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杭州时间和范围:挫折教育≠吃苦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6:26
“挫折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流行语,往往说的是一些青少年面对困难的畏惧情绪严重,是因为缺少对挫折教育的重视。新时期校园独生子女数目日渐增多,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相互之间越来越疏远。稍有不顺就看天天矮,看地地窄,甚至走极端选择轻生。

数据显示: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20.23%,且呈现日趋增高的趋势。2000年,由北师大倡议,随后得到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高校对在校生的心理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华东交大心理剧蔚然成风 南开心理运动会很充实

华东交通大学近四年来连续对该校新生进行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测试的结果反映:每年入学的新生有9%左右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自03年起,华东交通大学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剧的创作和演出,这种看似自由散漫的创作并不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已成为华东交通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出“新招”。通过心理剧的方式,学校组织学生把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容易遇到的冲突、烦恼、困惑以及许多‘大道理’诸如恋爱与性、学业问题、就业心态等种种心理问题,编成表演剧本,并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其中,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的心理保健意识。

近日,南开大学为首批走进校园的“90后”新生举办了“心理运动会”。体育场上,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踢毽子、赛跑、花样跳绳、老鹰捉小鸡……南大法学院一年级本科生小李告诉记者:“我们在游戏里品味着久违的童年乐趣,这样的周末很充实、很快乐。”据南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袁辛教授介绍,“90后”的大学生相对来说更为自我。从小到大,他们得到了长辈、社会的更多呵护,学校需要通过形式活泼、轻松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强化集体概念。

清华试点“挫折教育”

10日,清华大学宣布启动“2008级新生导引项目”。“新生导引项目”从2008年入学新生中启动,将选择1/3新生班级做试点。老师将给学生一定的“挫折教育”,让新生客观认识自己。

据介绍,此项目是为了给予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技术性指导、挫折及自信心教育、建立密切的师生联系。项目通过选聘一批有思想教育工作经验和热情的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等组成项目指导教师团队,每人指导约10名新生。挫折教育内容包括成功人士曾经历过的挫折、学生入学后将面对的各种考试失败等。

挫折教育≠吃苦教育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能力教育,提高孩子的抵挫力,人为地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

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如果又不加以鼓励引导,就会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断降低。要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就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力量面对将来的挫折。挫折教育应该贯穿在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单靠吃几天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教师和家长一贯奉行的只“育分”不“育人”的方针,也导致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弱不禁风。曾有一名因高考落榜而想走绝路的中学生在接受心理治疗时说,一直以来,她都不如表姐优秀,家人得出的结论总是妹妹比较笨。她想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却落榜了,她认为自己真的是笨,不如死了算了。其实,如果当初家人能多给这位女生一点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她的耐挫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差。

挫折教育应成高校必修课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挫折总是难免的,有的是外界强加的,有的是自找的。而挫折教育乃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我磨练的方式,以增强勇气和意志等。

常言道:“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温室中的花朵绝对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经过磨砺的孩子难成栋梁之材。因而,期待清华的挫折教育能成学生们的必修课,并辐射到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