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拉雕刻机:国内外银行核心系统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5:01:28
1. 如果要尊从国际惯例,决策层需要从CRM/风险管理/管理会计/CREDIT 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目前国内现有做core banking的公司都很难向这个方向提升,银行要自己组建队伍 ... [/quote]
说实话, 现在看好国外系统, 看低国内公司的, 试问有几个真正完全了解国外系统呢?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core banking系统, 都提供不了"CRM/风险管理/管理会计/CREDIT 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的功能, 这根本不是核心业务系统的范围. 但都能为它提供所需的原始数据. 这些功能的实现, 都需要其它专业系统辅助的, 其实,即使是外国公司, 对"CRM/风险管理/管理会计/CREDIT 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 目前也还是咨询性质的居多, 有产品落地并投入实用的几乎没有, 因为这个目标的实现, 瓶颈不在系统,而在于业务模型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 完全是一个企业管理问题, 并不存在购买一个国外系统, 就能同时提升管理水平的可能性.
客观地讲, 无论是国内外核心业务系统, 核心重点就是业务支撑, 对管理的支持也只体现在提供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方面. 针对国内银行业务环境而言,各有优缺点:
国外系统的强项:
.treasury(资金业务), finance trade(贸易融资), 国内核心业务系统, 在这方面要么是空白, 要么是另外搭配一个国结系统补充.
.信贷业务, 支持贷款产品的定义, 这是国内系统应该学习的地方, 不至于说国内系统很难做到,其实是需要投入而已.
.支持多种业务规则的定义,例如收费规则,计息规则,业务授权规则等.
.包含了一些属于管理系统范围的功能,例如信贷的审批等, 但这些功能, 与国内提供的专业的信贷管理系统差距很大, 甚至连审批流程都是代码写死的,不象国内的信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此擎来定义. 顺便说一句, 国外是没有专业的信贷管理系统的, 但有专门的信贷流程审批系统, 例如建行的信贷流程审批系统就是买的国外产品.
.提供了部分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 例如固定资产管理,预算和经费管理等, 国内这些功能都是由专业的财务管理提供的, 但又不能完全替换掉国内的财务管理系统.
.提供了有限的分析报表和图表, 但与专业的决策支持系统或者数据仓库系统来相比, 功能相差太远了. 但也有一些外国产品提供专门的决策支持产品,而不在核心系统提供这些功能, 例如I-FLEX.
.有大量可供配置的控制规则提供了业务的灵活性.
国外系统的弱项:
.对私业务很弱, 能支持的产品很单一, 不要说国内复杂异常的一本通/一卡通/一户通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账户理财(各类约定转存,自助贷款等)等复合性业务无法支持, 即使连单一的通知存款, 零整, 整零, 定活两便, 存本取息等品种也是配置不出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储蓄大国, 储蓄品种的多样化方面, 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这在国外系统看来是个另类.
.对中国国内的传统结算和清算业务支持很弱, 而对银联,现代化支付等新出来的电子结算手段, 更是无法支持.
.没有采用国内银行会计准则规定的"双线核算"体系, 会计处理只由总账系统(也即是只在总账核算)完成, 严格上来讲是不符合国内银计会计准则的. 但换个方向来看, 这倒是摆脱了国内系统所有业务交易处理必须以账务为核心的桎梏,如果以后成了业内可接受的事实标准,对国内系统厂商也 是一种解脱. 不过,取消双线核算制,是要承担更高的会计账务错账风险的, 历史上大行(例如建行)也是从引进国外系统开始(95年之前的很多系统都是直 接从外面引进的,包括集中式储蓄,信用卡等系统),但最后都针对国内的会计准则作出了彻底改造,就是因为大行的内部风险控制观更重,更保守.可能在中小行 是不在乎吧, 所以很多中小行都敢于直接引进国外系统, 而不是采取大行的方式,引进后彻底改造.
.没有综合前置,对渠道业务的支持,都是靠编写接口程序支持的,技术架构明显落后于国内系统.
.开发技术陈旧,大部分业务代码都是由cobol,PL/SQL等过时的开发语言或 者开发方式完成的.想讲什么软件层次结构,代码模块化,构件化,SOA化,可重用化?连门都没有.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是代码结构太差,导致软件可重用性 低,软件维护成本大,因此要改动系统的话,是代价很高的,因此,如果有支持不了的功能,它们宁愿额外增加系统模块来支持,都不愿意改造原有的软件模块.看 看外国系统提供的大量业务功能,确实都是多年来,由大量陈旧的代码积累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产品都不愿意根据需求改造系统, 而提倡差异化分析,强 调通过添加新模块支持国内需求的这种实施方法的最重要原因.
.软件维护成本高,哪怕只是动一动,客户都得"见血"啊!
说到底,外国系统,在业务功能上有很强的优势,但对国内业务支持的不足也明显,而技术方面,至少比国内系统相差几十年.当然,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用什么 技术不重要,业务才是系统的价值所在, 建行的全国集中,选择的是70年代是主流80后基本淘汰的层次型数据库IMS,已经说明了站在客户立场方面的价值 观选择.但至于这种业务功能上的优势, 是否就值得承担"从上亿到数百万"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 我觉得,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过去这么轻松了.前面大家 都明白,潜规则在里面起的作用,其实就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利益共同体要达到的一种平衡,但摆到桌面上的理由,则必须是冠冕堂皇的,例如"对选进管理模式的支 持","业务创新的支持"等.但我看,这些摆得出来的理由,站得住脚么,唬得住外人,骗不了真正的业内人士, 不妨看看:
CRM?管理会计?风险管理? 外国的core banking系统中有吗?明明没有,偏要摆出来说,这理由也显得太苍白无力了,这不是心虚又是什么呢?
先进的业务功能?是啊,什么远期外汇,择期,掉期,期货合同,确实是多啊,可是国内,除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行,并具备有专业资金交易专家的条件下,有几家银行需要这个?即使需要这个功能,值得多花上亿的银子吗,单买一个资金交易系统不成吗?靠开展资金业务的利润,赚得回来不?要多少年?
支持业务创新?这么多年了,中国的金融业 务创新频繁吗? 看看这10多年来银行业务的创新过程吧, 90年前只有储蓄和对公业务,92年出现信用卡(准贷记卡),97年出来公积金和住房贷款,一 本通,一卡通等,2001年出现贷记卡,2005年现代化支付.试问,真需要多花上亿,去支持某些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可能出现的创新业务品种?即使真出现 了,外国系统就真的不用修改或者少量修改就能支持?事实上是,现代化支付出现时, 国内系统改造只需20多万,两三个月就完成,而所谓支持创新的外国系 统,哪家不需要数百万的成本和更长的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过笑话的感觉呢.
呵呵,就说这么多了,太尖锐了,多说了不好...

来源于itpub 收藏 分享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2#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1 | 只看该作者 国外核心业务系统,如果要在国内成功使用,满足国内银行业务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核心业务系统只是一个工具,最终是要靠制度,流程和管理来保证的,因此,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绝不只是测试达到要求,数据移植成功这么简单,更需 要根据所选择的核心业务系统特点,对业务流程,岗位职责,部门分工,流程再造进行梳理,规划,否则,即使功能满足,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效力.

对于银行来说,更换核心业务系统,不仅需要适应新的业务理念,更需要整个机构功能适应系统,这才是最困难的.

对于公司来说,提供一套系统,完成技术改造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银行理顺流程,明确岗位和责任,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使用这套系统.这些,都是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土化之余,至关重要的地方.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3#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1 | 只看该作者 核 心业务系统,从核心业务设计理念上,追求"业务产品化,配置参数化",但整体架构上,应该追求灵活性和安全性并举.就是说,如果系统整体架构具有足够的灵 活性,那么,对于外部系统的接入,在安全性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应该能够迅速把不同的系统(包括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连接起来,为银行的业务体系服务. 这,就是IT应用架构规划应该考虑的问题.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4#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2 | 只看该作者 “配 置参数化”,难道现在做系统还能把配置写死在程序里边吗?如果全部都参数化,那所谓的系统就是一形式逻辑的解释器。“业务产品化、配置参数化”好像建行从 97、98年开始做核心系统的时候就做提出来了。10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大家都很清楚。抛开核心系统,建行的哪个系统做到这点了,建议拿出来让大家学些 一下。

再说系统互联,核心系统要能灵活的把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连接起来?这个要求太高了吧。目前成熟商用软件也不敢号称可以连接不同厂商产品,都有限制。而且,核心系统对外提供的是服务,连接各系统不是它的根本职能。

关于“对IT应用架构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的理念,有相当深刻的理解”,有点口号了,能否再详细阐述一下?“金融IT公司也有相关的实践”不知道指的是哪家?个人感觉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点经验,但是对于架构这么大的范围,敢说大拿的国内好像还真没有。

随便说说,纸上谈兵。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5#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2 | 只看该作者 凡事皆应有度,过尤不及。参数也是如此。

大家在论坛中讨论“国内的核心系统,国外的核心系统”,不正是在比较、借鉴吗?“参数化”程度,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恰到好处,才是系统设计追求的目标,不是吗?

理解,不等于现实。特别是对于建行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岂是一朝一夕,说改就改?

金融IT公司的相关实践,大家在很多帖子里,都曾经谈到一些,论坛的价值,就在这里。

至于“大拿”的说法,不敢苟同,也不建议把它当成追求的“目标”。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如此迅速,今天的“大拿”也许明天就会被超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都有机会在某个方面拔头筹。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6#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3 | 只看该作者 偶接触过几个国外的核心系统,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
通知存款,其计息方式是不同的,在通知期限内,不计息;或者对整整,对于93年那段的计息就高不就低等等的各种分段处理,曾经在与一家国外公司的核心系统 做探讨时,对方系统是无法配置、参数化出来的,若需要调整,则需要动其很底层的模块代码,而且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够很好的支撑起来其配置化、参数化的需 求
经过那次之后,我一直对于国外系统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或许,更好的一种模式是我们国内的厂商要充分的学习国外系统的优点、长处,而对于自己的系统进行提升完善,真正能够把国内银行的IT建设支撑的更好才行

目前国内银行的这种“洋务运动”,个人认为,是非常不理性的!拭目以待,看看到底能够有多少成功的案例!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7#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3 | 只看该作者 先 说国外核心商业套件吧。所谓套件,一般都是从业务上分的,比如存款系统、贷款系统、总帐系统等等。但无一例外的是:各产品系统之间模块独立,各产品模块与 总帐模块独立,辅以客户信息模块、客户接触历史模块等等,Fidelity、Temenos、Misys公司策略都是如此。

再看建行目前的CCBS核心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以CCBMAIN为交易驱动平台(说解释器也行),各产品(交易、KB/CF)和总帐(ACCOUNTING RULE)紧密绑定。似乎与商用软件背道而驰?仔细向来也有他的道理:就是性能问题。

四大行的交易量应该在全球都是排的上号的。国外商业套件日终是通过交易流水过总帐的,如果按四大行的交易量,日终过总帐的时间估计不会短。CCBS的优势,我个人认为,就是把很多日终做的会计记帐动作,聪明的移到了日间联机交易做。

再有就是主机上的程序特别庞大,以CCBS为例,基本上看不到我们在UNIX、WINDOWS上动态链接的概念,基本上都是编译在一起的一个二进制程序。不是说主机上不可以动态连接,但事实上是用空间换了时间。所以现在的SOA,估计碰到主机就O不起来了。

CCBS估计当初设计的时候,是被“在R4机器上300万笔/天的交易量”这个设计目标给压的,做了很多功能上的牺牲。把一些功能合理不合理地移到了前端系统,于是就有了业内闻名的胖前端:ACE。看过ACE的同志们估计可以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系统是堆起来的。

后来建行做了一规划。其他我觉得都挺好,就是搞了个ORACLE的ERP让人摸不到头脑。现在最终出总帐的是ERP系统,CCBS只有他自己和部分系统的 记帐数据。和国外商业套件比,ORACLE的定位更多的类似于一个General Ledege系统,但是又不完全。感觉建行现在CCBS+ORACLE的架构,有些中西何必的味道。没错,中西何必,不是合壁,我故意的。:-D

建行现在搞架构、优化核心系统,个人感觉有些去CCBS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把一些交易、流程处理的东西从CCBS上向下剥离。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都 剥下来了,CCBS还剩什么东西?记帐?那和ORACLE的关系又怎么摆呢?于是乎,CCBS就成了一个鸡肋、ORACLE的前置处理、陪太子读书的书 童。少爷高兴了,就留着,不高兴了就扫地出门……

所以到底怎么搞核心系统,特别是中国的核心系统。业界领先的建行,估计自己内部还有不同的声音。

洋务运动,至少到目前还没有那家特别成功的。特别是四大行,在海量业务的压力下,好像没有哪家国外产品敢号称有成功案例的。除此之外的其他银行,量不大, 无所谓了,怎么折腾都行,反正不行就加硬件。据说广东建行占建行总交易量的1/10,一天4、500万笔的量。那建行一天就要4、5000万笔了。广东农 信交易量多大啊?如果到不了1000万笔/天的量,应该问题也不大。

随便说说,大家也就随便听听。千万别当真。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8#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15 | 只看该作者 也 算接触了国外核心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我还做了4年之久。参数化是需要业务背景支持的。参数化,实际是BA和SA在吸收自己国家银行业务,并将其提炼、抽象 后,适当考虑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做出的一种选择。比如楼主提到的通知存款,国外也有,但是人家并不是只看利息,提前支取可以通过定义违约金或者使用违约利率 来弥补利息上的损失,国内已经有银行这么做了。我们国内银行长期依靠存贷差,对利息看的很重,所以什么业务都指望靠利息,自然在利息的各种特殊情况上下工 夫。其实从业务发展来说,自2005年9月后,通知存款的计结息规则,各个银行可以自行规定,只要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即可。可以看出,国外系统是以业务驱 动的,国内系统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目前国外系统实施在国内碰到的问题。很多业务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不是业务或者市场要求,而是银行内部自身的种种 考虑。我做一个外资行的需求差异分析时,对方能提出10多种还款方式,每种还款方式都是基于不同的业务背景,基于客户对贷款使用情况制定的。
其实国外系统和国内系统之争,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继续存在,有没有人能把这个差异静下心的分析,真正去接触一个国外系统的核心设计思想,回过头看看自己国内 的系统怎么改,或者是推倒重来,包括考虑主机和开发平台的差异。但是不要忘记,科技始终是工具,不要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银行的经营者始终在core banking的实施上起最后的一根稻草作用。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banker 当前离线

UID
19 
帖子
120 
精华
积分
300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25 
最后登录
2010-3-23 

中级会员

9# banker发表于 2009-9-25 23:50 | 只看该作者 CBOD先在建行用的,是大机版本,后山东农信用,移植到小机上了
1、CBOD前身是90年代初在日本银行的解决方案发展过来的。再往前能够追述多少年不知道。可不是10年那么短。

2、国内银行解决方案,大多从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当时的2联2天等等,都有核心银行解决方案,说起来 也都是10年以上了。

3、建行ccbs上线10年,不是表示cbod十年没变化。

4、核心银行先进性的说法,跟10年 20年完全半点关系都没有。新开发出来的核心系统未见得先进,一个方案成熟完善了几十年,也未见得就成熟【参见FNS】。

5、银行核心系统,光炒作概念是无用的,完全不关注新概念,是落伍的。

6、核心系统的选择,取决于集成商是否有成熟、高效的delivery团队。是否能够提供持续,有竞争力的长期服务。系统架构的核心人物是否在总体把握, 并且持续关注和调整系统架构。建行的ccb上线,基本是建行主导,不容易看出实施团队的成熟度。最好还是多参考参考可供选择的供应商中,实施与自己行类似 规模的项目实施的项目进展情况。FNS在中行、华夏和广州农信的波折,一定原因在于系统总架构师的离职和变动。据书面上可参考的消息,FNS的解决方案有 更久的历史,经过更为高的参数化和可配置程度。但也是由于这个,牺牲了一定性能,参数配置的难度,也带来了项目实施的难度。

7、IBM确实贵,相对而言国内解决方案和实施团队,性价比的确有优势。但核心系统更换不是买白菜,便宜者得。看自己情况。

8、要说售前的能力 还是FNS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