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车违章代缴可靠吗: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理论与流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53:18

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理论与流派分布

 


唐朝统 治者除了大力推崇佛教外,对道教的长生成仙之道也顶礼拜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唐高宗李治竟因长期服用仙家的“长生药”金丹而导致汞中毒而死亡.可见道教在唐代受到了何等的重视。

从道教教理教义上看,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天人感应以及谶纬之学等宗教色彩较浓的东西,与殷商时代的鬼神崇拜、战国时期的神仙信仰和东汉黄老道精气学说,都是道教神学理论的思想源泉。古代巫祝的占卜、祈祷,方士的候神、求仙等等,靡不为道教所承袭。道教所崇奉的天神、地抵、仙人,莫不由历代相沿流传而来。道教乐生、重生、期望“得道”成仙不死而“长视久生”,同天地共存,与自然一体。因此,道士们便积极寻求使.人长寿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道功道术。从理论上讲,道教强调形神相融,生道合人,认为欲长生便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于是乃有所谓性功和命功之分。性功修心,命功炼形,所以道教所行养生之术很多,如外丹、内丹、服气、吐纳、胎息、服饵、辟谷、存思、导引、行娇、动功等等(图1 一6 )。道教无术不行、道寓于术,所以道教又贵术、重术,把古代所流行的养生之术皆吸取进来,并加以宗教地解释与发挥。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起源于民间信仰,所以其组成含有大量的民间世俗内容,如书符招仙、符篆斋故等。作为神秘的符咒和仪式,它能役使鬼神,祈晴求雨,攘灾去祸。道教中的这些鬼神观念、神仙方术等均为堪舆家所吸收,致使风水术迷信成份进一步加强。

概括说来,魏晋至唐这段时期包括唐代以后,风水学的特点是葬地选择越来越受重视,风水著作也是多以《 葬经》 命名,内容多与阴宅墓葬有关。它除了继承阴阳五行和夭人感应诸法之外,十分重视审察山川形势,讲究宫宅墓穴的方位、向背、排列位置等。从已发掘的唐代墓葬型制和埋葬习俗看,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时堪舆家所规定的制度来安排的。特别是在葬式、随葬明器、葬是选择和墓区地面建筑方面等,与堪舆术的关系尤为密切。

宋元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心学成为这个时期哲学思想的主流。周敦颐的《 太极图说》 的太极和阴阳八卦的图式和阐释理论,被风水学理论吸收发挥。此时指南针罗盘业已广泛应用,使风水学的理气内容更加繁复与充实。因此这个时期的风水之说极为风靡。在宋代编纂的《册府元龟》 中,其《 明地理篇》 内容都是讲相宅相墓的事,看来此时已把相宅相墓之事与地理学一起来研究。北宋司马光曾论述了当时迷信地理风水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情况。《司马氏书仪》 卷七记载:

世俗信葬师之说,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责残,贤愚寿夭,尽系于)匕。又葬师所有之书,人人异同,此以为吉,彼以为凶,争论纷纭,无时可决。其尸框或寄僧寺,或委远方,至有终身不葬,或子孙衰替,忘失处所,遂弁捐不葬者。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按风水之说选葬,可以发家致富,把它看成是如向经营生意投资一般。因此专为人看风水的“葬师”、“阴阳先生”成为一种职业。为维护职业的生意,葬师们则互立门户,各有师承,学理互不相通,甚至相互排斥。宋后国内战乱叠起,使金元时期迷信风水之风更甚,如山西地区曾屡次增订刻印堪舆书《地理新书》 就可说明这一点。

明清时期,山川形势仍然受到风水学的重视。明清王室建立了庞大的陵区,使风水地理的运用几达顶峰。此时常有以“地理”命名的堪舆书,如萧克的《地理正宗》 、徐善继的《 地理人子须知》 、蒋平阶补传的《 地理辨证》 、叶九升的《 地理大成》 等。另外,关于风水的重要著述还有缪希雍的《 葬经翼》 、刘基的《堪舆漫兴》 等,均对风水地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阳宅(住宅)方面,受宋明理学、心学的影响,明代以后各流派之间大多摒弃固守门户之见,而直接采用八卦方位、以及阴阳五行生克的原理,定出了堪舆九星及其吉凶,以及一系列吉凶名称代词,形成了以四吉四凶确定房、门、床、灶方位的方法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时又陆续出版了吴算的《阳宅撮要》 及《 八宅明镜》 、《 金光斗临经》 、《 阳宅三要》 、《 阳宅十书》 等术书,使阳宅术广泛流传开来。《 清史稿》 著录风水书达二百二十卷之多,可见当时风水术流行之甚。


起初,风水术只是以口授心传的方式传播,其后才有刻印书籍流行,不过其多为皇家或官府严格控制着,成为高官巨贾的秘抄对象。然而至明清,皇家大兴风水,不仅请风水大师四处觅“风水宝地”,而且官方编纂的《永乐大典》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等大型类书均收录了若干风水内容,使风水理论趋向“公开化”、“正规化”、“合理化”。上行下效,明清民间风水书籍刊印层出,风水之事愈演愈烈。

 

风水理论与流派分布

 

与中国文化的源起发展于黄河中下游相一致,早期的风水学发生并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一带。随着中国版图的扩大和南北文化的交流,风水学也流传开来,遍及全国各地。宋代以后,尤其活跃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江南岭南地域。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推测有以下几点:
① 晋室东渡和安史之乱,使大批中原人士南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多由知识分子充任的堪舆家也将堪舆术带来南方;
② 该地域属古荆楚、吴越之邦,其“巫文化”盛行,堪舆学在此地的传播有较适宜的文化基础(图1 一9 ) ;
③ 该区多山多水,风土温润,使风水形法理论大显身手。同时,该区气候湿热,人们发病率相对较高,故建房特别注重择地,这是风水学盛行的客观自然条件;
④ 宋以后,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在此地影响较大,而且地理学、天文学和建筑学都有了很大发展;

 


  
图1一5 湖化擂鼓墩l 号慕内棺神像
⑤ 江南地区为偏安之地,经济发达,具有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为求好风水,一掷千金,不足为惜,相互攀比,渐成风气。堪舆术和堪舆家的宏观时间的分布过程和空间流布范围,通过“堪舆名流时空分布图”可以了解其大致情况。   

至于风水学的流派,丁茵朴在《 风水祛惑》 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门户,不相通用。”风水学的这两大派系,约在公元三世纪时就已经形成了。源自陕西的形势派,其理论主要与土地、山脉、河流的走向,形状和数量等自然环境有关。唐代以后,这个学派主要活动根据地在江西一带,形成后来的江西“玄空学”派。对此派的主要人物与主张,清人赵翼在《陕余丛考》 作了简明的概括:

后世为其术者分为二宗。…… 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辈,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既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

另一派则是源于汉代中原的图宅术,后来兴盛于福建的理气派。这一派依靠罗盘,强调八卦干支、阴阳五行的生克及方位的重要性。对此,《孩余丛考》 又说:


一日及宅之法,始于Ik1 中,至宋王饭乃大行其说,生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

这说明福建派主张的是理气宅法原理,侧重于建筑的方位理气的推演,又称之为“理法”派。江西派侧重于对建筑的山水形势的观察,所以又称之为“形法”派。元代赵有《葬书问对》 说:“闽士有求葬法于江西者,不遇其人,遂泛观诸郡名迹,以罗镜测之,各识其方,以相参合。”文中“罗镜”指“罗经”,也就是罗盘。由此可见,两派也趋向相互补充,从而进一步完善各自的理论体系。明清时,总得说来,形势派较理气派更为流行,这大概是因为形势派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直观外在的形状感受和一定的物质功能,而更易被人们接受罢了。“形法”派和“理法”派如进一步划分,又各有注重房屋营建的“阳宅”派和注重坟墓营建的“阴宅”派的区别。

早期的风水学家往往是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于一身,有些甚至是高官厚禄。而多数实际情况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兼习或精通堪舆风水术。


战国时的椿里子曾做过宰相,晋代的郭璞则是一个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师,他曾为当时的几个城市选址、唐代一行禅师张遂,则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改进了黄道游仪、浑仪等天文仪器,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之一― 大衍历,因他同时精通六壬和堪舆术,《 古今图书集成》 将他列人堪舆名流列传。同代的李淳风也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史学家,曾任太史令,著有《 乙日占》 、《 阴阳正要》、《 典章文物志》 、《 秘阁录》 等,并参与撰写《 晋书》 、《 隋书》 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及《 算经十书》 ,在诸多学科均有贡献(图1 一11 )。唐代中叶以后,风水学家学识越来越专,出现了众多的专营风水学的人,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著名的风水学家仍属于半天文学家、半地理学家、阴阳术数家或佛教徒、道教徒那些类型的人。例如风水学历史的重要人物唐代的杨箔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认为*药松不见于史传,帷术家相传,以为玛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萦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阔,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后往来于度州。无稽之谈,盖不足信也。
但《 江西通志》 记载说:


筠松,窦州人,僖宗朝国师,官至金萦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一过度州,以地理术行于世,称救贫仙人是也。卒于度,葬雩中药口。
 


 
 
图l 一6 一行禅师

《 堪舆名流列传》 还记载其著有《 疑龙经》、《 撼龙经》 、《 立锥赋》 、《 黑囊经》 、《 三十六龙》 等书,风水家曾文遗、范越凤、厉伯绍、刘森等人均师法杨箔松。不管怎样,其著述的风水形法理论,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备至。

宋代的王伍原在朝廷做官,后因获罪而贬居江西赣州,定居松源。著有《 心经》 、《 问答语录》 等风水书。王伍推崇阴阳理气,是风水学历史中理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廖均卿是明代著名江西形法派风水大师,《江西通志》 说:

均卿羾之裔,成祖卜寿陵,久不得吉壤,永乐七年仁孝皇后未葬,礼部尚书赵端引均卿至昌平县,得县东黄土山最吉,车驾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命武义伯王通等董役,授均卿官。

廖均卿因精于风水堪舆,受到了明朝廷的重视,在明陵(明十三陵)的选址勘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后得首封爵。然而,像廖均卿这样好运气的人并不多,给清道光皇帝选陵址的风水大师戴均元却因龙穴出水,而被抄家问罪,九族受累。

在民间,看风水作为一种职业,风水师主要从事住宅地基的选择和朝向的确定,修正原住宅的朝向与布局,以及选定坟墓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他们既扮演着术士的角色,又起着环境规划师的作用。他们具有一定文化,阅读有关的书籍,观察自然现象,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掌握了关于人和大地的神秘而又世俗的知识。作为术士,他们为人占卜推算,以晦涩难懂的言词与方术向人们阐述各种可见或不可见的现象和宇宙的神秘力量,以确定人在宇宙中应有的位置。作为环境规划师,他们善于观察自然界环境的状况,分析自然界的各种构成因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他们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料,研究掌握这些迹象的征兆,例如风流、月晕、雨水、植物种类和叶色、气味、水流、昆虫和动物习性,甚至石头的潮湿等等。从这些专门的经验知识中,他们可以推知出何处是适宜人的居住处。

当然,同大多数行业里的人一样,风水师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深谙天文地理诸学;也有,充内行的人,仅仅靠玩弄阴阳术数把戏。前者不仅为人选吉地,有时还参与调停当地的一些民间纠纷,因而拥有受人尊敬的地位。而后者则利用人们趋吉避凶、招财进宝的心理,以花言巧语骗取人们的钱财。当然,以风水作为骗术是不能长久的,这些人的谎言或遭到人们的鄙视,或成为人们的笑料。所以在古代那些对风水持怀疑态度的人,常用“风水先主”作为骗子的代名词。


清代时,风水师的社会地位还是不低的,在民间流传的社会职业等级排列的“上九流”、“下九流”中,风水师排在“上九流”的第四位,仅次于师爷、医生和画工。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度里,如朝鲜、日本、老挝万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都有关于风水的各种活动,以致演变成为满足当地需求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因气候湿热,人死了以后,不能在地上久放,必须尽快入葬,因此,从事掘墓工作的农民人数众多,而看风水相墓地则变成了众所周知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