍世法,便无道法。既无道法,将何所修而返本还元,保命全形乎?噫!混俗和光之天机,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  
《悟真》直指卷三  五言四韵一首(以象太乙含真气)    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灵知为阳中之阴,具有柔性。性主生,属木,木色青,故曰女子着青衣。真知为阴中之阳,具有刚情。情主杀,属金,金色白,故曰郎君披素练。但性情有先天后天之分。后天者,气胜妄情,乃气质之性情,有形有象,可见之物,不可用也。先天者,本性真情,乃真空之性情,无形无象,所用之物,不可见也。因其不可见,故在恍惚杳冥之中。曰恍惚、曰杳冥,是有其气而无其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如之何凝结而成丹乎?然虽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抟,而灵知之性,真知之情,有时在恍惚里相逢,杳冥中变化。于此相逢变化之际,神明默远,收入造化炉中,加火煅炼,一霎时间,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结成象,而真人在暗室中出现矣。此还丹法象,所谓一时辰内管丹成也。此真人出现,乃真阴真阳交合其中,一点生机出现,即所谓圣胎,非十月胎完身外有身之出现。若是身外有身之出现,岂能一霎时间,即能脱胎换骨,身外有身乎?仙翁此诗一首,象太乙含真气。若有人问真人出现之义,吾则曰即太乙含真气也。      西江月十二首,以象十二月。仙翁曰:"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丹之用。"其一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
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内药者,灵知之灵性,外药者,真知之真情.以其灵知藏于人心,入心用事,借灵生妄,故谓内药。以其真知具于道心,道心退位,真知不彰,故谓外药。真知灵知,本来一家,同出异名,故曰内药还同外药。内药者,所以修性,固须通晓;外药者,所以修命,亦须通晓。古经云:"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故曰内通外亦须通。性为阴,命为阳。金液大丹,乃取真阴真阳同类两弦之气,和合而戊。若修命而不修性,或修性而不修命,是孤阴寡阳,大丹不结,所谓性命必须双修也。但性有性之作用,命有命之作用;性为法身上事,命为幻身上事。温养两般作用,大有不同,所谓功夫还要两段也。修性之道,乃无为之道,无为主静,不假施为,守中抱一,内炉自有真火,赫赫长红,此用文火以温养也。至于修命之道,乃有为之道;有为主动,须要外炉增减,勤功煅炼,此用武火以烹煎也。增者增其真知之不足,择善固执是也;减者减其灵知之有余,黜聪毁智是也。增至于无可增,减至于无可减,性定命凝,真种到手,方为妙绝。此性命两般作用,及其外丹成就,收归鼎内即是内丹。盖未来为外,已来为内,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也。 其二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上词提明内外二药,此词言外丹行持之功。金丹之道,至神至圣,修之者立竿见影,直跻圣位,但恐人福分浅薄,难以消受耳。金丹之所难得者,真知之真铅,灵知之真汞。若识真知灵知而调和之,则刚柔相当,性情如一。不待终朝,而良知良能之形兆早见,亦如元珠暗中生明矣。盖良知良能之灵根,埋没已久,不能自出。今得真知灵知,两而合一,良知良能之灵根,虽不能遽然纯全,而其一点生机,已在恍惚杳冥之中有象。既有一点生机,由微而著,渐次可复于纯全。形兆者,纯全之先见者也。果有志士,勤而修之,不必避世离尘,何妨在市居朝。特以金丹之道,药物现成,功夫简易,不待外求,即在当人。若还说破,令人失笑耳。夫笑者凡圣同途:天人一理,只在顺逆之间耳。 其三
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依时采去定浮沉,进火须防危甚。  上词言调和铅汞,即能成丹。然欲调和铅汞,先要识得真铅之真知一味大药,方可下手。真知者真情也,在法象为白虎首经,又为华池神水,真情隐于妄情之中。情属金,故谓白虎。真情虽隐于妄情之中,而亦有时现露,天地之心复见,生己萌芽,故谓首经。首者,初也,经者,常道也。经道之初,无中生有,阴中含阳,为万物之母,即是生机。这一点生机,即为圣为贤之根,成佛成仙之本,故谓之至宝。这个生机,又谓华池神水。华池者,即元关一窍,众妙之门。因其内藏生机,故谓华池;因其生机,条理百骸.涤荡五脏,故谓神水;因其生机,经火锻炼,凝结不散,坚久不坏,又谓真金。首经也、神水也、真金也,总是生机一物又谓上善之性。上善者至善也。至善无恶,具众理而应万事,如水之有本,源远流长,利万物而不穷。此保命全形,至真之药品,不比寻常草木金石之药品也。但此药品,藏于后天,偶或一现,旋得旋失,不能久留。若欲修成九转,永远不坏,必先炼己持心,消去客气尘情,依时采取,以定浮沉。灵知藏于人心,人心动而灵知飞,易浮;真知具于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易沉。炼己持心,即炼去人心灵知,浮者而使沉。依时采取,即采取道心,真知沉者而使浮。浮沉颠倒,以道心而制人心,以人心而顺道心,以真知而统灵知,以灵知而养真知。人心静,道心存,真知灵知,同气连枝,金丹有望。然药物易知,火候最难。进火功夫,须要知药物老嫩,急缓吉凶。若冒然下手,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故曰进火须防危甚。 其四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全仗媒人勾引。
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仁慈。相吞相啖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上词言采药须凭炼己之功。夫炼己者,欲其三家相见也。金丹之道,只是刚柔二字。刚之中正为真知,取象为真铅,柔之中正为灵知,取象为真汞。取此二物,合而成丹。但真知不彰,则灵知易飞,是真知为制灵知之物也。然真知固能制灵知,而灵知又能养真知,是灵知为真知之家臣也。若先不定灵知,则真知不现,故曰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亲者,真知灵知,刚柔相合之谓。真知者,主君;灵知者,家臣。家臣不顺,则主君难以施为。盖真知灵知,所争者毫发之间。灵知尽则真知现,真知存则灵知顺;真知存则刚健,灵知静则柔顺。刚健柔顺,性情相合。故丹道取真铅真汞,两味药料耳。真知之铅情属金,灵知之汞性属木,后天用事,情西性东。如金木间隔,各自一家,而不能相会矣。若非有真性相通,则真情真性不现,真知灵知不合。真信者真意也,又名真土。真土一现,则金木自并;真信一通,则性情自合,是真信为真情真性之媒人也。真性为木,主顺主仁;真情为金,主刚主义。性情得信于中调和,则木性爱金情而顺义,金情恋木之慈仁。性情合一,刚柔相应,仁义兼全,真知灵知同气。相吞相啖,性定情忘,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凝而为一粒黍珠,圣胎有象,所调男儿有孕也。 其五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却成三姓。
更假丁公锻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停留,运入昆仑峰顶。  上词言三家相见,即结圣胎。但三家相见,非真火煅炼,而圣胎不成也。二为阴火之数,八为阴木之数,故谓姹女。九为阳金之数,三为阳木之数,故谓郎君。木之液为火,木生火为一姓;金之精为水;金生水为一姓;土居中央自为一姓,此五行而分为三姓。三姓相会,合为一姓,是谓五行全。比之修道者,元性元神,为木火一姓;元情元精,为金水一姓,元气为土一姓,此三姓为内三姓。仁礼属木火为一姓,义智属金水为-姓,信属土为一姓,此三家谓外三姓。
  修道者以内三姓而统外三姓,以外三姓而全内三姓,总以三姓成一姓为归结。但此三姓,须要勇猛修持,专心致志,下一番死功夫,方能归于一姓。丁公煅炼,即勇猛修持之功。勇猛修持,不仁而必至于仁,不义而必至于义,不礼而必至于扎,不智而必至于智,不信而必至于信。仁义礼智,皆归一信。而性情精神,亦化为一气。三姓和合.刚柔相应,性情如一,而夫妻始结欢情矣。既得夫妻结欢,愈久愈力,火功不缺,一气成功,期必至于纯阳,无声无臭而后已。故曰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项。河车者,北方正气,非功家运肾气自尾闾夹脊上升头顶之说。乃是一气成功,以水济火,水火烹煎,无有间断之意。如河中水车,载水上升下降,昼夜运转而不停息也。昆仑为万山之祖,运入昆仑峰顶,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入于真空妙有,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地位矣。其六
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游遍历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  上词言五行攒簇,运火煅炼,即可成功。然煅炼须要知的七返九还之实理。七者火之阳数,九者金之阳数。灵知之性柔,内藏邪火,邪火消而真火生,如灵汞结成朱砂,永为不飞不扬之物,火返于本矣。真知之情刚,内有燥金,燥金化而真金纯,如浊金化为液汁,永为至净至明之金,金还其真矣。此丹经七返九还之义,被世之旁门,以子数至申为九还,以寅数至坤为七返者,岂知七返九还之义乎?不知七返九还之义,焉知五行成准乎?五行成准者,火返本则火中出木而神灵。神灵则灵知不昧,金还真则水中生金而精一。精一则真知常存。灵知不昧,真知常存。真知即是灵知,灵知即是真知。金木水火,四象和合,归于中央,五行一气,不偏不倚,浑然天理,五行成准矣。然五行成准之功,总是水中金-味大药。运用之水银者,水中银即是水中金,仍是一点真知之真情。真知内含先天真一之气,为五行之根,为四象之本。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周流于四象五行诸辰之位。
  返还之道,时当阳而即进阳火,以采此真知;时当阴而即运阴符,以养此其知。阳火阴符数足,五行混化,良知良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自然通神。神者,阴阳不测之谓。阴阳不测,圣胎凝结,号曰谷神;谷神不死,是谓无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阴阳数足,是元牝已立;元牝立而谷神出入于元牝之门,长生不死,返还之道尽矣。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也。其七
雄里内含雌质,负阴却抱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纤魄圣。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变成龙,鸡餐亦乃化鸾鹏,飞入真阳清境。却抱(一本抱却),魄纤魂胜(一本魄仙魂圣),亦乃(一本亦可)
  上词言七返九还,须要阴阳数足。然运阴运阳,须要识得真阴真阳耳。雄里内含雌质者,在卦为离中虚,在人为人心所藏之灵知。负阴却抱阳精者,在卦为坎中满,在人为道心所具之真知。真知灵知,两般药物,和合方能成丹。魄者阴中有阳,即真知之神;魂者阳中有阴,即灵知之神。魄纤者阳少也,魂胜者阴多也。阳少阴多,偏而不中,金丹不成,惟真知灵知相会,而魂魄亦归于中正,化而为真性真情,阴阳混一,天理昭彰,人欲消灭。良知良能,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一粒金丹,悬于太虚之中,照见三干大干世界,纵横逆顺,奖遮拦矣。
  是丹也,人吞一粒,立地成仙;蛇吞一粒,亦变成龙;鸡飧一粒,亦化鸾鹏,直飞入真阳清境矣。但蛇吞鸡飧,亦寓丹法。蛇属火,在南为离;龙属木,在东为震,鸡在西,属金为兑,鸾鹏近水,在北为坎。蛇吞成龙,火中出木;鸡飧成鸾鹏,水中有金。火中出木,水里生金,金木交并,水火相济,一气混然,有无不立,物我归空,形神俱妙入于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矣。脱离凡世,居于清阳之境,岂虚语哉?其八
天地才交否泰,朝昏好识屯蒙。辐来辏毂水朝东,妙在抽添运用。
得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宜轻弄。  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一阴-阳之道也。一岁之中,当寅之月,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而为泰();当申之月,地气上升,天气下降而为否()。一日之中,子时为朝之首,当子而阳气内动,阴气出外为屯();午时为昏之首,当午而阳气外止,阴气内生为蒙()。否泰者,一岁春秋阴阳之升降;屯蒙者,一日朝昏阴阳之来往。观天地方才交否交泰之通塞,即识一日朝屯暮蒙之消息。盖一日阴阳消息,即如一岁阴阳消息。然一岁阴阳,一日阴阳,总是一气,来往运用之。修道者,法天地否泰之节,准朝昏屯蒙之机,当阳而即进阳火,当阴而即运阴符。阳刚阴柔,不失其时,集义而生,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如三十辐辏一毂而成轮,如千派水共朝宗而入海,浑然一气,金丹凝结。虽然金丹凝结之妙,总在于抽添运用耳。抽者,抽其假阴假阳也;添者,添其真阴真阳也。假阴去而真阳现,假阳消而真阴生。真阴真阳,归于中正,两而合一,真知灵知,性情相投,复见良知良能,本来面目。抽添之功妙矣哉!
  大抵修丹,须要识得真阴真阳,又要识得先天真一之气。此气在鸿蒙未判之先,阴阳未分之际。含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取象为水中金,取体为秉彝之天良,取用为精一之道心。丹法只取道心一味大药,这个道心虽是一味,而统五行之气,具五行之德。盖道心乃其一之水所化,一者数之始,一而含五,五而归一。其实到归一处,亦不得谓道心,只可谓浑然天理而已。故儒以浑然天理谓太极,道以浑然天理谓金丹,释以浑然天理谓圆觉。古经所云"得其一,万事毕"者即此也。如得其一,是命宝已经到手,再不必分南北西东,用攒簇之法。但只以道心而防人心,损之又损。必使人心所有客气,尽皆化去,纯是柔顺之灵知,则人心亦变为道心矣。
  盖人心有识神居之,识神有带历劫根尘与现世积习之气,并一身气质之邪。若不将此等祸根,件件损去,稍有丝毫不尽,一时乘间而发,命宝有漏,前功俱废,故曰慎前功,又曰命宝不宜轻弄。古仙云:"一毫阳气不尽不死,一毫阴气不尽不仙。"故得丹以后,须要将无始劫来、生死轮回种子连根拔去,方能命宝为我所有,永久不坏矣。其九
冬至一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潮,望罢乾终姤兆。
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上词言抽添运用之功,是教人效法天地昏晓之造化也。一岁之昏晓,十一月冬至一阳生,每三十日增一阳爻。如十一月子一阳生,为复();十二月丑二阳生,为临();正月寅三阳生,为泰();二月卯四阳生,为大壮();三月辰五阳生,为夬();四月巳六阳生,为乾();此六阳卦也。至五月午一阴生为姤(),每月三十日增一阴爻;六月未二阴生,为遁();七月申三阴生,为否();八月酉四阴生,为观(),九月戌五阴生,为剥();十月亥六阴生,为坤(),此六阴卦也。六阳月为晓,六阴月为昏,此一岁之昏晓也。
  一月之中,晦朔之间,日月交会,月受日光,三日阳光始吐海水,潮汐应之为复,每两日半增一阳爻。至十五日月相望,光辉圆满为乾。自初一至十五,六阳卦也。望罢乾终,十六至十八一阴生,阳光有亏,姤即兆始,每两日半增一阴爻。至三十月晦光尽消,独有黑体为坤。自十六至三十,六阴卦也。两日半一候,十二候行六阳六阴之卦,此一月之昏晓也。
  -日之中,又别为寒署。每日中宵子时,一阳生为复,一时增一阳爻。至巳时六阳生为乾。至午一阴生为姤,一时增一阴爻,至亥时六阴生为坤。十二时行六阴六阳十二卦,此一日之昏晓也。
  圣人移一岁阴阳昏晓于一月,移一月阴阳昏晓于一日,又移-日阴阳昏晓于一时。一时八刻,一刻十五分,八刻共一百二十分。上四刻六十分为六阳,下四刻六十分为六阴。又以一时阴阳昏晓移于一刻之中,分为十五分。以上七分半为阳,下七分半为阴,于片刻之中,采取大药,归于造化鼎炉,运阳火阴符煅炼成丹,所谓不刻时中分子午,无爻卦内别乾坤。但须要识得阴生阳生之昏晓耳。知的昏晓,则一日一月一岁之造化,即在一时一刻之中。彼世间盲汉,或以-日子午坐功,或以一月朔望行气,或以冬至夏至修养者,岂知昏晓之理乎? 其十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
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永劫在迷津,似恁欺心安忍?  上词言炼药须知阴阳昏晓,此词紧接上文,为不知阴阳昏晓者而发。夫神仙之道,原欲成己之后而成物,修道之后而修德。世之迷途,不辨五行四象之实理,不明朱汞铅银之寓言;药物未晓,火候不问,学些旁门小法乘,自负有道,便称居隐。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以一盲而引众盲,误人入于迷律,永劫不得超脱。似这欺心忍心,当入无问地狱,永无出头之日,尚望成道乎? 十一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伤,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上词言旁门外道,不明道而只有伤德,不能修德。此词言修道之后,而必修德也。
  修道者为己之事,修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修德无尽。故神仙道成之后,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物我两忘,亲冤一等;量同天地,包罗万物,道德兼该,始合本愿。到此地位,内外皆空,有无不立,形神俱妙,虎兕不能伤,刀兵不能加,无常火宅不能牵。宝符下召,稳驾鸾车凤辇,白日飞升,大丈夫功成名遂,岂不快哉!十二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禀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
本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真诠(一本深渊)
  以上十一词,皆言修炼金丹大道,须要真阴真阳同类之药配合,方能成丹。然或人疑为强作而成,实非强作,皆自然之运用。故此词总结上文之意,使学者穷究实理耳。比如牛女七夕相会,龟蛇以类相交,蟾乌晦朔相合,皆阴阳二气,一感一应,自然之交合,即乾坤造化之妙用也。盖乾坤造化之道,一阴一阳之道。阴阳相资,一气流行,阴而阳,阳而阴,阴阳往来,四时行而百物生,生机不息,所以古今常存也。修道者,若不达此真诠,舍阴阳造化之理,着空执相,强作强为,反致阴阳否隔,不但无补于性命,而且有伤于性命。愆尤且不能免,尚欲天长地久,为不死之仙能乎?否耶?
  夫天长地久之道,乃真阴真阳配合之道。真阴真阳配合,其中生机勃勃,凝结圣胎。从无而有,从有而无,脱幻身而出真身,方能与天地同长久。修道者,若欲求天长地久之事,舍真阴真阳,余无他术矣。续添西江月一首(以象润月)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自从龙女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此一词与下绝句五首,据仙翁前序,俱不在《悟真篇》正集之数,系外集者。玩其辞意,是先修命,而后修性之道。薛、陆、陈三注,因其有修命之说,故提于正集之中,今从之。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元关一窍。"一点阳精,即丹也。秘在形山,即为色身至宝也。丹非别物,即先天一点至阳之精,又谓先天真一之气,又谓浩然正气;藏之为真空,发之为妙有;其体为天良,其用为道心,是人色身中至宝,非心肾所有之物,乃在元关中藏之。元关一窍,无方无所,无形无象。此丹亦无方无所,无形无象,动静自如,色空不拘,活活泼泼的,如运火煅成坚实之物;常应常静,常静常应,变化无穷,神妙不测。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居于色身之中,而能点化色身,所谓法身者是也。故古仙云,"命之造化系乎身。"
  系乎身者,系乎法身也。法身成就,圣胎完全,命基坚牢,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可以修性矣。性之真宗,无生之妙用也。修命者所以长生,修性者所以无生,无生则无死。无生无死,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永脱轮回,超出乎天地之外,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盖无生之道,顿悟圆通,万有皆空,直超彼岸;昔灵山会上,世尊说法,有一七岁龙女,自地涌出,献一宝珠,立地成佛。仙翁引龙女献珠一宗公案,以证修持真空之性。修真空之性,即是龙女献宝珠。悟的真空,不生不灭,即是获佛神通。但命理未修,而性理难了。难了者,总能顿悟圆通,于真性能养,未免在后天中出入,未曾经大火煅炼,稍有渗漏,难免抛身入身之患。修命之后,更修性是已。从大火炉中煅炼出来,滓质尽化,从此行无为之道以修性,由渐而顿,直登最上一乘妙觉之地,焉能抛身入身乎?故曰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可知金丹大道未修性,而先修命也。   七言绝句五首,以象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其一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
何以更兼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真如之性,乃天真自如,绝无勉强,非色非空之性,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是也。欲修此性,须要了悟此性;既悟此性,须要将此性炼成一个金刚不坏之物,方能得济。若已悟而不知修炼,命不由我尚由天,大限到来,无所支持,抛身入身,焉能免诸。顿悟之后,不废渐修之功,用阳火阴符烹炼大药,点化群阴,脱去委物,现出真身。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虎兕不能伤,刀兵不能加,而为无漏真人矣。
  昔六祖既得五祖之传,隐于四会猎人之中,混俗和光,而成正果。紫贤顿悟圆通,自知非向上事,必得杏林之传,而后大成,凡以为修大药计耳。果了悟真如,即是成道。六祖既悟本来无一物,五祖半夜所传者又何事?紫贤顿悟圆通,又求杏林者何故?可知顿悟渐修,缺一不可,或先顿悟而后渐修,或先渐修而后顿悟。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此词乃由性以及命,自顿以行渐也。 其二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四果徒。
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投胎者,预察富贵之家孕妇,而于临产之时,投胎者也。夺舍者,凡孕妇临产之时,必有一阴魂等候入窍,不待彼入,而预先入之,夺其舍者也。移居者身体衰败,拣精壮生人身体,而暗中移换者也。旧住者有精壮之人暴死,借彼热尸入窍,而住旧舍者也。投胎夺舍二事,大同小异;移居旧住二事,大同小异。四者皆炼阴神出入自便,释家名为四果徒,又名外道,系二乘之法所出,非佛法悟真如之上乘也。异于常人者,不过来去分明耳。若夫金丹大道降东家,真性之龙伏西家,真情之虎以情归性,以性养情,性情相合,龙虎相会,产出丈六法身,如真金起屋,与天地并长久,永为不枯之物,何有迁此移彼之事乎? 其三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学艰难后坦途。
倏忽总能游万国,奈何屋旧却移居。  鉴形者,悬镜于壁,存神于内,日久阴神出外者也。闭息者始而一息二息不出,既而十息百息不出,渐至永久不出,气自内行者也。思神者,或默朝上帝,或云梯显圣,或思神自囟门而出,或思神自明堂而出者也,如此之类极多。初学艰难,后行坦途,年远日久,亦能出阴神而外游,但孤阴耳。气血衰败,抛此身而入彼身,何益于性命乎? 其四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谩度量。  极乐在西,西为金方;在人为刚健真知之情。此情坚贞精粹,万物难移,如金性至坚,经久不坏,修极乐即修此真知之真金也。真金煅成,有刚有柔,滓质悉化,体具光明,成为至宝。昔燃灯修之,而成玲珑宝塔,释迦修之,而成丈六金身,大都色相之中。惟炼此刚健、真知之情为真宝。除此之外,余二非真,谩度量矣。 其五
俗谓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
若将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盖性命之道常道也。常道者日用之道,特百姓日用而不知耳。欲修性命,须穷常道之理。果能细心穷理,不必读千经万典,即俗语常言中,有大露天机处。如称好人曰:"老实人,正经人,有良心,有天理,有体面,知止足,知进退,顾前后,四通八达,脚踏实地。"称歹人曰:"不是人,没良心,没天理,损人利己,瞒心昧己,伤天害理,以苦为乐,以假作真,丢三遗四,拿东忘西,不知死活,不知好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此等语,说之无意,玩之有味,何妨于此俗语常言中,拈出一二钻研,出个孔窍。即在日用常行处,逆而求之,则大地尘沙尽是真宝,头头是道,左之右之,无不宜之矣。世之学者,皆谓道无可言,不肯下实落功夫,穷究性命之理;又不能低心下气,请益师友;即或请益,亦不能老实认真;自无一物,白手讨宝。如此举止,虽出家一生,天涯走遍,何济于事哉!  《悟真》性宗直指卷四  性宗乃《悟真篇》外集。仙翁著《悟真篇》之后,尚恐本源直觉之性,有所未究,又作为歌颂乐府及杂言等,附之卷末,以备性命双修之道也。 绝句四首其一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
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真空之性也。真空不空,故其体至妙。真空之性本无体,因其内含妙有,以妙为体耳。若空而不妙,即是寂灭顽空,非如来真性,如何能遍河沙?如何万象无碍无遮?因其妙而不空,所以体遍河沙,而无处不通;因其空而能真,所以万象森罗,不能碍遮;因其遍河沙无碍遮,又谓圆通法眼。圆者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前无后,无上无下,无内无外,即如来也。通者,无处不在,无时不现,大则充满天地,小则细如毫毛,即妙体也。惟圆能通,惟通故圆,光辉朗照,一切境遇,皆伤他不得,故得法眼,即正法眼藏者是也。会的这圆通法眼,便是亲自见得如来妙体,则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天堂地狱,一概扫去。三界即是一家.十方即是全身也。其二
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之又却应。
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视之不见形,空也;呼之又却应,有也。因空而有,如谷应响;空而不空,似是如来妙体矣。然如来妙体,常空常有,常有常空,何须呼而后应?因呼而应者,犹有空在。有空在,犹为空所拘。空而不通,算不得如来妙体,不如将这个空的东西,一棒子打个粉碎。空无所空,声自何有?既无有声,自亦无空,无空无声,大解大脱,活泼泼的。所谓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也。其三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
灵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闻见觉知四者,皆昭昭灵灵,识神一物所出。因其一物常灵,所以在诸尘中,四者朋党互发,无有片刻宁静也。若能将此灵常一物除却,则四者无所凭依,而自消灭。一切迷人,识不得如来本性是真空妙有的物事。直以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真实,或空此-物,或守此一物。殊不知此物为生生死死之根蒂,历劫轮回之种子。若不将此一物连根挖去,如何认得如来本性?所谓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者是也。其四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眼前。
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如来本性,无头无尾,无背无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以言其有,又似无;以言其无,又却有。不落于有无之象,其光通幽达明,能照三干大千世界,乃自然之妙觉,原不是坐出的。一切参禅打坐之客,专弄识神之流,见些幻景假象,或梦游西天,或项后生光,或杳冥而眼见诸物,或恍惚而云生足下,自以为正果成佛,差之多矣。有志于道者,须要先将一切旁门外道,尽皆扫去,再在无形无色处,追究出个真实妙觉,本性方能得济。 性地颂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益,减着且无伤。
取舍俱无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颂名性地,盖以真性本体,如地之不动不摇,同之异之。虽境遇事物万殊,而总以平等之心应之,如千灯之照,无非-光照之,灯不一而光则一。这个性无所增,无所减,无所取,无所舍,火焚水漂,俱皆不能妨碍,亦如地之山重也能载的,水冲也能受的,万物伤损,俱皆容的。地如是,性即如是。闻见知觉,一无所有,强而名之,惟空而已。空非寂灭之谓,乃因物付物,随方就圆,以无心应之也。生灭颂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似鼻说。  如来本性,原是无生无灭的,强求生而畏灭者,何尝生而不灭乎?有生即有灭,无生方无灭。因其本性无生无灭,故不可眼见,只可耳见;不可口说,只可鼻说。眼见口说者,有生有灭之性,耳见鼻说者,无生无灭之性。眼见口说的,皆不是性;耳见鼻说的,方才是性。不见之见,方是真见;不说之说,胜于有说。盖这个无生无灭的性,无头无冕,无背无面;非有非无,不空不色,见个什么?说个什么?若能见能说,便不是真空本性了也。三界惟心颂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
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三界者,色界、欲界、无色界。色欲二界,有心之界。无色界,无心之界。有心无心,皆非佛性。颂名三界惟心,非有非无,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无心之心,始谓真心;真心之心,万物一体,无分彼此。无一物非我心者,不着于空也;无一物是我己者,不着于色也。不着于空,不着于色,一心而已。一心即是一性,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也。见物便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
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者,有识有知之人心也。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者,无识无知之真心也。人心因物有无而生灭,真心灵光常朗,有物也是这个,无物也是这个,十方通塞,无处不是这个。也不生,也不灭,非有识有知之人心可比。若以有识有知解真心者,便是人贼为子,颠倒之见,错了多矣。盖真心是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的,不离于诸境,不着于诸境。人能睹境无心,便是真心,便是菩提本面,不必别处再寻菩提本面。要之无人心,始能见真心。真心一见,立证菩提,顿超彼岸矣。齐物颂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
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
贵践尊卑,手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
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颂名齐物,人我亲疏,水陆飞行,尊卑贵贱,一体等现而已。此颂重在我尚非我-句。世人不能齐物者,皆由有我在。若能无我,何知有你,你我两忘,万物皆空,不齐而自齐矣。即心是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般无所为,即是南无及迦叶。  此颂重在知之须会无心法一句。无心,非蠢然无心之谓。若是蠢然无心,如同木雕泥塑之物,何得谓心即是佛也?大抵无心之义,是不着于色,不着于空耳。真心无体无相,原无-物,有何色乎?真心光含万象,圆通无碍,有何空乎?不色不空,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即心是佛,即佛是心,非心非佛。故曰佛即心兮心即佛,又曰心佛从来皆妄动。识得即心即佛,又知非心非佛,而无心之法得,不落于寂灭之学矣。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虑,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趋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夸己是。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雠,大小内外。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视,坦然一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则复起。不畏锋刃,焉怕虎儿。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眼不就色,声不入耳。
凡有所相,皆属妄伪。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滞。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此妙用,迥然超彼。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颂中数十言,说来说去,总是发明无心二字。妙在一无心。而在尘能以出尘.居世能以出世,自在逍遥,物莫能累矣。夫人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在内,便有无穷人心生出。人心一生,忽此忽彼,身不由主,便自不在,自己不在,以奴为主。以主为奴,如何能逍遥?若能一切无心拄杖,不动不摇,便是自在。自既能在,自由自主,万虑俱息,万缘不生,妙觉光圆,映彻表里,包裹六极,无有遐迩。真得逍遥,无心之用妙矣哉。心经颂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攸然。  蕴者,五蕴色受行想识是也;谛者,四谛苦寂灭道是也;根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也;尘者,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也;空者,寂灭;色者,着相;蕴谛、根尘、空色六者,皆心所出之法,俱系颠倒之见。若能一概扫去,则心体寂静,即是观自在菩萨,即是舍利子不生不灭。若六者之中,稍有些子法末尽,即有生灭,即不得自在。若到无生灭常自在处,方是六者干干净净的也。无罪福颂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
修善不成功德,作恶原无罪过。
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作。
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颂名无罪,福何谓哉?罪福皆由心生。有心作恶,即是有心造罪;有心行善,即是有心求福。善恶罪福,由心而有。若到无心地位,行坐且不知,何知善恶?何知罪福?故曰修善不成功德,作恶原无罪过。比如赤子,无识无知喜笑怒骂,皆出无心,有何功德罪过乎?夫无心者无人心也。无人心自有真心,真心量同天地,包罗万有,不思善、不思恶、不造罪、不求福,功德罪过,皆所不计。时人若未明的真心,而一任顽心摆弄,作孽百端,自谓无罪过,死后镬汤碓磨之报,乌能兔诸?圆通颂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
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真空之性,圆通无碍,光辉无处不照,无物能瞒。不空而自空,空而又不空,只是常应常静,常静常应而已。随他颂
万物纵横在目前,随他动静任他权。
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出莲莲自乾。  此颂虽是四句,其实是圆明定慧终无染一句之意。圆明者,妙有也;定慧者,真空也。真空自然在万物,而不染于万物。妙在自然遇万物,而能应乎万物。常应常静,随地而安,如出水之莲,生于污泥而不染也。宝月颂
一轮明月当虚空,万国清光无障碍。
收之不聚拨不开,前之不进后不退。
彼非远兮此非进,表非外兮里非内。
同中有异异中同,问你傀儡会不会。  如来真空之性,妙觉圆通,光照一切,如一轮明月当空,万国九州,均有光辉。收之不见其光聚,拨之不见其光开;前不见其光进,后不见其光退;照彼不见远,照此不见近;照表光非外,照里光非内。收拨前后进退,彼此远近,表里内外,虽照有异,而光则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活活泼泼,犹如耍傀儡而已。采珠歌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争如认得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嚣尘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六通神明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泊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子论生灭。  此歌重在"心若不生法自灭"一句。法非佛法之法,乃心中等等思虑妄想之法。心若不生,万法皆空,性珠常朗,定慧圆明,内外皎然,泡体空花,何足恋之?嚣尘满眼,自不能碍,绝学无为,如未兆之婴儿,动止随缘,无真妄之幻相。法身常露,天真佛现,方且充塞天地,光照大千,更何有浮云之障碍乎?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了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且虚空,岂有得失能豫。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凭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毘卢。
毘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
或问毘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业业尘尘,尘业非同非异。
见此尘尘业业,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即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诸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要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与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尘爱染习。
只为贪着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儿女妻妾,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着,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
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沦吞枣。
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更逞己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此歌百余言,只是"如来禅性如水,体净风波自止,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四句之义。盖如来禅性,其体至净,其清如水,不起风波,不染尘垢,或兴或居,皆是这个,不独坐时方定。苦以坐为禅,不是真禅,乃是寂灭顽空之禅,算不得如来禅性。夫真禅之禅,定慧兼该,妙用无穷,心法两忘,离尽诸相,庄严佛土,平等行慈,和光混俗,在尘出尘,处世离世,不禅而禅,不定而定。彼一切静坐取证,与夫闭口合唇,不识主人之野狐,禅昧了惺,惺使糊涂,岂知有灵源妙觉真禅之性乎?读雪窦禅师祖英集歌
漕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叮咛指引迷人路。
言辞磊落意尚深,撃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作言相寻名数。
真如宝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於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
为除妄想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挂碍。
无挂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历劫罪。
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
吾师近而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
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
问他第一义何如,却道有言皆是谤。  此歌虽是赞美祖英集,其实传说真如相。其中所云,"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执则。"二句已该集中大意。夫不留心即无心,无心则真妄不生。真妄不生则无挂碍,无挂碍则得自在,得自在则真实相常存,永离生死之海矣。"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放杖上"之句,此又仙翁言外之意。学者试思唤将来,唤的何物?穿鼻孔又是何事?所谓唤将来者,即唤真如实相之性也。穿鼻孔者,即穿非色非空之心也。悟的此性,知的此心,拄杖在手,上拄天,下拄地,无背无面,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即是西来第一义,再说甚的。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然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茔澈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仙翁此解已入戒定慧三昧,其言简,其意显。学者若能行持,可以直登彼岸。然仙翁语意虽显,犹恐学人识见不大,力量不及,未能趋行悟元。今再下一注脚,为仙翁接引方来,使其由浅入深,自卑登高,庶乎能之。
  夫戒者,对景忘情,诸尘不染之谓也。定者,至诚无妄,不动不移之谓也。慧者,随事变通,不偏不倚之谓也。能戒能定能慧,三者相须,由勉强而归自然,浑然而成一性,归于不识不知清净地位矣。其实到清净时,一性且不是,何有戒定慧之三事?故曰三-俱忘,湛然清净。若来到清净之时,三者之所必用,巳到清净之时,三者亦自浑化。三一不忘,犹不是清净禅定。颂中所云:"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湛更不要。"本为心法皆忘,故令离尽诸相。即此三一俱忘,法然清净之意欤。西江月(十二首)其一
妄相不复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前后。
悟即刹那成佛,迷兮万劫沦流。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本源自性,即是佛性。佛性,也无妄想,也无真如。只因世人有迷有悟,所以有妄想真如之名。迷自性,即生妄想;悟自性,即归真如。悟真如而刹那成佛,生妄想而万劫沦流。妄想真如,只在迷悟之间。若不悟而强灭,妄想希求真如,如何得见真如?落句曰"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可以了了。其二
本是无生无灭,强求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无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  本来真如佛性,无生无灭,亦无可增,亦无可损。因其诸尘染着,有生有灭,犹如明镜蒙昏耳。若能一朝磨去积垢旧染,仍是圆明无亏之物。以之照乾坤,万象昭然难隐,有何生之灭之乎?其三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  我性佛性,万国九州,诸方人类之性,无有两样,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如一轮明月,千潭普现。此性也可小可大,可高可低,可方可圆,可浅可深,可长可短。不落大小高低方圆长短深浅之迹。但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耳。其四
法法法原无法,空空空亦非空。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如来说法,实无法也;如来谈空,实非空也。无法之法,是谓真法;不空之空,是谓真空。真法真空,静喧语默,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已。有何法可说、何空可谈乎?若强说法,强谈空者,犹如梦里说梦,岂知真法真空之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是"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乎?有用用中无用,法本于空也;无功功里施功,空中有法也。法本空,空有法,不实不虚,不有不无,圆明不昧,久自脱化,如果生枝上,自有成熟之日。即此便是修佛性真种,再不必问如何修种也。其五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莫惊尽恁。  词中大意,只是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二句可以了了。盖神-静,而善恶荣枯,晦明隐显浮沉,皆不入心。随缘度日,坐卧歌吟,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如一池秋水,碧而且深。虽有风吹,而无波浪,有何烦恐惊恐乎?其六
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明净土,更无天竺漕溪。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如来本性,原是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的。不色不空,不明不暗,不真不妄。悟之者立地成佛,何须对镜强灭尘情乎?因其人多不悟,诺佛菩萨,假名权立菩提,使人由渐归顿,以证佛果耳。菩提者华言正道,言返邪归正,渐次有悟也。 其七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法自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
见是何尝见是,闻非未必闻非。从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人我众生寿者,彼此高低,吾伊见闻是非,皆是假相。能于此等处,一概通照看的破了,付于不知,生也如是,死也如是,生可也,死可也,生死无碍.自然了却生死矣。其八
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元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无相之相,即是实相。实相不从住相,修行布施,果报中成,乃从返朴归淳;境忘情尽中生。识得实相,一动一静,俱是天真,自获无生法忍矣。《楞严经》曰:"是人即获无生法忍。"疏云真如,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忍。其九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语成非。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筌所以捕鱼,得鱼可以忘筌;蹄所以捕兔,得免可以忘蹄。筏所以渡河,过河可以弃筏;梯所以上高,已高可以弃梯。比之言语,所以辨理,理悟可以忘言。然忘筌蹄弃筏梯四句,虽是教人悟的真性,本属无为,亦不可以空空无为,即便了事。若只空空无为,如何得到真如妙觉之地。必须将此无为脱离,方能深造自得。 其十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断常知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佛法以悟性为先,非悟了便空空无事。须要将这个空性,归于实处,方是真正佛性。故曰"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接群迷正所以行方便立功行耳。五眼者,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也。三身者,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是也。四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也。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也。万行者,一切方便功德是也。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内外兼修,真如本性,愈炼愈明。如一颗摩尼宝珠,光辉照耀,通幽达明,利物利己,永为有用之物,岂仅-空而已乎?十一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的便须行的,方名言行无亏。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  此词重在"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二句。如来正智,无处不通,即慧剑也。因其正智能以除妄归诚,故号慧剑;因其正智圆明不昧,无时不在,故号摩尼。斩摩尼非断绝之谓,乃采取之义,不使光辉外用耳。以体言则为摩尼,以用言则为慧剑。慧剑摩尼正智,总是一个,不是三物。这个正智,不是口说成的,须要身体力行度炼出来,方为得真。若身不能行,只图口说,机锋应便,以为见性,及至逢境遇事,即便昏迷,济得甚事?故曰"能将慧剑斩摩尼,此号如来正智"言。言行无亏者,方是正智;口急酬应者,不是正智也。十二
欲了无生妙道,莫非自见真心。真身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见了真心,即是妙道,再不必别处寻妙道。夫真心不染不着,不动不摇,无相无音,又名清净法身,是心也,是身也。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不可于有中寻,不可于无中求,亦不可于非有非无中取。三者既非,试想是个什么物事?见得此物事者,顿超无生,名为最上一乘之妙道。真身真心,原是一个。以体言谓真身,以用言谓真心。体用如一,身心浑望,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非无生之谓乎?   附:读《周易参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魄魂。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无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復姤昭二气之归奔。月亏盈,应精神之衰旺;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真意则象捐。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之修真之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赠白龙洞刘道人歌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
徒夸篯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
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来三万日,
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
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
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
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但看古往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身在世,也有方,只为时人没度量。
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
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
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
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
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潭中奋身起。
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
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玄珠在泥底,
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
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
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
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
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只临川空叹羡。
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
莫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
问他金木是何般,噤口不言如害哑。
却云伏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
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一含真法最良,
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
惟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石桥歌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饮泉香馥郁。
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榭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
山南潭底藏蛟龙,腾云降雨山濛濛。
二兽相逢斗一场,元珠隐伏是祯祥。
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熏熏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
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
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
黄金屋,白玉掾,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
无昼夜,要绵绵,聚散抽添火候全。
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
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
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
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己,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
劝后学,须猛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元旨。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知来生甚胎里。
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途为下鬼。     
悟道录
 
 天高地厚 日月归临 雷鸣风吹 四时代谢 月借日光 安炉立鼎 阳燧方诸 蜣螂狮兽 黒铅水银 弄影侮像 种黍种麻 接桃接杏 发化水蛇 鹤胎龟息 水冻冰消 木茂水长 松心竹节 木炭坏砖 尸肉尸发 水上火下 瓜果子仁 混水垢镜 动热静寒 高台大树 洼实突消 鲤鱼老狐 神龙变化 枯木寒灰 近朱近煤 婴儿天真 橐籥运用 斗柄月建 癫汉醉人 提纲提领 淘金拣玉 桔槔取水 草木花实 木偶泥胎 灯光烛亮 曲酒米粥 钟鸣鼓响 傀儡风筝 鹦鹉石猴 榆荚荠麦 思水思火 向南向北 斩草栽树 瓶满瓶半 器皿妆饰 有形有气 空谷传声 戥秤尺丈 筏子筌罾 蛰虫复生 蚌珠鸡卵 凤凰孔雀 日中月盈 睡人作梦 商贾谋利 颠猿劣马 男女生育 开门揭窗 媒娉作合 食物尝味 上山渡河 灯蛾蚯蚓 蚕丝蜂蜜 他家借种 龟藏鱼潜 油涸炭化 泥莲霜菊 灯笼炉罩 物圆物方 锅破瓮漏 婴儿无心 筑基起屋 丹房器皿 毛蛆蝌蚪 骐骥驽骀 红花绿叶  注:此《悟道录》计八十条,似少一条。附:叹道歌七十二段  重刊悟道破疑集序     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终难剖彻。庚午岁,遇拜来中老师,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谒各属名山,至甘肃省,访得栖云山悟元老人,续注《周易阐真》诸祖师丹经,及自著《悟道破疑》、《修真辨难》诸书,其精义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谒见。而四方名土参访者甚夥,即执役门下者亦复不少。余因受业,得授诸书。旋装梓里,复见吾师,特出所请悟元老人之书,以质疑义。吾师逐一展阅,欣赏不已,曰:“此老所注,宁宇箴规,言言模范,显然易见,约而能该,真乃修身立命之津梁,三教渊源之矩矱。但习元诸书汗牛充栋,而直指窍炒、辨明是非无逾此矣!倘能乐此入道,不亦希有事哉!”是时,同人索此书者甚众,其书祗一部,不能遍传,吾师曰:“私一己,不若公诸同好,以得阐发悟元之至[似“主”]意,开示后人之正宗,亦功德盛行也!”第时囊橐无余,难以悉刻,仅将《悟道破疑集》重付剞劂,印诸行丗,盖此书扫尽旁门,务撮领要,至于辟邪厘正,诚中流之一壶也。其余诸梓,赖有志者输囊补刊云尔。     时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仲冬月长至日,夏复恒谨序。
悟道破疑集原序      余世间一大不肖人也,幼时习儒,年末二十,大病者三,几乎殒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然犹在疑似之间,以为世间未必有此延年之术也。因往西秦养病,路过泾阳,遇一蓬头老翁,相见如故.余言及切身大事。翁曰:“性命之道,人人有分,祗在有志无志耳。”又赐良方。及至南安,如方疗治,诸病顿脱。自此立意方外,以为修计。朝王暮李,如是数年,不特正理耳中未闻,即正人眼中所见有数。后游金城,闻有龛谷老人者,服儒服,冠儒冠,举止异常,人莫能测。即往叩谒,观其行藏高超,与众不同。及听言谭,俱皆义理。余虽不知身分深浅,确识其真高人也。机缘相投,得入正门,又嘱先尽人事。遵命归里,奉亲之暇,静玩诸家丹经,或明或暗,不能一以贯通,即知还有秘密。于是北游燕京,南穿河南,秦晋郡邑,无处不到,所遇缁黄,皆未能决我所疑。后抵汉南,得遇仙留丈人,打开宝藏,拈出珠玉,一一指示。十三年所抱疑团,于此打为粉碎矣!方知大道必要真传,性命还须双修,非同旁门曲径、着空执相之事也。但恨自己宿根不深,功行不大,力量有限,今已七旬有八矣,犹在半途,末登彼岸,师恩罔极,实自负之。然虽大道未成,而于作孽造罪、有碍性命之事尽皆脱去,因将昔年所阅岐路、后遇法眼编为《悟道录》、《象言破》二书,合为一集,名曰《悟道破疑集》,为学者助一炬之明。自未成道,愿人成道,聊以赎负师之罪,非敢自欺欺人、徒要名誉也。是为序。     时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自叙于自在窝中。   悟道录原序      道之在天地间,无物不具,无处不有,上而日月星辰云电雷雨,下而山川草木鸟兽人物,以及蠢动含灵、有情无情等物,无非道气运用。道在目前,特人未深究耳!余二十岁时。即知有性命一大因缘,朝王暮李,诚心询问,非执相之说,即着空之事,十有余年,参求多人,未闻些子理路。后遇吾师龛谷老人,数言之下,便分邪正,再遇仙留丈人,指示细微,方见底蕴。既得二师秘旨,实悟的天地间万物万事,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身之所经,头头是道,件件藏真,始知古今丹经子书所言先天后天、有为无为、药物火候、进退止足、结丹脱丹、顺行逆运等等法象,皆取天地间现现成成原有之理,发挥阐扬.并非强为捏造。索隐行怪也。可叹后后世学人无有真心实意,下不的苦心,耐不的年月,或虚悬不实,或始勤终怠,或守些旁门工夫,自误误人,或看下几句丹经,自负有道,如此等类,皆是自阻前程,终归虚妄。余因是将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物理,拈取八十一条,也不叙层次,也不列前后,各就一事而分析之,名曰《悟道录》,附以《叹道歌》七十二段,欲以自悟者使人人皆悟之。学者若能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有象穷无象,以有形辨无形,极深研几,志念不退,功力日久,必自有得。此则余之所深望也夫!     时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夏,素朴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悟道录卷上  
 天高地厚      天体至高,虚圆不测,廓大无边,无物不覆,无物不容,始万物而不恃德,恩万物而不望报,人尊敬也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骂也由他,人之喜恶美丑,物之凶顽驯顺,听其自然而皆不计也。地势至厚,居卑处下,无物不载,无物不育,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湖海冲崩也能受,树木草茨穿钻也能忍,飞禽走兽践踏也能随,一切垢污欺侮而皆不知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效天法地之道矣;人能度量宽宏,无物不容,恤老怜贫,扶危救困,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结,人我同观,彼此如一,即可与天为徒;人能柔弱自下,谦卑自处,躁气全无,火性尽扫,有毁谤而不嗔,有凌辱而不晓,艰难困苦随时,疾病灾害顺受,一切大险大危,不顺境遇,绝无烦恼怨尤之心,即可与地为配。崇效天,卑法地,即与天地合德而与天地并长久矣!
 日月归临      日之运用,昼升于天以照外,夜入于地以照内;月之运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后半月退明以养内,日月明内明外,总是一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人能用明于外,谨言慎行,非礼不履,非义不行,非道不处,不为酒色财气所迷,不为富贵功名所诱,不为尘缘世情所染,是能如日月之外明矣。人能用明于内,闲邪存诚,去妄归真,惩忿窒欲,烦恼不生,嗔恨不起,伐三毛,除六贼,扫七情,净八识,消灭人心,振发道心,戒慎恐惧,无丝毫之妄念,是能如日月之内明矣。内明外明,无一不明,与日月同光,养到极处,圆陀,光灼灼,万物难瞒,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即与日月同功运矣!
 雷鸣风吹      雷鸣猛烈而刚,风吹渐远而柔,风雷相搏,两而合一,刚烈中柔缓,柔缓中藏刚烈,刚柔相需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刚柔中和之道矣。凡人修道立德,应事接物,一味刚急好强,而过于躁,作事不久,其锐必挫;一味柔则逡畏不果,而失于懦,作事难成,其柔无用。若能刚以果决,柔以渐行,不急不缓,不躁不懦,刚柔相济,得其中和,则攸往攸利,以之学道,终必明道,以之修道,终必成道。故圣经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岂小焉哉!
 四时代谢      春夏秋冬四时,春而生物,夏而长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谢,周而复始,相接相连,末有间断。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相因之道矣。夫损者损其刚躁之有余,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刚不使太过,柔不使不及,刚以柔接,柔以刚用,刚柔相济,阴阳相当,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顺可逆,方圆不拘,曲直并行,即与四时合其序,变通无碍。吾身自有一天地,吾心自有一造化,而不为天地造化所拘矣!
 月借日光      月本纯阴无阳,借日之景而后生明,月光盈亏亏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借阳化阴之道矣。人本一身纯阴无阳,须借他家之阳以为阳。所谓他家者,对我家皆是,天地也,日月也,万物也,万事也。所谓他家之阳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来,此气本具,交于后天,渐次散于天地日月万物万事之中,不为我有,属于他家矣。知的此气在于他家,随时盗来归于我家,无而复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窃夺造化、颠倒阴阳之天机。彼世之迷徒,误以女子为他家者,真地狱种子也。
 安炉立鼎      烧炼家炼药,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物刚,所以藏药;炉之为物柔,所以运火。鼎不坚则药易失,炉不妥则火乱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煅炼身心之道矣。修道志念坚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动不摇,即立鼎也;随时觉察,即炉也;渐次用功,从容不迫,即安炉也。鼎炉稳当,煅去历劫以来轮回种子,露出生身之初乾元面目,脱尽一切后有滓质,矿尽金纯,即是革故鼎新。从此再涣炉鼎,别置钳锤,以做向上事业,镕化真金,为汁为霜,返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而后已。故丹经子书,先以安炉立鼎为首着也。
 阳燧方诸      阳燧与日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诸与月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月中之水;盖以阳燧方诸之气与日月同类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招摄阴阳之道矣。人身阴阳本来和合一气,因其交于后天,阴阳相离,各居一方,生气日消,死气日长,消而又消,长而又长,终于殆而已。若知回光返照,借假修真,瞬息之间,则阴阳不期交而自交,不期合而自合,自然而然,无容勉强。迷之者远隔千里,是在乎人能下肯心耳。
 蜣螂狮兽      蜣螂滚弹,狮兽团毬,日久弹中生子,毬中出狮。弹毬原是死物,内中一无所有,彼则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气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气结,即能无质生质,无形生形。     吾之观此,因悟的无中生有之道矣。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中即有此阴阳二气也。人能运阳就阴,以阴顺阳,阴阳抟聚,恍也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无而有,能以结圣胎,能以生法身,功力到处,打破虚空,身外有身,步日月无形,入金石无碍,超出乎造化之外矣!  黒铅水银     炉火之术,水银见火则飞,得黑铅投之,水银被制,即结成块而不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以阳制阴之道矣。人心易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见景生情,随风扬尘,如水银见火则飞也。若道心常存,防危虑险,随时觉察,则人心无隙而生,如水银见铅凝结也。再加勤修增减之功,增其道心之阳气,减其人心之阴气,增之又增,减之又减,到得无所增减处,则人心死而道心固。真种到手,可以为圣,可以为贤,可以成仙,可以成佛,而性命之大本已立,于是做向上事业,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也。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为乐,不知为影所弄,枉费精神,狂夫侮像,自以为能,不知为像所侮,徒劳唇舌。     吾之观此,固悟的避祸致福之道矣。举世之人贪图无厌,谋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谓足以养身荣身矣,殊不知日夜劳心,费精耗神,因假伤真,有时气血衰败,大限一到,有财买不得生死,有敌不得无常,惟有罪业相随,来生各受报应而去,与童子弄影、狂夫侮像何异?若是明哲上士,别有高见,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俯视一切,惜气养神,绝不以假伤真,虽阴阳造化且不能迁移,而况于他乎!
 种黍种麻      种黍即得黍,种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种异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人之一念为善,则所作所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为恶,则所作所为亦恶,必招其祸。夫善念恶念者,事之因也,受福招祸者,事之果也。有因必有果,未有种善而果不善,未有种恶而果不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定不易,只在种善种恶之间分别好歹。故君子作事谋始,谨之于始,自能全之于终也。
 接桃接杏      桃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桃;杏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杏。盖以树虽老,而根本之气未绝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人老栽接之道矣。人之老也,皆由恣情纵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费精耗神,以假作真,以苦为乐,一点生机斫丧怠尽,性乱命摇,根本不固,由是壮而老,老而死,非可委之于天,实自取之耳。若人自知悔过,改头换面,斩断恩爱牵缠,离去酒色财气,视富贵如浮云,以势利为寇仇,万有皆空,千般不着,专气如婴儿,守约若处子,蓄精养神,去妄归真,时时在根本上培植,步步在正道上行持,增其正念,减其妄念,内外真诚,浑然天理,可以尽性,可以立命,可以返老,可以还童。是亦嫩枝接老树之法。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犹能还丹。实不虚也!
 发化水蛇
    发落水坑,暑日晒之,则化蛇形,,何以然哉?盖发虽死物,得水之湿,日之热,湿热搏聚,凝而为一气,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氤氲活动,故能化而为蛇。曲折摇摆于水中。
    吾之观此,因悟的固本凝命之道矣。人之阳气属火,阴气属水,阴阳和合,水火之气相济。其中有一点生机,由微而著,生生不息,衰者可以旺,弱者可以强,无命者可以凝命,无寿者可以延寿,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鹤胎龟息
    鹤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长生;龟善养气,故不食而百岁不死。    吾之观此,因悟的延年益寿之道矣。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朴诚,不耗气而常养气,则气足;人能无私无虑,寡欲少谋,不劳神而常存神,则神全。气足神全,根本坚固,基址稳妥,久而不衰,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彼鹤龟者,一全其神,一全其气,尚能长生,而况神气兼全者,焉有不能长生乎?
  水冻冰消
    水遇寒而冻成冰,冰遇热而化为水。    吾之观此,因悟的为圣为凡之道矣。人之初,性本善,原无圣凡之分;因积习之气,即有凡圣之别。习于善,不失天赋之性者,即为圣;习于不善,失其天赋之性者,即为凡。若不善者而知改过迁善,去邪归正,习之于善,复其天赋之性者,虽凡亦圣;若本善者不知戒谨恐惧,随风起尘,习于不善,迷其天赋之性者,即圣亦凡。善如水也,不善如冰也。圣可作凡,凡可作圣,亦如水能成冰,冰能化水。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
 木茂水长
    木根深则叶自茂,水源远则流自长,盖以有本者如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护持根本之道矣。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即性命之根源也。元精不亏则形全,元气不伤则命坚,元神不昧则性明。形全、命坚、性明,则万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性命由我不由天,亦如木之根深叶茂,水之源远流长,本立道生,生机常存而不息矣。但人多不知在根源上护持,乃于枝梢处做作,妄想成道,如缘木求鱼,终必落空,岂不愚哉!
 松心竹节
    松心实,竹节坚,故遇冬寒而不凋,经雪霜而长茂。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持立命之道矣。人能无愧无怍,主敬存诚,大同无我,则心实。心实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临事不惧,遇难不忧;吉凶福祸,境遇在彼,造命在我矣。人能持身制事,止于其所,立不易方,则节坚。节坚则非礼不履,非道不处,非义不行;可苦可甘,可上可下,可生可死;常应常静,不为物移。心实节坚,可以处平易,可以处危险;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变通无碍,方圆不拘;纵横逆顺,莫遮拦矣。
  木炭坏砖(坏疑为“坯”字之误。)     木枝暴露,日久则即朽,经火煅而成炭,则千年不损。水土和坏(坯),经雨则便破,遇火烧而成砖,则万载常存。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锻炼之道矣。人之不能成道,以其未在大造炉中锻炼也;若在大造炉中,步步脚踏实地,事事经历闯过,在生死关口,不动不摇,如真金愈炼愈明,似宝镜愈磨愈亮,炼磨到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之处,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如木炭坏(坯)砖,经火煅成,永久不能伤损矣。
  尸肉尸发     尸骸埋久,片肉不化,则为邪崇而伤人;尸发露久,湿热熏蒸,即成鬼火而迷人。
    吾之观此,因悟的脱离大患之道矣。人身上下内外,无一物非邪崇鬼魅也。外而眼、鼻、口、舌、身,朋党以招客邪;内而心、肝、脾、肺、肾,牵连以起妄念,内外交攻,斫丧天真,不至于倾丧性命而不止,其伤人迷人,尚可言哉?老祖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患从何来?”可知此身为吾大患,若能脱去此患,自有无患者存。无患者,方是真我。去患之道,先要认得真我。认得真我,方知此身是他,他与我两不相关,以我而去他,易如反掌,绝不费力。奈何修道者,多以他为我,以患为真,爱之恋之,与鬼为邻,而不肯舍去。更有一等愚人,在大患之物上,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妄想成道。此等之辈,皆是以奴作主,认贼为子,不但不能去患,而且更增其患,无怪乎一生忙迫,终落空亡矣。
  水上火下        水本寒,火本燥,火上水下,水火异处,彼此不能既济。若水上而火下,则燥者而不焰,寒者而能温。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离合之道矣。人之阳气为刚,刚而无制则过燥,如火在上也;阴气为柔,柔而无扶则过懦,如水在下也。刚柔不济,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气息矣。若刚而不燥,以柔运刚,如火之在下也;柔而不懦,以刚扶柔,如水之在上也。刚柔得中,阴阳和平,性清混合,水火相济,所谓“坎离颠倒”者是也。
  瓜果子仁     瓜果中俱有子,子中俱有仁;其仁两瓣,瓣中又有一心,此心乃一点生机,其瓜果生成皆本于此,所谓“天地之心”者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生机之道矣。盖阴阳相合方有仁,有仁即含天地之心;阴阳不合即无仁,无仁即无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为生生之本;得此心者,为圣为贤,作佛作仙;失此心者,为人为兽,为鬼为魔。有此心无此心,总在阴阳离合之间耳。学者若能调和阴阳,不偏不倚,归于中正,则天地之心复见;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信脚走去,步步皆真,而造化枢扭,在吾掌握之中矣。
  混水垢镜
    混水本浊,澄之即清;垢镜本昏。磨之即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明心见性之道矣。人之心不清、性不定者,贪嗔痴爱,般般皆有,喜怒哀乐,件件皆全;加之历劫根尘,积习客气,蛊惑心君,茅塞灵窍,如水之混,如镜之垢;本来真心真性,全然迷却,一任三尸搬弄,六贼猖狂,无尘不染,无物不纳,其胸中秽污,不堪言矣。若能顿悟回头,涤尘洗垢,把有生以来等等偏病客气,样样妄念邪行,渐次而炼磨,愈久愈力,炼磨到无可炼磨处,矿尽金纯。本心本性,自然全现,慧光顿生,即照见三千世界,如在掌上,绝无遮碍;亦犹混水澄之仍清,垢镜磨之复明,而本性依然无亏也。
  动热静寒     凡人行动则生热,静坐则生寒;寒则行动又生热,热则静坐又生寒,是寒热不由天而由人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窃在阴阳造化之道矣。夫刚者属阳,柔者属阴;刚而太躁者,自卑自下,则自不躁,而归于和平;柔而过懦者,立志强行,则自不懦,而登于高明。能刚能柔,顺理顺时,知进知退,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虚能实,可以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出死就生;亦如行动生热,静坐生寒,人力能以回天也。
  高台大树     百尺高台,从地而起;十围大树,自蘖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盖以由来者渐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深造自得之道矣。夫性命之事,为天下第一大事;保全性命,为天下第一难事;非可容易而成,非可躐等而求;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去,一事事阅历;自卑登高,由浅入深;渐次用功,不计年月;不堕志气,终必到得意之处;万不可因循过日,半功而止,自贻伊戚。特以经久不易之事,必须经久不已之功而方成。倘始勤终怠,或悬空妄想,而欲保全性命,以成天下希有之事,万无是理。故圣人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况性命大事乎!
  洼实突消     洼低日久则自实,突高日久则自消,盖虚者实之兆,高者低之因。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虚实之道矣。人之自高自大者,恃才恃能,予圣自雄,人多厌恶,每每因满招愆,终必落于人下而不高,亦如地突日久,践踏而自消也。人之自卑自小者,黜聪毁智,低心下气,人多敬爱,每每虚心受益,终进于人上而不低,亦如洼低日久,上积而自实也。故君子道愈高而心愈低,德日大而心日小,傲气全无,躁性尽化矣。
  鲤鱼老狐     鲤鱼能化为云龙,老狐能化为羽人,此皆神全而形能变化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神通变化之道矣。彼鱼狐者,得天地之偏气,不过所恃赖者,含灵之些子耳。惟人亦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正气,五行皆全,五德俱备,居三才之中,有天地之全能;若能养天地之正气,保五行之和气,不偏不倚,浑然一气之流行,即有天地之造化。可以变而为圣,化而为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方且千变万化,化化无穷,岂仅化形而已哉!
  神龙变化     龙之为灵昭昭也,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隐能显,穿山破石,腾云行雨,何以能如是哉?以神运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神化不测之道矣。人之所以得为人者,神也。神存则生,神去则死。神之为物,通天彻底,达古知今;无微不入,无处不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不碍;大则量充宇宙,小则细入毫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善于用之,变化随时,可以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会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亦如神龙变化,不可以形迹窥矣。
  枯木寒灰     枯木则焚之无焰,灰寒则拨之不热。
    吾之观此,因悟的变化气质之道矣。人秉气质之性,为害最大,稍有触犯,暴躁无忌,伤天害理,蹈水火而不知,入窟井而不晓,性命不顾,生死不管,其为祸不一而足。若能克己复礼,反刚就柔;扫去万般慎恨烦恼,除去一切好胜心肠;变化血气暴躁之性,归于温和平静之性;专气致柔,虚心养神;无我无人,无彼无此;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近观其身,身无其身;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无识无知,空空洞洞;亦如枯木焚之无焰,寒灰拨之不热;可以在造化之中,而不为造化所移;处阴阳之内,而不为阴阳所拘矣。
  近朱近煤     近朱之物,日久则为朱染而必赤;近煤之物,日久则为煤染而必黑。
    吾之观此,因悟的善恶习染之道矣。人与善人居,则常闻者善言,常见者善行。善言善行,闻见于耳目,日久种之于心地,不期善而自习于善矣。人与恶人居,则常闻者恶言,常见者恶行。恶言恶行,闻见于耳目,日久种之于心地,不期恶而自习于恶矣。善恶之人,虽曰秉性则然,大半由习而成,故君子居必择邻,交必择友也。
  婴儿天真     婴儿初生无识无知,酒色财气而不着,恩爱牵绊而绝无;富贵穷通而不晓,水火刀兵而不加;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万物皆空,诸尘不染;铁面无情,纯然天真。
    吾之观此,因吾的返老还童之道矣。人能猛醒回头,脱离万有;居于无事之境,处于无色之界;拔去历劫根尘,扫尽现世习气;头头放下,空空洞洞,清清净净;形虽老而性复初,外虽弱而内实壮,即是返老还童,即是婴儿本面。否则天真已丧,形强体胖,如豕如牛,有何益哉!
  橐籥运用     橐籥之为物,两头有窍,窍门有舌,中空而干直。中空者体也,干直者用也。两头窍者,出入之门也。两舌者,开阖之机也。干之来往,一收一放,虚而不屈,动而风生,开阖消息,自然而然。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体用之道矣。人能中虚以为体,心直以为用;无私无欲,天理流行,则刚柔相当,动静合宜,曲直得中,潜现随时;可以与虚空同气机,与天地同造化;亦如橐籥中空干直,一来一往,呼吸自然,气机不息,焉有不能长生者哉!
  斗柄月建     北斗七星,首四星名魁,尾三星名罡,又谓斗柄。斗柄所指处吉,所坐处凶,如指寅则月建寅,指卯则月建卯。一岁十二移,则为十二月,盖所指之处,有旺气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扭转气机之道矣。人之刚气,如天上之罡星,刚气运外,则外吉而内凶;刚气运内,则内吉而外凶;如罡星所指处吉,而所坐处凶也。有生以来,交于后天,刚气尽用于外,争胜好强,认假弃真,内而三宝受咎,是吉气散外,凶气聚内,年远日久,阳尽阴纯,不死岂能之乎!故至人者,扭回斗柄,运转魁罡;刚气用内,斩三尸,除六贼,绝万缘,扫诸尘;不以假伤真,不以外动内,吉气日生,凶气日消;生而又生,消而又消;吉气纯而凶气化,未有不能长生者也。
 癫汉醉人
    癫汉跳墙,虽跌而不伤;醉人坠车,虽疾而不死;此何以故?以其忘形而不知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养生全形之道矣。人之所赖以生者,精、气、神三宝也。三宝聚则生,三宝散则死。欲聚三宝先要无我;无我则心虚;心虚则三宝无渗无漏,无消无耗,只有增而不能减;有增无减,增而又增,则内实;内实则生机不息而长生。彼癫汉醉人,仅一忘形,尚能不死,而况神全气足精固,未有不能保生者也。
 提纲提领
    整网必提纲,叠衣必提领,是皆从总要处下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根本之道矣。人心为一身之主。乃成圣成贤、作佛作仙之根本;心静则万缘俱寂,心动则杂念乱生。若能心无一物,空空洞洞;内念不出,外物不纳;常应常静,常静常应。虽日在纷华闹热之场,如镜之明,如水之止;无尘无波,自不为境遇所迁,亦如整网提纲,叠衣提领,左之右之,无不宜之矣。
 淘金拣玉
    沙里淘金,石里拣玉,非可顺手而得,必须苦力功深而后得之。
    吾之观此,因悟的渐修有为之道矣。先天真宝,如金如玉;后天假物,如沙如石。后天假物,埋没先天真宝,如沙石埋没金玉矣。故欲求先天之真,须要拨尽后天之假。真者,先天一气之灵根;假者,历劫万般之业种,与夫后天气质之性,五行之气,积习之偏。以一真而埋于万假之中,非可容易而得,故必用渐修之功,拨去其假,方见其真;拨之又拨,拨到无可拨处,假者一概去尽,自然真者明亮。亮现于眼前,亦如沙石去尽,方见金玉。此苦尽甜来,香从臭出之功也。
  桔槔取水       桔槔取水,其斗虚下而实上,循环无端,取水以灌田。
    吾之观此,因悟的虚实两用之道矣。人能虚心而下于人,则必受益,中实而上于人;愈虚愈下,愈实愈上。虚之不已,实之不已,下之不已,上之不已;虚而实,实而虚,下而上,上而下;上下相通,虚实相应,道德充裕,未有不登于高明之境者也。《易》曰:“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盖言道愈高而心愈低也。
  草木花实       草木初而开花,既而结实,各随其时,故得长生;若失其时,乃死之兆,特以反常故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与时偕行之道矣。人生之所依赖者,神气也。事来不得不应,物来不得不接;因事制事,随物付物;未来不迎,已过不留。神不伤而气不耗,如草木随时花实,此致生之道也。如贪财好色,图功争名,日谋夜算,事未来而预谋,事已过而不舍,神气消耗,如草木非时花实,此取死之道也。故君子惜精神如惜宝,用之则光而不耀,藏之则寂而不动;可行则行,可止则止,行止而不失其所,绝不以假而伤真也。
  木偶泥胎       木偶泥胎,本属死物,若人诚心祭之,久而灵应。
    吾之观此,因悟的起死回生之道矣。举世之人,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日游于尘缘之中,夜入于梦幻之乡;日用夜作,尽是死路,并无生活;身虽动而心已死,形虽存而神早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阳气化尽,惟有阴气,不死岂能之乎?若知的世事尽假,猛醒回头;诚一不二,无思无虑;只在性命上打点,戒慎恐惧,防微杜渐;日久功深,心自明,神自灵,内念不起,外物不入;有真无假,即可动天地,服鬼神;夺造化,胜万物;平地狱,上天堂;开生门,闭死户;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
 灯光烛亮
    灯烛之光亮,照于室内,则室内明而户外暗;移于户外,则户外明而室内暗。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明是非之道矣。人之聪明智慧,如灯烛之光也。其光误用于外,争胜好强,图名求利,日谋夜算,千思万想,逐于假境,迷失本宗,明于外而暗于内,不至伤身丧命而不止。若有丈夫弃假归真,黜聪毁智,以性命为一大事,回光返照,炼己持心,俯视一切,万有皆空,不为外物所移,不为诸尘所染,明于内而暗于外,可以希贤希圣,作佛作仙,不明之明,进于高明矣。故经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
 曲酒米粥
    作酒必用曲,无曲不成酒;造粥必用米,无米难成粥。盖曲本有酒气,故能成酒;米原是谷精,故能成粥,以其各从其类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性命同类相依之道矣。性者天性,非气质之性,乃气质俱化之性;命者天命,非夭寿之命,乃夭寿不二之命。修真者欲修性命,须寻性命之种,得其种而修之,性命可了;非其种而修之,性命反伤。此种也,外而非一切金石、草木、滓质之物,内而非一切血脉、精气、津液之物;特以有形有象等等之物,与我性命非是一类,如何了得性命?要知此性命之真种非是别物,乃本来所秉先天真一之气也。此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非可于一身求,非可于身外寻;不离乎此身,亦不着于此身;在恍惚杳冥之间,藏虚无寂寥之境;含之则为真空,发之则为妙有;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强而图之,这个〇而已;强而名之,儒曰“太极”,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太极、圆觉、金丹,其名虽三,其物则一,这个物方是性命之真种子。所谓穷理者,即穷此真种;所谓尽性者,即尽此真种;所谓致命者,即致此真种。知此真种,逆而修之,以之修性而性可明,以此修命而命可立。故《参同》云:“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亦如作酒必用曲,煮粥必用米也。
 钟鸣鼓响
    钟敲之则鸣,鼓击之则响;以其外实内虚,中空无物,故能鸣能响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真空妙有之道矣。真空者,如钟鼓之中空也;妙有者,如钟鼓击之而有声也。人若守此真空以为体,运此妙有以为用;常静常应,常应常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而不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灵灵通通,活活泼泼;在大造炉中,一一炼度过去;垢去镜明,云散月现;露出金刚不坏法身,超出乎阴阳造化之外,与太虚并长久矣。
 傀儡风筝
    傀儡能以当场点头,风筝能以飞腾上空者,人用线索以提牵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人身动静神运之道矣。人身如傀儡风筝死物也,神如人也,气如线索也。神运气而一身活泼,能动能静,如人用线索提牵傀儡风筝也。神运气,气运身,所以能行能止,能言能离。修真者若知的以神御气,以气养神,神气混合,恍惚杳冥之中,有物有精,其精甚真,采而复之,变化无穷,方且提牵天地,岂第提牵幻身而已哉!
  鹦鹉石猴       鹦鹉教之能言,石猴教之能戏;是非本性则然,乃人渐渐教导而能之。
    吾之观此,因悟的求师访友之道矣。彼鹦鹉、石猴二物者,禽兽也。禽兽得人引导,且能言人之言,舞人之舞,何况人为万物之灵?若得明师指点,良友资益,未有不能进于高明之境者。果知拜明师,交良友,诚心辨明其义理,借彼之有知,以破我之无知;借彼之高见,以开我之愚见;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何不能仙?何不能佛?彼世间一切无知学人,师心自用,妄猜私议,自作聪明,不肯低心下气者,适以自误前程;虽曰欺人,实乃自欺,是视性命大事为儿戏,无怪乎碌碌一生,到老无成,可不悲哉!
 榆荚荠麦
    二月万物发而愉荚坠落,八月万物敛而荠麦反生;此德中有刑,刑中有德之象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仁义并用之道矣。仁者,柔道也,主慈爱;义者,刚道也,主裁成。独仁无义,则爱而不分是非;独义不仁,则裁而必致刻剥,二者均失其中道。仁义并行,仁中而有果断,不至是非相混;义中而有权变,不至固执不通;亦如二月榆荚落,德中藏刑;八月荠麦生,刑中有德,不失中和之道矣。
 思水思火
    燥则思水,饮水则燥解;冷则思火,得火则不冷。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相需之道矣。夫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极则以阴接之,阴极则以阳继之;不过于阳,不偏于阴,阴阳和平,刚柔相当,浑然一气之流行,本源不亏,生机不息,性可尽,命可立;不为万物所移,不为万事所累。在尘出尘,处世离世矣。否则,孤阴独阳,阴阳各别,刚柔不当,生机已息,不见其长,日有所亏,亏而又亏,至于殆而已。
 向南向北       向南则必背北,见南而不见北矣;向北则必背南,见北而不见南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择善固执之道矣。若人一心为善,所见者善,所思者善,所交者善,所行者善,日用夜作,无非是善,只知有善,不知有恶矣;一心为恶,所见者恶,所思者恶,所言者恶,所交者恶,所行者恶,日用夜作,无非是恶,只知有恶,不知有善矣。见善不见恶,见恶不见善,邪正不两立,忠奸不同朝。故君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守道如守宝,志念专一,百折不回,至死不变,不到深造自得之时,而功不歇也。
 斩草栽树
    斩草必挖根,根不尽则复生;栽树必培本,本不固则即枯。
    吾之观此,因悟的去假修真之道矣。人之私欲习气皆假也,假犹草也;本性天良即真也,真犹树也。去假必须将一切私欲习气连根挖尽,方不复生,若稍有丝毫滓质存留,久而潜生,由少而多,为害最大也。修真必须将固有天真原本时时照应,刻刻培植,神水浇灌,真火温养,不教动着,不教摇着,百般护持,万样顾救,培植到根本坚固、气足神全处,方能不为万物所移、万事所累,后患皆无矣。故去假必至于无一毫之假,如斩草必挖根尽绝;修真必至于无一毫不真,如栽树必固本深厚。古经云:“一毫阴气不尽,不仙;一毫阳气不尽,不死。”真实不虚也。
  瓶满瓶半       水满瓶则外溢,溢则有亏;水半瓶则无漏,无漏常足。
    吾之观此,因悟的盈虚祸福之道矣。凡人自足自满,恃能恃才,知进而不知退,知强而不知弱,有己无人,心高气傲,久则招祸,而满无所用;凡人自卑自下,饶人让人,不满不盈,有功不伐,有才不矜,常搜己过,尊人之长,知足知止,知进知退,终必致福,而自卑登高。故曰“谦受益,满招损”,满不如谦之贵也。
  器皿妆饰       器皿之物,各有本质,无故而造作,妆之以五色,镶之以金玉,虽曰庄严,却失本质。
    吾之观此,因悟的反朴归醇之道矣。人生本质,原有纯白无玷;交于后天,根尘俱发,知识大开;加之积习染着,好酒者迷于酒,好色者迷于色,好财者迷于财,好气者迷于气,好富贵者迷于富贵,好游戏者迷于游戏;千谋百智,以遂其心,明欺暗昧,以顺其欲;所作所为,尽逐于假,以苦为乐,以砒为药;原来本质,全然埋没,甚至丧身陨命而不顾,招灾惹祸而不知。故古圣教人明善复初,返朴归醇,以还本来面目耳。还其本来面目,净倮倮,赤洒洒,丝毫无染,尘缘脱尽,便是圣贤胚胎,仙佛种子,所谓真人者是也。
 有形有气       凡物有形者,有成必有败;凡物有气者,有生必有死,是形气者,成败生死之由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脱离生死之道矣。人受后天五行之气而成形,形中即藏五行之气也。此气在人身中,发而即为五贼。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五贼互相朋党,剥消真元,所以有生必有死。至人者,化其后天,复其先天;安身于虚空之中,藏神于寂寥之境;不犯五行之气,不为万物所移;无烟无火,如枯木寒灰,无色无象,如太虚空谷;天地不得而拘,造化不得而规;此谓窃阴阳,扭气机,命由自主,不由天主。盖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无气,无形,虚空而已。天地其奈虚空何?至于生之、死之、成之、败之,仅能生死成败其形气,岂能生死成败其虚空耶?
 空谷传声       空谷之中,人声喊叫,即有声传,俗名谷神;以其有声而无形,故以谷之神名之。
    吾之观此,因悟的虚中养神之道矣。人能虚中,即谷也;虚中即有一点灵气,暗藏于内,即神也。是谷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惟谷能神,无谷不神,神之为妙在于谷耳。
举世之人,私欲堆积,茅塞灵窍,秽污百端,焉得有谷?既无其谷,迷闷到底,如醉如梦,灵气全消,焉得有神?既丧其神,虽生如死。果能扫尽万缘,泻去积滞,净倮倮,赤洒洒的一无所有,自然空谷之中,恍兮惚兮,有物有精,不神而神,声叫声应,至灵至圣,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可以上下与天地同流矣。
  戥秤尺丈       称物必用戥秤,物经戥秤而轻重方准;度物必用尺丈,物经尺丈而长短始知。
    吾之观此,因悟的药物火候运用之道矣。药物者,阴阳二气也;火候者,修持功程也。中正不偏,犹乎戥秤也;进退次序,犹乎尺丈也。以中正不偏之法,而采取阴阳二气,轻重相当,不多不少。二八一斤,药物足矣;以进退次序之法,而运用火候工程,长短量时,有进有退,一气成功,火候得矣。
    药物之轻重,全在乎中正;火候之次序,全在乎进退。能中能正,知进知退,药物皆真,火候不差,大道易成。
    噫!识急缓,辨吉凶,在匠手以斟酌;明进退,知止足,岂愚昧而能为?药物火候之运用,岂易知哉!
  筏子筌罾
    渡河须用筏,河过则筏可弃;捕鱼须用筌,鱼得则筌宜收。
    吾之观此,因悟的以术延命之道矣。术者,法也,修真作用之法也。人自阳极生阴,日凿一窍,六贼作乱,五行相戕;三尸搬弄于内,七情猖狂于外,将先天灵根,日斫日消,几于丧尽;不有降龙伏虎之大法,扭转斗柄之匠手,邪气如何消灭,正气如何复全?此法之所以必用也。
    夫大道自然无为,何待用法强作?其所以必用其法者,盖除其弊也。果而诸弊除去,则法无用,亦如渡河须用筏,河过则筏可弃;捕鱼须用筌,鱼得则筌宜收;此用法不用法之义也。亦即以术延命,命延则术不用矣。但未延命之先,必须用术夺造化,逆气机,换星移斗,方能性命由我不由天,超出乎三界五行之外矣。
  蛰虫复生       百虫秋后皆蛰,至春复生,生本于蛰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死中有生之道矣。人之所以不得长生者,由于不能先死。死者,死人心也。夫肉团顽心,为七情六欲、五贼八识之首领;千邪百怪,皆为所引,狐群狗党,侵伤道心;人心常生,道心常死;道心死而正气消,性命乱摇,人不死者,未之有也。欲生道心,必须先死人心。人心死而一切贼党,蛇无头而自灭;灭无可灭,自然道心自生,正气复还,所谓昏久则昭明,死而复生,亦如百虫先蛰而后生也。
  蚌珠鸡卵       老蚌含珠而珠成,牝鸡抱卵而雏出者,皆系神气不散而然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温养圣胎之道矣。圣胎者,圣人之胎,即吾生之原本也。原本复还,圣胎凝结,如蚌已有珠、鸡已有卵,但未成全生出耳。此时无容勉强有为之功,只宜一意规中;水不教干,火不教寒;防危虑险,防之虑之;由嫩而坚,由微而著,自然有一粒黍米宝珠,从造化炉出迸出;通天彻地,纵横逆顺莫遮拦,与虚空同体;亦如蚌含珠而气不散,鸡抱卵而神不离;火候到日,珠自成、雏自出矣。
  凤凰孔雀       凤凰不轻现,故为世之所瑞;孔雀常耀华,故为人之所捕。     吾之观此,因悟的晦明吉凶之道矣。明而恃才矜能,争强好胜,在假路上用心思者,每多招凶;晦而黜聪毁智,虚心自下,在切身处用功夫者,每多致吉。招凶者,明用于外也;致吉者,明用于内也。用外则认假而失真,损精耗神,走入于死路;用内则去妄而存诚,蓄精养生,返归于生门。明之用外用内,吉凶系之,生死关之。故君子绝外以治内,小人务外以失内,亦如凤凰孔雀隐显不同,而取吉招凶亦异。用明之道,可不谨哉!  
悟道录卷下 
 日中月盈      月中则必昃,月盈则必亏,此阴阳盈虚消长循环一定不易之理。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文武火候之道矣。当本原未复,招摄先天,勇猛精进,使其生之长之,以复其本原;及本原复全,如日之中,月之盈,阳气足矣。阳足即当以阴接之,于斯时也,急用柔道以温养,去其刚躁之气,防其危险之患,韬明养晦,一意不散,牢封密藏,用一分阴,藏一分阳,不使有些子渗漏;亦如日中则必昃,月盈则必亏,阳火阴符俱到;爻象换过,终则复始,阳气又生,是谓刚健纯粹之精。圣胎完成,别有天地,非人间,此先天中之先天。再加上工夫,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矣。
  睡人作梦       睡人作梦,所见喜、怒、哀、乐之境,富、贵、名、利之乡,梦者认以为真,不自知其梦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功力深浅之道矣。有生以来,酒、色、财、气迷其心,思、爱、情、欲昧其性,内外尽假,全丧其真;修道者若有丝毫滓质未能化去,纵大道在望,未许完成,特以祸根犹未挖尽也。何以验之?验之于梦。若入梦境,酒、色、财、气不能染,恩、爱、情、欲不能着,不动不摇,清清白白,明明朗朗,不为假惑,方是见真;若再功深,全无梦到,方是祸根挖尽;倘有些儿梦境,犹有些儿根尘未尽。故曰至人无梦。盖无梦者,功力至极;有梦者,功力未到。有梦而在梦中知是梦者,功力已进;有梦而在梦中不知是梦者,功力全无。果到功力已极,绝无一梦处,则造化在手,虽睡如醒,虽死亦生。特以所死者色身,所生者法身,所睡者眼目,所醒者元神也。
  商贾谋利       凡商贾谋利,先须备办资本,次要人会运用;既有资本,又会运用,方能获利;若有资本而不会运用,或会运用而缺资本,皆不济事。
    吾之观此,因悟的法财两用之道矣。修真之士,积德立行,蓄精养神,念念坚固,愈久愈力,至死不变,诚心作事,如积财也。求师口诀,知始知终,明进退,识急缓,晓吉凶,知止足,循序而进。药物得真,火候不散,是有法也。有财有法,用财以办道,用法以修道,法财两用,步步见功,终得大成;亦如商贾有资本而会运用,处处皆有大利也。倘有财而无法,或有法而无财,躐等妄想,欲向其前,究落于后,虽大道在望,未许我成;亦如商贾有资本,而不会运用,或会运用而缺资本,终不能获利大富也。故真正修道志士,先求诸己,次求诸人,期必法财兼全,方不有误前程也。
 颠猿劣马       猿性颠狂不定,得系锁则随人运用,而不能放荡;马性顽劣难制,得鞴缰则随人兜收,而不能奔跳。
    吾之观此,因悟的正心诚意之道矣。人之顽心,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如猿之颠狂,无有一刻宁静;人之妄意,起灭无常,忽此忽彼,如马之顽劣,无有须臾休歇。顽心妄意,两者朋党,滋其人欲,昧其天真,性命由是而渐伤,为祸最烈,为害最大。修行者第一着功夫,先要正心诚意。心正则万有皆空,意诚则诸念不起。万有皆空,诸念不起,以之修性而性可明,以之修命而命可立。然正心诚意之学,非容易而能,必须下一番实落功夫,方能济事。实落功夫,在于慎独。慎独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时时觉照,刻刻省察,不使顽心妄意稍有动于宥密之中,亦如系锁颠猿,勤兜劣马,不使放纵其性也。
    古来仙真,皆以心譬猿、意譬马者,实见的心意颠劣,其妨大道,而不容时刻放松也。学者果能制顽心而归于正,化妄意而复于诚,性命之道,可了大半矣。
  男女生育       世间男女相配,则生子生孙,代代相续。若有男无女,有女无男,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机息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生仙生佛之道矣。人生之初,阴阳和合,圣胎圆成,及交后天,阴阳分离,圣胎伤矣。若是上德之人,根基深厚,早遇至人,不待阴阳分离,即修无为之道,直登彼岸,立济圣位;其次中下之人,先天气足,后天气发,真阴真阳相隔,彼此不交,生机消化造尽,若不先行有为之道,调和阴阳,焉能圣胎复结?调和之法,乃使阴阳归于一气耳。但真阳流落于外,寄居他家,迷而不返,必须苦心劳力,不惮程途遥远,细觅慢寻;有时见面,一呼便来,引回我家,与真阴相配,夫妇重逢,分外相亲,自然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凝结而成胎,温养十月,身外有身;更加三年乳哺之功,则聚而成形,散而成气,隐显不测,为金刚不坏之躯矣。是道也,亦与男女生人之道无异也。但凡父凡母而生色身,灵父圣母而生真身。一凡一圣,生仙生人,天地悬隔。三丰真人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颠倒天机岂易知哉!
    彼世间盲汉,以男女颠倒而行采取邪术者,适以结地狱种子而已,岂能结圣胎乎!
  开门揭窗       门开则气通,窗揭则光入;若门关则内外不通,窗阖则光气隔外。
    吾之观此,因悟的大机大用之道矣。世之修道者,入于旁门曲径,或闭目观空,或孤寂守静,或打坐思神,自负有道。殊不知道者,天地阴阳造之化道。是道散之于六合而不为多,聚之于一气而不为少;凡宇内有情无情,万有不齐之物,无不借之而生成;物物皆有,人人具足,特人在道中而不知道,如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也。欲修此道,须要在天地阴阳造化中做作,于万物万事上证验,于千人万人前行持,乃活活泼泼、脱脱洒洒、光明正大之事业,岂闭户静坐、寂灭顽空者所能成哉!欲以闭户静坐,寂灭顽空而成道,亦如闭门阖窗,内外不通,黑洞洞不见天日,成何道乎?如云成道,其必成黑洞洞之道乎!《悟真》云:“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又云:“须知大隐居朝市,何为深山守静孤?”混俗和光,居朝居市,方是奋大用,发大机,修持大道之真作用也。
  媒娉作合       世间男女成婚,非媒娉不能相会,盖媒所以通两家之音信,娉所以传一时之过道;若无媒娉而自婚者,非是正配,乃私通苟合,必不长久。
    吾之观此,因悟的和合性情之道矣。性属内,东家也,为阴;情属外,西家也,为阳。性情分离,阴阳隔碍,如东家之女,西家之郎,两不见面也。若欲推情合性,以阴配阳,非黄婆作成,不能一家也。黄婆者,吾之真意也,又名真信。信能通人我,信能和阴阳,为修道者第一真宝,始之终之,有为无为,采药行火,结丹脱丹,须臾不可离者。《悟真》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因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戊己即真意中真信也。戊信为外黄婆,如媒也;己信为内黄婆,如娉也。二者是吾身中之真媒娉。知此媒娉,用之调和性情,性情即和;调和阴阳,阴阳即会。两家合而为一家,而金丹隐隐有象矣。
  食物尝味       凡食物必须细嚼慢咬,酸甜苦辣,得之于心,方能知味;既知其味,美口者咽之,涩口者弃之,或取或舍,任其自裁。
    吾之观此,因悟的穷理辨真之道矣。性命之学,至幽至深,至精至细,倘知之不真,则行之不当,不但无益,而且有损。故必先穷理,穷得一分理,行得一分事,穷得十分理,行得十分事;尽性至命,全在穷理上定高低。穷理之法,由浅及深,自粗及细,拨去一层入一层,拨之又拨,入之又入,直到拨无可拨、入无可入处,见其根底,认得本原,方为极功;亦如食物尝出滋味,而后咽之。然虽自有会悟,若似是而非,未免误事,必须再证高明,扩充我之识见,是者就之,非者弃之,方能济事。《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即穷此尽性至命之理。倘不知性是何物,命是何事,而欲了性了命,了个甚的?彼道中愚人,误认性在心,命在肾;或谓性在天谷,命在丹田;或守肾以修命,或定心以修性;或执顽空以修性,或行采取以接命;或神伫囱门以养性,或服食丹药以延命;是皆望梅止渴,捏目生花,终落空亡。如此等类,性命且不知,妄想了性命,岂不愚哉!
  上山渡河       上山步步出力,不到极顶,不得歇脚;渡河步步小心,不上彼岸,不得大意。盖上山将到顶,少一步歇脚,尚在半途;渡河将到彼岸,若一步大意,尚有危险。
    吾之观此,因悟的身体力行之道矣。夫真师难遇,大道难知,幸而遇之知之,务必真履实践,成就大道,以报师恩,而不容稍有懈怠者。
    盖性命之学,为大下第一件大事,又为天下第一件难事,必须坚心固志,立不易方,朝乾夕惕,愈久愈力,而后有济;不得因些小魔障而改志,不得见些小效验而歇功,不得因衣食艰难而分心,不得因力量不及而退念,也不妄想成就大道,亦不惧怕程途遥远,死心踏地,念兹在兹,一直前去,自然有个出头之日。亦如上山步步出力,终到山顶;渡河步步小心,终到彼岸。否则,逡畏不前,或始勤终怠,纵大道在望,未许我成;试思有生以来,一身内外,尽是阴气盘绕,虽有一些阳气,隐而不见,苟非立至死不变之念头,用金刚铁汉之大力,何能化阴返阳,上万丈高山,出无边苦海也。
  灯蛾蚯蚓       灯蛾扑灯,而自投火死;蚯蚓图热,而自致曝亡;此二物皆喜明而伤生也。
    吾之观此,固悟的趋吉避凶之道矣。世人顺其可欲,争名夺利,贪酒好色,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日夜操劳,朝夕忧虑,费精耗神,不到三寸气断之时,不肯歇心,犹如灯蛾扑灯烧身,蚯蚓图热丧命,是谓阎王不叫,自送其死也。若有自知惜命者,处处屈己尊人,事事藏头退步;如鱼游于渊,龟入于泥,毁誉不到,祸福不侵;不求生而自生,不致死而无死;此趋吉避凶之善法。奈何愚人以外物为重,以性命为轻,自促其死耶。
  蚕丝蜂蜜       蚕吐丝,原欲护身,不知人取丝而伤其生;蜂酿蜜,原欲养命,不知人取蜜而丧其命。此二物皆欲厚其生,而反促其死者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利害倚伏之道矣。人皆怕死也,怕死即有求生之心。既有求生之心,则必为衣为食,日在羊肠路上劳心苦力,积蓄钱谷,以厚其生;在常人自以为能养其生矣,殊不知实不足以养生,乃促其死耳。何以知其然哉?凡人养生之心重,则必保身之心轻。保身之心轻,昼夜劳苦,精神暗伤,气血衰败,已入死路。更有一等不知死活之辈,百病临身,朝不保夕,舍不的吃,舍不的穿,愈老愈贪,至死不悟,迷闷到底,与蚕吐丝、蜂酿蜜,自致其死者何异!若是大智慧人,别有个保生之法,不在衣食上留心,不於货利上着意;弃世财而积法财,轻色身而养真身;万物难移,何利何害也。
  他家借种       农夫之所首重者,种子也。有地有种者,自己现成,不待求借于人。至于贫寒之家,或有地而缺种,必求人而济事。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借种之道矣。所为种者,先天真一之气也。此气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成佛,故丹经子书,皆以此气为仙佛之真种子。真种本来人人具足,个个成圆,因交后天,阴气发而阳气消,真种掩埋,绝无形迹矣。有志者虽能清静心地,万缘俱息,不过一空田而已,焉能济得饥渴、救的性命?此借真种之不容已也。
借种者,以我家而求他家也。他家者,人也。人家之物,欲为我有,不得白手直取,必须以礼相求,低心下气,取彼之欢心,方能借的真种。真种到手,随种见苗,立竿见影,绝不费力。否则,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档,终无实济处。但人认不得真种是何物,他家在何处,多误以女子是他家,而行采取邪术,或以梅子首经服食吞餐,秽污百端,岂不可笑可叹!
    噫!药出西南是坤位,欲行坤位岂离人,分明说破君须说,只恐相逢认不真。
  龟藏鱼潜       龟藏于泥而无害,出于泥而人捉;鱼潜于渊而全形,出于渊而鸟残。
    谷之观此,因悟的伤生益生之道矣。凡人不能益生,而每趋于死地者,皆由不能韬明养晦,自侍聪明,多用才智之故。聪明才智,分心乱性,则正气日消,邪气日长,命根摇动,不死岂能之乎?故至人者,内念不生,外物不纳;有若无,实若虚,如愚如讷,明而不用,光而不耀;不以假伤真,不以外挠内;感而后应,迫而后起,不得已而后动。虽外有应,而内未尝应,虽身有动,而心未尝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造化且不得而拘,更何有灾害之相侵?亦如龟入泥而人难捉,鱼潜渊而鸟不残也。
  油涸炭化       油涸则灯灭,不待涸而旋添油,则生长不灭矣,炭化则火熄,不待化而续添炭,则常燃不熄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接命养生之道矣。天地有好生之德,但愿人人长生,不愿人人促死,特人自致于死,而委之于命者,岂不愚哉。试观万物春而生,夏而长,秋而实,冬而藏;至春又生,至夏又长,长生不死者,顺其四时自然之序,而无分外做作,故能长生也。惟人秉阴阳五行之正气,而不能顺其自然,分外习染,以苦为乐,以毒为药,贪欢顺欲,斫丧根本,久而精神耗尽,真灵消灭,亦如油涸灯灭,炭化火熄。至于殆而已。果是出世丈夫,以性命为重,保精神如保金玉,惜真灵如惜珍宝;不在大火坑中下脚,不在是非场中出头。时时在根本上留心,道义中着念;慎于内而谨于外,蛰其神而藏其气;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亦如旋添油而灯不灭,续添炭而火长燃,无命者而可有命,不生者即可长生。生之死之,岂可独委于天乎?
  泥莲霜菊       莲干空,故出淤泥而分外净;菊花迟,故遇秋霜而分外鲜。盖中空则外物不能染,花迟则气足而耐寒。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内御外之道矣。造化能以拘我,万物能以移我,灾祸能以伤我者,非造化果能拘,万物果能移,灾祸果能伤,皆由我之见景生情,遇物生心,随风起浪,知前而不知后,知强而不知弱,自拘自移,自伤之耳。果能万缘不起,一念不生,常清常静,外物不能入,客气不能杂;亦如出水之莲,而尘垢不染;果能收敛才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藏行晦迹,柔弱为先,祸福不能及,毁誊不能加,亦如三秋之菊,而经霜耐寒。修道者,可不以清静柔弱为本乎?
  灯笼炉罩       灯无笼见风则灭,若在笼虽遇风而不灭;炉无罩落尘即垢,若在罩虽飞尘而不垢。
    吾之观此,因悟的护持灵元之道矣。吾之灵知如灯如炉也;真知如笼如罩也。灵知不得真知之覆庇,识神借灵生妄,遇境迁移,假者用事,真者退位,邪气掩蔽正气,如灯之灭,炉之垢,失其本来面目矣。灵知若得真知配合,以真知而制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识神无由而发,灵气不飞,根本坚固,虽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一切外来客邪。焉得而伤之?亦如灯有笼而不灭,炉有罩而飞尘不垢也。
  物圆物方       凡物圆者,其体活动;物之方者,其体宁静。圆者不能宁静,方者不能活动。此物各自一性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圆用方之道矣。圆中规也,中规则随机应变,可上可下,可高可低,可行可止,不执一法;方中矩也,中矩则是非不混,非礼不履,非义不行,非道不处。内有主宰,能圆能方,循规蹈矩;既不落于固执不通,又不流于顺风倒浪;外而活活泼泼,内而稳稳当当;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事而全天道;大火里栽莲,泥水中拖船;显晦随时,行藏合宜;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彼世人能圆而不能方,能方而不能圆者,犹如方圆之死物,宜于此而不能宜于彼,是非相混,邪正不分,何能成其大道乎?故修道者必以方圆兼该,才是大作大用之真本领也。
  锅破瓮漏       锅破锢镂,则仍是好锅,而可烹饮食;瓮漏笆箍,则仍成好瓮,而可盛水浆。
    吾之观此,因悟的败而能成之道矣。人生之初,精气神三宝。混成凝结;及其知识一开,六根门头,门门泻漏;七情业种,种种侵伤;三尸搬弄,五贼作殃;酒、色、财、气迷其性,贪、嗔、痴、爱耗其真;日斫夜丧,三宝消化;浑身是病,内外败坏,将本来混成之宝成了个破烂不堪之物,如锅破瓮漏,为无用之器矣。若知猛醒回头,翻转面皮,俯视一切,万缘俱空;重置家当,再造钳锤,在切身性命处,真履实践做去,将后有之物,件件扫个罄尽;收敛英华,牢把念头,弃假存真,除邪扶正;为功日增,为道日减,增之又增,减之又减,直到增无可增,减无可减处,自然不漏精而精全,不耗气而气全,不劳神而神全;已失者复有,既败者又成,仍是当年混成无亏之物;亦如锅破锢镂,仍是好锅,瓮漏笆箍,仍成好瓮。奈何人人破漏,不知痛苦,以假认真,日夜斫丧,愈致破漏,及其柱朽墙塌,房屋四散,无处安身,只得另寻住处,在六道轮回中,乱撞冒投去也。
  婴儿无心       婴儿猛虎不伤,饿鹰不搏,何以能如是哉?以其无心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无心妙用之道矣。夫人之不能成道者,皆由于有心也;有心即有我,有我即有人;稍有人我之见即图利己,不顾损人,机谋百出,神头鬼面,私欲纷纷,天良俱昧,德且不能积,何敢妄想道?果是真正慕道之士,急把人我山放倒,速将羊肠路离开;持身应世,彼此同观,高低一等;因物付物,随事制事,应而不纳,过而不留,万般境遇,皆以无心处之。无心则无私,无私则内净,内净则纯白无玷,浑然天理,是谓元德。元德无形无迹,不睹不闻,方且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伤矣。
    彼婴儿者,无识无知,一无心而虎鹰且不能伤,何况有体有用,道德两全之无心,一切外患,焉能侵之乎?
  筑基起屋       房屋耐久不耐久,全在始而筑基。基地坚固,房屋稳安而耐久;基地将就,房屋日久而歪斜;此一定之理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悟本之道矣。修真莫先于炼已持心。炼己则私欲去,持心则志念坚。私欲去,志念坚,则根本稳妥不动不摇,于是和合四象,攒簇五行;窃阴阳,夺造化;修性修命,一直前行,深造自得,攸往攸利;亦如基地筑的坚固,而木石砖瓦之重,无不负载也。若根本不固,志念不专,忽此忽彼,始勤终怠,旋作而旋失,欲向其前,反落于后,枉劳功力,亦如基地将就,虽房屋起立,而日久歪斜也。
  丹房器皿       炼药必须丹房,盛药必用器皿;若无丹房器皿,炉鼎无处而安,药物无处而盛。此丹房器皿,烧炼家之所必用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借假修真之道矣。人之色身,如丹房也;身中之五脏,如器皿也。色身中藏有真身,五脏中藏有五行。修真者,非修色身五脏也,乃修真身,炼五行,不过借此色身五脏之假,煅炼真身五行之真耳。
    真者何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心同火,其德为礼;肾属水,其德为智;肺属金,其德为义。肝属木,其德为仁;脾属土,其德为信。木金火水土,五行之性也;仁义礼智信,五行之德也;此先天所具之真。至于心藏神,发而为乐;肾藏精,发而为哀;肺藏魄,发而为怒;肝藏魂,发而为喜;脾藏意,发而为欲;此后天所具之假。
    有生以来,先天混于后天之中,后天混于先天之内,驳杂不纯,若非炼去后天之假,则先天不复。借后天炼先天,以先天化后天;后天化尽,先天纯全,脱出一粒光明宝珠,通天彻地,纵横逆顺,头头是道;功完行满,打破虚空,白日飞升,血肉皮囊无用,委而弃之;亦如烧炼家药成,而丹房器皿无用矣。愚人不知道中寓言,在丹房器皿有形有象之物上冒猜乱作,所谓“鼎里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挡”也。古仙云:“莫执此身云是道,须知身外有真身。”彼世间在肉皮囊上用功夫,与夫在炉灶金石上费心思者,岂不愚哉!
  毛蛆蝌蚪       毛蛆结茧,蝌蚪结胞,久而茧破出蛾,胞开出蛙。
    吾之观此,因悟的圣胎脱化之道矣。修真者,攒簇五行,混合百神,浑然太极,一气凝结,混混沌沌,不识不知;圣胎有象,如毛蛆之结茧,蝌蚪之结胞;蛰神藏气,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些灵根由微而著,由嫩而坚;大功到日,忽的打破虚空,露出清静法身,跳出三界之外;亦如毛蛆之化蛾,破茧飞升,蝌蚪之成蛙,脱壳跳跃;身外有身,别一世界。故道成之后,或谓之羽化飞升,或谓之脱壳成真,盖言其肉身之中,又生出一真身也。这个真身,人人俱有,个个皆见,但人为尘缘所迷,幻想所惑,当面不识;若有识得者,勤而修之,无质生质,无形生形,脱化成仙,为金刚不坏之躯矣。
  骐骥驽骀       骐骥善走,一日千里;驽骀缓行,十日可到;虽迅速不同,而成功则一。
    吾之观此,因悟的功力迟速之道矣。凡人性有利钝,力有大小。性纯者,而欲效性利之人;力小者,而欲效力大之人;是以鸦鹊而欲步大鹏,不但不能追随,而且伤其羽翅,乌乎能哉!故至圣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此三等人,虽有难易迟速之分,皆能知道成道,特患人无志气耳。无志气不但不能行,而并不能知。若有志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未有不到深造自得之地者。奈何天下道人,多不能真心实意以性命为大事,口道德而心盗蹠;又要想道,又要贪图;磕着撞着,即便动火;一言一语,皆不能受;聪明者自恃其能,心记几宗公案,耳听几句话头,自负有道,目中无人,不肯去求明师。访良友,自误前程。性钝者,不知穷理,不辨邪正,学些旁门功夫。曲径搬弄,亦谓有道;再不就证高明,终身守持,牢不可破。似此等辈,却不思性命之事为天下第一件大事,修持性命为天下第一件难事,岂是轻易而知,容易而成?所以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果是丈夫铁汉,万有皆空,俯视一切,举步直入,金刚百炼,一意不回,访拜明师,精研实理,不论性利性钝,终久有个出头之日,决不枉度岁月也。
 红花绿叶       红花虽好,必用绿叶扶持。有花无叶,花不鲜明;有花有叶,花更增色。
    吾之观此,因悟的道德相需之道矣。道者,成己之事也;德者,利物之事也。修道者,内之功也。修德者,外之行也。自古抱道之士,未有不修德者也。道如花,德如叶;花以叶扶持,道以德成全;花叶不离,道德相需也。古之圣人,必先修道,而后修德;古之贤人,必先修德,而后修道。圣人者,上智也;贤人者,中人也。圣人者,一了百当,直趋道岸,修道易,故先修道而后修德,以德全道也;贤人者,必须有为,修道难,故先修德,而后修道,以德扶道也。学道者,上智之人,万中一二;中下之人,不可枚数。夫中下之人,根基浅,见识小,孽苦大,根尘深,必先积德;德重能服鬼神,能动天地,能感人物;以之学道,则道易学;以之行道,则道易成。盖道者,德之体也;德者,道之用也。德之极处,是谓元德,元德深远而不可测,即几于道矣,故学道行道易。今之学者,不积一德,不立一行,偶闻一言半语,不辨是非邪正,即便冒然下手,妄想成仙;勿谓不能得真,即得其真,自古及今,未有无功无行仙人;况大道非大忠大孝不传,非大贤大德不授,真师明鉴万里,岂肯将真宝付与匪人。更有一等糊涂愚人,不知脚踏实地勤行功行;即遇真师,又不敬心求教,谎言诡语,妄想哄人泄露天机,乘间偷取;又用不得长久,三朝两日即求传授,求之不得,即便远去;反出怨言,毁谤多端;如此居心,东奔西走,枉自费了麻鞋,碌碌一生,终无所成。殊不知道不离德,德不离道,岂可舍德而只言道,亦岂可去德而独修道!此修道者,不可不先积德也。
  叹道歌七十二段   其一
已矣乎,道不明,性命谁能认的清?
角胜场中争上下,羊肠路里讲声名。
恩爱牵缠难解脱,机谋识见乃偏精。
如此俱皆寻死事,能知悔悟是豪英。 其二
已矣乎,道不贵,一切庸愚多忌讳。
闻人说道便狐疑,见人修道即谤诽。
不顾性命养精神,只贪酒肉充肠胃。
天堂路上少人行,地狱门中争尝味。 其三
已矣乎,道不通,旁门曲径有无穷。 道书十二种-2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2020369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