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驾驶证查询系统: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23:22:37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发布时间:2011-03-15 浏览次数:

 

一、物流管理学专业基本情况1986年以来, 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含定向物资物流方向)作为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的5个专业之一,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培训进修、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互派学生和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卓有成效的合作。1990-2005年,共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物流方向)毕业生200多人,,2006年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了适应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2007年我校申报的“物流管理专业”又经教育部批准,并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目前,我系在校物流管理专业(含工商管理专业物流方向)的学生达到160人左右。近年来,为了适应我国和安徽省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物流人才的急需,充分发挥我校与德国高校、物流界长期合作的优势,借鉴德国在国际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经验,2007年我校又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对外合作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德国政府、高校、企业界的极大支持,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也有利于我校实现建设“物流特色专业”的目标。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和特色以我校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为依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下思路和特色:1、以创新性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导,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突出实际能力训练,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模式,参与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加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加强与地方物流协会、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着力培养在企业关键岗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型”特色人才。3、利用我校与德国合作共建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以及与韩国、日本、美国的合作交流,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特色人才。4、在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基础上,还非常重视课程的学术性、前瞻性,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5、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要素为中心,通过设置必要的课程模块和具体的课程、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学时和环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实用性。6、本专业高级阶段的专业课程是按照社会人才市场和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充分体现具体方向专业要求和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执行情况(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财务、金融、法律、信息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物流产业规划、物流管理、物流经营策划等相关物流经营管理工作。(二)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整体思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三大要素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知识模块和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和环节。物流管理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纳入工商管理大类统一招生,实行四年九学期制,第一至第四学期不分专业,为基础阶段,执行工商管理大类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计划,第五到第九学期执行分专业课程模块计划,为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学习是按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并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动态、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特征以及应用型人才特色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在以往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方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调研分析,在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拟以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进行研究与改革。09级开始将课程体系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拟变现有“知识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能力导向”的“模块化”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建立起一支7人的教学团队,该团队由一批具有创新教学理念、勇于探索、热爱教学、善于协作,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该教学团队成员除拥有高层次、高学历的丰厚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外,同时兼备丰富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多数教师拥有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3、教学方法改革(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注重把前沿的先进的物流理论成果教给学生,注重把教师的科研成果教给学生。(2)课堂教学环节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主。以案例(在知识模块构建过程中将配套建设供应链管理、仓储和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第三方物流和国际物流等案例库)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实现需求引导供给(案例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根据需要实行知识供给)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案例点评中注意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知识应用能力。(3)开展第二课堂。课堂外,采用专题讲座模式、问题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4)大量采用立体教学资源,除采用多媒体教学外,利用录像、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并通过大量挑战性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图书馆及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理论的能力。4、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为了实现我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能力型、创新型、创业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安排了一定量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实习、社会调查(安排在第三学年后暑假)、公益劳动、认知实习(第5学期)、综合性实践与专题研讨、物流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鉴定等。1、教学实习包括参观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实习等,以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企业的物流流程和管理内容。2、在相关课程中均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或课程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第五学期安排认知实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模式和实际运作的了解,增强感性认识,并完成认知实习报告的撰写。4、社会调查:安排学生假期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工作能力。5、综合性实践与专题研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模式,参与企业物流管理项目,加强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突显“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安徽省内具体物流企业或制造(商贸)企业内部的某一具体物流专题,并兼顾物流理论的学术性、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制定解决方案,撰写专题研究分析报告。6、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按照“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要求,学生安排在第九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以进一步适应和胜任物流专业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尽快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打好基础。5、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已建立了一套包括教学督导体系、学生评教制度、课代表制度、同行听课与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辅导答疑制度、作业批改制度、学生成绩分析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等多层次综合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建立和运行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的立体考评制度,对学生各知识模块实行“N+2”考评体系 [N=3~5项过程考核,包括阶段考试、案例讨论、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综述报告或调研论文等多种形式,2=期末考试(40%)+课堂笔记(10%)]。四、教学保障实施建设情况及规划1、课程体系建设围绕“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拟至2012年前基本完成物流管理学专业培养所需的以“能力导向”为的核心“知识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我们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陆续将“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并为建成省级精品课作好准备。2、实验室建设合肥学院现已建成校级(文科公共实验室)物流模拟教学平台同时,管理系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正在建设、陆续投入使用过程中,已申请购买的物流教学软件有:物流沙盘、物流仿真软件、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拟到2012年,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实验室”建设。更新、增加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使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更规范、更先进,以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科研需要。3、实验实习(践)条件建设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已初步构建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课程同步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在内的立体实践体系雏形。为满足专业认知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实践教学需求,现已建立起包括企、事业单位、省市物流联合会等在内的二十多家“实习基地”。为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需求,在未来的2~3年内拟增加专业实习基地至30家;实验面积达到400平方米,全面启用物流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并实现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