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妈妈的小诗16: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学思考 - 党建工作 - 党建专区 - 内部专区 - 宣讲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0:44:59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组织学思考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尧坤  发布时间:2010-07-02 06: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于党的建设的新创造、新探索。当前,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试图从党组织基本特征与学习型组织基本要求对比分析的角度,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行组织学思考。

 

  一、准确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一)学习型组织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型组织的产生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爆炸性增长以及全球信息化对企业形成的巨大冲击密切相关。

 

  1.知识经济的兴起。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M.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观点是: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同时代的其他学者最终把以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指出它与传统的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和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有着本质不同。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知识在社会新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独特性和基础性作用。

 

  2.知识爆炸式增长与全球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伴随发生的全球信息化,促使知识产生、增长、传播、折旧的速度大大加快,是这一时代的又一大特征。据统计,19世纪初,人类知识(文献总量)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每3年翻一番;人类文明发展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赶不上20世纪末1年的数量。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研究显示,在知识快速更迭的今天,一年不学习,个体的知识折旧率最高可达80%,本科生毕业两年、硕士生毕业三年、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上述变化,给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持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知识领先地位的难度加大了,组织通过知识创新或知识垄断获取竞争优势的难度也在加大。突出的学习能力,不间断的知识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在这样的时代景下,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运而生。


在线下载讲稿,须支付2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于党的建设的新创造、新探索。当前,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兴未艾,本文试图从党组织基本特征与学习型组织基本要求对比分析的角度,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行组织学思考。

 

  一、准确把握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一)学习型组织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型组织的产生与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爆炸性增长以及全球信息化对企业形成的巨大冲击密切相关。

 

  1.知识经济的兴起。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Paul M.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观点是: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同时代的其他学者最终把以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称为知识经济,指出它与传统的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和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有着本质不同。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知识在社会新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独特性和基础性作用。

 

  2.知识爆炸式增长与全球信息化。与知识经济伴随发生的全球信息化,促使知识产生、增长、传播、折旧的速度大大加快,是这一时代的又一大特征。据统计,19世纪初,人类知识(文献总量)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每3年翻一番;人类文明发展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赶不上20世纪末1年的数量。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研究显示,在知识快速更迭的今天,一年不学习,个体的知识折旧率最高可达80%,本科生毕业两年、硕士生毕业三年、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上述变化,给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持企业组织中个体成员知识领先地位的难度加大了,组织通过知识创新或知识垄断获取竞争优势的难度也在加大。突出的学习能力,不间断的知识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源泉。在这样的时代景下,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运而生。          (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

 

  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组织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1977年提出。1978年,他与舍恩(D.A Schon)发表《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一书,正式界定了“组织学习”的概念,并划分了“组织学习”的类型。他们提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不断获取、传递并创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一书,标志学习型组织理论走向成熟。书中明确界定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在这样的组织中,所有成员能够通过不断地共同学习,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进而不断突破个体能力的上限,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书中还提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管理技巧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

 

  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研究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高潮。对学习型组织认识,陆续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比如:戴维·加尔文(David Garvin)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一个善于创造、获取和转化知识,并不断调整自己行为方式以体现新知识与新见解的组织;鲍尔·沃尔纳(Paul Woolner)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发展;马恰德(Marquadt)提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沃特金斯(Watkins,K.E.)和马席克(Marsick,V.J.)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的组织。热衷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不仅有壳牌石油、通用电气、福特汽车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且有美国、新加坡、瑞典等国政府,他们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国家或学习型社会。         2.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由于强调角度不同,学者们对学习型组织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他们都认为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培养组织的竞争优势,都把学习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来研究。综合各种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型组织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共同愿景下的学习。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它将个体成员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活动,其目标、内容、方式、成效检验都要服从共同愿景的需要。共同愿景为学习指明了方向,学习是达成共同愿景的重要手段。在共同愿景的引导下,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或知识,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每一次学习都是从个体和组织面临的问题出发,到解决问题结束。

 

  (2)科学管理的团队学习。在组织层面建立起知识存储、传播、组合、共享和创造机制。一是将学习速度和能力上升为组织的战略性目标,强调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二是强调“团队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

 

  (3)不断优化的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强调,要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为学习营造良好的条件、氛围,活化成员的知识,激发成员脑力碰撞,把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传统直线式、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其上下层级之间的决策输送和信息反馈都是单向逐层传递的,缺乏横向交流机制,容易导致信息损耗大、传递成本高、传递速度慢等不良后果。学习型组织强调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信息纵横互动,灵活、快速、无障碍。组织成员之间是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民主合作的关系。        (4)使成员与组织的能力同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借助团队不断改变固执己见、本位主义等思维定势,不断突破能力上限。组织为了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或再设计,使整体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所以,每个学习过程都促使个体和组织突破自身局限以及外部限制,实现两个层面的同步超越。

 

  (三)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

 

  通过回顾学习型组织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

   1.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功能、变革方向有着全新要求,扁平的、民主的组织结构比严格层级的、控制型的组织结构更利于构建“学习型”;

   2.学习型组织的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互为条件,两者统一于共同愿景;3.学习是为了创新实践,学习与实践创新融为一体。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

 

  我们党在长期战争实践和执政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政治、组织、能力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展到今天,党在组织形态上有着明显优势,为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有明确而崇高的共同愿景

 

  党员必须在认同党组织的愿景后才能入党。这一愿景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明确而崇高的共同愿景,是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大优势,它为党员和组织学习提供了努力方向、检验标准,应该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

 

  发挥这一优势的关键是:尽量避免用灌输式教育来影响党员,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来实现党员个人奋斗目标与政党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用共同愿景来引导党员和组织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朝着有利于个人完善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变化。(二)有强大的团队合力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注重思想理论建设,为打造团队合力提供了思想保障;鲜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为形成合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使党拥有任何企业组织都无法企及的凝聚力,这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又一大优势。发挥这一优势的关键是:在加强思想建设和纪律约束的同时,必须通过共享信息、敞开交流、真诚互动来提升党员与组织的默契,使党的内部关系具有团结协作、良性互动、融洽和谐的鲜明特征。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让每一层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是知识的提供者、接受者、享用者和能动性的最大发挥者,提高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的自觉性。

 

  (三)党始终强调通过提升干部能力来提升组织能力

 

  在个体层面,党强调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断自我超越。 在组织层面,党的组织能力建设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发挥好这一优势的关键是:严格按党章发展、管理党员,认真落实党的干部人事、人才政策,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用机制保障党员解放思想、破除自我障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以民主的方式激发党员主动学习、挑战自我。(四)有良好的学习传统和学风建设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学习的历史。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夺取事业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总结和回顾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党在确定学习的价值导向、选择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方法、管理学习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组织离不开这一优势的充分发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每一代领导人都把学习看作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途径。20世纪40年代,党在延安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重要文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水平,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实践,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强调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讲学习”作为“三讲”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号召“构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

 

  不同时代,党强调的学习内容各有侧重,但都坚持以当时的事业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强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反对教条化、主观主义,这种学习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正是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必须予以坚持。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克服党在组织层面积累起来的不利因素

 

  (一)强化共同愿景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目前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也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最大阻力。

 

  应该看到,随着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党的共同愿景对党员的同化作用逐渐弱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不断强化共产主义信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引导作用。要在党内开展大规模的理论教育,重申学习的根本目的;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防止学用脱节,把学习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结合起来;教学相长,营造宽松的学习、研讨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勇气,以及通过自我学习提升组织能力的使命感。(二)不断优化党的组织结构,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不断优化党的组织结构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保证。党的组织结构变革实质是政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变革,必然涉及权力运行方式和诸多人与事的调整。这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课题,必须按照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精神,深入研究,总体谋划,稳步推进。

 

  实现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保障。要克服党内一些长期积累起来的不利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消极因素,最核心的任务是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确保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如果缺乏民主,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保障党员权利,广大党员就不敢敞开心扉、充分交流,更不可能营造和谐、共享、团队学习的氛围。目前,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党员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的沟通,不能有效激发党员潜能,无法真正建立起组织和党员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互动中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通过不断优化党的组织结构、发扬党内民主,努力探索建立适合党情特色的设计合理、分合有度、讲究效率、注重效益,使党充满肌体活力和工作活力的组织结构,开创全党上下有集中也有民主,又有纪律也有自由,有统一意志也有个人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保证和推动全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长效机制。

 

  1.要完善大规模党员干部培训的机制。一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大专院校、党委讲师团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二是要完善常态化、多样化的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加强日常学习、脱产学习、短期集中培训,科学安排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晋职培训、理论培训等,对培训时间上做出制度性的规定,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完善考评机制。目前一些党组织选人用人导向不科学、不正确,形成了学与不学没差别、心智模式改善与不改善没差别、创新与不创新没差别、超越与不超越跃没差别的现象。党员缺乏学习与创新的根本动力,党组织的适应能力、管理能力等不断退化。改善这种状况,必须完善对学习成果的考评机制。一是要建立学习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把学习情况与干部的奖惩、评优、晋升和使用挂钩。二是要建立擢选英才、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尊重知识与人才,激发党内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许腾,陈兆德.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东南大学学报,2010, 1


  [2]吴桂韩.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1


  [3] 蒋仁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有益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 2009, 4


  [4]李中亮.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创建探讨.成人高教学刊,2007, 3


  [5] 赵可铭. 论建设学习型政党. 求是, 2005, 7


  [6] 郑德扬. 树立学习型政党的新理念. 学习论坛, 2004, 10


  [7] 伍开昌. 论学习型政党的创建.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3, 3


  [8] 李贵龙. 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考. 理论与实践, 2003, 5


  [9](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中信出版社, 2009.10


  [10] (美)杰瑞·W·吉利,(美)安·梅坎尼克.《超越学习型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


  [11](美)伯特·弗雷德曼.《第五项修炼教程:学习型组织的应用》,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7


  [12] (美)沃特金斯,马席克.21世纪学习型组织∶企业领导的管理艺术》,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