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望江苑在哪里:七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45: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一

(2010-01-01 08:02:50)转载 标签:

材料分析

北语

中央集权

本业

汉武帝

江南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学

历史材料分析

1.(1)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2)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4)说说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

 

 

2、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4分)

 

(2)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4分)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有何意义?(4分)

 

(4)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4分)

 

 

 

另一考法:(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4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6分)

 

 

 

3.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4分)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请回答:(1)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属于哪一个政权?

 

(2)材料中的“北语”指哪个民族的语言(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内容?(4分)

 

(4)本次改革在民族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5、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服装)。──摘自《魏书》

 请回答:(1)从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认识。

 

 

 6、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 

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7.“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回答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8、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6分)

 

 

 

(4)商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5)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6)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8、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3分)

 

(2)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4分)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5分)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9、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10、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1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1:秦灭六国示意图   图2: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3: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

(1)图1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原因有哪些?

 

 

 

(2)图2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3)考古发现图2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4)图3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舞动的北京”图标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2)图二的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国外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传递的。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

 

2)江南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

 

 

 

3)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

 

 

4)  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地方吗?(至少举出两条说明)(4分)

 

 

5)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14、材料一: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老百姓做榜样。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农民日报北京3月7日电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温家宝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日报》2007年3月7日

 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汉朝的哪两位皇帝?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反应出当今我国政府与古代统治者对“农”的态度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6分)

 

 

 

(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你认为我市应如何解决“三农”问题?(3分) 

 

 

 

15、读图(1)此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16、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4分)

 

 

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17、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1分)

 

(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分)

 

(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

 

 

(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1分)

 

 

(6)汉武为什么能够对匈奴族用兵,彻底解决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2分)

 

 

(7)汉武为了彻底治理哪条河流,带朝廷官员亲赴现场治理?(1分)

 

 

1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①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指的是什么著作?其作者是谁?

 

 

②这部著作由哪几部分组成?简单说说这部作品的特点。