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大队星期五上班:话说中国智谋14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9:25

审时度势,李密反隋奔义军

 

  【原典】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统治暴虐无道,一方面大兴土木,花天酒地,奢侈荒淫,一方面残酷压迫百姓,连年招兵买马,对外穷兵赎武。这一切使全国的百姓无法生活,忍无可忍,被迫拿起武器来反抗暴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势不可挡。

  在众多的衣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由翟让领导的。这支起义军以河南滑县附近的瓦岗寨为中心,所以叫“瓦岗军”。翟让勇猛并有胆略,他手下的士兵有很多是渔人猎手,英勇善战,投奔他的人也不少,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在农民起义的影响下,手握大权的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乘农民起义的浪潮起兵反隋,但不久就在河南灵宝被隋军击败身亡。李密是杨玄感的部下,他在失败后被隋军俘获,在押解途中逃脱。

  三年之后,李密投奔了瓦岗起义军,劝说翟让联合附近的各路起义军,取得了对隋军作战的胜利,因此得到了翟让的信任。第二年,李密便掌握了瓦岗军的领导权。

  李密取得大权之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并且吸引隋朝的官员来投奔起义军,便在进攻隋朝都城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声讨隋炀帝的檄文,号召天下各方人士顺应时势,起来推翻隋朝的残暴统治。

  声讨檄文历数了隋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并且宣称:“就是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来做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行;即使决出东海的水,也冲刷不尽他的罪恶。”

  在各路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隋王朝迅速土崩瓦解,隋炀帝杨广在扬州被杀。然而,李密竟杀了翟让,使瓦岗军受到沉重打击,他接着入关降唐,但不久因反唐而被杀。

  【新说】

  从原来的阵营中反叛出来,往往是审时度势后醒悟的结果。李密原为隋朝官员,起来投奔农民起义军,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总是认识到了隋王朝的残暴统治不会长久,暴君终究要灭亡这一点。所以,他的反戈一击是及时而明智的,至于他最后的结局,是另外一回事。

  人的愿望、看法和行动,都要受到时势的影响。是顺应时势,还是违背时势,对行动的后果关系重大。事实经常是:顺应时势者能获得大多数人的帮助,从而取得成功,比如周代的武王起兵讨伐商朝的纣王,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反隋;背离时势者失道寡助,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历史上的暴首都如此,如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之类。

  审时度势,是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切合实际,因时势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化,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保证行动的成功。为此,不但要对自己的处境、事态的发展变化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对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若指掌,而且也要细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经过认真比较斟酌,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审时度势不同于投机取巧。前者以道义作为根本支点和行动的准则,明大义,识大道,以争取尽可能多的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后者是以一己私欲力动机和目的,以奉承献嵋、溜须拍马为手段,只图得到主子的垂青,其私欲阴暗而不可告人。

  因此,审时度势者为君子,投机取巧者为小人。二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典源】

  审时度势,语出清代洪仁■《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度,理有穷通。

  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

  李密反隋奔义军:事见《旧唐书·李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