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袍江车管所:太极杂说 127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16:45
太极杂说127


太极网罗

  柔化推手的要旨:己方在“内圈”布起可吞噬外来气劲的“漩涡场”,令外来气劲在此“漩涡场”中消弭于无形。此“漩涡场”之走向可顺可逆,这是随对方气劲往来方向之变化自然而然形成的。当对方气劲往来方向丝毫也不显现时,己方主观布起的“漩涡场”就被消弭于无形,惨矣,己方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l         “胸闷腹胀”是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在开始甚至很长时间内出现,也可能反复出现的现象。简单地回答是正常和不正常,我个人觉得是不恰当的。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对于“气沉丹田”的理解把握和具体方法上。如果老师是在故意“矫枉过正”,则修炼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是胸闷的,因为气还没有引下去。这个“胸闷”就是比较合理的过程,可以坚持下去。如果反复出现,则是功法和架子有偏差,需要调节。腹胀是很多把转丹田理解成转小腹,还有很多强调裆走下弧走的过度造成的,尤其是运气逆腹式呼吸的。并不是上述要求不对,而是主动追求过度。就用《太极大道歌》中的一句话“春风润物,莫要强趋,日积月累,动则如如。”来指导最好。当然,还有架子从把自己打背了开始的,也是有腹胀的。


l         歌诀一首

    有意无意皆非是,当在其间求消息。

有无相变空连环,环中便是此真意。


l         太极者,有道是无极而生.至于<<上下四旁,落落光华>>句,就是说:人的四周,犹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弥漫在身旁,具体说来,就是人体在松透后,行拳时体内的太极之气暖暖的棚在身外的感觉。“身如铜钟”句,是内家拳的俗语。太极不是讲究柔与刚吗,这就是刚的感觉。具体说来,在站桩时体会特别明显。形意中叫“全身如铸”。


l         真正的“棚”恰恰是不用力的……


l         八字歌(七言八句) 宋书铭传抄谱

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捷便,沾粘连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l         争走要诀

    陈鑫

两人手交,各怀争胜之心,彼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彼先占据,我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盖得势不得势,全系于此,此两人俱到山穷水尽也。当此际者,该如之何?曰:必先据上游。问如何据上游?顶精领住中气,手略提高,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不得势;力贵讯发,机归神速。一迟即失败,一迅疾即得势。势得,则手一前送,破竹不难矣。如两人对,棋到局残,胜负在此一步。又如逐鹿,惟高才捷足者先得之。又如两国兴兵,先夺其轻重粮草。此皆据上游脑之法也。故平素打拳,全在一起一转。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本势手将起之时,必先使手如何承住上势,不令割断神气血脉。即承接之后,必思手如何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能如此,他日与人交手,自能身先立于不败之地,指挥如意。来脉转关,顾可忽乎哉!


l         太极拳也可以象绘画艺术一样分成:能 妙 神 逸四种境界。能, 妙属于有形,可以下苦功练出来。属于有形之拳但是神, 逸之境界就是天生禀赋。属于无形之拳。光靠苦练就不行了。


l         太极大道歌

太极大道,有柔有刚,刚柔相济,有变无常。

心体合一,太冲阴阳,周天旋转,日月流光。

无中生有,有又归无,大道渺渺,细腻能出。

本无运化,先天自发,上下四旁,落落光华。

身如铜钟,终化神风,不可捉摸,只在心中。

为太极者,无为红尘,宇宙同体,天地同根。

练有成无,无中生有,有便惊人,发出三九。

春风润物,莫要强趋,日积月累,动则如如。

不觉身手,空空如光,内外不知,人已飞扬。

平日行拳,舍去己身,恍恍惚惚,来回有神。

何谓精意,先物后人,此中无中,得来此真。

人无己有,人有己无,空化一体,神圆气周。

出入开合,体脉畅通,可以延年,可把身防。

歌兮歌兮,我心顿扬,头有慧照,心有金光。

此文据说是张松溪的作品,放在家这么多年了,也看不懂,我是个老中医了,知道太极拳是个好东西,可惜无缘啊!问了些人,都说没什么,我想我留着它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发表出来,看对大家是否有启发。我祖曾学医九华,与一道士交好,和他学了太极拳,据说这是他临别时赠予的。可惜,家严就已无缘了,空有此稿多年矣!------孙怀有


l         杨式不讲究顶,赵堡不散。桩功在陈式确实是有的,与杨家的差别在于两脚分开的角度、脚掌与地面接触的要求、对“气沉丹田”的操作方法,尤其是对命门的要求等等都不一样。


l         无论是杨氏吴氏等,都要练站桩,或者是半段锦之类的内家辅助功法,但是陈氏却是没有,只是靠打拳,但是据记载陈氏拳的历代拳师内功不错,而且陈拳前辈保镖的很多,这是刀头舔血的日子,要有很好的长期作战能力,而后代杨氏开始就不在从事保镖护院等工作,对人体的长时间作战能力要求降低,顶多是跟个别人比比手,来个输赢。那么因要使能长期作战靠的是什么?就是靠的呼吸!练陈氏的人没有领悟到陈拳里面的呼吸,就没有学到陈拳的根本东西。

再说,陈拳的缺点是中定,并不是陈拳本身的问题,而是初学者最易犯的就是这个毛病。尤其是现在的陈拳爱好者,打起拳来,手舞足蹈,摇头摆尾,扎咋呼呼的,看起来呼呼生风的,其实没有中定。中定一意,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王芗斋得一中定就独创意拳。在杨吴武等太极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者不可不戒!


l         1、从无极到太极,从无到有,说浅点是指练了架子,说深点是找到太极的中,一切以中正为本,练拳时时刻要劳记。2、从太极生两仪——阴阳,则是从中而生阴阳变化,无处不阴阳,左右、起落、里外、前后、开合等等,但归根到底从丹田而发,离丹田最近的腰也不例外,甚至到每只手、脚其中都有阴阳,练拳中可体会到。3、开合是大开合、整体的开合,但走到每个部位又有开合,从开合想到“螺旋劲”“弹簧劲”等劲,无不一开一合或一合一开,合了才能更好地开,君不见弹簧之所以有弹劲,必先加力由直扭曲,一松力弹簧必将你刚加之之力尽数还于你,加力大,返力就大,你若不小心中了,可就苦了,因此,想到太极每个动作如能做到先阴(蓄力或受力)先让肢体难受,其本身必会千方百计产生一种想要不难受、想要恢复自然状态的一种力,这时如松身体顺其自然放出这种力(即阳了)其力必又顺又畅了,其中感觉不能用只字片语表达,但基本意思差不多,不知如此对否?

道中情 发表于 2009-4-22 15: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