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人民警察的感谢信:思想政治工作要“过细”--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中直党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0:30:53

思想政治工作要“过细”

2010年09月14日11:07  来源:中直党建网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是灵魂、是生命线,当然属于“大事”之列。既然是“大事”,就必须作于细、讲“过细”。这是因为,重视“过细”,体现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有了责任感、事业心,就会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姿态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就会尽心竭力,唯恐有半差池和闪池;就会重视、关注,对待每个细节、情节、关节,彰显着严格、细致、认真的作风;就会对待一切思想反映、思想问题、行为表现,不当“马大哈”,不搞“想当然”、“大概”、“也许”、“可能”、“凑合过去”,做到思想缜密,谋事周全,行事严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们的心坎上,使之入情、入理、入脑、入心、见行。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讲“过细”,既是对工作的事业心问题,又是以人为本对待人的态度问题。综上所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过细”,“过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做到“过细”呢?原则讲,要把握住如下四个方面:

  一、过细与感情。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作为万物之灵,其经历各不相同,其性格千差万别,其思想千变万化,可谓“一花一春天,一人一世界”。人又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思想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因此,其思想表现是多变的、复杂的、经常的、反复的,有时又是突发的、激烈的、严峻的、迅猛的。对于这些表现,在潜伏之时、萌芽之时、发端之时,往往是细微的、细小的,被人不注意、不留神、不留意、难发现。要做到发现早、抓得早、抓得细、抓得小、解决好,就要讲对人的感情,注重感情上的转变与变化。只有对人感情深,才能对人理解的深,关心、关怀、关注的深,才能抓住人们思想上的每个环节、细节、关节、情节上的变化,达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过细、转化之目的。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情感,如同冲破双方沟通障碍的清泉,开启人们心灵之门的钥匙。人是富有感情的,爱就爱在感情上,亲也亲在感情上。带着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以真情实意去感染群众,有火一样的热情,才能以心换心、以心见心、深入人心、动人心魄、撼人心扉,使人真正信服,“群众伤心处,是我动情时”,群众才能倾吐心里话、肺腑之言,才能亮细处,见细情,见细事、见细心,才能有针对性的“过细”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总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情一通,心就贴,理就达。就会以兄长之情,尽严师之责,用热情去感染群众,用真情去打动群众,群众遇到闹心事能多操心,碰到难心事能多上心,有了烦心事能多尽心,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情通达理、事半功倍。那种不关心人、不爱护人、不尊重人,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做法,那种“人前不可全抛一片心”的谬论,那种只顾个人冷暖、无视人们疾苦的行为,说到底反映了情的“短缺”。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领导干部不能没有权力,也不能没有权威。权力与权威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权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权威则是一种内在影响力量。二者有时能统一,有时则不然。有权力的未必有权威,有权威的未必有权力。权力是有效的,但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而权威作为威望和信誉的集中表现,则有相对稳定而又具有难以估量的感召力。权力可以让人口服,权威能让人心服;权力可以让人被动干,权威可以让人主动干;权力往往让人无奈,权威往往让人无悔。身在领导岗位能给人带来权力却未必能带来权威。领导者的权威天下掉不下来,自己唤不来,唯有靠对群众的感情、真情来树立、来维护、来发展。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过细与感情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感情是过细的前提,过细靠感情作支撑;感情的深度,决定着过细的程度。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离不开“情”的融通。我们讲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细,它是以感情作基础、作前提、作动力的。有了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细,才以过细地去做。我们讲的过细,就是抓人的思想变化脉搏、症结,把萌芽时期的思想问题解决早、解决了、解决好。有些人抓思想政治工作,总喜欢有“声响”、有“动静”、有“场面”、有“声势”,所以往往很猛、很快、很粗,情况不明乱表达、乱拍板、乱开口、乱下结论,其结果,不是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就是把问题搞错,走向事物的反面,增加与群众的对立情绪。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对社会和谐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若是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很粗,马虎了事,就难以认清清形势下的新特点、新变化、新情况、新要求,就把握不住解决矛盾的新方法、新举措、新策略。因此,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增强感情中讲过细,不仅是必要的,又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群众献出真心、真意、真情,如果缺乏“情”的沟通,对群众思想变化不关心,对群众的冷暖不操心,必然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赤诚之心;如果对群众一片真心,群众就会渐渐与你心贴心。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敞开了心扉,与人肝胆相照,坦诚相待,推心置腹,多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问题、找对策,对方感受到爱心与诚心涌起,就能唤起感情上的共鸣,激起心灵上的碰撞,拉近“感情距离”,建立信任感、亲切感,这样就会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同时,在过细中,对事物要细心观察,见微知著,在问题刚一冒头时,就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把问题主动加以化解。平时,要对多种现象进行综合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采取适度方法加以解决。也就是在群众产生想法时,送去诱导;在产生某种越轨行为时,送去警示;在已经产生思想症结时,送去钥匙。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也要过细。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人的思想转变亦然。对此,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操之过急、过粗、过暴、过狠,需要缓和的要缓和,需要等待的要等待,需要反复时要么复,真正象绵绵细雨一样,由表及里,由外及内,里外透彻,浇根入心。同时还要看到,由于我们正处在新世纪,旧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子去净,新的矛盾和问题又会层出不穷的出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过细,象“细雨”那样绵绵不断,多次进行,耐心进行,反复进行,方可有力、有效,才能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工作上同力,对此,决不可忽视,更不能一劳永逸。

  二、过细与务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广度、深度、高度、适度,就要重视在过细中务虚,把过细与务虚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一致起来。所谓务虚,就是学习最新理论,理解上级精神,明确工作目标,理清主攻方向,思维工作思路,提高思想觉悟,统一思想认识,善抓工作落实。在过细中,能够务虚,这是一种能力、一种眼光、一种境界。具体讲,其一,务虚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过细的层次。只知道讲过细而忘了务虚,就像只知道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务虚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采取适度的方法尤为重要,它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方向性,减少随意性、增强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出现“热热闹闹搞活动,搞完成为无用功”,就是因为决策前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论证不够、考虑不周,说到底就是没有很好的务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过细中无处着眼、下手、用劲。务虚不等于搞空。越是看上去“虚”的工作,越要做细;越是“虚”的道理,越要讲实在,只有把讲大道理与讲小道理、解放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普遍性问题与解决个别问题、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入身入心。其二务虚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过细中的效率。俗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工”。行动的一致有赖于认识上的统一,行动的高效有赖于认识上的到位。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重要性、可行性讲明、讲清、讲到位、讲到家,也就是把可能遇到的意外、可能碰到的难题讲清楚,把实施方案、操作步骤讲透,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谱、手中有招、行动上有法,才能清楚怎样过细,在什么地方过细,过细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有了这样的具备、准备、守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就会增强、提高、扩大。其三务虚能及时纠正思想政治工作在过细中的偏差、差距。在时即使认识明确,思想清楚,但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和落实中,不可避免的要出差错、偏差。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出现偏差是不可全部防止的。问题是出了偏差要务虚、要思考、要总结。出就是过细地停下脚步回头看,站在高处朝前看,不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尽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当然,务虚不是“玩虚”、“务实”。把“务虚”混同“玩虚”、“务空”,这不是务虚本身的错误,而是一些人务虚时的不实行为所致。不过,务虚毕竟是手段,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细服务的。因此,质量再高的务虚也得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细去着眼、去用力、去落实。须知,务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过细”,务虚的方法是“讲实效”,务虚的成果必须由过细地成果来检验。总之,务虚不能离开过细,否则务虚就会蜕变成“务空”。那么,怎样才能在务虚中实现,达到、体现过细呢!一是务虚要着眼于预防。东汉末年政治家荀悦说:“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在这里,我们讲预防思想政治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古人所说的“防”情况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出了问题去“止之”、“责之”都需要,但终晚了,不如“先其未然”而“防止”。“防”的关键是过细、抓细节。防微杜渐,把工作做在前面,治未疾之疾,消未起之患。二是务虚要着眼于分析。“分析好,大有益”。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思想去克服战胜;心灵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务虚要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在低级阶段表现为感恶性循环  ,在其高级阶段则表现为理性;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对存在的矛盾,出现的问题,进一番分析,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摆脱局限性,不仅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且能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问题,以及今后如何防止发生新的问题。有的同志在对思想问题分析时,往往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理,虽然也能“见人见事”,但往往不能“见思想”,其结果认识一直在低级阶段徘徊。这种状况不要改变。三是对务出的问题,在解决时要关口前移。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细节,做到认真过细,这是一个基本功。细节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学识、素养、品行、作风,反映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某种正义上说,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却是“好也细节,差也细节”。对我们来说,留心细节,这是关口前移的前提。对思想问题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是不可能发现细节和过细的。工作中,我们要对细节进行筛选。这是因为,事物在发展中是有许多细节存在的,但总有一两个影响全局的细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性问题的细节上,而不能不去抓主要矛盾,去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对于细节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果断进处置。在处置中,以关口前移为契机,尽快适度妥善解决问题。同时,又要善于用生动的事例说明问题,以鲜明的对比辩别正误,以恰当的比喻启迪思维,以及时的引导灌输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让被教育者找到思想和行为的重合线,使“为什么”有答案,让“怎么做”的抓手,既能从心灵上受到净化,又能在行动上得到规范和指导。

  三、过细与求实。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细也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求实,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思想行动也不尽相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做到人的心坎上、落实到人,就要全员额、全时空、全方位去抓,一点也不粗疏不得。要做到非胆察细析,因人、因时、因地施教,施管、施疏、施导。“祸患常积于忽微”。细察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弊端,无不与忽视做细,和不过细的做工作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唯有向细要严,以细求实,认真过细,才有好效果,在这里没有捷径可走。过细要求实,求实靠过细,过细与求实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过细,讲的是细雨润物,“细小而高”。对我们而言,在过细中要心细如麻,从细小做起,效果就自然而见。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清萍之末”,就抓住细微之“风”,及时疏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抓细节,讲过细,要落实在“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上。通过细心、细致、过细的做工作,达到实的目的。求实,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更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具备的作风所在、态度所在、品质所在。应看到,有的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那么讲实、求实、务实,或高高在上,不明下情,乱发指示,号召与实际相距甚远,或讲政治课照本宣读,谈心隔靴搔痒,与群众的情感未能连接贯通,或对日新月异的形势懒于分析,对群众瞬息即变的思想疏于研究,对已经过时的常规不愿更改;或心浮气躁,见异思迁,图形式,博彩头,企望一“招”升迁。如此心态和作风,与求真务实相悖,当然也就谈不上过细。所以说,过细要落实到求实上,求实要通过过细来实现、来达到、来完成。离开求实的过细,其过细尽管很认真,很费神、很费劲,也是形式主义的表现。离开过细讲求实,就难以实现“实”的目的,其求实只能是求而不实,求实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喊一喊,装样子做一做,它是官僚主义的表现。那么,怎样做到在过细中求实呢!其一抓细要从小处入手,点滴抓起,这样才不会忽视、忽略“实”。过细,体现着一种责任意识,反映了一种领导艺术。“细节”作为一种现象,显然同本质密不可分。细节虽细小,但抓不住细节就抓不住本质。话又说过来,不在细节上过细,也就丢掉了本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怎样把大道理讲具体,说生动,需要仔细观察;如何把上级的指示细化、落实好,也需要化“大”为“小”;怎样关注群众的痛痒苦衷,及时“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更需要细心留意,点滴做起。以细求实,要求我们必须作风深入,工作踏实,腿勤走、眼勤看、嘴勤说、手勤抓、脑勤思,既要寻找兴奋点,也要把握共鸣点;既要注意敏感点,更要发现闪光点。然而,有的同志却浮在上面,深入不下去,于是雾里看花,搞概略瞄准,有的满足于大呼隆,甚至热衷于搞形式、置“景点”。如此飘浮不实谈何细,谈何过细。因此,在以细求实中,既要治浮,又要治虚,真正“细”起来、“实”起来。其二,过细求实离不开“诚”。宋代文豪苏轼说过:“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对人只有诚,才能把心贴在一起,连在一块,产生相互信任和尊重感,促进矛盾的转变和思想问题的解决。一句“诚交天下友,誉从信中来”的人生总结,是几经人生感悟提炼出的精辟之言。无论何人,个人的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能力不足的缺陷,一个方面要靠知识来弥补,别一方面要靠诚信来增强。以诚信为本,诚信就产生凝聚力、战斗力;以诚信为基,诚信就是亲和力、向心力;以诚信为源,诚信就是生命力、生产力。抓住了诚信,就抓住了先机、抓住了良机。诚信是民族精神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时空之链条,是感情之纽带。做到“诚”,有了“诚”的意念,“诚”的意思,“诚”的态度,就能放下架子,从团结愿望出发和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诚心,就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达到知心、见心、交心之目的,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感化、转变;要诚恳,从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谅解人出发,做思想政治工作有耐心、有韧性、有毅力,工作中不怕阻力、不怕反复、不怕碰钉子,思想问题不转化绝不罢休。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过细,见诸于“诚”,领导干部要多一份诚心、少一点虚意,多一份真情、少一点浮躁。其三过强离不开“公”。思想政治工作是艰苦的,细致的,必须出于公心,不为名、不为利,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去做。因此,以细求实必须耐得住寂寞,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之所以不能过细,不愿付出劳动和心血、汗水,甚而搞花花点子、华而不实,与私心作怪,急于出名挂号相关。因此,以细求实务去私。对我们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抓而不细,等于不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不不抓。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少一点“长官”意识,多一点“平民”角色;少拿“指挥棒”发号施令、多用“人格力”去团结吸引人;要平等交流,不居高临下;和善友好,不盛气凌人;循循善诱,不强制命令。

  四、过细与抓深。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广度,尤为重要的是要的深度。深度,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水准、效率。没有深度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表面的、形式的、现象的,既使解决一些问题,由于抓不住要害、抓不住主要矛盾、抓不住本质,所以是苍白无力的,往往是雨过地皮干。抓深,它来源于许多方面,在这里过细是不可缺少的。过细,是抓深的前提,也是抓深的途径、方法、措施。只有过细,不放松、不放弃每个细节、环节、小节,才能步步引深、步步入深、步步见深、才能抓深。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它体现在,深透在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往往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联系的、融通的,所以在过细中抓细,这是抓深不可精心大意的课题。“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入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深远;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所以,在抓细节和过细中求深、探深、延深、扩深,这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在“过细”中抓深度?其一要在理论思维中抓深。增强理论素质,提高审视能力,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做深的保证。理论是管人的信念、思想和灵魂的。人们思想上的清醒、成熟,来源于政治上的坚定,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的“铸造”。对一切存在、发展、增长中的问题,无论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一般的还是个别的、原则性的还是灵活性的、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都要进行一番理性思维,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认识、去辨别、去鉴定、去把握。因为理论思维起着穿透力、洞察力、识别力的作用,一句话,它能使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前瞻性、坚定性、指导性。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关键在于掌握好思想武装。这个武器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创新理论,她是全党科学理论思维的结晶。运用这一理论进行科学思维,就是能拓宽思路,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常讲,要有的放失。搞理论思维,也是如此。无“的”“放”“失”当然不足取,但有“的”无“失”也不行。凡是理论思维抓得深、抓得好的,都与理论学习搞得好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学习的力度决定着理论思维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其二要在小中见大中抓深。思想政治工作有小事与大事之分,但要抓细做深,必然小中见大。因“小”中蕴“大”,“小”可制“大”,不能以小见大就抓不住本质。这就是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一切从大处着想、小处入手,把解决大问题作为解决小问题的方向、目标、目的;把解决小问题作为实现大目标、大任务、大决策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环节,不能抓小而充大,也不能因抓大充小。大与小,它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大就没有小,大是诸多个小汇集而成的,小可以发展大,大可以管住小。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既抓大又要抓小,更要小见大,小中思大、小中取大。只有这样去做,小问题才能抓出深度,细节问题才能抓出高度,细微问题才能抓出厚度,具体问题才能抓出广度。我们所说的小中见大的“大”,不是大而无当,不是大而化之,不是笼而统之, 这里的“大”是让我们要有全局观念、战备眼光,这样的小中见大,就见得合理、合法、合度、合情、合节。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深度,就要小中见大,小中见危,小中见急,小中见重,小中见益,认真地把好小节,守住大节,上升理性、方位对症。其三要在开拓创新中抓深。形势在不断变化,实践在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要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符合新变化,达到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因此说,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个在开拓创新中求深的课题。应明白,多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好形势、任务、社会环境、人员成分的变化,认真研究和认清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对策、新办法,也就是要注意创新、加大创新的力度。创新之要,重在解决新问题。如果把创新当目的,为创新而创新,就容易产生创新中的形式主义与资源浪费。当前,在创新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创新,因循守旧,怕苦偷懒,习惯于重复老办法、老方式;有的不敢创新,怕出问题,怕担风险,这也不敢试,那也不敢试;也有的不会创新,甚而将出花花点子当成创新。对此,我们要打破“把过去好的做法当作今天的强项”的思维定势,走到群众之中,调查了解问题存在的真相,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路子;打破“投入等于产出、过程等于成绩”的思维定势,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新招。尤其要善于在困难的情况下,注重解决关键性问题、棘手问题、影响大的问题,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抓落实、抓深度。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活力、生机之所在。要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仅要真正从思想上解决愿意创新的问题、敢于创新的问题,而且要在实践中解决善于创新的问题。不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切实加强对群众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把群众现实思想的脉搏摸准;充分利手大众传媒和网络手段,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拓宽工作渠道;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及多种科学知识,开展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以实际效果为标准、论优劣,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机制。总之,只有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广度、深度、生机、活力,其路子才越走越正,越走越宽、效果才越来越好,只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出新方法、新水平、新高度、新成果、新效益。(河南省西华县聂堆镇党委书记  陈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