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床或跌倒的应急预案: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3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1:10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
 作者:syyf114 回复日期:2009-12-21 00:33:05 
    楼主写的真是好啊 诗和史 结合起来 令人对写诗的人和他的内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或者叫身同感受吧。如果我们中学时候的老师也是这么来给我们讲语文,估计不用担心课堂纪律了,也不用逼学生早自习 晚补课被诗词了。顺便问下,楼主是做什么工作,诗词是你的业余爱好吗 还是和你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 楼主可以不回答,隐私吗 呵呵 只是很欣赏楼主,所以就想问问 别介意。
  
  
  =============================
  呵呵,朋友是一个热情的人。
  我学理工的,目前的工作也与史、诗没有关系。
  就是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写一点,与朋友们共同学习。
  不过,这爱好有些年头了。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2-21 19:09  第43首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作背景]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父亲虞荔,兄长虞世基,有个叔父虞寄,虞寄无子,过继了虞世南。
  
   杨广在江南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投奔,被赏识重用,当时杨广表面上还是个正人君子。
  
   虞世南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后,立即派人去杀佞(ning)臣虞世基,虞世南求情,不许,又想顶替哥哥,还是不行,最后,一家人只剩下虞世南,其余全部毕命。
  
   当时士兵们就看虞世南才像个好人。
    
   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召虞世南做黄门侍郎。
  
   后来李世民又打败窦建德,召虞世南为秦府参军,位置与房玄龄几乎平起平坐。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得到李世民的严重欣赏。
  
   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呼啦啦瞬时全部到位。
  
   景色如画,李世民开口:“要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舍死力谏,决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
  
   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脸色有点阴。
  
   当着虞世南的面说这话,李世民也感觉不妥,立即解释:“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日而语啊。”
  
   虞世南浅浅一笑,没说话。
  
   李世民一看这样,不行,还得继续:“说起来,杨广还是我表哥呢,很正常嘛。”
  
   这下,虞世南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李世民趁热打铁:“虞爱卿,请喝口酒。”
  
   面子太足了,虞世南开怀一笑,恢复正常。
  
  
   见好就收,李世民立刻转移话题,“朕昨晚写了一首诗,念给大家听,... ... ... ...”(有点显摆)
  
   朗诵完毕,大家异口同声:“好”
  
   李世民谦虚:“大伙提点意见。”
  
   褚亮(褚遂良父)首先站起来:“对仗工整,用典恰当”
  
   李世民摆了摆手,和蔼着继续谦虚,“多说点不足吧。”
  
   沉默。
  
   大家都不说话,心想:“你兴致勃勃的,谁会那么不长眼哪?”
  
   见气氛有点尴尬,李世民笑了笑:“众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说出来供大家欣赏。”
  
   说这话时,李世民的眼神一直盯着虞世南。
  
   虞世南起身,向太宗施礼:“今年秋天,臣做了一首《蝉》,在此献丑。”
  
   “请”太宗陡然起兴。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好!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矣”,李世民从内心喜欢虞世南。
  
   然后,大家鼓掌。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緌(rui):古人戴帽,系在颔下细带的下垂部分。
   因为“緌”与蝉头部的触须想像,所以此处用“緌”代表蝉的触须,这是一种比喻用法,而且是借喻,就是不直说蝉的触须像“緌”,而是直接借“緌”来代表蝉的触须。(这种情况在唐诗中屡次出现)
   将“緌”与蝉的触须联系起来,可见诗人文字功底深厚,观察仔细,很形象。
   垂緌:指蝉垂下的触须。 饮清露:指蝉饮清晨的露水。“清”字暗指作者清廉。也就是作者将自己比喻成蝉。
   流响:像水流动的声响,“流”字代表了清脆悦耳。
   桐:指梧桐树,梧桐树很高,暗指诗人站得高,望得远,不做庸俗之辈。
   疏:与“密”相反,又暗指诗人洁身自好,不与大多数人同流合污。
  
   这2句表达出诗人的清廉(垂緌饮清露)和高洁(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藉(jie):同“借”,依靠,凭借。
   上2句是“因”,这2句就是“果”,这是诗人着力想表达的观点,也是诗人的人生追求。
   只有真正做到“清谦”、“高洁”,才能立言树威,不依靠虚假外力,本诗的寓意就在于此。
  
   整首诗,用了“比”的手法,以蝉自喻。
   在所有的“立志”诗中,这一首可以说独步诗坛,含蓄有力,令人敬畏。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说到做到,生活中,作者的确如“蝉”。
  
   解析完毕。
  
   ==================================
  
   虞世南外简内刚,表面随和,内心有着钢一般的自制力,多年为官,出仕几朝(陈、隋、唐),没有劣迹记载。
  
   ==================================
  
   虞世南拜王羲之七世孙、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功力很深。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有一次,李世民写“戬(jian)”字,写了“晋”字后,觉得“戈”字难写,就叫虞世南补上,完后,让魏征来看,魏征看后说:“陛下的‘戈’字写得最好。”
  
   ==================================
  
   李世民当皇帝后,不提倡梁陈诗风,怕步隋之后尘。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也尽量不写那样的诗。(梁、陈朝代的诗多柔靡)
  
   有“侠骨”,但李世民也有“柔肠”,一天手痒,写了一首“艳诗”,假惺惺地请虞世南指正,虞世南严肃地说:“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请陛下绝了这念头,臣不能从命。”
  
   见这架势,李世民嘿嘿一笑:“其实我只是试探你罢了,我哪能写这样的东西呢?”(朕试卿耳!)
  
   然后,赐虞世南五十匹绢。
  
   ==================================
  
   虞世南为唐朝凌烟阁24功臣之一。
  
   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李世民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可见,虞世南在李世民眼中的份量。
  
   ==================================
  
   隋炀帝期间,杨广器重虞世南文才,但不重用,因为虞世南太耿直,做了10年7品芝麻官,没有怨言,他的哥哥虞世基佞臣一个,富贵招摇,一家人像王侯一般,而虞世南依然固我,清贫如洗。
  
   外人都以为这2人不是哥俩。
  
   ==================================
  
   一次,杨广令人写一篇征讨高丽的诏书,写完后,杨广摇头,不满意,“叫虞世南来”。
  
   虞世南来后,杨广说明用意,虞世南二话不说,低头便写,笔不停辍,一气呵成,写完后,杨广一看,大赞:“卿乃奇才也,文章华国是矣!”
  
   见虞世南如此萧洒,杨广身边的爱妃袁宝儿看傻了眼,发呆楞神,痴态如憨,杨广顿时醋意大发,但转眼一看虞世南,面不改色,旁若无人状,嘿嘿,杨广一笑,心又放回了肚里。
  
   ==================================
  
   陶渊明、虞世南都是令人仰慕的人物。
  
   陶渊明退出污浊,虞世南在污浊中洁身自好。
  
   ==================================
  
   历朝历代,言行如一的官员始终凤毛麟角。
  
   这首诗,应该成为他们的日常作业,每天写100遍。(气话)
  
   ==================================
  
   公元638年,虞世南病逝,终年81岁,太宗李世民“哭之甚恸”
  
   ==================================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