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车管所周末上班吗:天一生水苏州城(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5:41:57

                         天一生水苏州城(1)

《易经》中有“天一生水”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开了“天一生水”中蕴含着水是万物之源的观点。老子《道德经》则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阐释水生万物的哲学观念。水给人类带来饮用、灌溉、舟楫等利益与便利,人类的文明都是逐水而来。苏州古城便是水文化演绎的传奇。

远古时期的太湖流域,所处“沮洳之地”,不患旱,唯患涝。先民对于水的治理和利用,有史记载从禹王时代就开始了。

传说大禹王治水,“通渠三江五湖”后,“三江即入,震泽底定”。太湖古称震泽,而“三江”则被后人认定为太湖下游的娄江、吴淞江和东江。从此,疏者为江,滞者为湖,平原显露。“沧海桑田”后,苏州有了立足之地。

    苏州历史上,兴建水利工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除了禹王以外,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和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必然要提。

    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立国之初,大臣伍子胥提出了“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方案,并且在做过“象天法地,相土尝水”相当于今天水文勘查的一番工作后,于公元前514年建起了历史上有名的阖闾大城,即今天苏州古城的前身。建城完全是出于对吴国前途和吴王欲称霸中原的考虑。而当时的吴国国力薄弱,且地势低洼又时常受到长江和海水倒灌的侵害。强国、安君、理民首先要解决水患,建立都城。

据史料记载,阖闾城外开挖护城河,并建有水陆城门各八座。每一个陆门外都建立水门,做唇齿之依。这种设计在战争时水陆攻防兼备,平时水陆运输兼得,而且对河水引、排、挡、控的功能一应俱全。 

城里的水系则是建立在原有河流的基础上。河道与水陆城门相连,又与城外水系相连,如此便形成了苏州水城的雏形。百花洲、采莲泾、锦帆路等地名都是当年水系工程的遗址。城外,伍子胥广修农田水利。吴国都城八十里的地方,吴王的大片采田都能通沟灌渠。“吴王城外水连村”的描述足见吴国水利之兴盛。

水城之西,伍子胥开挖了胥江(史上称为胥溪)最初出于引太湖水入城的需要,同时也是军事战略的需要。这条河自苏州古城胥门起,西经横塘、木渎,流经胥口,穿越太湖,过宜兴溧阳等地,一路往西进入长江。当年,吴国的军队曾经依赖胥江出征和防守,并将军需战备物资调配补给军队。吴国的战船浩浩荡荡地沿胥江西征,于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506年)一举夺下楚国固城,后又夺取都城郢。为吴国成为春秋霸主跨出决定性的一步。两千年后,当明朝苏州崛起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时,胥江已经是苏州的水运干道,而且与太湖相近的胥江上游,因为水质清澈甘甜成为苏州人饮用水的取水处

如今,胥江这条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依旧是水城苏州的动脉之一。2004年,在胥江入城的地方古胥门外新起了一片粉墙黛瓦的别致建筑---苏州城市规划馆。这里叙述的是苏州城伫立原址两千五百多年而不改初衷的传奇。


平江图,世界上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