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幼师但没有经验: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8:16:27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和起到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正确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的一致性。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等。

学时安排:

课内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国不分中外,时不论古今,人们普遍有一种朴素的感情,就是把祖国当作母亲来热爱。

请大家先共同来朗诵一首诗:

我爱这土地

作者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艾青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通过深沉,内敛,含蓄的表达,释放出它内在的气势和张力,把爱国激情引向庄严的境地。

什么是爱国主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爱国首先是对祖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但是仅有感情还是不够的。那么还需要什么?我们来看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1.定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

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

案例:欧洲人权法庭判决:捷克歧视吉普赛儿童

2007年路透布拉格11月13日电(记者Jan Lopatka)---欧洲人权法庭(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周二判决,捷克共和国将大量吉普赛儿童送入为学习障碍儿童专设的学校内,对吉普赛人群构成歧视。这些家庭的儿童在1996-1999年被送入为无法跟上正常课程的儿童专设的特殊学校内。诉讼发起者们表示,自己的孩子被送入特殊学校是种族原因。欧洲人权法庭表示,此次判决得到了13位法官的支持,4位法官提交了反对意见。捷克共和国人口为1,030万人,其中吉普赛人占25万-30万。(完)翻译:胡昱 发稿:程芳

没有国家作为坚强后盾,个人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证。流浪的吉普赛人四海为家,但是他们的家是没有寄托的,所以他们作为个体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时候,就显得更加孤苦无助。

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案例: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李莉的留学生,她在美国留学时有一家邻居,这是一家靠卖艺为生的吉普赛人,男主人叫阿普杜拉,热情开朗,与李莉成了好朋友。一天,二人边喝咖啡边聊天,李莉诚恳地说:我非常佩服你们吉普赛人的才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几乎都有你们吉普赛人。阿普杜拉也高兴地说:不错,我们无论到哪里,哪里的人民都会接纳我们。忽然,阿普杜拉声音低沉了下来,伤感地说:这也正是我们吉普赛人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祖国。听到这话,李莉深深震憾了,她突然觉得自己幸福无比,因为在她的身后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所以,国家永远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具体内涵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2)爱国主义反映了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并时刻把个人的尊严与荣誉与祖国的尊严与荣誉统一起来。

案例:

随着CNN主持人卡弗蒂污蔑中国人的叫嚣,法国以及其他西方媒体紧跟其后,借藏独分子达赖3-14反华活动之机,进行反华报道。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当中遭到围攻与破坏。这种污蔑中国人也同时蒙骗法国人的行动,是必需揭穿的。

旅法的西安爱国青年李洹4月19日在法国巴黎共和国广场的数千人集会上,用法语发表演讲,戳穿藏独分子的谎言,揭露法国和西方某些媒体的歪曲报道,有理有据,痛斥错误言论而不失大国文明风范。

李洹:这样赢得尊重

在巴黎街头,他用流利的法语,展示了中国青年一代对祖国、对世界的情感与思考

阅读李洹演讲全文,第一印象便是通篇在用事实说话。他以冷静的思考,真实的感情,揭穿西方媒体和政客炮制的谎言,直抵内在的真相,深刻地呈示了真实的力量,传递出坦坦荡荡的正义。比如批评西方媒体对所谓“中国侵略西藏”问题,李洹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来西藏吧!用你们的眼睛来见证那个所谓的“文化灭绝”,是否这种灭绝真的存在,是否藏语正在“消失”,那些喇嘛们是不是可以自由的信仰他们的宗教,西藏人是不是比在达赖的神权统治下过得更好!——这既是不容抵毁的事实,更彰显我们中国人的底气,让听者难以辩驳,使迷茫者心头一亮。

关于奥运圣火在英法等小数地方传递遇阻的问题,李洹更是给予了有力的回击:这次圣火传递失败确实是一记耳光,但不是给中国的,而是给中国人民的,给法国人民的,给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民的。我们知道,此次奥运会尽管是中国政府承办的,但奥运却是全人类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人类共享的和平精神。“藏独”分子与部分西方反华势力相媾和,在巴黎滋事无疑是向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挑战。对此,首先需要反思的正是一向以文明、开放自诩的巴黎人。

他既有力地表达了中国人应有的愤怒和血性,还展现了我们的宽广与包容。李洹在演讲中指出,面对巴黎圣火事件,我们并不怨恨法国人,而是欢迎法国人民到中国进行访问;诚恳呼吁中法人民之间不要有反对情绪;还要求中国留学生成为中法人民的一座桥梁。这些理性之音,充满友谊、谅解、包容之声,有理有节、不亢不卑、真诚中肯,让一颗赤子之心跃然纸上,让我们热血沸腾,以至“听后都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祖国受委屈了,我们也受委屈了,我们宁愿自己多受些委屈,也不愿意祖国受一点委屈。”在巴黎共和国广场,李洹以其非凡的胆识、拳拳爱国之心,展示了中国人的雄姿,这是李洹的肺腑之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呼喊。

(3)爱国主义的实质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来评价一切个人、集团、政党、阶级的言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因此,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成为调整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人们把它作为分辩美与丑、是与非,决定赞扬还是唾弃、效法还是惩戒的标准。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的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作用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的政治原则和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有所不同,后者不具有强制性,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在信念来发挥作用,而前者不仅要求人们自觉地执行,还以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等形式,以政权的行政力量来保证它的实施。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就包含爱国主义的政治原则。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违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爱国主义政治原则的法律形式,同爱国主义的道德原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具有爱国主义内容的宪法、法律条文,不仅从正面积极引导公民履行自己的爱国义务,而且从反面通过对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施行惩罚。

(4)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凝聚力,它使一个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强团结旺盛的生命力。爱国主义对于每个民族来说,还是强大的动员力,每当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或振翅高飞的时刻,爱国主义精神都以其强大的动员力,为国家效力。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还体现在她为每个民族都培育了一批堪称“民族脊梁”的民族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双肩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红军和市民,受到了德军25万人、700多辆坦克、1000多架飞机的围攻。战斗异常激烈,十分艰苦,几乎濒临沦陷的危险,是爱国主义召唤人民奋起反抗,是爱国主义塑造了民族英雄,鼓励人民和战士共同坚持作战,不畏牺牲,取得胜利。插入视频:电影《兵临城下》片段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他山之石:

1.美国的公立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鲍德温斯多克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所有班级每天上课前首先要向美国国旗宣誓。天长日久,每个学生都能把冗长拗口的宣誓词倒背如流。

http://www.hnol.net 2006-06-01

2.南方网讯 2002年9月11日是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一周年纪念日。据报道,是日上午,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在纽约世贸大厦遗址举行悼念死难的无辜亡灵活动。其中引起我最大兴趣和新鲜感的是,由纽约前市长朱里安尼带头,官员及亲属逐个宣读世贸大厦遇难者的名字。宣读从上午8时52分至11时20分,历时2个半小时。30多家电视台同时播放3000多个死难者的名单画面,各报刊登了2700多个死难者的照片。政府还宣布,所有在“9·11”恐怖袭击中牺牲的外国人,只要其亲属提出申请,都可成为美国公民,享受美国公民的一切优抚权利。

美国人对死难者的这种隆重而崇敬的悼念,并不始自对“9·11”死难者的礼遇,而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传统心态和行为。美军在海外作战阵亡的官兵,凡能找到遗体的,政府都要用军机隆重运回国内安葬。美国几乎把所有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海湾战争中死亡的名单刻在各个地方的大理石或纪念碑上,以示对他们的永志不忘。例如二战的死亡名单就全部刻在夏威夷的纪念碑上。

http://www.southen.com/news/china/gdspcn/200211280609.htm

3.总统的演说辞教育。美国历任总统就职演说的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对外关系、治国政策等虽各不相同,但每篇演说辞都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警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我们唯一惧怕的就是惧怕本身”已成为至理名言,鼓舞美国人民为国家的兴旺而克服一切困难。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号召美国人民“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作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作些什么。”克林顿总统更是强调:“我们必须像家庭供养子女那样供养自己的国家。”“让我们大家不仅为自己和家庭,而且为社会和国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吧。”小布什总统在“9.1l事件重要演讲”中也鼓励美国人民:“恐怖分子的袭击可以震撼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动摇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这些行径可以粉碎钢铁,但他们无法挫伤美国人民捍卫国家的决心。”

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美国的报刊、杂志、广告、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时刻在宣传“美国第一”的思想,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感情。在电视频道中,专门设有历史频道,通过电视向人民进行历史教育,教育人民不忘过去,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美国民众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本、文选和供青年人阅读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讲到爱国主义。一整套故事、英雄传说和格言把一个存在各种地区分歧的民族团结起来,为一个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族形成自己的传统。”美国政府每年花费几十甚至几百亿美元的巨资投到传媒事业和出版业上,向国内外青少年传播其价值观、文化观和美国是世界的领导者的观念。美国还特别重视发挥互联网的快速、便捷、隐蔽、直观文体的功能,宣传其主导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江苏警官学院德育教研室《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4期

每一个国家在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要求,只不过有些要求比较直接,有些要求是间接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起码要做到的四个方面是: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儿女。“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包括自然风光,而且还涵盖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对祖国的山河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从中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2)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3)翁卷 《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又《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素称千古绝唱。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远。

王维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人,卒后赐谥“和靖先生”。他的诗出入晚唐,受贾岛、姚合的影响较大。其少孤贫,力学苦吟,一生不仕亦未曾娶。其隐居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乐,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山园小梅》风格平淡清隽,别具风致,语言清淡熨贴,情感朴实无华。“横”字写出了梅花的闲适之态。特别是梅花在黄昏朦胧月色中轻轻浮动,更显得婀娜多姿。诗的颔联“疏影”、“暗香”句更是婉致清绝,实为咏梅之绝唱。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国家是人民建立起来的,政府是人民选出来为人民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家,政府,对人民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国家,政府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存在的,没有了人民,国家,政府就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它们的存在也就自动取消了。所以,前段时间关于人权与主权孰高孰低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了人权,主权也就根本不存在了,那里还有孰高孰低的问题。?!爱国民主义要求人们热爱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外要维护我国人民的经济,政治利益不受他国政府,团体或个人的侵害;对内要求我们维护人民的基本人权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自由。

当然,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在生活中,我们在强调竞争的同时,不能丢失仁爱之心。在面对自己的同胞受难的时候,不能缺少悲悯之情。

刘向的《新序·杂事》记载过一则故事:楚人忌妒梁人种的瓜好,晚上偷偷去搔梁人的瓜,让瓜“死焦”。这个楚人之心思、之勾当,既险恶又典型。要是现在人人都有这个“楚人”这般心眼,每个人对他人都防不胜防,这个社会就麻烦大了。用荀子所言,人生而有欲,不能无争;但是,争则乱,乱则穷,穷则不能胜物。解决办法,一是荀子所谓的在行为、分配各方面,制定度量分界,让大家可以和平养生。所以,他说“礼者养也”。另一个更现代的办法,是鼓励孩子们培养兴趣、美感、诗意,怀着追求兴趣、美感与诗意的满足的态度去学习,而不是只惦记着出人头地。这正是好文科该努力教育孩子们的基本内容之一。

好文科应该教人浸淫高级文化、养成雅致情调,争取过有诗意和美感的生活。我说这是好文科第四识:不要光读专业书,还要学习一切改良情趣的东西。诗意有时让人很惬意,甚至令人化苦为美。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著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更应该去发扬光大。

例子:一个字里看中国文化  (插入视频 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

以《爱我家乡》为主题,参赛选手郑毅这样介绍他的家乡)

  (以下是录音文字)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乡齐吼秦腔。

今天呢,带来一个怪字。认得吗?这个字读biang。Biangbiang面,是陕西的一种面食。一根面条有一米多长,一寸多宽,跟裤带差不多。在我看来这个字堪称是陕西的文化名片。

一点儿飞上天。代表陕西人的豪气,敢出头!话说三千年前,纣王无道。这时候一个陕西人挺身而出,高喊:“忒黑了,打他!”这个人叫周武王。两千多年前列国纷争,又是一个陕西人跳出来,“太乱了,要统一!”这个人叫秦始皇。

黄河两头弯。陕西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南出相北出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三个人吹牛,上海人说:“我们那高楼能顶破天。”广东人说:“我伸手就能赚到钱。”陕西的老汉说:“哼,饿一锄头哈去,就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八字大开口,让出了一条路,言字朝进走。一千两百年首都做下来,陕西人吵架都用文言文。老太太管带孩子不叫带,叫携;管让路不叫让,叫避;直走不叫直走,叫端走;很多人纳闷明明是馍夹肉嘛,怎么叫做肉夹馍呢?一翻书,哎?!这叫做肉夹于馍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牵动着文人的情思,这边是个丁字,甲骨文里的丁是一只箭射在靶子上,象征着武。两个字合在一起指一文一武,两个长安。秦汉时代是金戈铁马的武长安;大唐盛事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文采风流的长安。

这一切都是要记在心上的,这是陕西人的根。老陕不管离家有多远,哪怕是坐个车车出咸阳,闯天下,哪怕象连战先生那样,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半个多世纪,也总惦记着回家看看,总也忘不了自己的根!

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是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烈士

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蔡元培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无不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寻求真理和解放的坚强意志。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护法的人”。

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居。

文天祥说: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案例:革命年代 巾帼英雄  ——秋瑾

秋瑾,出身于山阴望族,家里几代官宦。她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个性豪爽奔放。时值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失败之际,秋瑾目睹清廷腐败和民族危难,遂荫生“置生死于不顾”,献身救国之志。

不久,她就冲破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实践女学校学习,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1933年,秋瑾接任绍兴大通体育师范学堂督办。“大通”名义上是培养小学体育师资,实际上是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干校。1至6月间,在杭州白云庵召集浙江各地会党,正式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商定五月下旬浙、皖联合起义会攻南京。因叛徒告密,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仓促起义,失败。7月13日(六月初四),清政府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入狱。

被捕后,秋瑾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施以严刑后,她还高声回答:“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最后,敌人强迫她在伪造的供词上签字,据传,秋瑾愤然提笔疾书,写下了“秋风秋雨秋煞人”七个大字,表现了了她一片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秋瑾牺牲后,她的遗体被人们安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孙中山为她亲笔“巾帼英雄”四字。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 秋瑾《对酒》

案例:和平年代 两弹元勋 ——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使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毋庸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企盼和福祉。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

面对灾难,中国人民选择了团结。在平时,我们常常觉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一句口号;我们各人忙着自己的事情,想着自己的心事,计算着自己的利益;而在地震之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人的行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不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每一个人的心愿。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产生了久违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体会了似乎已经变得陌生的民族精神;如果中国人民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选择和这次一样的态度,我相信我们的民族将变成世界上最伟大和可敬的民族。

面对灾难,中国人民选择了无私。很多人在地震的第一天起就冒着生命危险奔向灾区,希望能够为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一些志愿者为抢救受灾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听说灾区需要血液时,无数人都奔向了医院,不惜排队一天一夜,只为了能够把自己的鲜血献出去;慈善在平时更多的是一句口号,但现在捐款则变成了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从企业到个人、从富翁到乞丐,大家一起极尽全力拿出善款支援灾区。最感人的是那些身体残疾的乞丐,把人们施舍给他们的每一分钱都献给了灾区人民。这种我们久违了的无私,原来深深地埋在我们的心里,一夜之间开出了如此美丽的花朵。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但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案例:王义夫最后一枪背后的故事

王义夫,男,自1984年以来,是至今为止我国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王义夫参加了全部六届奥运会,同时他也是迄今中国夺冠年龄最大的奥运会金牌得主(44岁)。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义夫射出每一发子弹几乎都是慎之又慎,多次举枪瞄准又放下重来,直到有把握才击发。他在比赛中领先了对手3.8环,却在最后一枪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时间又所剩不多,只得凭着感觉打了最后不走运的一枪。“6.5环”,这成绩一下子令在场的中国记者目瞪口呆,王义夫以0.1环之差失去蝉联冠军的机会。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以及教练张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经尽了全力,大家认为你是好样的。”王义夫脸色苍白,喃喃自语:“我没有打好,最后一枪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几分钟后,他休克倒在场地上。领奖台上,他潸然泪下,从中也道出这位老将的多少委屈与幸福。雅典奥运会,王义夫又参加了两项比赛。这一次,他胜利夺冠。当记者采访王义夫,2008年是否还要参加奥运会时,王义夫说:

我说能去就是一种光荣,参与就是一种光荣,毕竟参加六届,但是我心中有个目标。

我一定要去,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定要去,因为国家培养一个运动员非常不容易,

我想这是我二十几年来,第一次落泪

委屈有很多很多,毕竟这么大年龄了,

我觉得现在是这样,我这项事业既平凡又伟大,它能够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中国的国旗下,听着中国的国歌。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国家生存的基础,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和在国家根本利益下的力量凝聚。可以说,没有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甘愿为祖国牺牲一切的赤子之心,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但是,仅仅有热情是不能够为国家赢得尊重和庄严的。只有把爱国热情转化成为实际行动,推动自身的实质成长,才能为国家的不断强大积蓄真正的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将在青年兢兢业业积蓄力量的过程中日益强大,外界的敌意也会在中国深厚的宽容文化传统和中国对世界贡献的日益增长过程中消减。恶意的扰乱,不会阻挡众志成城的民意。点燃的奥运圣火,已经将中国人对全人类的和平与美好的愿望播撒给全世界。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从传统到现代,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经历了各种变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这节课我们来讲讲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或者说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哪些新的内涵和具体表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深入的认识这个问题并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要继承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吸纳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

其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爱国主义就是“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透过这一座座丰碑,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骨,而且也能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的艰辛历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

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

拥护祖国统一的基本要求:对国家主权的认同;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同;对民族感情的认同。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哪些主要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当代的国际关系带来重大变化。

国际战略思潮从:“领土中心主义”向“经济中心主义”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深化,各种生产要素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海外投资的剧增而高速相互流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经济边界日趋模糊,“领土中心主义”的战略思想失去了经济上的合理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获得生产资源的途径随着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和平的方法获得,而不必通过战争来扩张领土,获得资源,此其一;其二,随着世界市场体系的日趋完善,各国之间的要素相互流动已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任意的军事行动在打击对方的同时,必然会伤及自己;其三,世界各大国之间已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识。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也会干预其他国家的领土扩张行动;其四,新技术革命发展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微电子技术的飞跃性进步,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光导通信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使世界各国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得到极大的增强,出现了“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的倾向。这一些加大了行使武力、扩张领土、获取资源和经济利益的成本,相比之下,通过经济竞争,利用全球化趋势,获取资源和利益的成本则很低。这一切使“领土中心主义”为特征的“领土主义时代”渐渐被“经济中心主义”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所代替。“领土中心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回忆。

国际政治关系从:“两极”结构向“多极化”结构转变。

“多极化”产生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战后以来,西欧国家和日本所以能够迅速的从二次大战的打击中站立起来,在于经济上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而经济上所以能迅速恢复和发展,除了美国扶植这个因素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所带来的资本、技术、资源国际流动加大,给它们提供了跳跃性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条件。同样,“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的崛起,也主要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给它们带来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更大机遇,给它们带来了“后发优势”,它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有效地利用了这个机遇和优势。

国际关系中行为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各种国际组织大量出现并日趋活跃,且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国际关系中行为主体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其次,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构成挑战。

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的诸多问题。经济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不安全、贸易不安全、金融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和信息不安全等五个方面。

1988年,美国学者马丁·托尔钦和苏珊·托尔钦合著了震动美国的一本书《用钱买下美国:外国资金怎么改变我国的面貌》。该书出版以来,美国公众对外国投资的担心日胜一日。该书以较大篇幅告诫人们要防止外国人控制美国经济的要害部门和外国插手美国内政。书中写道:“那些主张欢迎外资的州长、市长和财政部的官员忽视了外国投资所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问题。最主要的威胁是有可能使美国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自主权。本来应由华盛顿、萨克拉门托作出的决策,现在却受着东京、伦敦的操纵。”

资本输出惟一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益。而东道国引进外资的目的则是要引进资金弥补缺口,引进技术加以研究消化和提高,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但外资为获取近期利益,带给东道国的往往是对产业侵蚀和控制。目前,跨国公司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侵蚀和控制对东道国民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在产业结构重组中,最突出的表现是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制造业中的某些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部门率先成为“国际化产业”,如食品加工、纺织品、服装、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这些“国际化产业”主要由跨国公司控制。在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314家经营食品加工、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和运输设备等行业;在前150名之内的大型跨国公司中,有72家经营上述行业,其中,从事食品加工的有16家,经营非电气机械、电气机械和运输设备的有56家,世界食品加工业主要由88家跨国公司控制,纺织和服装主要由16家跨国公司控制。这些控制着国际化产业的跨国公司采用资本输出的办法,主导着国际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使之朝有利于跨国公司而不利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夕阳化”。

近年来,一些信息发达国家利用网络窃取科技、经济情报进行经济犯罪的重大案例时有披露。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上海长途电信局网络节点多次受到美国《大参考》邮件的攻击,大量消耗了服务器资源;1998年3月,南京电信部门破获一起数人窃用他人账号上因特网的案例;1998年6月,“上海热线”系统受到攻击,工作账号被窃取;1998年6月,上海证券营业部电脑系统被人非法闯入盗卖股票,一亿股“上海建工”股票接盘,后被及时发现,要求撤消交易,但已有2100万股成交,价值2.6亿元。

有人把中国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不安全的现状比喻为使用不加锁的储柜存放资金(网络缺乏安全保护);使用公共汽车运送钞票(网络缺乏安全保障);使用邮寄托运的方式传送资金(转账支付缺乏安全渠道);使用商店柜台方式存取资金(授权缺乏安全措施);使用平信邮寄机密文件(敏感信息缺乏保密措施)。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个人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忠诚感形成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得人员的流动国际化,在他乡他国长期定居生活之后,很多人对自己的家乡、祖国的感情越来越被削弱,相反对所在的国家却产生了感情,这种感情更多的是基于物质性的需要,人对物的依赖越来越强。伴随着全球性的普遍交往,具有异己性的物化社会关系也随着向全球扩散。当今世界,这种异己的物化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支配人、控制人、统治人,导致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从而使人无法摆脱片面发展的命运。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原因是:

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国家的产生是民族和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国家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会成员的利益、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规范全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变。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就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提出挑战,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区域性经济联盟)挑战国家主权。民族国家的权力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转移给世界性经贸组织,一部分转移给基层民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削弱和消失。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无论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与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却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实现本国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抗衡大国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4.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这个客观发展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其实质就是西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采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的手段,阻挠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和发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盘西化。

5.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有权选择和决定适合于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西方某些大国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强加给别国,特别是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无视别国国家主权,肆意破坏正常国际秩序和践踏别国国家主权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新形势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首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眼界,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人们所见事物的范围,即认知广度;一是指人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深度和高度。只有从足够的思想高度来认识事物,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只有建立在对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古人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案例:

美国打响“粮食战争”:中国稳守粮食安全底线!

作者:曾左韬

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基辛格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指数(CPI) 一路走高,2008年1月份更是达到了7.1%,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

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在哪里?最普遍的说法是,国际粮油价格能源价格上涨是带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粮油价格为什么会一路飙升呢?因为美国鼓励发展用粮食提炼乙醇的能源战略,这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带动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美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地位美国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42.7%, 玉米产量占34.4%, 棉花产量占21.2%,小麦产量占11.6%。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1975年以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实质是把出口的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美国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出口国,这一变化将对世界发生重大影响这一能源法案让人联想起两千年前的战国策,且看当年在粮食问题上管仲如何三策兴齐。

管仲三策粮食战略兴齐

齐国本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产量和人口都不多齐国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东方的强国,与管仲的粮食战略有很大关系。

策一,服帛降鲁梁鲁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织绨,绨是一种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的纺织品,管仲劝齐桓公穿绨料衣服,并下令大臣们都服绨上行下效,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齐国绨的价格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把绨运到齐国卖高价,而获取利润鲁梁二国财政收入大涨这两个国家的国君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一年后,鲁梁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时机成熟以后,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让百姓再穿绨,并"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粮食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于是,鲁梁谷价腾飞,鲁梁的百姓从齐国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而齐国的粮价每石才十钱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不得不归顺齐国了。

策二,买鹿制楚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并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策三,买狐皮降代国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这便是粮食战争的威力。

美国先廉价出口粮食把亚洲各国农业挤跨

以上是两千年前齐国人的智慧。两千年后斗转星移,玩这种粮食战略的变成了美国人。让我们看看现代战国策是怎么玩的。美国先大量买入工业品,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各国农业挤垮,这是第一步。

目前农产品出口占美国农业总销售的比例高达25%。各国农业受美国廉价农产品冲击,很多已经崩塌。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此后美国靠巨额财政补贴生产的大豆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而中国大豆生产却没有补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结果是中国农民生产大豆越多赔得也越多。结果本土的大豆生产逐步萎缩,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比2005年减少40%左右。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造成130万农民“失业”。失业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廉价工业品生产线。开始为美国织"绨"制鞋,几千万只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美国低价买入这些包含了大量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工业品,把污染和通胀留给了中国。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6.9%。其中,城市上涨6.6%,农村上涨7.6%;食品价格上涨18.2%,连续第4个月物价涨幅超过6%。

亚洲各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工业化占地导致耕地的消失,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顶峰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下降了19%。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食产量由1589万吨下降到985万吨,包括饲料在内的粮食自给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个百分点。2003年韩国粮食自给率只达到26.9%。这与2002年(30.4%)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世界粮食进口的头号大国并不是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是1亿多人口的日本,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国人口4%的韩国!

美国发展生物燃料导致世界农产品价格暴涨

等亚洲各国大力发展轻工业、各国政府如两千年前鲁梁国君一样鼓励国民大量织绨、激烈竞争使得工业品越来越便宜后,美国现在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展开管仲战国策的第二步。但生产的食物不能浪费,最近能源价格上涨给了美国这个机会,美国计划把粮食转化为乙醇燃料,今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新能源法,推动美国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

目前,美国已经建成114家乙醇提炼厂,还有80家工厂正在建设中。2006年乙醇产量超过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了1/4,预计未来两年里可望新增60亿加仑的产能。

然而这将导致世界范围内缺粮。 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

美国能源署官员称,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玉米仍将是美国乙醇生产的主要原料。由于美国的乙醇战略,美国玉米价格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美国众议院在12月通过新能源法后玉米价格更有加速上扬的趋势。据预测,未来几年美国玉米价格有望再创新高,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也是重要的饲料,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食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范布伦说,粮食的价格正在上涨,可能还会继续上涨很多。他强调说,用于生产面包的粮食价格可能上涨30%~50%,豆类和植物油种子可能上涨60%~80%。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每天只能花费1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食物的。如果食物价格上涨50%~80%,很多人将会陷于饥饿之中。

乙醇战略有助于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

虽然美国政府给每加仑乙醇提供51美分的补贴,现在美国的乙醇生产厂商仍处于赔本经营状态。 美国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但目前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车动力需要,即使把美国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18%的需要。尽管乙醇生产是赔本生意且实际上无法满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标,但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推动乙醇生产。这是因为乙醇战略对美国维持超级强国地位有利。

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有大量土地可以用来生产农产品和乙醇,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燃料有利于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该战略对美国总体有利,但却伤害到缺粮的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虽也造成美国通胀,但却可降低美国的农业补贴,从而降低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粮食涨价对粮食进口国伤害更大,因此美国的乙醇战略实际上是损人利己的一招,虽不能真正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但却可相对提高美国的重要性。

美国的现代战国策与管仲时代如出一辙: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亚洲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用低价农产品挤垮亚洲农业,然后在能源自足的借口下把粮食转化为燃料。减少出口,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打击亚洲经济。

看看,“愚蠢”的美国政治家将春秋战国策运用得娴熟自如。“聪明”的亚洲人民被玩儿得东奔西忙,心甘情愿地给人家打小工赚苦力钱。

中国应守稳粮食安全底线

中国在大豆战役上已经输掉了第一仗,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后,美国大豆占据中国市场。目前跨国粮商控制中国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进口量。2006年,中国进口大豆2650多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倍,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1/3。然后大豆价格又开始暴涨,中国不得不多花钱进口大豆。

今后的世界形势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虽然没有钱日子不好过,但没有吃的会有什么结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若出现全球粮食短缺的话,粮食价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扬,也可以成百倍上扬。因此中国应加大政策扶持,确保95%的粮食自给率,守稳中国粮食安全线。美国和中国人口及资源情况不同,中国不应盲目跟着美国走,中国对提炼乙醇的技术应该紧盯,但不宜急着投入生产。在本国粮食生产不富裕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把粮食转化为乙醇是不可想象的。应静待纤维素转化为乙醇技术成熟,集中研发不跟粮食生产争地的项目,比如从大海或沙漠里生产生物乙醇。同时总体评估秸秆转化为乙醇还是饲料哪个更为有利。作决策的前提是发展乙醇项目不应跟人畜争粮,否则将伤及根本,得不偿失。

其次,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分析

首先是贸易所得。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贸易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是投入多样化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贸易能够加强竞争,降低商品的价格,还能够使消费者消费到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比如桑塔纳汽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有几年时间连颜色都不用变,仍然供不应求,但是后来本田雅阁、通用别克进来之后,桑塔纳就不得不推出新车型,后则它就没有市场了。更重要的是,有的产品原来国内不生产,有需求但无供给,进口商品后消费者能够消费到以前得不到的商品,效用也提高了。

其次是国际贸易投资会带来真正的外部效应。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餐饮业也开始有快餐了,服务也好了。而且这种技术外溢和技术让转是不同的,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也无法阻挡的。一些乡镇企业家就经常出国找“点子”,以得到开发新产品的启发。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创新有很强的外部性,只要科学家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产业的科学家都要往硅谷跑,就是因为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如果没有开放交流的话,就不能获得这些收益。

第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中有一句话:“一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实现。”

案例分析:如何看待“抵制日货”的行为?

(1)“抵制日货”作为历史的产物,根植在时代的土壤和环境中,它是当时国家衰微之下中国民众的一种无奈选择。今天之中国,早已不是80多年前那个外患内忧积贫积弱的中国,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迅疾地向经济现代化方向奋进的中国。发展经济富民强国乃是中华民族在当下历史节点上的中心主题。在这样的现实情境当中,当我们再次面临来自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时,应当超越历史悲情,以与时代相适的理性思维、理性方式和理性渠道,在表达民族情感的同时,有益于以发展经济壮大国力为己任的根本性国家利益。

(2)中日去年贸易总额已近1700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合同金额666亿美元。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中国也同样在中日贸易和投资中获益匪浅。因此,选择抵制对方商品作为抗争手段,损害的将是中日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从长远来说,它对我们自身的损害可能会更大。这是因为:首先,作为后起的市场经济国家,贸易、投资、技术和管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抵制商品这种有悖于市场原则的行为,无疑会贬损中国的投资环境形象,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外企业犹疑却步,从而大大地削减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其次,中日两国经济联系如此紧密,抵制日货难以避免地打击到那些以利润为目的、与右翼毫无牵连的日本企业。而它们一直是促动中日友好和制约国内极端势力的重要力量之一。

(3)与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理性计算精神格格不入的盲目激情和行为,或许会在爱国的名义下行误国之实。只有明白自己国家最根本的利益在于何处,并采取合理的行动实现之,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对历史有个交代。

——首席评论:抵制日货必伤及自身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http://news.tom.com 2005年04月24日16时37分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什么是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是鼓吹“民族优劣论”,把其他民族看成“劣等”民族;鼓吹“民族至上”,抹杀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以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自称“民族利益代表”,实则是谋求阶级私利。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利已,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本质表现。

什么是沙文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沙文主义(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

词源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对拿破仑感恩戴德,对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狂热崇拜。而“沙文主义”这个名词则首先出现在法国的一部戏剧“三色帽徽”中,以讽刺的口吻描写沙文的这种情绪。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还曾被女权运动的领袖用于“男人沙文主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男子主义”“大男人主义”)。英语中有一个对等的词,是Jingoism。所以经过演变,如今“沙文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更多时候用来指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尤其是后者。

沙文主义者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与祖国都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和情感。科学的无国界性,无损于科学家与自己的祖国命运攸关的亲缘联系;科学的无国界性,不等于科学运用的无国界性。钱学森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这是别有用心的。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应由本国人民自主选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为蓝图来描绘世界的色彩。用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就必须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按照自己的国情来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同时还要充分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爱国不是只体现在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中,不是只体现在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也不是只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中,更重要的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始终贯穿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我国民族精神的其他内容才有赖以依附的坚固基石,从而不至流于空泛。

2.团结统一

它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以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3.爱好和平

我们的先人早就把“以和为贵”作为处理天下大事和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准则。在国与国间,强调“和平共处”;在人与人间,强调“和气生财”;在民族间,强调“和衷共济”。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战争,但并不畏惧战争。面对侵略时奋起反抗,以正义战争对抗侵略战争,这也是爱好和平的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会对人和国家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可以说“和”的思想不仅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而且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尊重和赞同,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体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民都秉承了这种精神。

教学案例:邓小平

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讲到:“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6页

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和平的民族”之誉,中国人民享有“和平的使者”之称。

4.勤劳勇敢

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它要求人们无论是遭遇险风恶浪,还是面对残暴权势,都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勇气。

案例:轻松一刻

勤劳的中国人

外国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真勤劳!

中国学生问:何以见得?

外国留学生说:我观察过了,大街上五、六点就有很多人,可这些人还嫌不够早,到处立许多牌子,上面写着两字。

中国学生问:啥字?

外国留学生:“早点”!

5.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解释: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案例人物:李连杰

习武出身的李连杰表示,从影是机缘,但他早就许愿,40岁时一定要把中国电影推向全世界。连杰说奥运冠军虽然只有一个,但努力的人一定很多,人人都该自强不息。李连杰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勉励青年学子别太看重物质需求,其实吃亏有时候就是占便宜。李连杰说从来不敢看轻身边任何一个人,因为今天比你地位低的人,明天也许就成了你的老板。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倍加珍惜。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总合。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技术、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努力在关键生产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竞争力。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如果理论停滞不前,社会思想因循守旧,国家就不能向前发展。要坚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举一个例子:

(3)科技创新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十七大提出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航集团总经理李家祥代表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个笼统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来,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是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今天中国制造还在海外遭遇到一系列风波,说明我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为主体的低附加值经济发展道路必须尽快改变。”

(4)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创新的基础在人才。

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插入视频:俞敏洪在《赢在中国》的演讲

(2)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同学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案例:

陈磊是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米德尔伯里大学的留学生,1996年9月2日,他刚进学校才一个多月,美国一教授就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到了中国:“中国是一个非常闭塞、非常贫穷的小国家,那里的人非常愚昧,非常守旧,经济也不发达,科学技术更落后,而且,那里没有平等自由,也没有人权。”陈磊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质问道:“请问教授,你到过中国吗?”教授回答道:“我没有去过中国,可是,这与我讲的话有什么关系?”,“然有关系!”陈磊毫不示弱地质问:“既然没去过中国,那么,你对中国的评价从哪里?”“我是从报刊上看来的,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之后,陈磊说到:“我想告诉你,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快速进步,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在渐渐的完善,中国人民的权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障!”教室里100多名学生听了后,先是寂静无声,继而,想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陈磊等掌声停了,有义正词严地说道:

“请你当大家的面,向中国和中国人民道歉!否则,我拒绝再选修你的课程,并且永远都不再原谅你!”

当时学校有规定,学生放弃一门选修课可改学三门课程,过了一段时间,期末考试时,他选修的三门课都过了“A+”,一次陈磊遇见教授,陈磊不理他,他却跑过来:“陈,有你这样的中国人,我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了。也许,我真的错了。” 陈磊回答地有声:“不是也许,是肯定!你肯定错了。”

陈磊的举动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祖国有一种忠诚、热爱的深厚感情,当我们国家受到别人的侮辱的时候,他能够马上站出来说话,把国家的尊严作为自己的尊严,积极的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尊严,维护国格和人格。

陈磊的举动,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无论身处何方,当国家受到欺负或受到侮辱时,要勇于站出来为祖国说话,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声誉,要不断的树立民族自尊心。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结合时事可作进一步分析)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小事。一个人尽其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就可以无愧于爱国者的称号。

同学们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实实在在地掌握一门有用的本领。

马书波.爱国主义纵横论.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04月第1版

甘葆露,张耕民著.当代爱国主义浅说.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

毛丹  好的文科该教什么?南方周末 2006-06-291好的文科该教人的第一要识:使人变好一点,2好的文科不该教人疏离社会,3好的文科应该教人智慧,4好的文科该培养美感、诗意,5好的文科该教人清醒而有爱心,6好的文科该教人使用美好的文字。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人民日报》,1990年5月4日

胡锦涛:《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年5月3日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思考题: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大学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3、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如何评价爱国主义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5、医学生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