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交警大队在哪里:广南县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和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06:27
一、工业发展现状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工业经济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思想,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夯实工业经济基础,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电力、矿冶、建材、农产品加工4个重点产业发展,走矿电结合的发展路子,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水泥、黄磷、精锑等传统生产线,加快产品优化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广南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以电力、冶金、矿产、化工、建材业为主,茶叶、八宝米、蔗糖以及其它农特产品加工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2007年末,全县共有电力企业15户,其中:发供电企业1户、水电站14户,装机9.74万KW,有矿山冶炼企业15户,其中:金矿5户,磷矿1户,煤矿1户,铅锌矿2户,锑矿2户,钛矿1户,铁合金2户,铁矿1户;有酿酒企业2户,制糖企业1户;有建材业63户,其中:水泥企业1户,砖瓦石材生产企业62户;全县登记注册工业企业户数106户,注册资金32137万元。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2205万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41266万元,同比增长27.3%,重工业实现产值70938万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5290万元,同比增长2.9%,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66914万元,同比增长22.4%)。重点工业企业整体运行保持良好势头,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骨干支撑作用。锑、黄金、电力、铁合金、黄磷、水泥等重点工业完成现价产值6900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1.5%,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6:20:34。工业企业全年创税完成6880万元(其中:上交国家税收3013万元、地方税收3867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16756万元的41%。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5030万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县GDP(270010万元)比重的9.3%,比上年增0.6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抓住全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有利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五个统筹的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我县工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 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工业经济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思想,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夯实工业经济基础,使工业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矿冶业、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四个重点产业发展,走矿电结合的发展路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水泥、黄磷、精锑等传统生产线,加快产品优化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广南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 年递增24%,全部工业增加值8亿元,年递增26%,占全县GDP的比重为23.19%,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到29:38:33,全县生产能耗降低10%左右。
(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到2010年,实现矿冶业产值13.55亿元,能源工业产值2.85亿元,建材业产值2.4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3.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成为支撑广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1、矿冶业。以黄金、锑、铁合金、磷、铅锌、铝土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及矿业深加工为突破口,发展高载能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到2010年,全县矿冶业实现产值13.55亿元,利润1.9亿元,税金1.62亿元。一是黄金生产以旧莫老寨湾、底圩白牛山金矿开发、斗月金矿开发、堂上金矿开发为主,实现年产黄金3吨,产值3.3亿元,利润6000万元,税金3000万元。二是对云南木利锑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改,对三氧化二锑、锑酸纳和高纯锑等锑系列产品进行技改和开发,新增锑产品生产能力4000吨,达到年产1万吨,产值1.8亿元,利润3000万元,税金2000万元。三是对江南铁合金有限公司和龙安铁合金厂进行技改,新增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2500万元。四是对广南腾际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黄磷生产线进行技改,新增黄磷生产能力6000吨,达到年产1.2万吨,产值1.2亿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1300万元。五是在莲城、八宝建设3个各年产15000吨的硅锰合金冶炼项目,年产硅锰合金4.5万吨,产值3亿元,利润3600万元,税金3700万元。六是在曙光建设年产1万吨的铅锌矿冶炼厂,产值1亿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1100万元。七是板茂铝土矿年产20万吨的原料基地建设,产值6000万元,利润900万元,税金600万元。其他矿冶业实现产值6300万元,利润500万元,税金500万元。
2、能源产业。到2010年,实现产值2.85亿元,利润3100万元,税金2600万元。电力,加大电源点开发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坝木、革夺、克西堡、沙坝河、普楼二级、底先、三腊四级、石笋河梯级等10个电站,到2010年全县装机容量达到21万kw,年发电量达到111000万kw.h,实现电力产值2.53亿元,利润2400万元,税金2200万元。建设与电源点开发相配套的输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实施电网改造工程,提高电网运行质量。煤炭,一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综合利用率为重点,对白云洞煤矿进行技改扩建,增加原煤产量8.5万吨,使原煤年产量达到10万吨。二是建设西洋煤矿,年开采原煤10万吨。三是勘探开发珠琳糯者煤矿。到2010年,全县原煤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煤炭产值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500万元。
3、建材业。以水泥为重点,全面发展建材系列产品。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利润4000万元,税金2200万元。主要对广固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产线进行技改,在八宝兴建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年产6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税金1600万元。同时,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砌块生产线、新型墙体材料、页岩砖生产线,以及大理石、装饰木材、钢化粉等建材加工厂,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600万元。
4、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茶叶、八宝米、甘蔗、油茶、油桐、畜禽、林产品、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到2010年,实现产值3.5亿元,利润2000万元,税金2000万元。一是对八达糖厂技改,甘蔗日榨量由1500吨提高到2000吨,到2010年,甘蔗基地达到4万亩,甘蔗产量达到25万吨,年产白糖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1000万元,税金1300万元。二是抓好以凯鑫茶业、丰汇茶业、石山农场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到2010年,茶叶基地达到15万亩,新增3.6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力争产值达1.5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500万元,税金300万元。三是抓好白花茶油项目,力争产值达到1000万元,利润100万元,税收100万元。四是抓好以八宝贡米业公司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润200万元,税收100万元。五是抓好以那榔酒业为龙头的酿酒企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利润100万元,税收100万元。松香、桐油、畜禽、木材等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润200万元,税收100万元。
5、工业经济区建设,重点完成莲城轻重工业经济区、八宝工业经济区和珠琳农副产品加工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引导部分企业落户投产。
三、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和建议
我县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基本思路应是:要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抓大项目、好项目、高科技项目。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依托骨干企业和支柱企业,抓上下游的产业延伸;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健全管理体制,明确产业特色。着力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把金融、物流与现代企业紧紧地融为一体。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水平,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企业真正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和“火车头”。进一步加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组织领导,围绕新型工业化制定规划、研究政策、落实项目、严格考核。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和配合,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优质服务。
(一)牢牢把握工作重点,找好切入点和突破口
1、应强化工业的主体地位。要努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确保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投入、效益三个指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确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农民从乡镇工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发展与环境并重,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统筹考虑。我县资源、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优良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
  2、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调优、调大、调精、调强”的要求,坚持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相结合,坚持总量与质量并重,不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要因地制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同时,必须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把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要突出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外”的路子,增强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名牌,提高经济效益,努力使“小的盘大,死的盘活,亏的盘盈,土的盘洋”,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突出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工业结构加快升级。要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壮大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等支柱产业。搞好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煤炭企业的挖潜改造力度。有色金属行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水泥行业要走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之路,通过设备和工艺技术革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更新换代,着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培植名优产品。
  3、立足现有基础,立足现有资源。立足现有基础,即在现有建材工业、电力工业、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业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产业化升级,将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后发优势,着力培育我县工业结构的主心骨,构筑县域经济的发展极。立足现有资源,首先是突出抓好矿产资源的系列开发,并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形成特色,切实打造出工业的“航空母舰”;其次是立足现有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并立足加工厂现有企业,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到2010年将等企业或项目做大做强成为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推进工业化进程。
  4、切实抓好信息化工程。抓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着眼于应用,以应用促发展;实施政府推进,市场引导;加大基础投入,抓好软环境,重视标准化;以管理为主题,以创新为根本;加强培训,建好队伍。以信息化为推手,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通过引进人才、资金要素,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持续发展。
  5、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构筑承接外引内联企业的平台,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是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特色经济的龙头和重要抓手。因此,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来舞活,在发展上,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集中优势资源,集聚优强产业,聚园为区,项目带动,引进扩展,滚动发展。优化工业园区建设与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发挥园区带动、辐射作用,整合优势资源、优势资产、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化工、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稳商增资,促进落户企业追加投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投资强度,切实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
  6、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与开放格局。招商主体要由政府为主转向以企业、中介组织等为主,推行业主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招商方式要由集中招商转向经常性招商和在目标地设立常设机构或派驻专人,并推行网上招商等新方式,切实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事事都是招商环境。招商内容既要注重引进资金,又要注重管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引进,既要注重寻找信息又要注重向外发布本地招商引资信息,既要注重引进新的招商项目又要注重引进已落户外来企业后期发展项目,既要注重工业项目的引进又要注重其它项目的引进,既要争取外来客商的投资又要争取本地资金的投入,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和成果。同时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明确主攻方向。要将县内适合招商引资的土地、厂房、项目进行重新整理,整合包装。围绕特色资源、支柱产业,进一步明确工业招商主攻方向。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建立招商引资的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7、克服电力、资金瓶劲。要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枯水期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向外和向上争取用电计划,努力解决电力瓶颈。其次是要下大力气解决资金紧缺问题。一方面要努力重塑工业在各金融系统的形象和信誉,争取信贷投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吸纳民间资本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的具体对策。
  8、坚持“科教兴县”发展观念,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人才的培育引进。只有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方针,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和完善产学科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研开发投入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才能实现我县工业化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一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树立人才资本观,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确立知识、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构建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参与我县工业化建设。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教育机制。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充足、合格的劳动大军。三是完善促进人才开发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和健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建立与全省、全国联网的人才资源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类人才需求信息,保障全县工业化的人才需求。
  9、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做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来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必须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进步。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农业的工业化,农业工业化是传统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农产品大大增值,做到既促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又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为中心城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必须发展一批龙头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使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和第三产业。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
我县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单位GDP能耗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力争实现“四个转变”:
1、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切实解决“三高两低”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3、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但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节约资源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努力实现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密切联系,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息息相关。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跳出就工业抓工业的小圈子,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抓手是结合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能够主导、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和企业。为此,把“坚持一个战略,突出三项重点,实施七大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锻造新型工业化的“脊梁”。 坚持一个战略。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强化工业的主导、支撑和带动作用。突出三项重点。突出技术改造,保证每年技改投资增长18%以上,不断提高技改投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突出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突出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提高工业园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实施七大工程。一是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程。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应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金、锑、磷、铁合金、铝土等为主的重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业和米、茶、糖、植物油加工、生物制药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抓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抓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抓工业园区建设,形成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二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十一五”时期,完成重点骨干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主要工业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突出抓好冶金、电力、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支持企业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建设,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10%、年平均下降2%的节能目标。四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加快平台建设,积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等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实施企业改制改革重组工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六是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大集团,通过融资、并购联合、战略重组以及成长壮大、承接引进、整合扩张等方式发展大企业集团,使之对工业经济起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依托产业园区,引导一批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产业配套协作,壮大产业规模。七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品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坚持以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品牌产品培育导向目录,为企业培育品牌和保护名牌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加强品牌扩散和品牌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出口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加强诚信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讲诚实、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强对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企业家队伍成长壮大提供宽松环境,充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打造优秀企业家团队。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搞好现有科技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再培训,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造就一支懂技术、观念新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队伍。
营造开放的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谋求战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特别是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投资发展。
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优秀商业文化传统,积极吸取外部优秀文化成果,培育和发展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文化,形成关心、参与、扶持工业发展的文化和舆论氛围。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依靠文化建设提升竞争力。
营造便捷的政务环境。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行“阳光行政”,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收费管理,坚决杜绝重复收费和高标准、超标准收费,杜绝乱检查、乱评比、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