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岔河小姐几点开始:当代国际工程市场特点与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10:18

当代国际工程市场特点与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11-03-16 11:12:4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知名大承包商通过多年的发展,不断积累技术、管理和融资的优势,成功完成了盈利模式的转变。在这些国际知名大承包商的引领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也因此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1. 融资能力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以世界银行为首的国际金融组织,每年贷款总额中用于资助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的项目不足300亿美元,仅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额的2%左右。在这种背景下,带资承包、融资和BOT/PPP等特许经营权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国际知名大承包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建筑业承包市场起伏影响较小、常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2. 发包和承包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传统的承包方式中,业主通常是先行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等前期工作,然后由承包商投标,并由中标企业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近些年来,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和项目管理总承包(PMC)项目等一揽子的交钥匙合同模式开始盛行。承包商已从传统承包模式中的施工阶段介入,发展为项目前期阶段介入。业主要求承包商不仅要提供设计方案、估算价格,还需要承包商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的一揽子服务,甚至还包括完成项目后的运营、维修服务等。国际知名的大承包商正是利用自身在设计、采购、施工和管理方面的优势,采用EPC和交钥匙合同的方式承揽大型工程项目,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    3. 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深化    长期以来,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大多由欧美公司承担,国际设备采购大多是日本和德国公司的天下,其他国家的工程承包公司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方面。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具有劳动力的比较成本优势,承建的工程项目多是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处于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的下游。但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承包商已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项目渗透,使得国际工程承包分工体系不断深化。    4. 国际承包商并购和重组活动频繁,扩张趋势明显    收购作为企业增长战略的一种方式,历来为大型跨国公司所广泛采用。自1998年起,国际知名大承包商万喜公司通过几次并购活动,使其特许经营业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欧洲最大的公路特许权经营商。    法罗里奥自1999年起,通过收购加拿大ETR407收费公路、收购悉尼机场19.6%股权、收购芝加哥收费公路项目、收购世界上最大的机场服务公司和运营公司等一系列并购活动,使其投融资资产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提高到82.6%,投融资业务的利润占总额的比例也迅速提升到60%以上,真正成为一个投资与承包一体化的大型企业。    5. 承包商管理日益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传统的工程承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国际工程承包的技术创新、电子化管理、技术质量规范、环保以及安全标准都在向科学化发展,这些已成为承包商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的必备条件。一些大型工程承包企业还在大力开发软件,建立企业特有的运营体系,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尽管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分工转化过程,整体上已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工程承包力量。但与国际知名大承包商相比,与当代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相比,在市场经营过程中,仍暴露了不少弱点和问题。    1. 市场层面    (1)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和非洲两个地区。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主要依赖于亚洲和非洲两大地区。2008年和2009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亚洲和非洲的业务占总业务额约87%。在这两个地区,许多国家存在政局不稳、政府办事拖沓、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国别信用等级较低等问题。而对于工程发包额占据国际工程市场半壁江山的欧美市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进入的难度仍然很大,所占份额甚微。    (2)业务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相对低端的施工环节。    除石油化工、电子通讯、电力等专业领域外,中国对外承包企业的业务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相对低端的施工环节。但由于在房屋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有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步履维艰,经营困难。    (3)同质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突出。    由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数量众多,且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两个地区。由于这些国别市场承包工程份额不大,市场狭小,经常出现几家、甚至十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投一个工程项目的现象。这必然导致企业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4)低价标、亏损标时有出现。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中国企业为了获得项目,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这必然导致项目经营和管理的困难,甚至使项目亏损。    (5)缺乏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人才。    除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和长期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产和人力资源外,我国大多数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和理念,更缺乏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人才。    (6)对外承包工程呼唤中国标准“走出去”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的铁路、公路、地铁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土木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毫不逊色,甚至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中国特有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还没有被世界发达国家所认可或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大力发展。因此,在当前如何尽快地将中国成熟的铁路、公路、地铁、轻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技术标准与规范推向世界,已经成为我们建设领域工程技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企业层面    (1)国际化水平偏低。    从海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来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平均业务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8年,50家入选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的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营业额平均占其总营业额的16.3%,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企业的海外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比例从未超过20%。而2008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平均比例已经占总营业额的40%。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际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企业国际化水平比较见下图。

上榜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与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国际化水平比较

     (2)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    虽然近些年来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导下组建了大型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但仍有些新组建的企业海外经营方针和策略尚未明确,在实际的海外经营和操作过程中,这些大型企业的大多数二级公司仍然处于独立经营、分散经营的状态,基本延续了重组前的经营模式和方式,这就使得大型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优势无法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发挥。在国资委的主导下,大型企业集团的资源得到了整合,但整合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众多的大型集团企业的二级公司和各省市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规模偏小,使得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金和人才更为分散,这必然导致效率低、效益差、经营管理水平难以迅速提高。    (3)自有资金短缺,融资能力薄弱。    受制于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许多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自有资金短缺,负债较高,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有些企业甚至无法开具项目所需的银行保函。对于带资承包、延期付款工程、BOT/PPP投资项目采取回避态度,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更是不敢问津,错过了承揽许多大项目、好项目的良好机遇。    (4)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整合能力较弱。    随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设计采购施工EPC项目的增多,如何控制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如何调动并发挥设计优势,有效控制和管理EPC项目带来的巨大风险,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3. 项目管理层面    (1)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包代管的现象。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仍属于管理型企业。企业经营能力和商务能力较强,但由于自身没有施工队伍,缺乏施工管理能力,有的甚至组建不了自身的项目管理班子,仍然是在中标后将项目转包或分包给国内的施工企业,由施工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经营。但有些分包企业实力较弱,缺乏人员、资金和设备,更缺乏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经验和认识,造成了有些海外工程项目执行不力,甚至项目失控的情况发生。    (2)前方项目管理与后方总部管理脱节。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国内国外、前方后方的配合尤为重要。一旦前方项目的人员、资金、设备的调配与后方总部的管理与配合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就容易造成项目进度滞慢、失控,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3)前期拖、中期赶、后期抢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某些工程项目中,由于项目管理不力,总分包关系不明确,施工企业实力较弱等原因,导致项目人员、设备、资金无法在前期及时到位,造成了某些项目前期拖拉,进度缓慢,工期过半只完成10%或20%。企业为了避免业主扣除误期损害赔偿费,挽回形象,迫不得已,只好采用不计成本的赶工措施,造成项目亏损。    (4)不熟悉国外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使用的技术规范既有国际认可的标准和规范,也有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熟悉国外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成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但我国大多数工程承包企业不熟悉国外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给项目管理和施工带来了诸多麻烦,妨碍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5)合同管理环节薄弱、索赔意识淡薄。    重技术和施工、轻合同管理、索赔意识淡薄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合同管理环节薄弱主要体现在日常合同管理松散、文件信函管理散乱、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交流不畅、对合同条款理解肤浅、无法正确区分承包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等。索赔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无法区分索赔事件、不会判断是否有权索赔工期和费用、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递交索赔意向通知致使丧失了索赔权利等,或者在日常管理中不注意搜集和整理支持索赔的文件和信函等证据,致使无法编制令人信服的索赔报告。    (6)海关、对外账目和税务问题突出。    在某些项目中,由于项目负责设备和材料的人员责任心不强,设备和材料的清关手续不健全,导致项目竣工时设备无法再出口或无法在工程所在国处理的情况发生。在对外会计账目和税务方面,由于不熟悉工程所在国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导致无法按时完成年度对外会计账目审核,或被工程所在国税务部门扣以巨额税务罚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正处于工程承包模式和市场规则的发展期和转型期,对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而言,抓住发展机遇期和转型期,在中国对外承包企业的总体和个体上克服存在的市场、企业和项目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在发展中谋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