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交警大队在哪里: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5:25:07
[摘要]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于今年2月份出台,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在使用。本文阐述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目前两者并存的必要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1993年基本会计准则实施至今,财政部已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在数量 和质量上均与国际会计准则看齐的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以后会逐步向非上市公司推行。
在1992年底我国财政部陆续颁发了“企业财务准则”和与之相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准则”是在1993年7月1日实施,以后又相 继制定和修订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而行业会计制度又演变为三大体系的会计制度。那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会计准则是以一套逻辑严密的概念体系为支撑的规范的会计工作系统,是对会计要素或业务所涉及的定义、特征、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所进行的阐 述,会计准则是由基本准则和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2年11月30日发布,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第一个具体 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于1997年5月22日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个《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 表》,于1998年5月12日发布,2001年1月18日修订,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第三个《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998年5 月12日发布,2003年4月14日修订,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
会计制度是有关会计记录环节的规定,目的是帮助企业设置会计科目和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并不象会计准则那样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会计 制度主要由三大体系构成,即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是2000年12月29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适用于除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外的所有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是2001年11月27日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 业范围内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呈2004年4月27日发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
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因此,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实际上是会计规范本身的结构问题,广义上讲,会计准则是会计制度的一种形式,就象会计制度以外还有会计规章、会计规则、会计规定等多种法规体例一样。
实际上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在1993年以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只有会计制度,从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出台开始,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是实施“两则两制”时期。1997年后陆续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是基本会计准则指导下的具体会计准则在部分企业 和上市公司实施,其他企业依然是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并存。2001年起逐渐将13个行业计制度规范成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 度这三大会计制度,笔者理解为这个过程应概括为:我国首先是建立起了基本的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整套的会计准则体系,而这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因为会计制度较准则在会计实务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指就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水平而言)。因此,会 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仍将持续一定时期。
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财政部就已提出了建立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在内的会计准则体系的设想。当时,按行业和所有制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 制度、国营商业企业会计制度等基本上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为框架的。但是,1985年发布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以及1992年初发布的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除了传统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方面的内容外,也规定了一些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政策。而实施“两则两制”时,因为《企业会计准 则》只有一个基本准则,不能满足具体指导企业会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根据基本准则按行业制定了13个会计制度。这些行业会计制度也相应地充实了一些会计政策 的内容,即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方面的内容。因此,随着具体准则陆续出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重叠之处也越来越多。
而分会计要素、分经济业务制定会计准则,可以将会计要素或业务所涉及的定义、特征、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阐述得比较全面清楚和逻辑严密,这 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规范形式;会计制度是按会计科目组织逻辑结构,其核心是账户设置、记录内容和借贷规则,它不可能象会计准则那样根据特定要素或业务的需要 灵活组织其结构和内容。因此,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会计准则主要规定确认、计量和披露标准,而会计制度则主要提供会计记录指南。
由于会计制度是按会计科目组织其逻辑结构的,因此,无法对特定会计要素和会计业务的确认、计量进行充分的说明,这也就限制了它的作用范围。 会计活动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因此,会计规范也就有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可能的要素。在国际会计准则中都只包括确认、计量和报告 三个环节,基本上没有涉及记录这个环节。记录环节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账户对应关系、账户与报表项目的配合等,现行会计制度 的形式恰好是适合于会计记录。所以,会计准则能否代替会计制度,实际上就是还要不要对会计记录环节作出规定?有关记账方面的具体规定,是不是要企业自己来 做?其实这取决于企业会计实务有没有这个需要,离开特定环境,绝对地说取消会计制度或保留会计制度,都是不客观的。
在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前提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将越来越小。就我国目前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刚刚形成,全面实施还要 有一个过程,企业会计人员还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所以将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配套使用,推荐并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使用方法,讲解会计程序和提供主要 经济事项账务处理范例,对于帮助会计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还是很有必要的。而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成,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不断 提高,加之会计准则指南中提供了各类业务的相关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会计制度的作用将逐步弱化。当会计人员自己觉得这套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时,会计制度也就会自动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