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配送应急预案:<<选择的艺术》学习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24:15
<<选择的艺术》学习体会

第一章 选择与通道之谜

  ·如果对颜色理论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会知道一个RGB模式的图像如果表现为灰色的外观(饱和度低),那它的三个颜色通道一定相同或非常接近;反之,如果图像非常鲜艳(饱和度高),那么起码会有两个颜色通道非常不同。正是由于颜色通道的差异造就了颜色。

  ·将通道调出,不是作为街区,而是通过将其变为一个图层蒙板使用是通道比较高级的应用形式。

  ·“应用图像”和“计算”命令是用来改造与生成通道的。

  ·通道就是图像,一个灰度的图像。

  ·可以把通道拷贝粘贴到图层中作为图层使用。

  ·如果只知道使用中绘画工具改变通道,那么用户就踏入了另一个误区。事实上,很多时候使用图像调整命令编辑通道(无论是颜色通道还是普通通道)是非常必要的。

  ·在为了调整图像的亮度时,不一定要在RGB的模式下,可以转换为Lab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的图像有一个“明度”通道。如果要调整色彩的饱和度,使用“亮度对比度”时,不要再对“明度”通道调整,只要单独调整a和b通道就可以了。

  ·在选择的时候,对于色调较暗的图像来说,如果看不清楚暗调的细节,可以复制一个副本,使用“色阶”命令加亮图像,暴露出暗调区域细节,待路径勾勒完成后,再将此副本删除。

  ·面对选择,并不只是非此即彼,我们除了选与不选之外,还在有另外一种选择:选,但只选一部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PS中,用户同样要经历这种转变。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转过这个弯来。

  ·选区可以说分为两种,一种叫“轮廓选区”,这种选区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轮廓。另一种选区叫做范围选区,是由黑、白、灰连续色阶组成的选区。有些选区是看得见的(蚁行线),有些选区是看不见的。不要以蚁行线为标准。要以通道为标准。因为有很多情况下是半透明的,在通道里是以灰来表达的。这种灰色在蚁行线中是不一定能够包含进去的。

  ·工具箱中的“亮度对比度”工具 这个工具就是海绵工具。在编辑单个通道时,它的“去色”模式起着降低通道图像反差的作用,使明暗色调趋向于50%灰度(128色阶);它的“加色”模式起着增大通道图像反差的作用,使明暗色调趋向黑白两色。

第二章 混合模式之谜(一)

  ·混合模式的种类:可以分为“颜色混合”(例如“画笔”中的,特有的是“背后”、“清除”)、“通道混合”(例如“计算命令”中的,特有的是“相加”和“相减” )和图层混合模式(特有的如“色相”等)。

  ·同源图层与异源图层  复制的图层副本就是同源图层。虽然有颜色的改变,但只要像素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仍是同源图层。同源图层通常是以混合模式的形式,与图像颜色调整命令一起对图像进行更加精确和复杂的颜色调整的。也就是说,同源图层主要是为颜色调整服务的。

  异源图层通常是两张不相干的图像,配合混合模式,主要用来制作图像间混合和无缝衔接。也就是说,异源图层主要用于图层间的混合以得到某种特殊效果。

  灰图层既可以由同源图层生成,也可以由异源图层得到,因此,既可以用于图像的色彩调整,也可以生成特殊混合效果。同时,在提示图像处理原理的操作中,灰图层能够直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读者跳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揭示各种操作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混合模式之谜(二)

  “变暗”和“变亮”模式组,共有八种混合模式。它们揭示了图像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像素-的两种最基本的变化方向:变暗或者变亮。由于混合方式的不同,它们的程度也不同。例如,“正片叠底”、“颜色加深”和“线性加深”虽然都能使混合后的图像变暗,但“正片叠底”主要将这种变化加诸于靠近其中性点(白色)的像素,“颜色加深”则将这种变化加诸于远离其中性点(白色),而“线性加深”的变化则是均匀的,无远近亲疏之别。

  ·变暗模式:结果色等于基色或混合色中的最暗值。即混合色中,凡比基色亮的全部弃置不用,凡比基色暗的全部保留。两者之间选较暗者。看图:最黑的竖条是以基色为准的,而最黑的横条是以混合色为准的。而成直角的竖条与横条都是基色与混合色相同灰度的。

 

  参看实例1

  实例2

  ·“正片叠底”模式可以称作“暗黑之躯”,是因为它用得最多。

  “正片叠底”的计算公式是:(基色*混合色)/255=混合色。如果混合色为零(黑色),结果色就是黑色。假设混合色为128,结果色就是0.5基色,也就是比基色暗一半。图中间水平线附近的色阶分布就说明这一点。假如混合色是255(白色),结果色就是基色。由于它们是相乘的关系,所以基色图层和混合色图层可以互相调换上下位置,混合结果相同。

  ·暗黑之手——“颜色加深”模式

  如果有两个图层以“颜色加深”模式混合,总是会有一只手暗中控制着下面一个图层,这只手就是上面的“混合色”图层。

  颜色加深模式的公式和条纹图是:基色-[(基色反相*混合色反相)/混合色]=结果色

  若混合色为零(黑色),则结果色均为零(黑色)。这反映了条纹图最上方的情形。

  若混合色为128(50%灰色),情况分为两种。

  当基色小于等于128时,结果色为零(黑色),这反映了条纹图水平中间线左侧的状况。

  当基色大于128时,结果色是大于零的数值。从条纹图水平中间线右铡的状况来看,这是一个缩窄了的条纹,意味着反差的增大。

  若混合色等于255(白色),则结果色等于基色。这意味着基色没有任何改变。即右下角。

  变暗和正片叠底属于可调换的混合模式。也就是说,不分先后,只要以这两种模式相混合,结果都是一样的。

  与之不同的是,“颜色加深”模式是由混合色(上图层)的亮度决定基色(下图层)的亮度和反差的,因此,在进行混合模式操作时,调换两个图层(或通道)的位置,对混合结果是有不同的影响的。

  ·暗黑之踵——线性加深

  线性加深的公式和条纹图分析:

  (基色+混合色)-255=结果色

  1、若混合色为零(黑色),得到的为负值,即零。所以,不论基色为何值,结果色均为零。这反映了条纹图最上方的情形。

  2、若混合色为128,情况分为两种。当基色小于等于128时,结果色为负值,即零。这反映了条纹图水平中间线左侧的状况。当基色大于128时,结果色是大于零的数值,从条纹图水平中间线右铡 的状况来年地,这是一个变暗但没有缩窄的条纹。

  3、若混合色等于255,结果色等于基色,即“与白色混合不发生任何变化。

  ·光明之首——变亮模式

  最大值(基色,混合色)=结果色

  即看谁最亮。

  ·光明之手——颜色减淡

  基色+基色*混合色/(255-混合色)=结果色  也可以写成:基色+基色*混合色/混合色反相=结果色

1、若混合色为0,则由于(基色*混合色)为0,结果等于基色。这反映了条纹图最上方的情形。

2、若混合色为128(50%灰色),情况分为两种:

  当基色小于等于128时,结果色等于2基色。这反映了条纹图水平中间左侧的状况。

  当基色大于128时,结果色等于2基色,是大于255的数值,归为255.

3、若混合色等于255,则混合色反相为0,不论基色为何值,结果色都大于255,归为255.这反映了条纹图最下方的情形。

  ·光明之踵——线性减淡

  公式最简单:基色+混合色=结果色

1、若混合色为255,则得到的数值总大于255,归为255,所以不论基色为何值,结果色均为255.这反映了条纹图最下方的情形。

2、若混合色为128,情况分为两种:当基色大于等于128时,结果色大于255,归为255,这反映了条纹图水平中间线右侧的状况。

当基色小于128时,结果色是小于255的数值,从条纹图水平中间左侧的状况来看,这是一个变亮但没有缩窄的条纹。

3、若混合色等于0,结果色等于基色,这意味着基色没有任何改变。即“与黑色混合不发生任何变化”。

  第四章 混合模式之谜(三)

  ·如果说“变亮”、“变暗”模式组关注的是单个像素的变亮变暗的变化,那么“叠加”类模式组则将用户的视线引到了图像处理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那就是像素和它周围像素的关系:相对于周围像素的变化——即反差的增大和缩小。

  叠加类好比是变亮变暗组的孩子,它们各自继承了父母一半的基因。

  ·点光:

点光就是变暗和变亮的马太效应组合。在暗调区域以变暗的方式混合,在高光区域以变亮的方式相混合。

  ·强光:

强光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孩子。是以混合色为主。是男孩。

  ·叠加:也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孩子。是以基色为主。是女孩。叠加是“叠加模式组”中唯一一个基色决定混合效果的模式。

  ·柔光:也是正片叠底和滤色的孩子。更柔和。最多把图像的反差和饱和度增大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排除,它不属于“叠加”组,但从条纹图上分辨,它确实是正片叠底和滤色模式的组合。它能提供给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中间调选区。

  ·亮光:它是“颜色加深”和“颜色减淡”的组合。如果想把图像的反差和饱和度夸张地增大,混合后变得棱角分明并且颜色鲜艳,那么就用“亮光”。不过,它和“线性光”一起成为除“实色混合”外细节损失最大的模式。

  ·线性光:是“线性加深”和“线性减淡”的组合。得到的是一个大致保留了基色混合色中间色调细节的图像。在给图像添加纹理的操作中,是最好的。

  ·实色混合:

  ·叠加:在基色较暗的区域,叠加执行的是正片叠底的方式。在基色较亮的区域,执行的是滤色方式的混合。即亮者越亮,暗者越暗。基色起着控制混合的作用。

  ·强光:是由混合色来控制两种不同的混合方式。如果是同源图层的混合,与叠加没有区别。

  ·也就是说:如果上层与下层是以“叠加”的模式混合的,那么,把上下层对调,然后用“强光”是完全相等的。

  ·柔光:也是由混合色控制基色的混合方式,但混合后的图像却又更加接近“叠加”模式的外观。似乎是综合了“叠加”和“强光”两种模式特点的混合模式。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明显较暗或较亮的区域,但不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张扬色彩——亮光模式

  亮光模式是“叠加类”模式组中对颜色饱和度影响最大的一个混合模式。混合色图层上的像素色阶越接近高光和暗调,反映在混合后的图像上的对应区域反差就越大。利用亮光模式的这个特点,可以给图像的特定区域增加非常鲜艳的色彩。

  ·古怪小子——点光模式

  ·直来直去——线性光模式

  线性光是以混合色为主导的。

  ·将强硬进行到底——“实色混合”

混合模式中的黑白灰

  对于PS中的混合模式来说,黑、白和50%灰色分别是“变亮”、“变暗”和“叠加”模式组的平衡点,PS称之为“中性色”。

  在图层上面新建一层,然后填充50%灰,设置为“叠加”。这就是灰图层。然后在原图通道取得亮选区,在灰图层上用减淡工具涂抹(或用亮度对比度调亮),再反选,用加深工具涂抹(或用亮度对比度调暗),就可以调整亮部与暗部。

  也可以直接把通道粘贴作为灰图层,然后调整灰图层的亮度对比度。

第五章 “计算”命令之谜

 计算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图像文件之间的不同通道中进行。但这两个文件必须一样大小,一样分辨率,一样色彩模式。 

 源1是混合色,源2是基色。

 ·高光、暗调和中间调

·高光的选择

源1源2都用灰色,正片叠底,能够把连续色调图像的高光部分从图像中孤立出来。得到ALHPA1后,再源1用ALPHA1的灰色,源2也用ALPHA1的灰色,正片叠底,得到ALPHA2。取得它的选区后,以此为蒙板建立色阶调整图层,把中间滑块向右移,可以降低图像高光区域的亮度,使之接近中间色调。

  如果使用调整图层,观察直方图时,如果在“源”下拉菜单中选择“复合图像调整”选项,可以观察到调整前后直方图的变化比较。

·暗调的选择

其它一样,只是用“滤色”就可以了。不过,通道转选区后需要反选。如果是直接的话,也可以用两个灰色分别反相就可以。

·反相选项发现中间调

可以用正片叠底,两个灰色(其中一个反相)来找到中间调。

·中间调制作者——“排除”模式

用曲线也可以模拟排除的效果。对于图像的颜色调整来说,曲线命令既可以作为颜色调整工具使用,也可以作为强大的选择工具使用。

·混合模式是“计算”的灵魂

它提供了一种强大和精确的选择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初学者常用的工具箱中的传统选择方式,它以像素自身属性(如亮度、色相、饱和度等)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确定的方式,决定像素的聚会,并将这种聚会以通道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最终以选择的形式,为用户的图像处理服务。

  计算命令是一个加工厂,它的原料是各种各样的选择(选区、蒙板、通道),产品是新的通道(文档、选区),而混合模式则是生产线。

·变亮和变暗是一对夫妻。这两种模式在Lab模式下尤其有用,因为LAB通道有两个颜色通道。在直方图中,红和绿分别占据A通道的亮区与暗区,黄和蓝分别占据B通道的亮区和暗区。依靠“变亮”和“变暗”模式,结合50%灰通道,可以方便地区分这四种颜色。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差值模式

差值最大的特点是寻找差别。差别也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制造出差别来。

·使用范围选区解决马太效应

用计算命令来寻找图像中饱和度最大的区域:彩色图像之所以为彩色,是因为红、绿、蓝三个通道之间存在差别。如果三个通道没有了差别,就成了黑白图像了。

·计算命令中的蒙板

第六章 “应用图像”命令之谜

·应用图像的实质是直接操作通道

在应用图像中,源就是混合色,目标就是基色。而混合完成后的目标就是结果色。基色是事先选定好的。进入对话框后只能选择混合色。

·在应用图像的来源通道中缺少了“灰色”,代之以RGB通道,是不是就是灰色通道呢?

分两种情形:

1、基色是RGB复合通道时,要同时改变红绿蓝三个通道。是红对红,绿对绿,蓝对蓝的混合过程。

2、基色是单独通道时,只有红通道发生改变。这时,RGB相当于灰色通道。

·对灰度图像使用“应用图像”

·应用图像是对通道进行操作的命令,所以,不能说是对哪个图层使用应用图像命令。

·在计算命令中,如果屏幕上有一个选区,这个选区不会对新产生的通道有任何影响。在应用图像中就不同了,由于应用图像是对现有的通道进行操作,因此如果屏幕上有一个选区,那么混合后的效果将只局限在选区的范围之内。

·混合模式是“应用图像”的灵魂 应用图像可以用于同时打开两个相同大小的文件,可以使用不同文件的不同通道。

·使用应用图像命令修改图层蒙板通常从白色的蒙板开始。如果建立一个纯黑的图层蒙板,读者使用应用图像命令时会遇到小小的麻烦。因为从屏幕上看去,由于图层被隐藏,因此其图层的红绿蓝通道一无所有,一片漆黑。

·把两张相同图像的混合称作“同源混合”,同源混合用于颜色调整,两张不同图像的混合称作“异源混合”,异源混合用于图像混合。

第七章 直方图之谜

·假如用户看到一幅图像时,看到的不是它的具体内容,而是首先注意到这幅图像的色调、色相、饱和度,并且马上心中有了如何改变它们的设想,那就离“游刃有余”的境界不远了。

·如果说图像是庖丁刀下的牛,那么直方图就是图像的筋络图。

·计算命令的结果下拉菜单中除了作为“通道”输出外,还可以将计算结果直接作为“选区”输出。

·两个灰色的反相通道以“正片叠底”模式相混合,得到的是图像暗调区域的选区。

·当用户单独选择一个通道时,直方图会自动切换为该通道的色阶图。

·亮度直方图:灰度图像是30%红+59%绿+11%蓝=灰度值。

·LAB模式的直方图:A通道表示图像中从红到灰再到绿的颜色顺序,A通道中越亮的区域表示红色越多,越暗的区域表示绿色越多。B通道表示图像中从黄到灰再到蓝的颜色顺序。B通道中越亮的区域表示黄色越多,越暗的区域表示蓝色越多。

·时刻记住:A、B通道直方图的中间才是0色阶点。

·LAB的色域最宽,其次是RGB,再次是CMYK。

·L型直方图为暗调图。J型为高光图像。反T型具有大片的中间色调背景。这三种称为“尖峰”型直方图。尖峰型直方图一般不宜使用“色阶”或“曲线”命令直接调整。如果使用,一般需要选区配合进行。

·三角形直方图的山峰集中于直方图的中间区域(中间调色阶)而在暗调和高光区域很少分布。由于像素色阶没有分布在全色阶范围内,具有这种形状直方图的图像往往表现出色调反差不足的情形。图像整体显得灰蒙蒙的,无精打采。俗称“灰调子”。由于灰调子图像的主要问题是色阶未能拓展到全色阶范围,因此调整这类图像的方法是使用“色阶”、曲线或“亮度对比度”命令拓展色阶。对于大多数图像来说,三个自动调整图像色阶的命令(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能够适应大多数的情况。

·~(波浪)型直方图在高光区域有尖峰,整个直方图形状有点类似爬行的蜗牛。这种直方图形状常常出现在风景图像上,尖蜂所指示的区域是泛白的天空区域。

·M型直方图

·直方图的调整 褪色照片的调整。如果在某一个范围内,三个通道的直方图色阶数据相同或相近,则这一段就是褪色的。只要将R、G、B这三个颜色通道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山峰错开位置,就能解决这种褪色现象。

第八章 颜色调整之谜(一)

·什么是映射?映射就是照镜子。例如哈哈镜。那么色阶命令映射的是色阶。经过“色阶”命令映射后的色阶重新决定自己在图像中的色阶位置。

·作为选择工具的图像调整命令 可以用选区或蒙板来约束曲线,也可以通过图层组合不同的图像调整命令。使用图像调整命令选择,使用图像调整命令调整。

 

·把图像调整命令作为选择工具使用是个全新的话题。

·使用“色阶”命令选择图像中间调 经过色阶后,都要把饱和度稍稍调大,它使可以使三个通道变得不同,色阶的轻微错位会使复合直方图的断口得到修补,从而使得直方图变得平滑。

·让直方图变得平衡 根据色阶灰色滑块的性质,我们知道灰色滑块指示处的像素区域与原始图像对应区域反差最大。

·使用“渐变映射”选择中间调 先加一个红、绿渐变,可以看到,红通道变成了图像反相的样子,绿通道是一个反差减小的灰度图像,蓝通道是漆黑一片。红绿通道由于选择范围和强度的不同,可以分别作为选择或图层蒙板直接使用。前者用于图像暗部的调整,后者用于图像亮部的调整。用于人像处理,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图像色彩校正

·RGB通道 使用色阶或曲线命令时,如果在通道下拉菜单中选择RGB通道,执行的是改变图像亮度的操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亮度”通道或是“灰色”通道呢?而且,RGB通道的色阶数值是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对应色阶的简单相加。这么一个通道只能挖而不能准确反映图像的亮度分布状况,也不能准确反映图像中各种颜色的分布状况。

  用RGB方式可以保证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映射,从而使原来直方图上具有相同色阶的像素在映射后依然保持相同,使图像在进行亮度调整时不会造成偏色。

  使用曲线命令对图像进行一个增加反差的调整,红绿蓝各个颜色通道直方图的变化趋势相同,疏则同疏,密则同密。因此,在下官琣上,RGB复合通道一般用于改变图像的明暗状况和颜色饱和度,不会为大多数色调引入色偏,当然也不会纠正色偏。

·黑场和白场的认识误区

黑场就是黑,白场就是白,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只能说黑场就是最暗的色阶,白场就是最亮的色阶。

·手动设置黑场和白场

通常不使用RGB复合通道,而是分别设置各个颜色通道,以保证各个颜色通道最暗的部分映射到输出色阶的指定数值。有可能引入偏色,也可能消除偏色。

第二种操作是使用滴管工具。可以使用一种阈值判断寻找图像最亮或最暗区域的方法:

1、打开“色阶”对话框,并确保“预览”选项被选中。

2、按住ALT,然后拖移白色或黑色“输入色阶”三角形。这时,图像更改为“阈值”模式,出现高对比度的预览图像。如果你拖移白色滑块,可视区域指示图像最亮部分。

·图像偏色校正 灵活校正偏色

·另类的偏色校正方法 

第九章 颜色调整之谜(二)

·色彩平衡与亮度对比度

·图像调整命令的分组 色彩平衡是跟色阶、曲线同一个组的。因为这些命令都是对图像颜色通道色阶直接进行操作的命令。

·色彩平衡命令 如果勾选“保持亮度”,调整一个滑块不仅会对对应通道产生影响,对其他两个通道还会产生“联动”效应。不过,所进行的还是色阶操作。

·亮度对比度:亮度滑块控制直方图左右移动,对比度滑块控制直方图扩展和收缩。

·在调整中,可以用不同的蒙板,建立不同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去分别调整明度和饱和度。

·直接和间接改变颜色通道 本质上说,PS颜色调整就是改变颜色通道的操作,但这种操作有直接和间接之分。色阶、曲线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三个自动调整命令都是直接操纵一个或几个颜色通道的操作。而色相饱和度和可选颜色是通过改变图像的颜色,从而导致颜色通道发生改变,是间接的。

·在调整饱和度时,会出现马太效应。也就是说:在加大饱和度的时候,原先饱和度比较大的区域会更加加大,而原先饱和度不足的区域会增加得更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原先饱和度大的区域与原先饱和度弱的区域分开。

·色相和饱和度的色环 在“全图”状态下,随着颜色环的转动,图像中的所有有颜色的像素都会发生变化。事实上,“分色”状态下的色相调整是用户更经常乃至的功能。它能改变图像中某些指定色相范围的颜色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其他颜色,能够对图像颜色进行精细调整或改变。

·色相和饱和度中的颜色蒙板 在分色状态下,颜色环上出现了四个滑块:两个垂直滑块和两个三角形滑块。PS赋予这一组滑块以“调整滑块”名称,我们不妨将其看作是一个“色相饱和度”命令中隐藏的颜色蒙板,它根据颜色色相的相似程度来决定调整的强度。例如:红色为0度,两个垂直滑块之间为左右各15度共30度,345度到15度的范围内可以算作核心颜色。这个范围的颜色调整将完全得到执行。而左边再减小30度为315度,右边再增加30度为45度,即从315到345之间和15到45之间区域内的颜色调整程度则逐渐衰减。这样能保证调整与未调整颜色之间平滑过度,就如给图像加了个蒙板一样。

·明度滑块的去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